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

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属于输液器组装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自动合上兰盖的案子导致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装置包括一个机架,机架上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一,导轨一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座沿导轨一移动的驱动源一,滑座上插接有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轴相对于滑座能够绕轴线转动,滑座上固定有用于驱动该转轴转动的驱动源二,转轴的前端固连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拨杆,拨杆位于转轴的偏心位置。本翻转装置通过驱动源一和驱动源二联动,使得拨杆抵靠兰盖的盖子并翻转盖子使盖子合在兰盖上,这样塑针的兰盖的盖子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翻转并合上,提高了组装效率和卫生等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839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玉环县东美塑机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20791.5

  • 发明设计人 郑素球;

    申请日2015-08-22

  • 分类号B65G47/24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107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林米良

  • 地址 317606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镇迎宾路3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1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47/248 申请日:201508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液器组装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液器组装机,特别是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输液行业中,一次性输液器由于使用方便和安全卫生的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输液时不需要进行消毒,使用者只需要拆开包装将输液器和静脉针连接在一起即可。但是,不洁的输液器不仅会使药物的药效减弱,更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极大的损害了病人的健康。塑针是输液器中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塑针本体和位于塑针本体侧部的兰盖孔(也称为排气嘴)。

目前的塑针的兰盖一般采用机器组装,如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101152586提供了一种“医用塑针组件的组装工艺及其组装机”,它将塑针、滤帽、护套分别放置在各自的送料器内,每个送料器将放于其中的配件整列后有序地排列在围绕着转盘布置的各个输送轨道上,将滤纸卷安装在当滤片被冲切下来时正好落入位于滤帽输送轨道上的滤帽内的滤片冲切装置上。虽然,它运作流畅、运转平稳、工作时的噪声低、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塑针的排气口位置无法统一,导致组装过程中需要另外对其进行校正,其组装效率较低。

如专利CN104001230A公开了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设置于组装机的机架上,机架上具有用于夹持塑针的定位夹具,塑针侧部具有兰盖孔,所述校正装置包括驱动件一和校正杆一,驱动件一固连在机架上且位于定位夹具上部,校正杆一内端与驱动件一相联且驱动件一能带动校正杆一下移至定位夹具处,校正杆一外端具有能顺畅插入兰盖孔的导向部,校正杆一中部具有能与兰盖孔端口相接触的校正部。

上述专利校正精度比较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安全。但上述的两个专利都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合上兰盖的盖子,兰盖的盖子还是采用手工线下合上,这样不但效率上大大降低了,而且在合上盖子的时候还会把细菌带进去,因此,如何自动的合上兰盖的盖子是后续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化的将塑针兰盖上的盖子翻转并合上。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本装置包括一个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一,所述导轨一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座沿导轨一移动的驱动源一,所述滑座上插接有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相对于滑座能够绕轴线转动,所述滑座上固定有用于驱动该转轴转动的驱动源二,所述转轴的前端固连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拨杆,所述拨杆位于转轴的偏心位置。

其原理如下:一般将塑针定位在夹具上,塑针在之前的组装工位上已经将兰盖装在塑针的兰盖孔上,但兰盖的盖子是打开状态的,夹具可以用任何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其输送形式不做限制。驱动源一驱动滑座在导轨一上水平移动使得拨杆水平靠近兰盖,拨杆的侧面抵靠在盖子的下表面,驱动源二驱动转轴转动,由于拨杆位于转轴的偏心位置,转轴带动拨杆做偏心运动,拨杆一边绕转轴的轴线公转一边自转,拨杆对兰盖的盖子形成一个自下向上的翻转力,使得盖子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合上。本翻转装置通过驱动源一和驱动源二联动,使得拨杆抵靠兰盖的盖子并翻转盖子使盖子合在兰盖上,这样塑针的兰盖的盖子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翻转并合上,提高了组装效率和卫生等级。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拨杆呈三棱柱状,所述拨杆具有为平面的第一侧面、为凹弧面的第二侧面和为凸弧面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依次相邻,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两者的弧面的轴线均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平行。拨杆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侧面处于水平朝上位置,第二侧面处于竖直位置,当拨杆靠近兰盖的盖子时,拨杆的第一侧面和盖子的下表面相抵靠,一般盖子的下表面也是平的,第一侧面和盖子能够稳定接触,提高翻转的稳定性,拨杆的第二侧面和塑针的表面相抵靠,由于第二侧面是凹弧面,第二侧面和塑针的圆柱状侧面相贴合,起到定位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转轴的外侧面相共面,所述拨杆和转轴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使得拨杆和转轴加工更加方便,拨杆和转轴的偏心位置更加精确,第三侧面和转轴的外侧面共面使得第三侧面不需要另行加工,节省了工序。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转轴具有2-4个,各转轴沿水平方向依次插接在滑座上,每个转轴对应一根拨杆,各个拨杆均处于相同的水平位置。一般夹具上的塑针都很多个,一次性加工的数量比较多,因此设置多个转轴就能有多根拨杆,能够同时翻转多个兰盖的盖子,提高组装的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驱动源一包括气缸一和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的下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安装板一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气缸一的缸体卡接并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的前端部固连在滑座上。凹槽能够使得气缸一和安装板一的联接更加稳定,气缸一和滑座相联接能够直接驱动滑座直线运动,使得滑座的水平运动更加稳定和精确。

作为另一种方案,驱动源一的气缸一可以用电机和丝杆的组合来代替。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驱动源二包括气缸二和安装板二,所述安装板二固定在滑座的顶部,所述气缸二固连在安装板二上,所述拨杆位于转轴的前部,所述转轴的后部固定有同轴的齿轮,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导轨二,所述导轨二上滑动连接有一根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齿条的齿面朝下且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的一端和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相联接。安装板二使得气缸二的固定更加方便,通过气缸二和齿轮、齿条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气缸二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轴的旋转运动,气缸二的行程更加容易控制,齿条和齿轮的啮合也很精确,这种驱动方式能够使得转轴的转动角度控制的更加精确,同时,气缸二和可以共用供气系统,减少多余的能源。

作为另一种方案,驱动源二也可以是电机,电机直接带动转轴。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滑座包括水平的滑板和竖直的安装块,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导轨一上,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滑座分为滑板和安装块后,滑板和导轨一滑动更加稳定,转轴安装在安装孔内使得转轴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转轴的径向不会跳动。

作为另一种方案,滑座也可以为一整块的滑块。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若干根竖直的立柱一相固连,所述导轨一固定在顶板上。顶板的上表面相当于形成一个工作台面,导轨一和滑座都设置在工作台面上,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便于翻转动作的时候控制。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立柱二,所述立柱二上固定有安装板三,所述安装板三上插接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固连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四,所述安装板四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顶杆,所述安装板三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缸三,所述气缸三的活塞杆朝下且与所述安装板四相固连。气缸三也可以采用电机和丝杠来代替,导柱使得安装板四沿竖直方向移动,气缸三驱动安装板四向下移动,使得安装板四上的顶杆顶压在塑针的兰盖上,能够将之前组装后一些没有压到位的兰盖压紧在塑针上,提高后续翻转盖子的成功率,进而也提高了盖子翻转的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的盖子的翻转装置中,所述机架的一侧还设有一个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缸四,所述气缸四的活塞杆端部固连有顶块。在翻转盖子时,气缸四驱动顶块向上移动抵靠在塑针的下部侧面,使得兰盖的盖子翻转时塑针不会跳动,提高盖子翻转的成功率和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翻转装置通过驱动源一和驱动源二联动,使得拨杆抵靠兰盖的盖子并翻转盖子使盖子合在兰盖上,这样塑针的兰盖的盖子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翻转并合上,提高了组装效率和卫生等级。

2、本翻转装置的拨杆的第一侧面和盖子的下表面相抵靠,一般盖子的下表面也是平的,第一侧面和盖子能够稳定接触,提高翻转的稳定性。

3、本翻转装置的拨杆的第二侧面和塑针的表面相抵靠,由于第二侧面是凹弧面,第二侧面和塑针的圆柱状侧面相贴合,起到定位的效果。

4、本翻转装置的拨杆和转轴的一体式结构使得两者加工更加方便,拨杆和转轴的偏心位置更加精确,拨杆的第三侧面和转轴的外侧面共面使得第三侧面不需要另行加工,节省了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翻转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本翻转装置省缺安装板三和气缸三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翻转装置省缺安装板三和气缸三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具安装有塑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转轴和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导轨一;3滑座;4驱动源一;5转轴;6驱动源二;7拨杆;8第一侧面;9第二侧面;10第三侧面;11气缸一;12安装板一;13凹槽;14气缸二;15安装板二;16齿轮;17导轨二;18齿条;19滑板;20安装块;21安装孔;22顶板;23底板;24立柱一;25立柱二;26安装板三;27导柱;28安装板四;29顶杆;30气缸三;31支座;32气缸四;33顶块;34塑针;35兰盖;36盖子;37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翻转装置包括一个机架1,机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22和底板23,顶板22和底板23之间通过若干根竖直的立柱一24相固连,导轨一2固定在顶板22上。顶板22的上表面相当于形成一个工作台面,导轨一2和滑座3都设置在工作台面上,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便于翻转动作的时候控制。

如图2和图3和图5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一2,导轨一2上滑动连接有滑座3,滑座3包括水平的滑板19和竖直的安装块20,滑板19滑动连接在导轨一2上,安装块20的底部固定在滑板19上,安装块20上开设有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孔21,转轴5安装于安装孔21内。滑座3分为滑板19和安装块20后,滑板19和导轨一2滑动更加稳定,转轴5安装在安装孔21内使得转轴5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转轴5的径向不会跳动。作为另一种方案,滑座3也可以为一整块的滑块。

如图3和图6和图7所示,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座3沿导轨一2移动的驱动源一4,驱动源一4包括气缸一11和安装板一12,安装板一12的下部固定在机架1上,安装板一12的上部开设有凹槽13,气缸一11的缸体卡接并固定在凹槽13内,气缸一11的活塞杆的前端部固连在滑座3上。凹槽13能够使得气缸一11和安装板一12的联接更加稳定,气缸一11和滑座3相联接能够直接驱动滑座3直线运动,使得滑座3的水平运动更加稳定和精确。作为另一种方案,驱动源一4的气缸一11可以用电机和丝杆的组合来代替。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机架1上还固定有立柱二25,立柱二25上固定有安装板三26,安装板三26上插接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柱27,导柱27的下端固连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四28,安装板四28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顶杆29,安装板三26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缸三30,气缸三30的活塞杆朝下且与安装板四28相固连。气缸三30也可以采用电机和丝杠来代替,导柱27使得安装板四28沿竖直方向移动,气缸三30驱动安装板四28向下移动,使得安装板四28上的顶杆29顶压在塑针34的兰盖35上,能够将之前组装后一些没有压到位的兰盖35压紧在塑针34上,提高后续翻转盖子36的成功率,进而也提高了盖子36翻转的效率。机架1的一侧还设有一个支座31,支座31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缸四32,气缸四32的活塞杆端部固连有顶块33。在翻转盖子36时,气缸四32驱动顶块33向上移动抵靠在塑针34的下部侧面,使得兰盖35的盖子36翻转时塑针34不会跳动,提高盖子36翻转的成功率和效率。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滑座3上插接有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5,转轴5相对于滑座3能够绕轴线转动,滑座3上固定有用于驱动该转轴5转动的驱动源二6,驱动源二6包括气缸二14和安装板二15,安装板二15固定在滑座3的顶部,气缸二14固连在安装板二15上,拨杆7位于转轴5的前部,转轴5的后部固定有同轴的齿轮16,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导轨二17,导轨二17上滑动连接有一根齿条18,齿条18位于齿轮16的正上方,齿条18的齿面朝下且与齿轮16相啮合,齿条18的一端和气缸二14的活塞杆相联接。安装板二15使得气缸二14的固定更加方便,通过气缸二14和齿轮16、齿条18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气缸二14的直线运动转化为转轴5的旋转运动,气缸二14的行程更加容易控制,齿条18和齿轮16的啮合也很精确,这种驱动方式能够使得转轴5的转动角度控制的更加精确,同时,气缸二14和可以共用供气系统,减少多余的能源。作为另一种方案,驱动源二6也可以是电机,电机直接带动转轴5。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转轴5具有2-4个,各转轴5沿水平方向依次插接在滑座3上,每个转轴5对应一根拨杆7,各个拨杆7均处于相同的水平位置。一般夹具37上的塑针34都很多个,一次性加工的数量比较多,因此设置多个转轴5就能有多根拨杆7,能够同时翻转多个兰盖35的盖子36,提高组装的效率。转轴5的前端固连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拨杆7,拨杆7位于转轴5的偏心位置。拨杆7呈三棱柱状,拨杆7具有为平面的第一侧面8、为凹弧面的第二侧面9和为凸弧面的第三侧面10,第一侧面8、第二侧面9和第三侧面10依次相邻,第二侧面9和第三侧面10的弧面的轴线均与转轴5的轴线相平行。拨杆7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侧面8处于水平朝上位置,第二侧面9处于竖直位置,当拨杆7靠近兰盖35的盖子36时,拨杆7的第一侧面8和盖子36的下表面相抵靠,一般盖子36的下表面也是平的,第一侧面8和盖子36能够稳定接触,提高翻转的稳定性,拨杆7的第二侧面9和塑针34的表面相抵靠,由于第二侧面9是凹弧面,第二侧面9和塑针34的圆柱状侧面相贴合,起到定位的效果。第三侧面10和转轴5的外侧面相共面,拨杆7和转轴5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3和图6和图7所示,一体式结构使得拨杆7和转轴5加工更加方便,拨杆7和转轴5的偏心位置更加精确,第三侧面10和转轴5的外侧面共面使得第三侧面10不需要另行加工,节省了工序。一般将塑针34定位在夹具37上,塑针34在之前的组装工位上已经将兰盖35装在塑针34的兰盖35孔上,但兰盖35的盖子36是打开状态的,夹具37可以用任何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其输送形式不做限制。驱动源一4驱动滑座3在导轨一2上水平移动使得拨杆7水平靠近兰盖35,拨杆7的侧面抵靠在盖子36的下表面,驱动源二6驱动转轴5转动,由于拨杆7位于转轴5的偏心位置,转轴5带动拨杆7做偏心运动,拨杆7一边绕转轴5的轴线公转一边自转,拨杆7对兰盖35的盖子36形成一个自下向上的翻转力,使得盖子36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合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