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

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

摘要

本发明属于岩心伤害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盖体,釜体设有内腔,盖体密封连接在内腔的开口处;内腔内设有活塞,活塞与内腔的内壁密封接触;内腔连接有反应介质出口管路、压力表、加压介质出入管路、连通管,仅在活塞落于内腔的底部时,连通管与活塞上方的内腔区域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几点有益效果:1、液体辅助安全控压:可实现快捷、有效、平稳地控制内腔内的最高安全压力;2、液体辅助平稳调压:可实现快速、平稳、实时地增加或降低反应腔内的压力;3、排除空气干扰:目前气体反应釜均未考虑该问题,尤其是气液两相共存时,底部连通管的设计十分必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804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84941.1

  • 发明设计人 李治平;许智超;

    申请日2015-08-07

  • 分类号B01J3/04(20060101);G01N3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郝瑞刚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8 22:29: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J3/04 授权公告日:20170322 终止日期:20170807 申请日:201508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3-22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J3/04 申请日:2015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心伤害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临 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对二氧化碳岩心伤害的实验,均采用定容式反应釜,即 待伤害岩心与二氧化碳都是在一个固定的腔室内进行实验的,反应釜 容积固定,导致排驱不便、无法实时调压、只能气相泄压、安全隐患 较大等不足。

对于纯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在反应之前抽真空的方法排除空气 对实验的干扰;但由于CO2的伤害反应常有水参与,需要向反应釜内 加水;而真空度的降低会造成水的快速蒸发,从而导致加水量的不确 定,真空度的变化将导致加CO2时气流不稳定,水汽混入二氧化碳会 对真空泵造成损害。

二氧化碳岩心伤害一般都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实验,对液态或临界 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岩心伤害实验时,不宜采用添加或释放二氧化碳的 方式进行调压:添加CO2势必会使反应腔与外界连通,一则导致反应 物的量与初始计量量不同,二则新注入的CO2温度与反应条件不一致 产生的温度差会使注入压力产生波动、不易控制;当反应压力大于安 全压力需要迅速降压时,若仅靠释放CO2的方式,则釜内CO2泄漏至 大气压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且伴随CO2相变(液态/超临界CO2与气态 同时存在于管路中时是多相流动,流动阻力大),导致泄压时间长, 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二氧化碳岩心伤害实验 均是在固定容积的反应釜内进行的,实验过程存在二氧化碳排驱不 便、无法实时调压、只能气相泄压、安全隐患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 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盖体,所述釜体设有内腔,所 述盖体密封连接在所述内腔的开口处;所述内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 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内腔的内壁密封接触;

所述内腔的顶部连接有反应介质出口管路和压力表,所述内腔的 底部连接有加压介质出入管路;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管,仅 在所述活塞落于所述内腔的底部时,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活塞上方的内 腔区域连通。

其中,所述活塞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反应腔和加压腔,所述反应腔 位于所述加压腔的上方。

其中,所述加压腔通过管路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用于在检 测到加压腔内的压力高于预设安全压力值时自动打开,对所述加压腔 进行排压。

其中,所述加压介质出入管路上设有加压介质出入阀、以及用于 连接加压介质提供单元的接头;所述加压介质提供单元为高压手动计 量泵,所述高压手动计量泵能对所述加压腔进行正向加压与逆向降压 操作。

其中,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 穿过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盖体包括密封盖与紧固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腔的 开口密封连接,所述紧固盖与所述釜体紧固连接,所述紧固盖用于固 定所述密封盖。

其中,所述密封盖容置于所述紧固盖内,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 与所述密封盖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盖的中部套设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 管路上。

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与所述内腔的开口相匹配的密封段,所 述密封段的外侧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腔 的开口处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紧固盖通过螺纹与所述釜体连接,所述紧固盖还连接 有用于限制其转动的锁紧单元。

其中,所述锁紧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与所述紧固 盖之间的卡簧。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应釜,通过设置能在内腔内上下自由滑动的活 塞,将内腔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两个腔室内的介质不会混在 一起;通过改变加压腔内的压力,即可实现对反应腔内压力的调节, 再结合相同压力变化时三相态物质的体积变化相差较大的情况,选用 液体作为加压介质,调压是需要增加或排出的加压介质量较少,调压 方便、速度快;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考虑将连通管设置在内 腔的下部,方便驱除内腔内的空气;总体来说,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 几点有益效果:

1、液体辅助安全控压:可实现快捷、有效、平稳地控制内腔内 的最高安全压力;

2、液体辅助平稳调压:可实现快速、平稳、实时地增加或降低 反应腔内的压力;

3、排除空气干扰:目前气体反应釜均未考虑该问题,尤其是气 液两相共存时,底部连通管的设计十分必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釜体与盖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釜体与盖体处于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其中,1、釜体;101、安全阀;102、活塞;103、加压介质出入 阀;104、反应介质入口阀;1041、连通管;105、反应腔;106、加 压腔;201、密封盖;202、紧固盖;203、压力表;204、反应介质出 口阀;205、密封圈;301、接头;302、高压手动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 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 “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 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 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 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 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 高压反应釜,是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分析三相态二氧化碳岩心伤害的装 置,其包括:釜体1和盖体,所述釜体1设有内腔,所述盖体密封连接 在所述内腔的开口处;所述内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活塞102, 所述活塞102与所述内腔的内壁密封接触;

所述内腔的顶部连接有反应介质出口管路和压力表203,所述内 腔的底部连接有加压介质出入管路;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管 1041,仅在所述活塞102落于所述内腔的底部时,所述连通管1041 与所述活塞102上方的内腔区域连通。

盖体将内腔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离;本发明在内腔内设置活塞102 的结构,活塞102能在加压介质的推动力作用下,在内腔内自行向上 滑动,因此,在不考虑活塞102和岩心重量的情况下,活塞102两侧的 压力是一致的;该结构可以排除非反应介质对岩心伤害实验的干扰, 可以实现实时压力的调节,实现了安全控压。

反应介质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将连通管1041设置在内腔 的侧壁上,只有当活塞102完全落下时,连通管1041才与活塞102上部 的空间连通,连通管1041上设有反应介质入口阀104,反应介质入口 阀104通入二氧化碳后,可以将内腔内的空气缓缓驱离。

活塞102将其上下的两个区域隔离开来,下部的加压介质不会混 入活塞102上部,排除了非反应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反应介质出口管路设置在顶部,无论活塞102处于何处,都能将 反应介质排出;加压介质出入管路设置在底部,即使活塞102处于完 全落下的状态,也可以将加压介质通入内腔。

考虑到物质在相同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三态之间的体积变化相差 较大,因此选用液态物质作为加压介质以调节二氧化碳岩心伤害的反 应环境,在高压环境下,只需通入少量的加压介质,活塞102上部的 实验环境即可发生较大的改变,增压、泄压过程中,加压介质的增减 量较小,方便调节,泄压过程不会有大量气体产生,较为安全。

具体的,所述活塞102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反应腔105和加压腔 106,所述反应腔105位于所述加压腔106的上方。即将加压介质通 入活塞102下部,反应介质通入活塞102上部,二者相互隔离;通过 改变加压腔106内的压力,实现对反应腔105内压力的控制。

所述加压腔106通过管路连接有安全阀101,所述安全阀101用 于在检测到加压腔106内的压力高于预设安全压力值时自动打开,对 所述加压腔106进行排压。当加压过大导致加压腔106内的压力超过 安全阀101内的预设安全压力值时,安全阀101自动打开将将加压介 质排出,保证加压过程的操作安全,防止加压过大损坏设备或对人员 造成伤害。

所述加压介质出入管路上设有加压介质出入阀103、以及用于连 接加压介质提供单元的接头301;所述加压介质提供单元为高压手动 计量泵302,所述高压手动计量泵302能对所述加压腔106进行正向 加压与逆向降压操作。加压过程中若发现加压过大,尚未达到预设安 全压力值时,可以改变高压手动计量泵302的流向,将加压腔106内 的加压介质泵出一部分,实现实时调压。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通过 打开连通管1041的方式辅助排压,此时连通管1041不与反应介质源 连通。

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穿过所 述盖体。具体的,所述盖体包括密封盖201与紧固盖202,所述密封 盖201与所述内腔的开口密封连接,所述紧固盖202与所述釜体1紧 固连接,所述紧固盖202用于固定所述密封盖201。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201容置于所述紧固盖202内,所述反应 介质出口管路与所述密封盖201固定连接,所述紧固盖202的中部套 设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上。所述密封盖201上设有与所述内腔的 开口相匹配的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外侧设有密封圈205,所述密封 盖201通过所述密封圈205与所述内腔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所述紧固 盖202通过螺纹与所述釜体1连接,所述紧固盖202还连接有用于限 制其转动的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反应介质出口管路 与所述紧固盖202之间的卡簧。

如上所述为本发明所述用于超临界CO2岩心伤害的高温高压反 应釜的具体结构,下面先对于本发明的设计要点进行解释:

(1)、CO2的特殊性质及特点:

CO2的临界温度为31.26℃,临界压力为7.29MPa;油藏条件下很 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因此岩心的伤害实验必须考虑三相态的CO2

气相CO2的密度为1.977×10-3g/cm3;液相CO2的密度为1.8g/cm3, 约为气相的910倍;超临界CO2的密度为0.4~0.8g/cm3,约为气相的 200~400倍。等温条件下,压力上升导致相态变化,并由此造成的体 积变化均在200~900倍;所以对温度压力的利用必须合理。

无论反应条件如何,釜内CO2泄漏至大气压时均会产生大量气 体,因此安全泄压始终是气体高压反应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2)、排除非反应介质干扰的设计:

对于纯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在反应之前抽真空的方法以排除空 气对实验的干扰;

但由于CO2伤害反应常有水参与,此时真空度的降低会造成水的 快速蒸发,从而导致加水量的不确定、加CO2时气流的不稳定,会对 真空泵造成损害。本发明利用C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特点,将气体 入口、即连通管1041设置于釜体1下部,缓慢通入CO2时,会将反应 腔105内的空气不断向上排驱;当反应介质出口处充满CO2时,认为 反应腔105内的空气已排驱完毕。

本发明采用的活塞102式反应釜将釜体1分隔为两个空间:反应腔 105和加压腔106,两个空间的介质完全不接触,因此不存在加压介质 混入反应介质、从而造成实验干扰的现象发生。

(3)、实时压力调节的设计:

气体压力对温度很敏感,因此在反应初始未达平衡、以及反应过 程中,压力波动时有发生,当波动大于实验要求的波动范围后,就必 须予以及时调压,以保持反应体系的压力稳定;由于高压气体的注入 一般会引起较大的压力波动,因此直接用气体控压并不可行。本发明 采用活塞102式反应釜,加压介质采用液体(比如水)持续施压;外 接的高压手动计量泵302具有正向加压和逆向降压功能,通过切换高 压手动计量泵302的工作状态,调整加压腔106内的液体量,控制反应 腔105内压力的上升或下降,即实时调压。

(4)、安全控压的设计:

出于安全考虑,加压的同时必须考虑釜体1内压力超过安全压力 时必须的迅速平稳泄压问题。由于气体的压缩系数较大,加压和泄压 过程中的气体流量都比较大;相对而言液体的压缩系数较小,施加或 释放相同压力时的体积变化量均比气体要小的多。如CO2在7.6MPa、 40℃,即超临界态的压缩系数为0.5408MPa-1;相同条件下H2O的压缩 系数为4.5×10-4MPa-1,两者相差约1000倍;这意味着降低相同的压 力,H2O体积的该变量约为超临界CO2的1‰,即用液态H2O进行安全 压力控制更为快捷、有效、平稳。基于上述讨论,本发明采用在加压 腔106底部安装安全阀101并预设安全压力值,釜内压力=反应腔105 的压力=加压腔106的压力,一旦釜体1内压力超过预设安全压力值, 安全阀101立即开启并释放液体,使釜体1内压力迅速降至安全压力之 下,保证实验安全;此处的加压介质一般为液态水。

(5)、密封及快速开启的设计:

由于CO2在实验条件下很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而超临界CO2的 渗透性、即扩散系数为液体CO2的100倍;该性质的优点在于超临界 CO2具有超强的萃取能力,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但它对反应釜 的密封/开启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密封时容易渗透导致压力下降; 开启时则由于密封圈205被CO2渗透膨胀而不易开启。鉴于密封,本 发明采用了密封圈205与卡簧组合的固定方式;对于开启,本发明采 用了紧固盖202固定的方式:由于紧固盖202与釜体1之间的螺纹不接 触CO2,故开启容易,内部密封圈205膨胀不易开启时,则可通过加 压腔106给反应腔105施加向上的压力,以辅助内密封盖201的开启。

下面举出几个利用本发明进行的二氧化碳岩心伤害的例子:

实施例一、纯CO2介质的静态岩心伤害:

S11、将待伤害岩心置于反应腔105中,颗粒/粉状样品应先装入 大目数透气样品袋中再置于反应釜内,防止堵塞气路,装好盖体并卡 好卡簧;将整个反应釜置于目标温度中,可以采用:水浴、恒温箱等 方式实现;

S12、关闭加压介质出入阀103、反应介质入阀,打开反应介质出 口阀204并接通真空泵;打开真空泵对釜内抽真空一定时间后,关闭 真空泵和反应介质出口阀204;断开反应介质出口阀204与真空泵的连 接;

S13、将CO2气瓶接到连通管1041上,打开反应介质入阀进气; 当釜内压力略低于目标压力时停止进气;

S14、将安全阀101调至高于目标压力的安全压力值;通过接头301 将加压介质出入管路与高压手动计量泵302连通,用高压手动计量泵 302进行液体补偿加压,此时活塞102开始上移,直至达到目标压力值; 为确保加压腔106有足够的液体体积,液体补偿加压过程中,当压力 高于目标压力时,可通过打开反应介质出口阀204、排出一部分二氧 化碳的方式进行调节;

S15、等待内腔内的物质达到稳定状态:该过程中压力波动时, 可通过切换高压手动计量泵302的工作状态的方式进行增压或减压;

S16、保持温度T、压力P稳定并持续目标时间t,此处的t即为伤 害时间;

S17、断开连接接头301,缓慢打开加压介质出入阀103将加压液 体放出此过程中,活塞102缓缓下降;降至低压时也可打开反应介质 出口阀204辅助降压;

S18、打开反应釜,分离釜体1和盖体、取出样品;实验完毕。

实施例二、CO2+H2O混合介质的静态岩心伤害:

S21、将待伤害岩心、目标体积的矿化水依次置于反应腔105中, 颗粒/粉状样品应先装入大目数透气样品袋中再置于反应釜内,防止 堵塞气路,装好盖体并卡好卡簧;将整个反应釜置于目标温度中,可 以采用:水浴、恒温箱等方式实现;

S22、关闭加压介质出入阀103,打开反应介质出口阀204;将CO2气瓶接到连通管1041上,打开反应介质入阀缓慢进气;一定时间后, 用湿润的pH试纸测试反应介质出口阀204处的气体,若试纸指示pH≈ 4~6,则认为釜内的空气已被排驱完毕,关闭反应介质出口阀204;继 续由反应介质入阀进气,当釜内压力略低于目标压力时停止进气;

S23、同实施例一的步骤S14-S17;

S24、打开反应釜,分离釜体1和盖体、取出样品并收集内腔内的 液体;

S25、清洗反应釜,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及时干燥;实验完毕。

实施例三、CO2介质(纯CO2或CO2+H2O)的动态岩心伤害

S31、关闭加压介质出入阀103,打开反应介质出口阀204;并将 CO2气瓶接通反应介质入阀后,打开反应介质入阀缓慢进气;一定时 间后,用湿润的pH试纸测试反应介质出口阀204的气体,若试纸指示 pH≈4~6,则认为釜内的空气已被排驱完毕,关闭反应介质出口阀 204;反应介质出口阀204通过接六通阀与岩心夹持器连接。由反应介 质入阀继续进气,当釜内压力略低于目标压力时停止进气;

S32、调节安全阀101至安全压力;加压介质出入阀103连接平流 泵进行液体补偿加压,由于驱替过程需要持续加入加压介质进行顶 替,故此处将处于静态时的高压手动计量泵302换成平流泵进行操作, 直至达到目标压力;

S33、六通阀连接另一进水管路;

S34、将待伤害岩心加入岩心夹持器,连接前后管路后打开反应 介质出口阀204对岩心夹持器内部进行CO2驱替;一段时间后关闭该 气路停止进气,打开进水管路继续驱替;继续交替进行CO2驱替和水 驱替,循环一定时间后,停止驱替;

S35、拆卸清洗设备,完成实验。

此处的六通阀、岩心夹持器、进水管路等,附图中均未显示。

本发明可以模拟井口附近低压区内、湿法CO2压裂过程中的岩心 伤害实验,也可模拟干法CO2压裂过程中的岩心伤害实验,具体参加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根据CO2相图,在0~10℃的范围内,压力≥ 3~4.5MPa即可形成液态CO2;因此只需将反应釜置于低温循环水浴中 恒温0~10℃,CO2气瓶本身的压力即可满足实验要求,鉴于安全压力 的要求,需要将活塞102提升至一定高度。

超临界/含水CO2对岩心的伤害实验的难点是如何形成超临界 CO2,根据CO2的特殊性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

①先将反应釜置于>31.26℃的恒温环境中,后利用专用的CO2加压泵进行加压;优点是温度恒定,缺点是投资较高。

②利用CO2本身的相态变化,先泵入一定量的液态CO2,再升温 至临界温度以上,进行压力调节。该方法只需在压力稳定前进行数次 调压即可,效率高、节省投资。

本发明还可以模拟压裂液在裂缝整个破胶过程对岩心的伤害,参 见实施例二。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超临界CO2对岩心的伤害实验设计的,但本发 明的效果和用途包括但不限于CO2介质。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在内腔内上下自由滑 动的活塞102,将内腔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两个腔室内的介 质不会混在一起;通过改变加压腔106内的压力,即可实现对反应腔 105内压力的调节,再结合相同压力变化时三相态物质的体积变化相 差较大的情况,选用液体作为加压介质,调压是需要增加或排出的加 压介质量较少,调压方便、速度快;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考 虑将连通管1041设置在内腔的下部,方便驱除内腔内的空气;总体来 说,本发明可以实现如下几点有益效果:

1、液体辅助安全控压:可实现快捷、有效、平稳地控制内腔内 的最高安全压力;

2、液体辅助平稳调压:可实现快速、平稳、实时地增加或降低 反应腔105内的压力;

3、排除空气干扰:目前气体反应釜均未考虑该问题,尤其是气 液两相共存时,底部连通管1041的设计十分必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