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小区的与邻区优化关联的相关信息,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之后将确定出的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分别与现网中LTE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TD邻区关系列表和LTE邻区列表比对,筛选出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并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小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邻区关系列表中。该方法与现有优化方式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现了LTE小区邻区的自动化优化,大大提高了邻区优化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012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52204.3

  • 发明设计人 刘忠江;甘元华;鹿岩;常青;

    申请日2015-07-28

  • 分类号H04W24/02(2009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田明;张海秀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路二里庄35号万和大厦4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35: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6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24/02 申请日:2015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邻区是通信用户移动性的基础,其作用是使手机在移动状态下可以在多个定义了邻区关系的小区之间进行业务的平滑交替而不会中断,只有添加了邻区,手机才能在不同网络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切换。只有存在于邻区表中的相邻小区才能够用于切换,并且邻区列表空间不是无限的,因此要有合适的邻区。

随着4G网络的建设,通信运营商无线网络面临着GSM、UMTS、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三网并存、海量网元、异系统、多厂商等多重挑战,网络中邻区关系数量庞大,并且网络环境不断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邻区关系,耗费了较大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

自动邻区关系ANR(AutoNeighborRelation)包括漏配邻区优化、冗余邻区优化和邻区优先级优化,用于自动维护GSM、TDS、LTE系统内及系统间邻区关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目前的邻区优化工作主要依靠路测分析、规划工程师定期分析来进行网络邻区关系的维护,存在优化周期长,优化成本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中LTE小区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小区的相关信息;所述小区包括LTE小区、GSM小区和TD小区;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小区的工程参数和参数配置信息;所述工程参数包括小区的经纬度、方位角、覆盖类型和小区所在基站;所述覆盖类型包括宏站和室分;所述参数配置信息是指小区的邻区关系;

步骤二: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邻区待优化的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

将所述邻区关系待优化的LTE小区记为源小区;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包括:

(1)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确定方式包括:

a.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与该源小区共站的GSM室分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

b.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的方式为:

b1:确定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GSM小区;

b2:判断步骤b1中所确定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共站的GSM小区,若否,则将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所有GSM小区作为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若是,则查看共站GSM小区中是否包含有GSM900小区,若是,则将共站的GSM900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若否,则将共站的GSM1800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

b3.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筛选方式为:

b31.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一个满足下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一:与源小区背向、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GSM小区;

其中,所述背向是指两个小区之间的夹角与180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设定值;小区A与小区B之间的夹角为α与β的和,α为小区A所在基站到小区B所在基站的矢量与小区A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β为小区B所在基站到小区A所在基站的矢量与小区B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

两个小区最近是指两个小区所在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

b32.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4个满足下述条件二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二:与所述源小区正对、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的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4GSM小区;

其中,所述正对是指两个小区之间的夹角与0度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值;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源小区的必要邻区汇总,生成所述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列表,包括:

①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确定方式包括:

A.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与该源小区共站的TD室分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

B.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的方式为:

判断是否存在与该源小区共站的TD小区,若存在共站TD小区,则将共站的TD小区中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四个TD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

若不存在共站TD小区,则查看是否存在与该源小区共站的GSM小区,若是,则在与该源小区共站且正对的GSM邻区的TD邻区中筛选与源小区最近四个TD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若否,则筛选一个满足下述条件三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筛选4个满足下述条件四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三:与源小区背向、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D小区;

条件四:与源小区正对、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4TD小区;

②将步骤①中得到的源小区的必要TD小区汇总,生成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列表;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LTE邻区列表,包括:

1)确定LTE小区的必要LTE邻区,将所述LTE小区记为源小区,确定方式包括:

I.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与源小区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在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II.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LTE小区的方式为:

s1:筛选源小区的正对邻区

若所述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正对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正对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小、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s2:筛选源小区的背向邻区:

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背向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小、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5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若源小区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背向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5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步骤三:将确定出的与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分别与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TD邻区关系列表和LTE邻区列表比对,筛选出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

步骤四: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二中,确定邻区待优化的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后,还包括:

删除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邻区关系列表中的冗余小区,删除方式为:

将确定出的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分别与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TD邻区关系列表和LTE邻区列表比对,删除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未包含在确定出的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中的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1中,确定与所述LTE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GSM小区的方式为:

b11.根据源小区的跟踪区域码TAC查找到对应的GSM小区的位置区域LAC;

b12.根据查找到的GSM小区的位置区域LAC确定出该位置区码LAC所属的移动交换中心池POOL,并查找到该移动交换资源池POOL下的所有位置区码LAC,并获取所述所有位置区码LAC下的所有GSM小区;

b13.取所述跟踪区域码TAC所属的移动交换中心池POOL内所包含的GSM小区与步骤b12中所获取到的GSM小区的交集,得到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GSM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31中,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一个满足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b311.初步筛选: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方位角与源小区的方位角之差小于10度的GSM小区;

b312.根据源小区的方位角对步骤b311中筛选出的GSM小区进行再次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GSM小区,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GSM小区;

b313.在步骤b31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313中,在步骤b31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判断步骤b31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若否,则在步骤b31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选择一个的满足所述条件一GSM小区;

若是,则查看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GSM900小区,若存在GSM900小区,则在GSM900小区中选择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若不存在GSM小区,则在GSM1800小区中选择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32中,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4个满足条件二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b321.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的正负60度范围内的GSM小区;

b322.对步骤b321中筛选出的GSM小区进行再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GSM小区,若所述LTE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GSM小区;

b323.在步骤b32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的TOP4GSM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323中,在步骤b32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包括

判断步骤b32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若否,则在b32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选择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

若是,则查看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GSM900小区,若存在GSM900小区,则在GSM900小区中选择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若不存在GSM小区,则在GSM1800小区中选择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B中,筛选4个满足下述条件四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步骤B1.筛选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的TD小区;

步骤B2.根据源小区的方位角对步骤B1中筛选出的TD小区进行再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TD小区,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TD小区;

步骤B3.在步骤B2筛选出的TD小区中,筛选出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的四个TD小区。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四中,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小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包括:

对于漏匹的GSM邻区,将漏匹的GSM邻区添加到源小区的GSM外部小区列表中,将漏匹的GSM邻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添加到源小区的GSM邻区小区频点组中;

对于漏匹的TD邻区,将漏匹的TD邻区添加到源小区的TD外部小区列表中,将漏匹的TD邻区的下行频点添加到源小区的TD邻区下行频点组中;

对于漏匹的LTE小区,判断漏匹的LTE小区是否为源小区的同频小区,若是则将漏匹LTE小区添加到源小区的LTE外部小区列表中,若否则将漏匹的LTE小区的小区频点添加到源小区的异频频点组中后再将漏匹LTE小区添加到源小区的LTE外部小区列表中。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步骤四中,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小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之前,还包括:

根据LTE小区的GSM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GSM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GSM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GSM邻区;

根据LTE小区的TD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TD邻区关系列表中TD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TD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TD邻区;

根据LTE小区的LTE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LTE邻区关系列表中LTE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LTE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LTE邻区;

筛选最佳漏匹邻区的方式为:根据漏匹邻区的优先级筛选出最佳漏匹小区,其中,漏选邻区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为:第一优先级,源小区的共站小区;第二优先级,源小区的正对最近小区,第三优先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的、与源小区距离由近至远的小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统一维护多设备多网络制式的邻区关系,将之前繁重复杂的工作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在解放人力的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网络维护;

(2)可以实时有效的维护移动网络的完整性,进一步改善移动用户的通话连续性,减少掉话,改善网络指标,提高了用户的感知;

(3)人力的释放,可以为网络运营商节省人力成本,网络性能的改善可以增加运营商的收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LTE网络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LTE小区的GSM邻区的优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LTE小区的TD邻区的优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LTE小区的LTE邻区的优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小区间夹角的说明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满足与源小区背向、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的GSM小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LTE小区的邻区关系的自动优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与小区的邻区关系优化相关的小区信息;

在现网中,LTE小区的邻区类型包括了GSM邻区(GSM网络中的网元)、TD邻区(UMTS网络中的网元)和LTE邻区(LTE网络中的网元网络),GSM邻区和TD邻区为LTE小区的跨制式邻区,LTE邻区为LTE系统内的邻区关系。

为了实现LTE小区的邻区关系的优化,首先需要获取小区的用于邻区优化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了小区的工程参数、性能指标数据、参数配置信息和测量报告数据;所述小区包括LTE小区、GSM小区和TD小区;所述工程参数包括小区的经纬度、方位角和覆盖类型等;所述覆盖类型包括宏站和室分;所述性能指标是指小区的切换统计数据;所述参数配置信息是指现网中小区间的邻区关系等;所述测量报告数据是指邻区电平和质量数据等。

获取网络中小区的工程参数、性能指标、参数配置信息和测量报告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具体方式为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采集获取小区的上述相关信息时,根据不同网络制式和不同设备厂家以及不同的运营商开发接口采集方式,可以以下表中所示的方式自由配置。

步骤S200: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邻区待优化的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

由前文描述可知,LTE小区的邻区类型包括了三大类,跨制式的GSM邻区、TD邻区以及LTE网络系统内的LTE邻区。

本实施方式中,将邻区关系待优化的LTE小区记为源小区,根据步骤S100中采集得到的小区的相关信息,分析得出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所述必要邻区指的是在源小区邻区列表中需要加入的邻区,如果现网的源小区邻区列表中不存在,则需要添加进入。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的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确定方式包括:

a.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与该源小区共站的GSM室分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

b.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的方式为:

b1:确定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POOL下的GSM小区;即剔除与源小区不在同POOL下的GSM小区;确定与所述LTE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GSM小区的方式为:

b11.根据源小区的跟踪区域码TAC查找到对应的GSM小区的位置区域LAC;

b12.根据查找到的GSM小区的位置区域LAC确定出该位置区码LAC所属的移动交换中心池POOL,并查找到该移动交换资源池POOL下的所有位置区码LAC,并获取所述所有位置区码LAC下的所有GSM小区;

b13.取所述跟踪区域码TAC所属的移动交换中心池POOL内所包含的GSM小区与步骤b12中所获取到的GSM小区的交集,得到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GSM小区。

b2:判断步骤b1中所确定出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共站的GSM小区,若不存在共站的GSM小区,则将与源小区在相同的移动交换中心池下的所有GSM小区作为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若存在共站的GSM小区,则查看共站GSM小区中是否包含有GSM900小区(工作在900MHZ频率网络的GSM小区),若含有GSM900小区,则将共站的GSM900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若不存在GSM900小区,则将共站的GSM1800小区(工作在1800MHZ频率网络的GSM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待选必要邻区,并进入步骤b3;

b3.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筛选方式为:

b31.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一个满足下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一:与源小区背向、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GSM小区;

其中,所述背向是指两个小区之间的夹角与180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设定值;小区A与小区B之间的夹角为α与β的和,α为小区A所在基站到小区B所在基站的矢量与小区A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β为小区B所在基站到小区A所在基站的矢量与小区B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所述最近是指两个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

如图5所示,e、f、g三幅图分别示出了两个小区间的夹角分别为0度、90度和300度的情况,对于图中g中,小区A的主覆盖方向矢量(A到A’方向)与小区A所在基站到小区B所在的基站的矢量(图中虚线部分)的夹角∠A’AB即为上述α,∠A’AB即为上述β,小区间的夹角即为∠A’AB+∠A’AB=180°+120°=300度。

图6中小区B为LTE小区即源小区,小区A为GSM小区,两个小区间的夹角为180度,因此,小区A与源小区背向,小区A为源小区的背向邻区,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即图中射线L1和射线L2的夹角的开口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背向是指两个小区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中的180度并不是绝对的180度,即与180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设定值,如第一设定值设置为10度,那两个小区间夹角在170度-190度之间的都可以认定为两个小区之间为背向。

本实施方式中,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一个满足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b311.初步筛选: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方位角与源小区的方位角之差小于10度的GSM小区;

b312.根据源小区的方位角对步骤b311中筛选出的GSM小区进行再次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GSM小区,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GSM小区;

b313.在步骤b31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步骤b311-b313之间的顺序并不是唯一的,是可以调整的,也就是说三个步骤之间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如可以先进行步骤b313,筛选出满足条件一的GSM小区,再在该基础上根据步骤b311、b312或者步骤b312、b311的条件进行进一步筛选。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b313中,在步骤b31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的方式如下:

判断步骤b31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若否,则在步骤b31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选择一个的满足所述条件一GSM小区;

若是,则查看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GSM900小区,若存在GSM900小区,则在GSM900小区中选择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若不存在GSM小区,则在GSM1800小区中选择一个满足所述条件一的GSM小区。

b32.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4个满足下述条件二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二:与所述源小区正对、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的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4GSM小区;

其中,所述正对是指两个小区之间的夹角与0度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值,如图5中e所示。同样所述第二设定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20度,那么两个小区间的夹角在0-20度范围内即可以认为两个小区互为正对邻区。

本实施方式中,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4个满足条件二的GSM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包括:

b321.在待选必要邻区中筛选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的正负60度范围内的GSM小区;

b322.对步骤b321中筛选出的GSM小区进行再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GSM小区,若所述LTE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GSM小区;

b323.在步骤b32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筛选出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的TOP4GSM小区;同样的,步骤b321、b322和步骤b323的顺序也不是唯一的。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b323中筛选出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的TOP4GSM小区的筛选方式为:

判断步骤b322筛选出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若否,则在b322中筛选出的GSM小区中选择与所述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

若是,则查看与源小区的距离小于第一设定距离的GSM小区中是否存在GSM900小区,若存在GSM900小区,则在GSM900小区中选择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若不存在GSM小区,则在GSM1800小区中选择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TOP4GSM小区。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源小区的必要邻区汇总,生成所述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列表的方式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①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确定方式包括:

A.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与该源小区共站的TD室分小区确定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

B.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的方式为:

判断是否存在与该源小区共站的TD小区,若存在共站TD小区,则将共站的TD小区中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四个TD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

若不存在共站TD小区,则查看是否存在与该源小区共站的GSM小区,若是,则在与该源小区共站且正对的GSM邻区的TD邻区中筛选与源小区最近四个TD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若否,则筛选一个满足下述条件三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筛选4个满足下述条件四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条件三:与源小区背向、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D小区;

条件四:与源小区正对、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4TD小区;

本实施方式中,筛选4个满足条件四的TD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的具体方式为:

步骤B1.筛选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的TD小区;

步骤B2.根据源小区的方位角对步骤B1中筛选出的TD小区进行再筛选,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大于源小区的TD小区,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选择经度小于或等于源小区的TD小区;

步骤B3.在步骤B2筛选出的TD小区中,筛选出与源小区正对且最近的四个TD小区。

②将步骤①中得到的源小区的必要TD小区汇总,生成源小区的必要TD邻区列表;

根据所获取的小区的相关信息,确定源小区的必要LTE邻区列表的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LTE小区的必要LTE邻区,将所述LTE小区记为源小区,确定方式包括:

I.当源小区为室分覆盖时,将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GSM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与源小区覆盖矢量之间的夹角在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作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II.当源小区为宏站覆盖时,确定源小区的必要LTE小区的方式为:

s1:筛选源小区的正对邻区

若所述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正对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正对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小、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10LTE小区(与源小区的距离由小到大排在前10的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s2:筛选源小区的背向邻区:

若源小区的方位角在0°-90°或270°-36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背向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小、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5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若源小区方位角在90°-270范围内,则在源小区的背向邻区中选取经度比源小区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LTE小区所在基站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且与源小区最近TOP5LTE小区为源小区的必要邻区。

步骤S300:将确定出的与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分别与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TD邻区关系列表和LTE邻区列表比对,筛选出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

步骤S400: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

本实施方式中,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邻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的方式为:

对于漏匹的GSM邻区,将漏匹的GSM邻区添加到源小区的GSM外部小区列表中,将漏匹的GSM邻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添加到源小区的GSM邻区小区频点组中;

对于漏匹的TD邻区,将漏匹的TD邻区添加到源小区的TD外部小区列表中,将漏匹的TD邻区的下行频点添加到源小区的TD邻区下行频点组中;

对于漏匹的LTE小区,判断漏匹的LTE小区是否为源小区的同频小区,若是则将漏匹LTE小区添加到源小区的LTE外部小区列表中,若否则将漏匹的LTE小区的小区频点添加到源小区的异频频点组中后再将漏匹LTE小区添加到源小区的LTE外部小区列表中。

在实际应用中,LTE网络中LTE小区的邻区配置会存在一定的配置原则,主要包括LTE小区的GSM邻区、TD邻区及LTE邻区的配置个数,一般建议为LTE小区配置8个GSM邻区、8个TD邻区和32个LTE邻区。为了更好的符合实际应用要求,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漏匹的GSM邻区、TD邻区和LTE小区分别添加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之前,还可以包括:

根据LTE小区的GSM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GSM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GSM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GSM邻区;

根据LTE小区的TD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TD邻区关系列表中TD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TD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TD邻区;

根据LTE小区的LTE邻区配置原则,结合当前现网的LTE小区的LTE邻区关系列表中LTE小区的个数,筛选出漏匹的LTE邻区中的最佳漏匹的LTE邻区;

筛选最佳漏匹邻区的方式为:根据漏匹邻区的优先级筛选出最佳漏匹小区,其中,漏选邻区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为:第一优先级,源小区的共站小区;第二优先级,源小区的正对最近小区,第三优先级:由源小区所在基站到TD小区所在的法线矢量正负60度范围内的、与源小区距离由近至远的小区。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把漏匹的邻区添加到LTE邻区中之外,在确定出邻区待优化的LTE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后,还可以包括:删除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邻区关系列表中的冗余小区,删除方式为:

将确定出的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分别与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TD邻区关系列表和LTE邻区列表比对,删除当前现网的源小区的GSM邻区关系列表中、TD邻区关系列表中和LTE邻区关系列表中未包含在确定出的源小区的必要GSM邻区列表、必要TD邻区列表和必要LTE邻区列表中的小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