首页> 中国专利> 增强的升级路径

增强的升级路径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增强的升级路径。具体地,涉及用于建立升级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其包括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实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方面,方法包括: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从旧有环境和平台向中间环境和平台迁移数据,以及从中间环境和平台向已升级环境和平台迁移数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2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埃森哲环球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67975.7

  • 发明设计人 P·查拉;J·李;

    申请日2010-12-09

  • 分类号G06F9/445;

  • 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酆迅

  • 地址 爱尔兰都柏林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40: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18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9/445 申请日:2010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是专利申请201010592521.2的分案申请。

关于政府权利的声明

在国内收入服务部门给予的TIRNO-06-D-00006TO08的政府 支持下做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发明。政府具有对这些发明的特定 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迁移,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从安装在旧有 环境和平台上的旧有环境、向安装在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上的已升 级环境迁移数据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一般性地描述了用于在不兼容的应用环境与平台 之间建立升级路径的过程。如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环境” (或者“应用环境”)是指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数据库系统或 者虚拟计算状态,而术语“平台”是指其上安装有所述环境的底 层操作系统、固件和硬件。

由于硬件和软件的演进性质,应用环境和平台通常需要进行 升级和更新。术语“升级”是指利用相同产品的较新版本来替换 产品,例如通过利用较新或者较好的版本来替换软件或者固件, 以便使系统最新或者改进其特性。“更新”是指应用补丁来处理 软件应用的问题或者支持数据。虽然升级和更新都试图解决问 题,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升级或者更新有时可能会引入新问题。

一个平台或者环境内生成的数字内容(诸如媒体、数据或者 文件)可能不能由另一平台或者环境适当地识别或者呈现。在一 些情况下,特定环境的安装可能需要数字内容从另一环境迁移。

当面临有限资源时,组织可以选择不与软件厂家公布升级或 者更新同步地应用对软件应用或者应用环境的升级或者更新。这 样的延迟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即软件应用的旧有版本与软件应用 的最新版本之间不存在直接升级路径。直接升级路径例如可以包 括一个或多个已建立的或者自动的升级过程,用于安装新功能或 者用于在旧有环境或者平台与已升级的环境或者平台之间迁移 数字内容。

当组织在更新变得可用时选择不升级旧有环境或者平台时, 旧有环境或者平台的状态可能迟早变得与软件厂家支持的自动 升级过程“不同步”。当“不同步”时,试图自动升级旧有环境 或者平台,或者将内容迁移至已升级环境或者平台可能导致自动 升级过程生成的错误。此类错误可以阻止升级过程全部完成。

发明内容

通常,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创新方面可以具体化在 如下过程中,该过程用于在不兼容环境或者平台之间建立升级路 径以用于迁移数据的目的。

本说明书将主控要接收升级或者更新的软件应用的应用平 台称为“旧有”平台,而将主控软件应用的已升级或者已更新版 本的应用平台称为“已升级”平台。当在旧有环境和平台与已升 级环境和平台之间没有建立升级路径时,可以建立居间平台(本 说明书称为“中间”平台)作为解决任何潜在的不兼容性的桥梁。

当沿期望的已升级平台的方向而自动升级或者更新旧有平 台的任何尝试导致未预料到的错误状况时,或者在软件厂商不支 持从旧有平台到已升级平台的升级或更新、或者在其中不提供协 助时,会发生不兼容。可能例如在已升级的环境或平台不能够识 别由旧有平台生成的数字内容时发生不兼容。在另一示例中,当 不存在软件厂商支持的用以从旧有平台移至已升级的平台的自 动升级或更新过程时,可能出现不兼容,例如因为旧有环境的一 个或多个元素不再受到软件厂商的支持,并且因而不存在于已升 级的环境内。

一般而言,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以具 体化在用于将数据从安装在旧有环境和平台上的旧有环境迁移 到安装在已升级的环境和平台上的已升级的环境的过程之中,其 中旧有环境与已升级的环境和平台不兼容,并且其中已升级的环 境与旧有环境和平台不兼容,所述过程包括如下动作:建立中间 环境和平台;将数据从旧有环境和平台迁移到中间环境和平台; 以及将数据从中间环境和平台迁移到已升级的环境和平台。

这些方面的其他实施方式包括相应的系统、装置、以及编码 在计算机存储装置上的配置用以执行所述方法的动作的计算机 程序。

这些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各自可选地包括以下特 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比如,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包括,利用 与中间环境相关联的安装过程中的拷贝操作,来替换数据转换和 重新转换操作;以及从旧有环境和平台向中间环境和平台迁移数 据包括,替代数据转换和重新转换操作,而使用拷贝操作来从旧 有环境和平台向中间环境和平台拷贝数据,以及由中间环境和平 台存储所述数据的副本;从中间环境和平台向已升级环境和平台 迁移数据包括,由已升级环境和平台执行恢复操作,以由中间环 境和平台导入所述数据的所述副本;利用拷贝操作替换数据转换 和重新转换操作进一步包括,利用R3COPY操作来替换R3LOAD 操作;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进一步包括,调用与所述中间环境和 平台相关联的安装过程,其中所述安装过程包括操作系统确认操 作,所述操作系统确认操作确认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正在执行旧 有操作系统,以及其中所述安装过程进一步包括已升级操作系统 要求操作,所述已升级操作系统要求操作要求所述中间环境和平 台执行已升级操作系统,在已经执行所述操作系统确认操作之 后、以及在已经执行所述已升级操作系统要求操作之前,暂停所 述安装过程;在所述安装过程暂停期间,利用所述已升级操作系 统来替换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上的所述旧有操作系统;以及在利 用所述已升级操作系统替换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上的所述旧有 操作系统之后,重新启动所述安装过程;利用所述已升级操作系 统替换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上的所述旧有操作系统进一步包括, 利用与所述已升级操作系统相关联的文件来替换与所述旧有操 作系统相关联的文件,并且重新引导所述中间平台;动作进一步 包括,在向所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迁移所述数据之前,对所述数 据执行核对转换;在向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迁移所述数据之前, 对所述数据执行所述核对转换;对所述数据执行核对转换进一步 包括对所述数据执行bin到bin2核对转换;建立所述中间环境和 平台进一步包括,降低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的兼容性模式;建 立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进一步包括,确定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 的所述安装过程已经自动提升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的所述兼 容性模式,以及响应于确定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的所述安装过 程已经自动提升了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的所述兼容性模式,降 低与所述中间环境相关联的所述兼容性模式;所述旧有环境和平 台包括32位WINDOWS2000操作系统,所述中间环境和平台包 括64位WINDOWS2003操作系统,并且所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 包括64位WINDOWS2008操作系统;所述旧有环境包括 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所述中间环境包括 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并且所述已升级环 境包括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和/或所述 旧有环境包括SA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 版本4.6C软件应用,并且所述中间环境和已升级环境包括SAP ERPCENTRALCOMPONENT(ECC)版本6.0软件应用。

可以实施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特定实施方式,用于实现 一个或多个以下优势。具体地,可以不太频繁地升级环境或平台, 节省组织的资金和时间。即便旧有环境或平台与已升级环境或平 台之间不存在数据迁移的直接路径,也可以保证数据完整性。组 织的信息技术(IT)部门可以在选择升级或更新调度方面具有更 好的灵活性。在某些实施中,组织可以从旧有环境或平台移至已 升级环境或平台,而不需要违反组织与软件制造者之间的用户支 持合约。

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列举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一 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从描述和附图以及从权利要求书中容 易理解该主题的其他特征、方面和优势。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贯穿全文,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应部 分:

图1是示出了不兼容环境或平台之间的示例升级路径的框 图,该升级路径使用被建立以作为旧有环境和平台与已升级环境 和平台之间桥梁的中间环境和平台。

图2A到图2C是示出了使用中间环境和平台从旧有环境和平 台向已升级环境和平台迁移数据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3至图7示出了不兼容环境和平台之间的示例升级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不兼容环境或平台之间的示例升级路径100的 框图,该升级路径使用被建立以作为旧有环境和平台与已升级环 境和平台之间桥梁的中间环境和平台。升级路径100包括三个阶 段,每个阶段包括环境部分101和平台部分103。通常,环境部 分101包括软件应用或支持软件的环境,诸如数据库环境。平台 部分103包括硬件或固件,诸如操作系统、设备驱动器和输入/ 输出(I/O)驱动器。

升级路径100包括中间环境和平台104,该中间环境和平台 104被建立以作为旧有环境和平台102与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 之间的桥梁。简要地,在一个示例中,旧有环境和平台102包括 利用32位操作系统版本108a(例如,MICROSOFTWINDOWS2000 操作系统的32位版本)安装的计算机系统。旧有环境包括旧有 应用版本X112a(例如,SAP企业资源计划(ERP)4.6C软件应 用),该旧有应用版本X112a运行在第一数据库版本110a(例 如,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上。期望的已升级环 境和平台106包括安装有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c(例如, MICROSOFTWINDOWS2008操作系统的64位版本)的计算机系 统,基于该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c,已升级应用版本Y112c(例 如,SAPECC6.0软件应用)运行在第三数据库版本110c(例如, 64位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上。

在旧有环境和平台102与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之间没有建 立直接的升级路径。软件制造者例如可能未开发或发布用于从旧 有环境和平台102向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移动的自动过程。在 一些实现中,软件制造者可以向客户支持论坛提供变通方案 (workaround)信息,以在另外不支持的环境和平台版本之间进 行升级,然而,没有变通方案信息可供组织用来在旧有环境和平 台102和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之间进行升级。

如果组织尝试单独升级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中的组件,该 升级尝试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错误状况,因为一个组件的已升级 版本与另一组件的旧有版本不兼容。例如,用于已升级应用版本 Y112c的安装过程可能要求:将在其上安装应用版本Y112c的平 台具有64位操作系统;而用于旧有应用版本X112a的安装过程 可能要求:将在其上安装应用版本X112a的平台具有32位操作 系统。这一状况引起两难问题,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都需要为了 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的运转而进行升级。

在另一示例中,已升级应用版本Y112c可能与第一数据库版 本110a不兼容,而旧有应用版本X112a可能与第三数据库版本 110c不兼容。这一数据库不兼容性例如可能使得难以或者根本不 可能准确地在旧有应用版本X112a和已升级应用版本Y112c之 间迁移数据。当在旧有应用版本X112a和已升级应用版本Y112c 之间不存在直接升级路径时,软件制造者以前只能向组织给出重 建整个系统的选择。

替代经历完全重建旧有环境和平台102的开销和困难的是, 可以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并临时向其填充通过基于旧有环 境和平台102的旧有应用版本X112a生成的数据库系统的内容。 中间环境和平台104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第二数据库版本 110b或者第一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b)例如可以与已升级环境 和平台106向后兼容。尽管中间环境和平台104的一个或多个组 件可能与旧有环境和平台102的组件不向前兼容,但是用于旧有 应用版本X112a的安装过程可以进行修改,或者“被欺骗”以 至基于中间环境和平台104的安装。例如,尽管中间环境和平台 104安装有第一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b,但是第一64位操作系 统版本108b可以使用兼容模式来安装,从而允许与被编写以符 合32位操作系统的软件程序的互操作性。

一个或多个系统文件引用、目录路径或特定于第一64位操 作系统版本108b的其他变量,其可以插入用于旧有应用版本X 112a的安装过程中(例如,其中存在特定于32位操作系统版本 108a的信息)。这可以允许组织欺骗旧有应用版本X112a,以至 基于与软件制造者提供的安装程序预期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版 本不同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版本来进行安装。例如,当创建用于 旧有软件应用版本X112a的安装程序时,中间环境和平台104 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在市场可能不可得。

在一些实现中,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可以基于来自旧有环境 和平台102的单独硬件系统(例如,不同的处理器、计算机、服 务器、联网设备等)进行安装。

为了实现从旧有环境和平台102向临时环境和平台104的迁 移数据,应用版本X112a可以被修改为创建临时应用版本 X.modified112b。在一些实施中,创建临时应用版本X.modified 112b可以包括快速通过(override)针对应用版本X112a的默认 安装过程。例如,脚本信息、安装文件或是系统文件以及目录可 以被编辑或是重定向,从而模拟旧有环境和平台102的环境。在 另一个示例中,第一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b可以在32位兼容 性模式中运行从而创建与临时应用版本X.modified112b更为兼 容的环境。此外,可以更改与第二数据库版本110b相关的一个 或更多文件或设置,从而模拟旧有环境和平台102的第一数据库 版本110a。

在安装了中间应用版本X.modified112b之后,由应用版本 X112a之前保持在第一数据库版本110a上的信息可以被迁移到 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在应用版本X112a中运行的数据库系统的 配置例如可以被备份并且被迁移到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在某些 实施中,一旦已经建立了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并且从旧有环境 和平台102中迁移了应用设置和数据内容(例如,在第一数据库 版本110a内管理的数据或是其他信息),可以在中间环境和平 台104上对数据迁移进行验证。例如,可以在中间环境和平台104 上运行测试过程,从而验证第二数据库版本110b内的中间应用 版本X.modified112b的功能性和内容。在某些实现中,中间应用 版本X.modified112b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性可能由于已修改的 安装环境而失败。

从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的升级路径 可以包括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的第一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b向 第二64-位操作系统版本108c或是第二数据库版本110b向第三 数据库版本110c的前向兼容性升级。在某些实现中,一个或多 个之前修改的文件、目录、系统设置或是其他数据或信息可以被 返回到在中间环境和平台104与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之间的升 级之前的初始设置。

在将第二数据库版本110b向第三数据库版本110c升级之后, 数据库系统可以在第三数据库版本110c上被恢复。类似地,可 以将中间应用版本X.modified112b升级到已升级应用版本Y 112c。在已经将中间环境和平台104升级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106 后,数据库系统的内容可以通过应用版本Y112c或是第三数据库 版本110c进行验证。

图2A是描述了利用中间环境和平台将数据从旧有环境和平 台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的示例性过程200的流程图。概括地, 过程200描述了用于将数据从安装在旧有平台上的旧有环境迁移 到安装在已升级平台上的已升级环境的方法,其中在升级过程中 存在这样的情况,其导致了旧有环境与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不向前 兼容,并且已升级环境与旧有环境和平台不向后兼容。该过程 200例如可以用在结合图1描述的示例性升级路径100中。

该过程200通过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202)开始。该中间环 境和平台例如可以包括与旧有环境和平台不相兼容的一个或多 个环境(例如,软件应用或数据库)或是平台(例如,硬件、固 件或是操作系统)组件。例如,旧有版本可以被编写为在32-位 操作系统中安装并且运行,而中间环境和平台包括64-位操作系 统。中间环境和平台的各个组件例如可以被选择为与已升级环境 和平台向后兼容。

在一些实现中,建立中间环境和平台包括:确定与中间环境 相关联的安装过程已经自动地提升了与中间环境相关联的兼容 性模式;以及,降低了与中间环境相关联的兼容性模式。例如, 安装过程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安装过程构成,这些安装过程并不意 在一起使用,并且被顺次地或者并行地执行。在一些实现中,中 间环境和平台可以安装在单独的硬件系统上,而不是在旧有环境 和平台上。

当在中间环境和平台上安装旧有软件应用的时候,在一些实 现中,安装过程可以被修改为允许否则将不兼容的软件应用安装 在中间环境和平台上。例如,一个或多个安装文件可以被修改为 指向在中间环境和平台的组件(例如操作系统、固件或软件应用 平台组件)中找到的元素(例如文件、系统变量、目录等等)。 在一个示例中,在安装过程期间,一个或多个整体系统文件可以 被暂时替代以模拟旧有环境和平台的环境。

一旦已经建立了中间环境和平台,则从旧有环境和平台向中 间环境和平台迁移数据(204)。安装在旧有环境和平台上的旧 有软件应用可以管理数据池。该数据的存储方式例如可以是其可 以不能被立即导出并且提供给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例如,该数据 可以存储在对于旧有软件应用特定、或者对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 软件应用(例如旧有数据库平台)合作(tandem)工作的软件应 用特定的优先级格式中,而不是直接文本或表格格式的信息。例 如,如果不是针对中间环境和平台,则已升级环境和平台可能需 要被填充以包含在来自草稿(scratch)的该数据池的信息。在一 些实现中,当完成数据的迁移时,可以在中间环境和平台上运行 测试,以验证所迁移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成度。

从中间环境和平台向已升级环境和平台迁移数据(206)。在 一些实现中,中间环境和平台被直接升级以创建已升级环境和平 台,例如,标准软件制造者提供的用于操作系统、固件或一个或 多个软件应用的升级安装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应用到中间环境 和平台上。如果一个或多个系统文件和变量被修改为使得能够在 中间环境和平台上安装旧有软件应用,则该信息可以在升级一个 或多个组件之前返回到其原始格式。如果需要的话,数据可以在 升级之前被导出以进行存储。例如,当旧有软件应用正在被升级 为已升级软件应用的时候,或者当基础数据库应用正在被已升级 时候,数据可以被导出至存储区域,从而其不受安装过程的影响。 在一些实现中,已升级环境和平台可以建立在单独的硬件系统 上。在一些示例中,在将数据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上之前, 可以对数据执行核对变换。

图2B是示出了用于使用中间环境和平台将数据从旧有环境 和平台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的另一示例过程220的流程图。 简而言之,过程220包括如下动作:修改与旧有环境相关联的安 装过程,以允许旧有环境安装到中间环境和平台或者已升级环境 和平台,当缺少修改的时候,该安装过程不允许旧有环境安装到 中间环境和平台或者已升级环境和平台。该动作还包括,使用修 改的安装过程在中间环境和平台或者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上安装 旧有环境,以及,将与旧有应用相关联的数据迁移到中间环境和 平台或者已升级环境和平台。

过程220开始于建立中间或已升级平台(222)。中间或已升 级平台的建立例如可以与结合图2A的处理200的第一处理阶段 202所描述的类似地进行。

使用经修改的安装过程在中间或已升级平台上安装旧有环境 (224)。在一些实施中,修改安装过程可以包括用在调用安装 过程之前用拷贝操作来代替数据转换和再转换操作。

将与旧有环境关联的数据迁移到中间或已升级平台(226)。如 果安装过程修改为用拷贝操作代替转换和再转换操作,在一些实 施中,数据迁移可以包括使用拷贝操作代替数据转换和再转换操 作将数据从旧有环境和平台拷贝到中间或已升级平台。中间或已 升级平台可以存储数据的拷贝。

图2C是示出用于使用中间环境和平台将数据从旧有环境和 平台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的另一示例过程240的流程图。简 而言之,过程240包括修改用于旧有环境的安装过程的动作,以 允许安装在旧有环境和平台上的旧有环境已升级为安装在已升 级环境和平台上的已升级环境,其中安装过程不允许旧有环境安 装在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上,并且其中用于已升级环境的安装过程 不允许已升级环境安装在旧有环境和平台上。这些动作不包括将 与旧有环境相关联的数据迁移到已升级环境。

过程240开始于建立已升级平台(242)。已升级平台例如可 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硬件、固件或操作系统组件,其与旧有环境或 平台兼容。可选地,已升级平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境(例如, 软件应用或数据库)组件。在一些实施中,已升级环境和平台的 一个或多个单独组件可以被选择为与中间环境和平台向后兼容。 在一些实施中,已升级平台包括旧有操作系统。

用于旧有环境的安装过程修改为允许安装在旧有平台上的 旧有环境已升级为安装在已升级平台上的已升级环境(244)。 在一些实施中,修改安装过程可以包括在调用安装过程之前用拷 贝操作来代替数据转换和再转换操作。

执行安装过程以建立在已升级平台上的已升级环境(246)。 如果已升级平台包括旧有操作系统,则在一些实施中,安装过程 可以在已经执行了操作系统确认操作之后并且在执行已升级操 作系统需求操作之前暂停。在暂停期间,可以用已升级操作系统 代替旧有操作系统。在一些例子中,用已升级操作系统代替旧有 操作系统可以包括用与已升级操作系统相关联的文件代替与旧 有操作系统相关联的文件。安装过程然后可以重新开始。

将与旧有环境和平台相关联的数据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 台(248)。如果安装过程修改为用拷贝操作代替转换和再转换 操作,则在一些实施中,数据迁移可以包括使用拷贝操作代替数 据转换和再转换操作将数据从旧有环境和平台拷贝到已升级环 境和平台。

在一些实施中,将数据从旧有环境迁移到已升级环境和平台 包括通过已升级平台执行恢复操作,以输入由中间环境和平台存 储的数据的拷贝。

图3是示出不兼容环境与平台配置之间的升级路径300的一 种实现的框图。简而言之,升级路径300包括第9版(R9)生产 服务器302,生产服务器302正在通过第10版(R10)中间服务 器306而被升级为高可用性集群服务器系统314。R10平台例如 可以包括R9平台的一个或更多更新的或升级的组件。

R9生产服务器302配备有SAPR/3企业资源规划(ERP)4.6C 软件应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indows200032 位操作系统。在某些实现中,在升级之前,可以将建立在R9生 产服务器302上的数据库系统备份,保存分立的存储设备上的当 前数据。在其他实现中,该备份可能由于生产环境的性质而延迟 (例如,数据持续经历改变)。

在第一升级步骤304中,将Windows2000操作系统升级为 R10中间服务器306的第一级306a上的Windows200364位操作 系统。R10中间服务器306例如可以配置在R9生产服务器302 之外的分立硬件上,以使得R9生产服务器在升级路径300的处 理期间持续起作用。在某些实现中,升级包括启用32位兼容性 模式设置。R10中间服务器306的第一级306a还配备有SAPR/3 ERP4.6C软件应用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尽管SAP R/3ERP4.6C软件应用可以不与第一级306a的环境或平台配置 前向兼容,但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路径来修改或旁路所建立的安 装程序,从而将SAPR/3ERP4.6C软件应用设法安装在第一级 306a上。

在第二升级步骤308中,将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升 级为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将R10中间服务器306移动 到第二级306b。在R10中间服务器306的配置内(例如,在 Windows200364位操作系统上),在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 务器与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可能没有已建立的升 级路径。可以对安装程序进行一个或多个修改以设法将SQL 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在R10中间服务器306的第二级 306b上。

在第三升级步骤310中,将SAPR/3ERP4.6C软件应用升级 为SAPERP中央组件(ECC)6.0软件应用,将R10中间服务器 306移动到第三级306c。SAPECC6.0可以与中间服务器306的第 二级306b的配置后向兼容,实现标准的升级安装。在某些实现 中,重新安装先前修改以实现第二级306b的配置的一个或多个 系统变量、目录路径或文件内容,以便实现直接升级。在已经实 现升级后,建立在R9生产服务器302上的数据库系统可以被备 份并迁移到R10中间服务器306的第三级306c。

在第四升级步骤312中,将通过R10中间环境和平台306的 第三级306c实现的安装移到高可用性集群服务器系统314。升级 步骤312包括从Windows200364位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200864位操作系统以及在软件平台之间迁移数据。

高可用性集群服务器系统314的第一级314a配备有SAPECC 6.0软件应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indows2008 64位操作系统。在第五升级步骤316中,将SQLServer2005数 据库服务器升级为SQL200864位操作系统,得到高可用性集群 服务器系统314的第二级314b。在某些实现中,在高可用性集群 服务器系统314内建立在SQLServer200564位数据库服务器上 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在SQLServer200864位操作系统内被备份和 恢复。

此时,升级路径300完成。然而,可能发生一个或多个附加 的测试或数据库建立修改,以使高可用性集群服务器系统314为 生产模式做好准备。

图4至图7图示了在不兼容环境和平台之间的示例性升级路 径。具体而言,图4A、图5A、图6A和图7A图示了当尝试将安 装在旧有平台上的旧有环境升级成安装在已升级平台上的已升 级环境时可能遇到的特定问题。图4B、图5B、图6B和图7B图 示了为克服这些以及其他问题而可以建立的根据各种示例性实 施的升级路径。

图4A描述了当尝试使用安装过程404将旧有操作系统401 升级为已升级操作系统402时可能遇到第一问题。安装过程404 包括转换操作405,其中获得被旧有操作系统401所使用的数据 406,将数据406转换成非系统特定数据407(例如原始数据), 并将非系统特定数据407再转换成能够被升级操作系统402使用 的数据409。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中,转换操作405调用R3LOAD 表导出和导入工具(一种通过SAP核可获得的程序)。

转换操作405可能耗时并且可能将错误引入数据406,这可 能引起安装过程404失败,从而可能妨碍数据406迁移到已升级 环境和平台或者可能使旧有环境与已升级环境和平台不可完全 兼容。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数据406至非系统特定数据407 的转换会造成对数据406的改变(如图所示,数据406“X,Y, Z”被改变为数据407“A,B,C”)。尽管数据407至数据409 的再转换应产生与数据406相同的数据,但转换和随后的再转换 动作可能造成对数据406添加新数据(例如,数据409中的新数 据“W”)、造成从数据406省略的数据(例如,在数据409中 不存在的省略的数据“Z”)或者造成对数据406的修改(例如, 将来自数据406的数据“X”修改为数据409中的数据“X”)。

为了克服由转换操作405造成的问题,增强安装过程451用 拷贝操作452替换转换操作405。例如,取代调用R3LOAD表导 出和导入工具,增强安装过程451可以调用R3COPY同构系统拷 贝工具,该工具可用作SAP内核可执行程序。

如图4B所示,使用增强安装过程451,通过增强安装过程 451的拷贝操作452将旧有操作系统455所使用的数据454拷贝 到中间操作系统456,并通过恢复操作457将中间操作系统456 导入到升级操作系统459。显然,拷贝操作452和恢复操作457 不要求数据454是转换的还是再转换的。如此,从拷贝操作452 得到的数据460和从恢复操作457得到的数据461与数据454相 同或者基本相似。

图5A描述了当使用安装过程506尝试将旧有环境501和旧 有平台502升级为升级环境504和升级平台505时可能遇到的第 二个问题。安装过程506可以包括的不一致在于,在安装过程506 早期发生的确认操作507期间,进行校验以确认其上安装有升级 环境504的升级平台505正在使用旧有操作系统509,稍后进行 操作510,其要求升级平台505使用升级操作系统511。

例如,在安装过程506实际由不打算一起使用而是依次或并 行进行的两个或更多不同安装过程组成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这种 不一致。然而,无论这种不一致怎样出现,用户都可以尝试通过 在配置有升级操作系统511的平台上开始安装过程506来克服该 问题,但在确认操作507确定升级平台505没有正在使用旧有操 作系统509时这种尝试将触发错误512,由此结束安装过程506。 作为选择,用户可以尝试通过在配置有旧有操作系统509的平台 上进行该安装过程来克服该问题,但是当执行操作510时这一尝 试也将触发错误514,要求升级操作系统511。然而,当执行操 作510时这一尝试也将触发错误514,要求升级操作系统511。在 任何情况下,如果安装处理506发生故障,而旧有环境501不升 级到已升级环境504。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如图5B所示,增强安装处理551在发 生确认操作554(其与确认操作507类似)之后但在发生操作555 (其与操作510类似)之前的某个时间引入操作系统内核交换操 作552。具体而言,旧有操作系统556安装在中间平台557(或者 升级平台)上,并且增强安装处理551在中间平台557上执行。 在确认操作554发生之后(或者在最后一次确认操作发生之后) 的某个点,自动或手动暂停增强安装处理551,与旧有操作系统 556相关联的文件被去除,并且该文件被与升级操作系统559相 关联的文件所替代,并且将注册表、简档、配置或其他系统设置 改变为反映升级操作系统559已被安装在中间平台557上。中间 平台557重新启动,并且增强安装处理551从其暂停的点重新开 始。

使用增强安装处理551,确认操作554不触发任何错误,这 是因为当执行检查以确认中间平台557正在使用旧有操作系统 556时,中间平台557正在使用旧有操作系统556。此外,操作 555不触发任何错误,这是因为当执行操作555时中间平台557 正在使用升级操作系统559。因此,通过在中间点使用操作系统 核心交换操作552,增强安装处理551能够完成,并且旧有环境 560被升级到中间环境561(或者升级环境)。

另一处理562(诸如调用导入操作或恢复操作的处理)可以 用于将中间环境561升级到升级环境。另一处理562可以是已建 立的安装处理。

图6A描述了第三个问题,当试图使用安装处理604将旧有 数据库601升级到升级数据库602时可能遇到该问题。具体而言, 旧有数据库601可以具有第一核对属性603(例如,与 MICROSOFTSQLSERVER2000相关联的BIN核对属性),并且 升级数据库602可以要求第二核对属性608(例如,与运行在 MICROSOFTWINDOWS2003上的MICROSOFTSQLSERVER 2005相关联的BIN2核对属性)。总体而言,“核对”算法包括 一个处理和一个排序算法,该处理用于限定与比较两个值的处理 相对应的顺序,该排序算法将一组数据置于所限定的顺序中。BIN 和BIN2核对属性是二元核对,用于基于场所(locale)和数据类 型所限定的编码值的序列对数据进行排序。BIN核对属性针对 Unicode数据执行不完全的码-点与码-点比较,而BIN2核对属 性执行码-点比较核对。

因为升级处理604可以要求旧有数据库601和升级数据库602 的核对属性是相同的,所以可能在执行升级处理时引入错误。例 如,由于没有考虑核对属性中的差别,可能将新数据加入到旧有 数据库601的数据605中,数据可能从数据605遗漏,或数据605 可能被修改。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数据605到数据606的 迁移可能导致对数据606做出改变(如图所示,数据605“X,Y, Z”改变为数据606“A,B,C”)。

如图6B所示,在对数据659执行升级处理660之前,增强安 装处理651通过对旧有数据库652的数据656执行核对转换处理 655(由此以数据659填充中间数据库657或者旧有数据库652), 解决旧有数据库652与升级数据库654之间的核对属性中的潜在 区别。例如当数据656具有BIN核对属性时,可以在数据656上 执行核对转换过程655,以便将数据656转换成具有BIN2核对属 性的数据659。

在核对转换过程655已经完成后,可以执行升级过程660以 便将旧有数据库652或中间数据库657升级到已升级数据库654, 而不将错误引入到数据656。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在升级过程660 之前而不是在之后执行核对转换过程655,以避免由于旧有数据 库652和已升级数据库654的核对属性中的差异而导致错误的引 入。

图7A描绘出当尝试将旧有数据库701升级到已升级数据库 702时可能遇到的第四个问题。具体地,安装过程704可能引发 不一致性,因为在安装过程704早期发生的操作705期间,旧有 数据库701的兼容性模式自动地从初始级别提升到已升级级别 (例如,兼容性模式80到兼容性模式90),然而在稍后的时间, 执行操作706,这需要旧有数据库701被设置在初始级别。

术语“兼容性模式”可以描述软件机制,其中计算平台仿真较 老的硬件或固件组件,例如在一些例子中仿真处理器或操作系统 的前期版本。兼容性模式仿真可以向陈旧的环境组件(例如软件 应用或数据库环境)提供用以保持与计算平台的较新环境或平台 组件的兼容的能力。

安装过程704内的兼容性模式预期中的此类不一致性可能出 现在例如如下情况中,其中安装过程704实际上由两个或多个不 同的安装过程构成,这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安装过程并非旨在一起 使用并且被顺序或并列执行。然而,不论不一致性是如何出现的, 在操作705期间自动提升兼容性模式以及稍后操作706需要较低 的兼容性模式的事实引发了错误707,该错误707造成安装过程 704失败。

如图7B中所示,增强的安装过程751用于通过引入将兼容 性模式从已升级级别降回到初始级别的兼容性模式修改操作752 来克服该问题。在操作754(其类似于操作705)提升兼容性模 式后,但在需求兼容性模式操作755(其类似于操作706)发生 前,执行兼容性模式修改操作752。

更详细地,增强的安装过程751在旧有数据库756上执行, 其以初始兼容性模式值设置(例如“兼容性模式A”)。在增强安 装过程751执行的若干操作间,在旧有数据库756上执行操作 754,这将旧有数据库756的兼容性模式从初始兼容性模式值增 加到已升级兼容性模式值(例如,从“兼容性模式A”到“兼容性 模式B”),并且由此建立为中间数据库757。

安装过程751被自动地或手动地暂停,并且在中间数据库757 上执行兼容性模式修改操作752,以便从已升级兼容性模式值降 低兼容性模式(例如,从兼容性模式“B”到较低的兼容性模式值, 例如到初始兼容性模式值,“兼容性模式A”)。增强的安装过程 751从其被暂停的点处重启,并且没有错误被需求兼容性模式操 作755触发。在需求兼容性模式操作755被执行后,在中间数据 库757上执行提升兼容性模式操作759,并且兼容性模式从较低 的兼容性模式值提升到已升级兼容性模式值或另一提高的值(例 如,从兼容性模式“A”到更高的兼容性模式,例如已升级兼容性 模式值,“兼容性模式B”,或另一提高的值,“兼容性模式C”)。 提升兼容性模式操作759得到已升级数据库760。

已经描述了若干实现。然而应当理解,在并不脱离本公开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可以使用上面 示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并对步骤进行重新排序、增加或者删除。 因此,另外的实现也落在下面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有功能性操作和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 电子电路中实现,或者在计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中实现,该计 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包括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及其等同结构 或是它们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个或多个 计算机程序产品,也即,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的一个或多个 计算机程序指令模块,以便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或控制数据处理 装置的操作。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的存储设备、机器 可读的存储衬底、存储设备、实现计算机可读的传播信号的事物 的组合、或者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结合。术语“数据处理装置” 包括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装置、设备和机器,例如包括可编程处 理器、计算机,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除了硬件之外,该装 置可以包括为考虑中的计算机程序创建执行环境的代码,例如, 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者它 们中一个或多个的结合的代码。传播信号是人工产生的信号,例 如,机器产生的电信号、光信号或者电磁信号,生成该信号以对 信息进行编码,以便传输到适当的接收器装置。

计算机程序(也公知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脚本或代码) 可以由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编写,包括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并 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任意形式部署,包括部署为单独的程序或模 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于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计 算机程序无需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程序可以存储在保存其 他程序或数据(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 的文件的一部分中、可以存储在专门用于考虑中的程序的单个文 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中(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 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可以将计算机程序部署为在一个 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将其部署为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机上 执行,或者跨过多个地点分布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 上执行。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处理和逻辑流程可以由执行一个或多个 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以通过对输入数据 进行操作以及产生输出来执行功能。该处理和逻辑流程还可以由 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专 用逻辑电路执行,并且也可以将装置实现为所述专用逻辑电路。

适于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处理器例如包括通用和专用处理器 两者、以及任意适当类型的数字计算机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处理 器。通常,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或随机访问存储器或其两者处 接收指令和数据。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用于执行指令的处理器以 及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通常,计算机 还将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海量存储设备,或被操作性 地耦合为从所述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海量存储设备接收 数据或向其传送数据、或者进行这两者,该海量存储设备例如是 磁盘、磁光盘、或光盘。然而,计算机不必一定具有这样的设备。 而且,计算机可以嵌入在其他设备中,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 助理(PDA)、移动音频或视频播放器、全球定位系统(GPS) 接收器,这仅是几例。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计算机 可读介质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设备,例 如包括:半导体存储设备,如EPROM、EEPROM和闪存设备; 磁盘,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硬盘;磁光盘;以及CD-ROM和 DVD-ROM盘。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由专用逻辑电路补充或者包 括在专用逻辑电路中。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实施方式可以在具有用于向用户显 示信息的显示设备、以及用户可以通过其向计算机提供输入的键 盘和指点设备的计算机上实现,其中显示设备例如是CRT(阴极 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显示器,指点设备例如是鼠标 或者轨迹球。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设备来提供与用户的交互; 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适当形式的感观反馈,例如 视觉反馈、声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的 任意适当形式的输入,包括声音、语音或触觉输入。

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在包括后端组件(例如数据服务器)的计 算系统中;或实现在包括中间件组件(例如应用服务器)的计算 系统中;或实现在包括前端组件的计算系统中,所述前端部件例 如是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Web浏览器的客户端计算机,用户 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Web浏览器可以与实现进行交互;或实 现在包括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后端、中间件、或前端部件的任意组 合的计算系统中。系统组件可以通过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 通信(例如,通信网络)进行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 (“LAN”)和互联网的广域网(“WAN”),例如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相 互远离,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 系是借助于在各自计算机上运行的、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 系的计算机程序得到的。

尽管本说明书包含多种特定细节,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是对 本公开的范围或者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而应当理解为是对具 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特征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各个实施方式的上 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方式中结合实现。相 反,在单个实施方式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别实现在 多个实施方式中或者任意适当的子组合中。而且,尽管上文可能 将特征描述为在特定的组合中操作,甚至初始也是这样要求保护 的,但是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在一些情况下 可以从该组合中去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针对子组合或 组合的变形。

类似地,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 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 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 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 中多个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被理解为在所有实施方式中需要这 样的分离,应当将其理解为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通常可以在 单个软件产品中集成在一起,或是被打包到多个软件产品中。

因此,特定实施方式已经描述如上。其他实施方式落在所附 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例如,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以不 同的顺序执行,并且仍然实现期望的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