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分部楔形掏槽

一种分部楔形掏槽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部楔形掏槽,包括上部楔形掏槽和位于其下的下部楔形掏槽,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相距80-100cm,上部楔形掏槽的结构和下部楔形掏槽的结构一致;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均布置在V形掌子面上;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3°角设置有两组内掏槽孔,两组内掏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增快爆破循环进尺进程,使得爆破更加容易。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42D3/04 申请日:2015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爆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部楔形掏槽。

背景技术

隧道爆破只有一个自由面即开挖面,爆破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临空面的性质,如临空面的大小和数量,为改善隧道爆破的整体效果,通常采用掏槽方式人为的创造新的自由面。传统的掏槽就是用多个相距甚密的垂直炮孔进行齐发爆破,但是这种方式炮孔的利用率较低,可达孔深的60-70%,并且爆破产生的振动很大。其后,掏槽又发展为锥形掏槽、扇形掏槽、楔形掏槽等。传统的楔形掏槽是由两排以上的相邻对称的倾斜炮孔组成,爆破后形成楔形槽,这类掏槽方式能够提供较大区域的槽腔体积,有利于后续炮孔的爆破,缺点是采用集中布置形式,掏槽面积相对较小,掏槽空腔即临空面也较小,不利于崩落孔爆破时克服孔底及环向夹制作用,爆破困难,炮孔利用率低,爆破循环进尺进程慢,单位炸药消耗量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部掏槽及其实施工艺,采用分部楔形掏槽并结合掌子面以及掏槽的施工工艺,将掏槽分为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两部分,中间间隔适当距离,这样能够合理增大掏槽面积,形成较深且环向面积较大的掏槽空腔,从而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增快爆破循环进尺进程,使得爆破更加容易,并且在保证爆破的基础上还能够尽量减少掏槽孔钻孔数量,从而能够减少劳动量,减少炸药安放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部楔形掏槽,包括上部楔形掏槽和位于其下的下部楔形掏槽,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相距80-100cm,上部楔形掏槽的结构和下部楔形掏槽的结构一致;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均布置在V形掌子面上;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3°角设置有两组内掏槽孔,两组内掏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内掏槽孔包括3-4个内掏槽孔,两两内掏槽孔之间的距离为4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7°角设置有两组外掏槽孔,两组外掏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外掏槽孔包括5-6个外掏槽孔,两两外掏槽孔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必须确保外掏槽起爆后能够将内掏槽爆破后的楔形体剩余部分,沿外掏槽孔连线彻底剪断、抛出,因此外掏槽孔间距、钻孔倾角均不宜过大。

所述V形掌子面上还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a,两组辅助掏槽孔a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a包括3-4个辅助掏槽孔a,两两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距离为50cm;辅助掏槽是指内掏槽、外掏槽等主掏槽以外用来进一步扩大掏槽空腔的掏槽孔。

所述V形掌子面上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b,两组辅助掏槽孔b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b包括3-4个辅助掏槽孔b,两两辅助掏槽孔b之间的距离为5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c,两组辅助掏槽孔c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c包括5个辅助掏槽孔c,两两辅助掏槽孔c之间的距离为70cm;

以隧洞上下垂直中线为界,同侧的内掏槽孔组、外掏槽组、辅助掏槽孔a组、辅助掏槽孔b组、辅助掏槽孔c组之间从内到外设置且间距均为40-50cm,此处间距是指隧道左右水平线方向上的距离;

同侧的外掏槽孔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不大于常规崩落孔孔距,要求不大于85cm;

对于楔形掏槽,辅助掏槽的布置是否合理是提高掏槽钻孔利用率的又一项关键技术,其关键点在于:内掏槽孔由倾斜孔渐变到到垂直的崩落孔,之间必须有充分的过度,必须确保辅助掏槽的孔底抵抗线不大于85cm,也就是说辅助掏槽的孔底抵抗线不宜大于常规崩落孔孔距,一般以70cm~85cm为宜。如果辅助掏槽的抵抗线偏大或过大,比如辅助掏槽的孔底抵抗线达到120~150cm,对于坚硬的岩石,必将留下大量残孔,掏槽效果就会比较差,后边的崩落孔必将跟着留下大量残孔,从而造成整个掌子面的钻孔利用率偏低。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90°角设置有两组崩落孔,两组崩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崩落孔包括3-4个崩落孔,两两崩落孔之间的距离为80-9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96-97°角设置有两组周边孔,两组周边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周边孔包括3-4个周边孔,两两周边孔之间的距离为50-70cm;

以隧洞上下垂直中线为界,同侧的辅助掏槽孔c组、崩落孔组、周边孔组从内到外设置且间距均为40-50cm,此处间距是指隧道左右水平线方向上的距离。

传统常规的楔形掏槽,均采用集中布置形式,掏槽面积相对较小,掏槽空腔(临空面)也较小,不利于崩落孔爆破时克服孔底及环向夹制作用,爆破困难,单位炸药消耗量偏高;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掏槽孔之间的距离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内掏槽孔间距40cm,可以顺利的将岩石掏到设计深度的2/3,外掏槽孔5个,间距为20-30cm,孔内装药爆炸时,可以很容易地将两孔之间的岩体剪断、抛出,其他的辅助掏槽可以进一步扩大掏槽空腔,可以将掏槽彻底掏空;孔底抵抗线必须均匀分布,并且应该控制在85cm以内,才能掏到底部,控制到80以内才能彻底掏到底部,提高掏槽效率,如果掏槽孔孔底抵抗线过大,当超过100cm时,掏槽底部将出现残孔,将会大大降低掏槽效率,从而降低整茬炮的钻孔利用率。

外掏槽孔的钻孔超出预设下茬炮掌子面的顶端27-32cm;

内掏槽孔的垂直深度为外掏槽孔的垂直深度的2/3-5/7。

同侧的外掏槽孔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为70-85cm。

进一步的,同侧的外掏槽孔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为70-80cm。

外掏槽孔的孔底距离为20cm,内掏槽孔底距离为20cm。

外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为钻爆台车主框架的宽度,内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为外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减去外掏槽和内掏槽孔之间的2倍距离。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增快爆破循环进尺进程,使得爆破更加容易,并且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尽量减少掏槽孔钻孔数量,从而能够减少劳动量,减少炸药安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上部楔形掏槽,2-下部楔形掏槽,3-内掏槽孔,4-外掏槽孔,5-崩落孔,6-周边孔,7-孔底抵抗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分部楔形掏槽,包括上部楔形掏槽1和位于其下的下部楔形掏槽2,上部楔形掏槽1和下部楔形掏槽2相距80-100cm,上部楔形掏槽1的结构和下部楔形掏槽2的结构一致;上部楔形掏槽1和下部楔形掏槽2均布置在V形掌子面上;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3°角设置有两组内掏槽孔3,两组内掏槽孔3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内掏槽孔3包括3-4个内掏槽孔3,两两内掏槽孔3之间的距离为4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7°角设置有两组外掏槽孔4,两组外掏槽孔4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外掏槽孔4包括5-6个外掏槽孔4,两两外掏槽孔4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还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a,两组辅助掏槽孔a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a包括3-4个辅助掏槽孔a,两两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距离为5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b,两组辅助掏槽孔b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b包括3-4个辅助掏槽孔b,两两辅助掏槽孔b之间的距离为5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设置有两组辅助掏槽孔c,两组辅助掏槽孔c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辅助掏槽孔c包括5个辅助掏槽孔c,两两辅助掏槽孔c之间的距离为70cm;

以隧洞上下垂直中线为界,同侧的“内掏槽孔3”组、“外掏槽孔4”组、辅助掏槽孔a组、辅助掏槽孔b组、辅助掏槽孔c组之间从内到外设置且间距均为40-50cm;

同侧的外掏槽孔4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不大于常规崩落孔5孔距,要求不大于85cm;

如图1所示,DE、DF分别为预设下茬炮掌子面,分别将外掏槽孔4孔底G、J与紧邻辅助掏槽3的崩落孔5间的距离GH、JM,等分成4份,各等分点与V形掌子面对应的辅助掏槽孔位进行连线,与预设下茬炮掌子面DE、DF分别形成多个交点,这些交点与与掌子面对应孔位的连线就是各辅助掏槽孔的钻孔方向,连线长度就是钻孔长度,从前述交点出发引一条垂直于前排辅助掏槽孔(或外掏槽孔)的垂线,这条线和前排辅助掏槽孔(或外掏槽孔)相交点的连线就是孔底抵抗线。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90°角设置有两组崩落孔5,两组崩落孔5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崩落孔5包括3-4个崩落孔5,两两崩落孔5之间的距离为80-90cm;

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96-97°角设置有两组周边孔6,两组周边孔6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每组周边孔6包括3-4个周边孔6,两两周边孔6之间的距离为50-70cm;

以隧洞上下垂直中线为界,同侧的辅助掏槽孔c、崩落孔5组、周边孔6组从内到外设置且间距均为40-50cm。

传统常规的楔形掏槽,均采用集中布置形式,掏槽面积相对较小,掏槽空腔(临空面)也较小,不利于崩落孔5爆破时克服孔底及环向夹制作用,爆破困难,单位炸药消耗量偏高;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5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掏槽孔之间的距离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内掏槽孔3间距40cm,可以顺利的将岩石掏到设计深度的2/3,“外掏槽孔4”为5-6个,间距为20-30cm,孔内装药爆炸时,可以很容易地将两孔之间的岩体剪断、抛出,其他的辅助掏槽可以进一步扩大掏槽空腔,可以将掏槽彻底掏空;掏槽孔底抵抗线必须均匀分布,并且应该控制在85cm以内,才能掏到底部,控制到80cm以内才能彻底掏到底部,提高掏槽效率,如果掏槽孔孔底抵抗线过大,当超过100cm时,掏槽底部将出现残孔,将会大大降低掏槽效率,从而降低整茬炮的钻孔利用率。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外掏槽孔4的钻孔超出预设下茬炮掌子面的顶端27-32cm;

内掏槽孔3的垂直深度为外掏槽孔4的垂直深度的2/3-5/7。

同侧的外掏槽孔4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为70-85cm。

进一步的,同侧的外掏槽孔4和辅助掏槽孔a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a和辅助掏槽孔b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同侧的辅助掏槽孔b和辅助掏槽孔c两者之间的孔底抵抗线距离均为70-80cm。

外掏槽孔4的孔底距离为20cm,内掏槽孔3底距离为20cm。

外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为钻爆台车主框架的宽度,内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为外掏槽掌子面开口距离K减去外掏槽和内掏槽孔3之间的2倍距离。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