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声转换器,用于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组件及音频设备

电声转换器,用于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组件及音频设备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声转换器,用于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组件,以及音频设备。所述电声转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并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隔膜,所述隔膜被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与所述壳体上部相邻的前腔和与所述壳体下部相邻的后腔;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其包括耦接到所述隔膜的衔铁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和所述隔膜的线圈;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电气端子,用于将所述壳体外的外部器件与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线圈具有导线,该导线从所述线圈延伸到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并且电连接至所述电气端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500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77561.5

  • 发明设计人 蒯军;黄环东;马红梅;

    申请日2015-08-06

  • 分类号H04R9/06;H04R9/02;

  • 代理机构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龙瑛

  • 地址 215143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漕湖街道春兴路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1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4

    授权

    授权

  • 2017-06-2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R9/06 登记生效日:201706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6-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R9/06 登记生效日:20170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9/06 申请日:2015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音频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在诸如助听器等音频设备中使 用的电声转换器及其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音频设备领域,特别是诸如助听器、头戴式耳机等便携式音频设备领域经历 了快速发展。音频设备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音频设备制造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 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一般来说,诸如助听器的音频设备包括麦克风装置、放大器和接收器装置(电声转换 器)。麦克风装置用于接收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器接收来自麦克风装置的电信 号并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将经过处理的电信号传送至接收器装置。接收器装置将来自放大 器的电信号转换成可被使用者听见的声波。

一种已知的用于助听器的电声转换器包括壳体和包括在壳体中的隔膜和马达组件,以 及声音出口。马达组件驱动隔膜震动从而产生声音并从声音出口传出。马达组件需要与外 部设备(例如放大器)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然后通过隔膜震动将所述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信号。现有技术中马达组件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工序繁锁费时,耗费大量的人力,不利于降 低电声转换器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音频设备的电声转换器,一种新型的用于电声转换 器的线圈组件,以及一种新型的音频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电声转换器,该电声转换器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并且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隔膜,所述隔膜被 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且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中所述前腔与所述壳体上 部相邻,所述后腔与所述壳体下部相邻;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后腔 中,其包括耦接到所述隔膜的衔铁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和所述隔膜的线圈;支承板, 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电气端子,用于将所述壳体外的外部器件与所述壳体内的 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线圈具有导线,该导线从所述线圈延伸到所述支承板的外侧 面并且直接电连接至所述电气端子。

在所述电声转换器中,线圈的导线延伸到支承板的外侧面,并且直接电连接至支 承板上的电气端子,从而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导线与电气端子的引线,减少了 部件数量、简化了工艺,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端子被配置为从所述壳体下部的底壁或所 述壳体下部的与所述壳体轴向平行的侧壁露出。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与使其露出的所述壳体下部的 所述底壁或侧壁的表面平齐,或者向外超出所述底壁或侧壁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板被附接至所述线圈,其中所述导线进一 步通过粘结剂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板。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端子直接电连接至所述外部器件的电引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电声转换器,所述电声转 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并且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隔膜,所述隔 膜被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且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中所述前腔与所述壳 体上部相邻,所述后腔与所述壳体下部相邻;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被设置在所述 后腔中,其包括耦接到所述隔膜的衔铁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和所述隔膜的线圈;支 承板,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电气端子,用于将所述壳体外的外部器件与所述壳 体内的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使得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露 出,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从外部接近所述支承板上的电气端子。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壳体下部的底壁或所述壳体下部 的与所述壳体轴向平行的侧壁。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板被附接至所述线圈,其中所述开口的尺 寸大于所述支承板的尺寸,从而整个支承板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露出。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端子被配置为从所述开口超出所述壳体的 外表面。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的导线直接电连接至所述电气端子,并且 所述导线通过粘结剂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板。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开口所在的所述壳体下 部的底壁或侧壁的表面平齐或超出所述底壁或侧壁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端子直接电连接至所述外部器件的电引线。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 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具有导线;支承板,所述支承板被附接至所述线圈,其中所述 支承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电气端子,用于将外部器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线 圈的导线被直接电连接至所述电气端子。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通过粘结剂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板。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该音频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电 声转换器。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音频设备是助听器、耳内式监听器、头戴式耳 机或电子听力保护装置。

以上为本申请的概述,可能有简化、概括和省略细节的情况,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该认识到,该部分仅是示例说明性的,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定本申请范围。本概述部 分既非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旨在用作为确定所要求保护 主题的范围的辅助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详细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与附图结合,将会更加充分地清楚理解 本申请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可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申请内容的若干实施 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本申请内容范围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附图不必是成比例 的,并且其中类似的标号一般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电声转换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组件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描述 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定。在不偏离本申请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 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做出其他变化。可以理解,可以对本文中一般性描述 的、在附图中图解说明的本申请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不同构成的配置、替换、组 合、设计,而所有这些都明确地构成本申请内容的一部分。

在下文中,为了对具体实施例进行清楚的描述,将采用一些特定的术语。然而采 用这些术语的本意并非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些术语的范围应该扩展至任何以大 致相同的手段达到大致相同的目的的等同替换。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清楚地说明根据本申请的电声转换器的具体特征,将参考图 中所示的方位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无意限制电声转换器的放置方式,电声转换器的 方位可以是任意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0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了电 声转换器100的沿其轴向剖切的纵剖视图。图3示出了电声转换器100的线圈组件的结构 示意图。

参考图1和2,电声转换器100包括:壳体110、隔膜120和马达组件130。壳体110 构造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前端(图1中的左侧)设有声音出口114,由电声转换器100 产生的声波可通过该声音出口114传输到壳体110外部。但在本申请中,电声转换器100 的壳体110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形,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合适的形状,例如类长方体、 正方体、类正方体、圆柱体、类圆柱体或不规则的多面体等。壳体110可以采用任意 合适的材料制造,例如,采用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或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组合。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壳体110可以通过冲压、铸造、整体模制等合适的工艺制造。

壳体110进一步包括壳体上部112和壳体下部113。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壳 体上部112构造成一端(图1中的左侧)具有向下延伸的U形突起的大致扁平盘状,壳体 下部113构造成上部开口的大致盒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下部113还具有设置在其 底壁113a上的开口11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下部113的侧壁113b上设有开口(未 示出)。

壳体上部112和壳体下部113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彼此配合在一起,从而共同限 定中空的腔体111。腔体111用于安置电声转换器100的其他组件,例如隔膜120和马达 组件130。马达组件130进一步包括磁体单元142、线圈组件135(包括线圈132和支承板 140)和衔铁131。其中,衔铁131的一端固定在磁体单元142上,另一端可自由运动,该 自由端连接有驱动杆133.

在组装状态下,如图2所示,隔膜120设置在腔体111中,并且将腔体111分隔为与 壳体上部112相邻的前腔121和与壳体下部113相邻的后腔122。隔膜120被放置在壳体 下部113中,并且与壳体下部113的侧壁固定连接。具体地,在壳体下部113的上部开口 处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台阶116,用于支撑隔膜120并限定隔膜120相对于壳体下部113的 位置,隔膜120的边缘部分可以例如通过粘合剂而被固定在定位台阶116上。在本申请的 某些实施方式中,隔膜120也可以被放置在壳体上部112中并且相对于壳体上部112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壳体上部112和壳体下部113上分别设置定位台阶,从而当 壳体上部112与壳体下部113配合时,隔膜120能够被固定夹持在壳体上部112和壳体下 部113的定位台阶之间。

在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中,线圈组件的底部靠近壳体110的底壁113a,并且支承板140 从开口115处超出,使得支承板140的一部分露出壳体110之外。

图3进一步显示了线圈组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线圈组件包括线圈132和支承板140。 线圈132的外部轮廓大致呈长方体形,其中具有贯穿其中的通孔。支承板140被附接至线 圈132的一个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线圈132的、在组装状态下平行于壳体下部113底 壁113a的侧面,参见图2),其中支承板140的背对线圈132的外侧面140a设置有电气 端子141,该电气端子141用于将位于壳体110之外的外部器件(未示出)与壳体110内 的线圈132电连接。线圈132具有导线132a,该导线132a从线圈132延伸到支承板140 的外侧面140a并且直接电连接至电气端子141。在这里,线圈的导线和电气端子的“直接 电连接”指的是在导线132a和电气端子之间不需要设置任何比导线132a更粗且强度更高 的、起支撑和连接作用的引线。例如,导线132a可以直接焊接到电气端子上。通过这种直 接连接的方法,可以减少线圈的导线到电气端子的长度,从而不需要使用更粗且强度更高 的引线来连接所述导线和电气端子。线圈是用直径很小的金属丝绕制而成的,在现有设计 中,其无法直接与印刷线路板的电气端子连接,需要将线圈的导线手工缠绕在较粗的引线 一端并与之焊接,引线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壁而与电气端子电连接。将线圈的导线手工缠绕 并焊接至引线上的工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本申 请所述的直接连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线132a可进一步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支承板140上,以防止导线 132a相对于支承板140意外移位或折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气端子141的厚度大于支 承板140的厚度,因此电气端子141可以穿透支承板140,使得导线132a可以从支承板140 的内侧面直接电连接至电气端子141,同样在导线132a和电气端子之间不需要连接任何引 线。外部器件可以电连接于电气端子141,从而通过电气端子141连接于线圈132。例如, 外部器件的电引线可以焊接到电气端子141的朝向外面的一侧,如果线圈的导线132a是在 支承板的外侧面140a连接于电气端子141的,则外部器件的电引线和导线132a在电气端 子的同一侧(即外侧)连接于电气端子;如果线圈的导线132a是在支承板的内侧面连接于 电气端子141的,则外部器件的电引线和导线132a在电气端子的不同侧连接于电气端子。

如图2所示,在组装状态下,支承板140的外侧面140a可通过形成在外壳110的底壁 113a的开口115露出,并且支承板140的外侧面140a向外超出底壁113a的表面。开口115 的尺寸可以设置成使得外侧面140a部分地或者完全露出,从而能够通过开口115从外部接 近支承板140上的电气端子141,使得外部器件(未示出)的电引线能够不通过任何中间 器件或导线而直接与电气端子141电连接。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承 板140的外侧面140a也可以设置成与底壁113a的表面齐平。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支承板140的外侧面140a可以设置成低于底壁113a的表面,使得电气端子141全部处于 壳体内,但是电气端子141仍可通过开口115露出,并且外部器件的电引线可以通过开口 115进入壳体并直接电连接于电气端子141,在外部器件的电引线与电气端子141之间不 用设置任何中间器件或导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开口115与支承板140之间设置 密封件(未示出)或者支承板140与开口115之间的间隙中灌注密封胶水,以防止外界物 质(例如灰尘、水等)经由支承板140与开口115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10。在本申请的 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开口115构造成仅仅允许电气端子141本身超出壳体110的外 表面,即电气端子141的部分或全部从壳体内部伸出到壳体以外,以便与外部器件电连接, 但支承板140本身并不伸出壳体之外。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通过使支承板140附接于线圈132 的、在组装状态下与壳体110的轴向平行的侧面,从而将线圈组件设置成使得支承板140 (或者支承板140上的电气端子141)可通过壳体110的侧壁113b露出或超出壳体110的 外表面。相应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40的外侧面140a可被设置成与侧壁113b 的表面平齐或者超出侧壁113b的表面。

在图1-2所示的是实施方式中,电声转换器100包括壳体110、隔膜120、驱动杆 133、马达组件130、声音出口114以及电气端子141。隔膜120设置在壳体110内, 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马达组件130设置在壳体的后腔中,马达组件的 衔铁131通过驱动杆133与隔膜120耦接。其中,衔铁131构造成大致U形,U形衔铁 131的一个臂固定连接于磁体单元142,U形衔铁131的另一个臂131a穿过线圈132的通 孔和磁体单元的通孔向前伸出,其自由端通过驱动杆133与隔膜120耦接。衔铁的具体结 构及其相对于线圈和隔膜的布置方式可以任意变化,只要驱动杆能够机械连接衔铁与隔 膜,使得隔膜能够被衔铁带动而振动即可。例如,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 E形的衔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杆133也可以连接到衔铁131臂的中间部位以及隔 膜120的中间部位。

当与电气端子141电连接的外部器件向线圈132输入交变的电信号时,线圈132中产 生交变磁场,从而驱动衔铁131的臂131a上下振动,并通过驱动杆133带动隔膜120一起 振动。隔膜120的振动导致前腔121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人耳可听见的声波,该声波经声 音出口114传出壳体110之外,从而能够被使用者的耳朵听见。

在本申请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一个”不 排除复数,除非在此以其他方式明确指出或者明显与上下文矛盾。在本申请的实际应用中, 一个部件可能执行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多个技术特征的功能。本申请中使用的任何和所有 示例或举例式语言(“例如”、“诸如”、“如”等),仅用于更好地阐明本申请,而非 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制,除非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示例性地说明了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公 开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声转换器的各个部 件的具体结构及其连接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组合,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本申请 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