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苗;2)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4)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裸根苗用生根粉溶液中浸根或用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肥;7)春季喷洒石硫合剂;8)出现叶斑病时,用波尔多液和多菌灵进行交替喷施,或可用百菌清液喷施,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喷施辣椒水或使用烟参碱乳油喷雾。本发明通过将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配合,使榆叶梅植株生长健壮,枝繁叶茂,可以有效防治榆叶梅的各类叶部病虫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231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21495.X

  • 申请日2015-07-17

  • 分类号A01G1/00;A01G13/00;

  • 代理机构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罗民健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26: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08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树木栽培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榆叶梅是我国原产的早春花卉,其枝叶茂密,花繁色艳,花期长,适应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是我国重要绿化观花灌木树种。既可孤植或丛植为孤赏花木,列植为花篱或绿篱,也可盆栽或作切花。室外栽培应用的榆叶梅在进入夏季后会出现大量叶片焦边、枯黄和脱落现象,严重影响花后的观赏效果,对第二年的开花量和花朵质量也有显著负面影响(往往出现花量和花径减小等现象)。该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榆叶梅广泛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引起榆叶梅叶片枯黄早落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根系发育不良和栽培地点不适宜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叶斑病以及蚜虫和红蜘蛛的危害。榆叶梅苗木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以及蚜虫和红蜘蛛。叶斑病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点;较严重时,多个病斑可以相互连接成大的边缘清晰的斑块,在斑块上可产生细小的黑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蚜虫危害时叶片失绿变黄;较严重时叶片卷缩,质地脆硬,皱缩畸形;严重时植株枯死;红蜘蛛危害时叶片失绿变白;较严重时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严重时叶焦黄脱落叶、植株逐渐死亡。目前的防治方法多为单一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但防治效果不长久,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配合,使榆叶梅植株生长健壮,枝繁叶茂,可以有效防治榆叶梅的各类叶部病虫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良种壮苗;

2)栽培时,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

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

4)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

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kg/亩,裸根苗用100~30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15~30s或用10~2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

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500~800kg/亩,磷酸二氢钾30~50kg/亩,并清除残花幼果,梳理枝叶;

7)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1~2次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8)出现叶斑病时,在发病初期,用1~2%的波尔多液和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每隔5~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用80%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在发病初期,喷施辣椒水,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发病严重时,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5~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进一步优化,1)中所述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达,在根颈处30cm范围内有5个以上侧须根,单干苗地径2.5cm以上,灌丛苗高度30~50cm,且枝繁叶茂,叶色正常,无越冬卵。

进一步优化,7)中所述的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石硫合剂,尤其针对树皮裂开处。

进一步优化,9)中所喷施的辣椒水按照辣椒与水1:20~1:30的重量比,先煮沸20~30min,再加入混合液重量0.2%~0.3%的中性洗衣粉混合制成。

进一步优化,1)中所述的榆叶梅种苗为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采用了农业措施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方法。从种苗选择、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栽植技术、水肥和土壤管理到整形修剪等环节,均提出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病虫害类型和病虫害发生进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防治方法,以上环节相互配合,使榆叶梅植株生长健壮,枝繁叶茂,可以有效防治榆叶梅的各类叶部病虫害,防止在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

本发明通过种苗选择、田间管理等预防措施可大大减低叶部病虫害的发病率,发病率能够降低90%以上,农业措施预防效果良好;对局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段或植株,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又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良种壮苗,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达,在根颈处30cm范围内有5个以上侧须根,单干苗地径2.5cm以上,灌丛苗高度30~50cm,且枝繁叶茂,叶色正常,无越冬卵。

所述的榆叶梅种苗为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如‘羞容’、‘单瓣锦绣’、‘飘雪’、‘短枝’、‘绯红玉盘’、‘透心玉盘’、‘婉红’、‘垂枝’、‘坠蝶’、‘小粉蝶’、‘扭枝’、‘莹粉’、‘粘蕊’、‘娇云’、‘镶粉’和‘毛萼’等;

2)栽培时,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

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

4)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

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kg/亩,裸根苗用100~30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15~30s或用10~2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

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500~800kg/亩,磷酸二氢钾30~50kg/亩,并清除残花幼果,梳理枝叶;

7)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1~2次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尤其针对树皮裂开处;

8)出现叶斑病时,在发病初期,用1~2%的波尔多液和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每隔5~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用80%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在发病初期,喷施辣椒水,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所喷施的辣椒水按照辣椒与水1:20~1:30的重量比,先煮沸20~30min,再加入混合液重量0.2%~0.3%的中性洗衣粉混合制成;发病严重时,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5~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绿化栽植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无越冬卵:蚜虫和红蜘蛛的越冬卵多藏在树皮裂缝和芽腋部(芽缝)越冬,所以在选苗时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有无越冬卵。蚜虫的越冬卵多为椭圆形,淡绿色或深墨绿色;红蜘蛛的越冬卵为圆球形,红色(红色小点)。

榆叶梅喜光,不耐水湿,应栽植于光照充足的地方,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宜栽植于坡地,不能在洼地栽植。榆叶梅树势快速恢复的先决条件是拥有完整的根系,因而在移栽时宜保留较大的根幅以保留尽可能多的细根,苗木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带土球。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如秋季栽植宜春季整地。

栽植时应疏去部分枝条,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对过长根系和劈裂的根系也应剪除,以防窝根和有利于新根的萌发。7~8月份雨水较多时,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期间及时清除杂草,保证排灌畅通。花谢后及时清除残花幼果,以免消耗营养。秋季落叶后疏除过密枝、纤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进行枯枝落叶清理,将病叶和枯枝集中烧毁或填埋,减少越冬虫卵和病菌循环发生。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良种壮苗,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达,在根颈处30cm范围内有5个以上侧须根,单干苗地径2.5cm以上,灌丛苗高度30~50cm,且枝繁叶茂,叶色正常,无越冬卵。

所述的榆叶梅种苗为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如‘羞容’、‘单瓣锦绣’、‘飘雪’、‘短枝’、‘绯红玉盘’等;

2)栽培时,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

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

4)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

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200~1500kg/亩,裸根苗用15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30s或用2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

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800kg/亩,磷酸二氢钾50kg/亩,并清除残花幼果,梳理枝叶;

7)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2次7~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尤其针对树皮裂开处;

8)出现叶斑病时,在发病初期,用1~2%的波尔多液和50%的多菌灵600~7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每隔10天喷1次,共喷2次;发病严重时,可用80%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在发病初期,喷施辣椒水,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所喷施的辣椒水按照辣椒与水1:20的重量比,先煮沸30min,再加入混合液重量0.2%的中性洗衣粉混合制成;发病严重时,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13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次。

实施例2: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良种壮苗,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达,在根颈处30cm范围内有5个以上侧须根,单干苗地径2.5cm以上,灌丛苗高度30~50cm,且枝繁叶茂,叶色正常,无越冬卵。

所述的榆叶梅种苗为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如‘透心玉盘’、‘婉红’、‘垂枝’、‘坠蝶’、‘小粉蝶’等;

2)栽培时,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

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

4)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

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1300kg/亩,裸根苗用30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15s或用15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

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800kg/亩,磷酸二氢钾40kg/亩,并清除残花幼果,梳理枝叶;

7)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1~2次5~7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尤其针对树皮裂开处;

8)出现叶斑病时,在发病初期,用1~2%的波尔多液和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每隔5天喷1次,共喷2次;发病严重时,可用80%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次;

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在发病初期,喷施辣椒水,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所喷施的辣椒水按照辣椒与水1:30的重量比,先煮沸20min,再加入混合液重量0.3%的中性洗衣粉混合制成;发病严重时,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14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施1次,连续喷3次。

实施例3:

一种防治榆叶梅生长季节叶片枯黄早落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榆叶梅良种壮苗,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达,在根颈处30cm范围内有5个以上侧须根,单干苗地径2.5cm以上,灌丛苗高度30~50cm,且枝繁叶茂,叶色正常,无越冬卵。

所述的榆叶梅种苗为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如‘扭枝’、‘莹粉’、‘粘蕊’、‘娇云’、‘镶粉’和‘毛萼’等;

2)栽培时,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栽植于坡地;

3)选择在秋季进行移栽;

4)移栽前,提前一至两个季节整地挖穴;

5)栽植时在坑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400~1500kg/亩,裸根苗用20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根20s或用10ppmABT3号生根粉溶液浇灌于根部;

6)每年3月初萌动期灌一次返青水,花谢后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700kg/亩,磷酸二氢钾30kg/亩,并清除残花幼果,梳理枝叶;

7)春季萌芽前对整个植株喷洒2次5~6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尤其针对树皮裂开处;

8)出现叶斑病时,在发病初期,用1~2%的波尔多液和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每隔7天喷1次,共喷3次;发病严重时,可用80%百菌清可湿性颗粒的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8天喷1次,连续喷3次;

9)出现蚜虫或红蜘蛛病时,在发病初期,喷施辣椒水,每隔6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所喷施的辣椒水按照辣椒与水1:25的重量比,先煮沸25min,再加入混合液重量0.25%的中性洗衣粉混合制成;发病严重时,使用1.2%烟参碱乳油1200~1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3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