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机端子、电源线固定组件、电机及其电源线的固定方法

电机端子、电源线固定组件、电机及其电源线的固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电机领域,公开了电机端子、电源线固定组件、电机及其电源线的固定方法,其中,电机端子用于连接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其包括底座、凸设于底座上以供绕组引线插针穿入定位的接针部和沿底座一侧弯折设置以用于与电源线一端压接固定的接线部,底座上设有供绕组引线插针穿向接针部的避让孔,接针部上设有用于与绕组引线插针之止脱槽卡位配合的止脱板。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端子连接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时,其整个连接操作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穿孔操作和焊接操作,有效简化了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操作过程,并可实现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自动化连接操作,提高了电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10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12591.5

  • 发明设计人 黄成栋;唐剑武;

    申请日2015-08-19

  • 分类号H01R13/428;H02K5/22;H02K15/00;

  • 代理机构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全文

  •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21: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31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428 申请日: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端子、具有该电机端子的电源线固定 组件、具有该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电机及该电机的电源线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在处理电源线时存在以下问题:

1)其电源线与U/V/W三相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方式是这样的:先将电源线 已去绝缘外皮的线头穿过绕组引线插针上的圆孔,然后采用电烙铁、焊锡丝等 将电源线的线头焊接固定于绕组引线插针上。这种连接方式,需要人工穿线、 锡焊等操作,其操作非常不方便、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且还存在虚 焊的质量隐患;

2)其对电源线在电机内的整理收放定位方式是这样的:提前将两个热收缩 套管套入电源线上(其中一个热收缩套管同时套于三根电源线外,另外一个热 收缩套管套设于两根电源线外),在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焊接完成后再用 热风枪加热收缩套管,以实现对各电源线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同样需要人工 穿线操作,其操作过程复杂,消耗的人力、时间多,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设计一个专用端子进行连 接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方案,其具体操作过程为:先将电源线的一端固定 于专用端子上,然后将专用端子通过其上的连接孔套装于绕组引线插针上,最 后再采用电烙铁、焊锡丝等将专用端子焊接固定于绕组引线插针上。该方案虽 然相对于上述传统电源线与U/V/W三相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方式而言,起到了 一定的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仍需要人工进行穿孔插 端子、焊接等操作,故,其起得的改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且也不便于实现自 动化生产。此外,该方案仍采用热收缩套管对电源线进行收放定位,因此,其 电源线的收放定位方式中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耗费人力多、耗费时间多、无 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电机端子、电源线固 定组件、电机及其电源线的固定方法,其解决了现有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 连接方式中存在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端子,用于连接电源线 与绕组引线插针,其包括底座、凸设于所述底座上以供所述绕组引线插针穿入 定位的接针部和沿所述底座一侧弯折设置以用于与所述电源线一端压接固定的 接线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供所述绕组引线插针穿向所述接针部的避让孔,所述 接针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绕组引线插针之止脱槽卡位配合的止脱板。

优选地,所述接针部包括两个间隔凸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爪板,两所述爪板 之间形成供所述绕组引线插针穿设定位的插孔,且每个所述爪板之远离所述底 座的端部都设有所述止脱板。

优选地,两所述爪板还包括两间隔平行设置以用于夹紧所述绕组引线插针 的夹板和两个以间距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底座向两所述夹板倾斜延伸设置的 导向板,两所述止脱板以间距逐渐减小的形式分别沿两所述夹板的顶端向上弯 折延伸。

优选地,所述接线部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源线的基板和至少两块分别沿所 述基板之两相对侧边缘弯折设置以用于将所述电源线压紧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 压接板。

优选地,所述压接板设有至少四块,其包括至少两块用于压紧所述电源线 之导电连接部的第一压接板和至少两块用于压紧所述电源线之绝缘连接部的第 二压接板,且所述第一压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接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端子,用于连接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时,可先将电源 线的一端采用压接工艺压紧固定于电机端子的接线部上,然后再将电机端子的 接针部套入压装于绕组引线插针上,直到接针部上的止脱板卡入绕组引线插针 上的止脱槽为止,这样,即完成了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由于其整个 连接操作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穿孔操作和焊接操作,故,其极大程度地简化了 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操作过程;且由于电源线与接线部的压接操作、 接针部在绕组引线插针上的套入压装操作都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故, 其有效实现了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自动化连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代 替人工生产的目标,提高了电机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 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电源线固定组件,其包括导线夹、若干根电源 线、数量与所述电源线数量相同的绕组引线插针和若干个上述的电机端子,所 述导线夹包括第一夹线板和盖合于所述第一夹线板上的第二夹线板,所述第一 夹线板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电机端子数量相同的贯孔和若干个导线锁扣,所述电 源线通过所述导线锁扣锁紧定位于所述第一夹线板上,且各所述电源线的一端 分别压接固定于各所述电机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上,各所述电机端子分别穿过各 所述贯孔套装于各所述绕组引线插针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线板上还设有数量与电源线数量相同的线槽,所述第 二夹线板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线槽数量相同的凸台,各所述电源线分别通过各所 述凸台压紧固定于各所述线槽内。

优选地,所述线槽为阶梯槽,所述凸台对应为阶梯凸台。

本发明提供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机端子进行连接电源 线与绕组引线插针,故,有效简化了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操作过程并 实现了电源线与绕组引线插针的自动化连接操作,提高了电机的生产效率,降 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此外,其通过导线夹上的导线锁扣实现对电 源线的收放定位,可使得电源线的收放定位操作过程简单化;且由于电源线可 通过压入安装方式卡入导线锁扣内,故,其使得电源线的收放定位可通过机器 自动化操作完成,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机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电机生产过程中 的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电机,其包括塑封定子总成、设于所述塑封定 子总成一端的端盖和上述的电源线固定组件,所述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固定于 所述塑封定子总成与所述端盖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源线固定组件,故,提高了电机 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生产程度,降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利于提高 电机的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电机的电源线的固定方法,其包括如下 步骤:

将各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分别压接固定于各所述电机端子的所述接线部上;

将所述电源线压入定位于所述第一夹线板的各所述导线锁扣中;

将所述第一夹线板安装固定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的固定柱上;

将各所述电机端子的所述底座分别压入各所述贯孔内以使所述接针部套装 于各所述绕组引线插针上;

将所述第二夹线板盖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线板上;

将所述端盖压紧固定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上,并通过所述端盖将所述第二 夹线板压紧。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的电源线的固定方法,通过压接工艺实现电源线与电机 端子接线部的连接、通过套装压入方式实现电机端子接针部与绕组引线插针的 连接、通过压入方式实现电源线在导线夹导线锁扣中的收放定位,其整个处理 操作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焊接操作,使得电源线与接线部的连接操作、接针部 于绕组引线插针的连接操作、电源线的收放定位操作都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 完成,从而实现了电源线的自动化处理操作,简化了电源线的处理操作过程, 提高了电源线的处理操作效率,降低了电源线处理操作中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子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子与绕组引线插针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引线插针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引线插针的左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线夹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电机端子与第一夹线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电机端子、第一夹线板与塑封定子总 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电机端子、第一夹线板、塑封定子总 成与第二夹线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 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 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 限制性的。

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子1,用于连 接电源线2与绕组引线插针3,其包括底座11、凸设于底座11上以供绕组引线 插针3穿入定位的接针部12和沿底座11一侧弯折设置以用于与电源线2一端 压接固定的接线部13,底座11上设有供绕组引线插针3穿向接针部12的避让 孔111,接针部12上设有用于与绕组引线插针3之止脱槽31卡位配合的止脱 板1211。电机端子1具体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其中,接线部13主 要用于实现电源线2与电机端子1的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接针部12主要用于 实现电机端子1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且通过绕组引线插 针3对接针部12的机械连接作用,可实现电机端子1在电机内的安装定位作用; 底座11也可通过与电机上其它部件的配合(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与塑封定子总 成5上的安装槽配合)实现电机端子1在电机内的辅助固定作用,从而可利于 保证电机端子1在电机内安装定位的稳固可靠性。具体应用中,当采用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端子1,进行连接电源线2与绕组引线插针3时,可先将电 源线2的一端采用压接工艺压紧固定于电机端子1的接线部13上,然后再将电 机端子1的接针部12套入压装于绕组引线插针3上,直到接针部12上的止脱 板1211卡入绕组引线插针3上的止脱槽31为止,这样,即完成了电源线2与 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由于其整个连接操作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穿孔操作和 焊接操作,故,其极大程度地简化了电源线2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操作过 程;且由于电源线2与接线部13的压接操作、接针部12在绕组引线插针3上 的套入压装操作都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故,其有效实现了电源线2与 绕组引线插针3的自动化连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工生产的目标, 提高了电机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接针部12包括两个间隔凸设于底座11 上的爪板121,两爪板121之间形成供绕组引线插针3穿设定位的插孔120,且 每个爪板121之远离底座11的端部都设有止脱板1211。此处,将接针部12设 为两间隔设置的爪板121,并利用两爪板121之间的间距形成与绕组引线插针3 配合的插孔120,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此外,利用爪板121的弹性性 能,可使得接针部12压入套装于绕组引线插针3上的操作难度降低,并利于使 得两爪板121可牢固夹紧于绕组引线插针3上。

优选地,如图1~5所示,两爪板121还包括两间隔平行设置以用于夹紧绕 组引线插针3的夹板1212和两个以间距逐渐减小的形式从底座11向两夹板 1212倾斜延伸设置的导向板1213,两止脱板1211以间距逐渐减小的形式分别 沿两夹板1212的顶端向上弯折延伸。绕组引线插针3具有分别朝向两个爪板 121的两配合侧壁32,两夹板1212之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绕组引线插针3 两配合侧壁32之间的距离,两止脱板1211呈八字形设于两夹板1212的顶端, 两导向板1213呈八字形设于两夹板1212的底端。通过两导向板1213的喇叭口 设置,可对接针部12压入套装于绕组引线插针3上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得接针 部12可更顺畅地套装于绕组引线插针3上。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接线部13包括用于支撑电源线2的基 板131和至少两块分别沿基板131之两相对侧边缘弯折设置以用于将电源线2 压紧固定于基板131上的压接板132。具体生产中,可先将电源线2的一端放 置支撑于基板131上,然后再通过折压各压接板132以将电源线2压紧于基板 131上,从而实现了接线部13与电源线2的连接,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 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利于提高电机的自动化生产程度。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压接板132设有至少四块,其包括至 少两块用于压紧电源线2之导电连接部21的第一压接板1321和至少两块用于 压紧电源线2之绝缘连接部22的第二压接板1322,且第一压接板1321位于第 二压接板1322与底座11之间。具体生产中,可先将电源线2之用于与电机端 子1连接的端部进行去绝缘外皮处理,以使电源线2具有外露的导电芯线,该 外露的导电芯线即为电源线2的导电连接部21,绝缘连接部22为电源线2之 与导电连接部21邻接且具有绝缘外皮的部分;然后,将电源线2的导电连接部 21(即已经过去绝缘外皮处理的外露导电芯线)放置于与第一压接板1321对应 的基板131位置处,并将电源线2的绝缘连接部22(即电源线2之没有去绝缘 外皮且与与导电连接部21邻接的部分)放置于与第二压接板1322对应的基板 131位置处,最后再通过压接工艺将第一压接板1321压紧贴合于电源线2的导 电连接部21上、将第二压接板1322压紧贴合于电源线2的绝缘连接部22上, 从而实现了电源线2与电机端子1的压接连接。其中,第一压接板1321对导电 连接部21的压接,既可实现电机端子1与电源线2的电性连接又可实现电机端 子1与电源线2的机械连接,而第二压接板1322对电源线2之绝缘连接部22 的压接,主要用于实现电机端子1与电源线2的机械连接,从而可充分保证电 机端子1与电源线2连接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压接板132只设有四块, 其包括两块对称设于基板131两侧的第一压接板1321和两块对称设于基板131 两侧的第二压接板1322,这样,既可保证电机端子1与电源线2连接的稳固可 靠性,又可利于简化接线部13的结构和简化接线部13与电源线2的压接操作 过程,其综合性能较好。当然了,压接板132的数量不限于四块,具体应用中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优选地,两对称设置的第一压接板1321呈两个拱桥形弯折设于基板131 上,两对称设置的第二压接板1322与基板131连接形成一开口向上敞开的C 字形结构或者U字形结构,由于电源线2经去绝缘外皮后剩下的导电芯线直径 较小,故,此处,通过对第一压接板1321和第二压接板1322进行优化设计, 既可利于电源线2在基板131上的放置,又可利于减小第一压接板1321和第二 压接板1322的折压量,从而利于提高接线部13与电源线2的压接效率。

优选地,如图1所示,基板131包括沿底座11一侧边缘竖直向上延伸的竖 向板1311和沿竖向板1311顶端朝远离接针部12的方向弯折延伸的横向板 1312,各压接板132分别弯折设置于横向板1312上。竖向板1311的设置,可 使底座11与横向板1312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距离,利于防止横向板1312对底 座11在电机内的安装产生干涉现象。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1为具有一侧缺口112与两个相对切边 113的缺环结构,两爪板121分别沿两相对切边113向上延伸,且缺环结构的 缺口112和接线部13分别位于爪板121的两侧,缺环结构的中心内孔为上述的 避让孔111。缺口112的设置,可利于增强底座11的弹性变形性能,从而利于 降低底座11在电机内的安装难度。

具体应用中,电机端子1可由导电金属板状构件一体冲压成型,其加工过 程简单、利于大批量生产制造。

进一步地,如图6~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源线固定组件,其 包括导线夹4、若干根电源线2、数量与电源线2数量相同的绕组引线插针3 和若干个上述的电机端子1,电机端子1的数量与电源线2的数量相同,导线 夹4包括第一夹线板41和盖合于第一夹线板41上的第二夹线板42,第一夹线 板41上设有数量与电机端子1数量相同的贯孔411和若干个导线锁扣412,电 源线2通过导线锁扣412锁紧定位于第一夹线板41上,且各电源线2的一端分 别压接固定于各电机端子1的接线部13上,各电机端子1分别穿过各贯孔411 套装于各绕组引线插针3上。各绕组引线插针3分别从各贯孔411内穿过向上 延伸,且电机端子1的底座11可从贯孔411内亚于安装于塑封定子总成5的安 装槽内。此处,通过贯孔411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第一夹线板41对电机端子1 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产生干涉现象,并利于电机端子1的底座11可穿过第 一夹线板41卡入定位于塑封定子总成5的安装槽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 线固定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机端子1进行连接电源线2与绕组引线插针 3,故,有效简化了电源线2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操作过程并实现了电源线 2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自动化连接操作,提高了电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电机 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此外,其通过导线夹4上的导线锁扣412实现对电源 线2的收放定位,可使得电源线2的收放定位操作过程简单化;且由于电源线 2可通过压入安装方式卡入导线锁扣412内,故,其使得电源线2的收放定位 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机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电机 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优选地,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第一夹线板41上还设有数量与电源 线2数量相同的线槽413,第二夹线板42上设有数量与线槽413数量相同的凸 台421,各电源线2分别通过各凸台421压紧固定于各线槽413内。线槽413 和凸台421具体位于电机出线处,电源线2从线槽413与凸台421围合形成的 空间穿设于电机内;导线锁扣412具体位于电机内以用于供电源线2卡入定位。 线槽2与凸台421的配合,主要用于对电源线2之位于电机出线处的部分进行 压紧定位,导线锁扣412,主要用于对电源线2之位于电机内的部分锁紧定位。

优选地,如图6和图11所示,线槽413为阶梯槽,凸台421对应为阶梯凸 台421,线槽413包括第一槽部4131和沿电机径向位于第一槽部4131与电机 中心轴之间且凹设深度大于第一槽部4131凹设深度的第二槽部4132,凸台421 包括与第一槽部4131对位设置以用于将电源线2压紧于第一槽部4131内的第 一台阶4211和与第二槽部4132对位设置以用于将电源线2压紧于第二槽部 4132内的第二台阶4212,第二台阶4212沿电机径向位于第一台阶4211与电机 中心轴之间且第二台阶4212的凸设高度大于第一台阶4211的凸设高度。此处, 通过将线槽413设为阶梯槽,将凸台421设为阶梯凸台421,这样,可使得电 源线2是呈弯折状穿设于电机内的,利于提高电机的密封、防水效果,并利于 提高电源线2定位的稳固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6~8所示,第一夹线板41包括第一夹线板本体414、若干 个贯穿设于第一夹线板本体414上的贯孔411、若干个凸设于第一夹线板本体 414上的导线锁扣412和若干个凹设于第一夹线板本体414上的线槽413,第二 夹线板42包括第二夹线板本体422和若干个凸设于第二夹线板本体422上的凸 台421。导线锁扣41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弹片4121,两弹片4121与第一夹线板 本体414围合形成一腔口4123向上敞开设置的容线腔4122,且容线腔4122的 腔口4123小于容线腔4122的内腔。具体安装时,可通过挤压弹片4121弹性变 形的方式使电源线2从腔口4123压入容线腔4122内,等电源线2完全卡入容 线腔4122内后,弹片4121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经电源线2压紧于容线腔 4122内,从而可有效实现电源线2的锁紧定位。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线2设有三根,电机端子1、贯孔411、导线锁 扣412、线槽413和凸台421对应设有三个,三个贯孔411和三个导线锁扣412 沿周向交替间隔设置,三个导线锁扣412沿电源线2穿设入电机内的方向分别 设于三个贯孔411的前方。其中,位于线槽413与最靠近线槽413的贯孔411 之间的导线锁扣412同时对三根电源线2进行定位,下一个导线锁扣412则只 对两根电源线2进行定位,最后一个导线锁扣412则只对一根电源线2进行定 位。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导线锁扣41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它数值。

优选地,第一夹线板41上还贯穿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16,第一夹线板41 可通过固定孔416与塑封定子总成5上固定柱的卡插配合实现第一夹线板41 在塑封定子总成5上的安装定位。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夹线板41上还设有若干个定位孔415,第二夹 线板42上对应设有若干个分别与各定位孔415卡插配合的定位柱423,定位柱 423和定位孔415的卡插配合,一方面可对第一夹线板41与第二夹线板42的 组装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利于提高第一夹线板41与第二夹线板42安装 定位的稳固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5和定位柱423都设有四个,且四 个定位孔415分别两两分设于线槽413的两侧,四个定位柱423分别两两分设 于凸台421的两侧,这样,利于提高电源线2卡于线槽413与凸台421之间的 稳固可靠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定位孔415和定位柱423的数量不限于四 个。

具体地,第一夹线板41和第二夹线板42都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8、图12和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机,其 包括塑封定子总成5、设于塑封定子总成5一端的端盖6和上述的电源线固定 组件,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固定于塑封定子总成5与端盖6之间,绕组引线插 针3具体为凸设于塑封定子总成5上,且塑封定子总成5上设有数量与电机端 子1数量相同并与电机端子1之底座11配合设置的安装槽,各电机端子1的底 座11分别卡入定位于各安装槽内,从而可实现对电机端子1的辅助定位。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源线固定组件,故,提高了电机的 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生产程度,降低了电机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利于提高电 机的综合竞争力。

具体地,电源线2之伸于电机外的端部与一电连接器7连接,这样,利于 简化电源线2与电机外部部件的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为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的电机的电源线的固定方法,其包 括如下步骤:

接线步骤,将各电源线2的一端分别压接固定于各电机端子1的接线部13 上,其中,电源线2之用于与电机端子1连接的端部包括经去绝缘外皮处理后 只具有导电芯线的导电连接部21和同时具有绝缘外皮与导电芯线的绝缘连接 部22,该接线步骤具体是先将电源线2之用于与电机端子1连接的端部放置于 电机端子1的基板131上,并使导电连接部21具有位于第一压接板1321下方 的第一待压接部分、使绝缘连接部22具有位于第二压接板1322下方的第二待 压接部分,然后通过压接工艺(可用机器冲压方式实现)分别折压第一压接板 1321和第二压接板1322,从而可通过第一压接板1321将导电连接部21压紧于 基板131上,通过第二压接板1322将绝缘连接部22压紧于基板131上,进而 同时实现了电机端子1与电源线2的电性连接和机械连接,其操作过程简单、 操作效率高、接线稳固可靠,且可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

电源线收放定位步骤,将电源线2压入定位于第一夹线板41的各导线锁扣 412和各线槽413中,该步骤具体是将各电源线2分别按压于各线槽413内, 并将各电源线2按压于各导线锁扣412中定位,从而实现了电源线2的收放定 位,其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效率高,且可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

安装第一夹线板步骤,将第一夹线板41安装固定于塑封定子总成5的固定 柱上,该步骤具体是将第一夹线板41以各固定孔416分别与塑封定子总成5 上各固定柱分别对准的方式按压安装于塑封定子总成5上,此时,各避让孔111 对应分别套设于各绕组引线插针3外,从而实现了第一夹线板41与塑封定子总 成5的装配,其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效率高,且可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

安装电机端子步骤,将各电机端子1的底座11分别压入各贯孔411内以使 接针部12套装于各绕组引线插针3上,该步骤具体是将各电机端子1以底座 11对准各贯孔411的方式向下按压,以使各电机端子1的底座11分别穿过各 避让孔111卡入塑封定子总成5上的各安装槽内,且接针部12会沿着绕组引线 插针3向下滑动,直至止脱板1211卡于绕组引线插针3的止脱槽31内,即表 明电机端子1的安装到位了,从而完成电机端子1的安装,其中,通过接针部 12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既可实现电机端子1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电性连接, 又可实现电机端子1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机械连接,而通过底座11与安装槽的 连接,可实现对电机端子1安装的进一步辅助定位作用,从而利于提高电机端 子1安装的稳固可靠性,且其安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效率高、可通过自动化 操作完成;

安装第二夹线板步骤,将第二夹线板42盖合固定于第一夹线板41上,该 步骤具体是将第二夹线板42以各凸台421分别对准各线槽413、各定位柱423 分别对准各定位孔415的方式按压盖合于第一夹线板41上,从而完成了第二夹 线板42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各凸台421可分别将各电源线2压紧于各线槽 413内,其安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效率高,且可通过自动化操作完成;

安装端盖步骤,将端盖6压紧固定于塑封定子总成5上,并通过端盖6将 第二夹线板42压紧,该步骤也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电源线的固定方法,通过压接工艺实现电源线 2与电机端子1接线部13的连接、通过套装压入方式实现电机端子1接针部12 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通过压入方式实现电源线2在导线夹4导线锁扣412 中的收放定位,其整个处理操作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焊接操作,使得电源线2 与接线部13的连接操作、接针部12于绕组引线插针3的连接操作、电源线2 的收放定位操作都可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从而实现了电源线2的自动化 处理操作,简化了电源线2的处理操作过程,提高了电源线2的处理操作效率, 降低了电源线2处理操作中的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