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转子铸造装置(10)包括:模具组件(100),其供转子(R)的磁芯(C)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中;排气单元(200),其在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模具组件(100)的模具腔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及加压部组件(300),其对填充到模具组件(100)的熔化液进行加压。本发明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33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10922.9

  • 发明设计人 姜昌汐;金宁赞;崔世元;

    申请日2014-08-06

  • 分类号B22D19/00;B22D17/22;B22D18/04;B22D21/04;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纶伟

  • 地址 韩国忠清南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2D19/00 申请日:2014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铸造装置及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 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 量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 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转子(Rotor)为电动机或发电机的旋转部分的统称,参照图1及图2,对这样的 转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般的转子的磁芯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磁 芯上,通过铝熔化液并用铸造技术而形成了上下端环的转子的概念图。

如图1所示,磁芯(C)通过层叠多个形成有多个槽(C2)的铁芯(C1)而构成。 将这样的磁芯(C)安装到规定的模具(未图示)之后注入熔化液,使熔化液通过槽 (C2)而硬化,由此形成图2所示的转子(R)。此时,如图2所示,转子(R)形成 在铁芯(C1)的上下部形成上部端环(C3)和下部端环(C4)的形状,或者形成没 有上部端环(C3)和/或下部端环(C4)的形状。

作为铸造转子(R)的以往的方法,具有利用离心铸造机的离心铸造法、利用垂 直式注入方法的立式高压铸造法、利用水平式注入方式的卧式高压铸造法等。

利用了离心铸造法的转子制造方法具有较高的填充率及优异的效率,但存在不能 广泛使用的问题。

并且,利用垂直式注入方法的立式高压铸造法具备较高的生产能力,因此目前被 广泛使用,但由于注入熔化液的输入门集中于一侧,在转子中没有输入门的部分上气 泡被孤立地分布,从而发生转子的不均衡,产生振动噪音,导致效率下降。另外,由 于流道的量非常多,因此所消耗的铝的量较多,导致再熔费用上升等生产成本上升的 问题。

另外,在利用了水平式注入方式的卧式高压铸造法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廉价的装 置,并且所消耗的铝的量较少,因此能够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制造出转子,但是与其他 制造方法相比,存在填充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为了铸 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 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利用该转子铸 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

技术课题解决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该转 子铸造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其供转子的磁芯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中; 排气单元,其在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上述模具组 件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及加压部组件,其对填充到上述模具组件中的熔化液进 行加压,上述转子铸造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单元包括:真空泵,其将上述模具 组件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气阀,其选择性地对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 泵之间的连通线进行封闭;结合部件,其与上述排气阀结合;及杆,其一侧与上述结 合部件连接,另一侧以自由端的方式位于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化液的熔化液 注入部,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进行移动,通过杠杆原理而使上述结合部件及上述排 气阀进行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模具组件包括:中空的模具主体,其供上述磁芯插入; 第一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一侧而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一侧面;及第二 端部形成部,其设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随着上述排气阀的动作而进行移动,用 于形成上述转子的另一侧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加压部组件包括:取出汽缸,其推动铸造完成的转子而 取出铸造完成的转子;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取出汽缸,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包括供 上述排气阀的一部分插入的排气阀插入孔。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排气阀包括:圆锥部,其具有插入到上述排气阀插入孔 内的外径,向上述排气阀插入孔外延伸,并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而在周围面形 成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通道,其供上述取出汽缸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排气阀还包括插入槽,该插入槽供上述结合部件的一侧 端部插入而进行结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结合部件包括:一对桥部件,它们分别插入到上述插入 槽内而被固定;及插入部,其供上述杆的一侧端部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杆在一侧端部插入到上述插入部内的状态下,通过铰链 销而进行了铰链结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插入部和上述杆分别具有彼此之间球面接触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分 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下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在与上述磁芯的另一侧面紧贴的紧贴部 分具备用于形成上述转子的上部端环的一定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加压部组件还包括多个挤压筒,该多个挤压筒通过上述 驱动部而进行驱动,进行加压,以提高上述上部端环的填充率,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 还包括多个挤压筒插入孔,供上述多个挤压筒插入。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包括:密封部件,其对上述模具主体的 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注入孔,其贯通上述密封部件,使熔化液注入到上述模具主 体侧;及空气排放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转子通过如上述构成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 转子铸造装置而铸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通过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与上述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使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 的空气排放,其中,该连通线是通过将上述第二端部形成部与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 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的;利用通过上述熔化液的注入压而动作的上述排气单元,由上 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对上述模具主体的另一侧进行密封;向上述模具组件的内部注入熔 化液而进行加压,铸造出上述转子;及上述取出汽缸向前行进而取出上述转子。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 具腔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般的转子的磁芯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磁芯上,通过铝熔化液并用铸造技术而形成了上下端环 的转子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铸造机 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 的构成关系的结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

图6及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排气单元的构成关系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图8至图1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而铸造转子的顺序的概念图。

图8表示能够对模具腔内部的空气进行排放的排气单元的动作前状态。

图9表示通过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执行的排气单元的动作而可铸造的状态。

图10表示随着注入熔化液而被填充的状态。

图11表示为了提高填充率而使挤压筒动作的状态。

图12表示熔化液注入部被分离的状态。

图13表示由取出汽缸取出所铸造的转子的过程。

图14及图15是分别通过以往的铸造方法和本发明的铸造方法而铸造的转子的上 部端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的铸造机 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铸造装置设于由多个分割模具构成的 铸造机(1)的内部而构成。但是,这样的铸造机(1)具备一般化的结构,因此省略 对此的说明,以设于其内部的转子铸造装置的结构关系为主进行说明。

图4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 置的构成关系的结合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图6及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排气单元的 构成关系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子铸造装置(10)包括:模具组件(100),其 供转子(R)的磁芯(C)插入,并且熔化液注入到该模具组件(100)中;排气单元 (200),其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方式控制模具组件 (100)的模具腔的内部的空气而使其排放;加压部组件(300),其对填充到模具组 件(100)的熔化液进行加压。

模具组件(100)由如下部件构成:供磁芯(C)插入的中空的圆筒状的模具主 体(110);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其设于模具主体(110)的一侧而用于形成转子 (R)的一侧面;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其设于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而用 于形成转子(R)的另一侧面。

关于上述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其密封模具主体(110)的一侧而紧贴于磁芯 (C)的一侧面,用来形成转子(R)的一侧面,在以在其紧贴部分具备一定空间的 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还用作形成转子(R)的下部端环(C4)的用途。即,第一端部 形成部(120)还起到下部端环形成部的作用。

并且,关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其选择性地对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进 行密封并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用来形成转子(R)的另一侧面,在以在其 紧贴部分具备一定空间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还用作形成转子(R)的上部端环(C3) 的用途。即,第二端部形成部(130)还起到上部端环形成部的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能够铸造具备下部端环(C4)及上部端环(C3)的转 子(R)的构成关系的一例进行说明。

为此,加压部组件(300)包括: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多个挤压筒(320); 推动所铸造的转子(R)而取出所铸造的转子(R)的取出汽缸(330);用于对取出 汽缸(330)及多个挤压筒(320)进行驱动的驱动部(310)。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挤压杆突出形成在转子(R)的一部分区域(在该实施例中 为上部端环),然后由挤压筒(320)对挤压杆加压而提高熔化液的填充效率。为此, 挤压筒(320)仅插入到不贯通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一部分区域,并向其剩余区 域注入所填充的熔化液,由此形成挤压杆。之后,挤压筒(320)对挤压杆进行加压。 对此,将后述。

另外,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包括:圆筒状的插入部主体(131),其对模具主 体(110)的另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排气阀插入孔(133),其以贯通插入部主体 (131)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以使后述的排气单元(200)的排气阀(210)的一部 分能够插入;及多个挤压筒插入孔(132),其在插入部主体(131)的中央部周边以 贯通插入部主体(131)的方式形成,以使多个挤压筒(320)能够插入。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模具主体(110)具备中空的圆筒状,并形成为左右侧末 端部分被开放的管状。并且,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具备用于覆盖模具主体(110) 的图中的右侧开放部的插入部主体(131)。此时,挤压筒插入孔(132)及排气阀插 入孔(133)贯通插入部主体(131)。

但是,如上所述,形成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目的在于在使挤压筒(320)及 取出汽缸(330)插入的同时,封住模具主体(110)的一侧面,而只要能够达成这样 的目的,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与模具主体(110)一体形成的情况或具备其他形状 的情况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表示以如下方式形成的情况:在形成从插入部主体(131) 向模具主体(110)侧方向突出而插入到模具主体(110)的内部的短突起(131a)之 后,挤压筒插入孔(132)及排气阀插入孔(133)贯通短突起(131a)。

此时,如上所述,挤压筒(320)并不是插入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全部区域 (换言之,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模具主体(110)侧末端部分为止),而是仅插 入一部分区域(例如,中间地点),剩余区域则空着。在此,向空着的剩余区域注入 熔化液而形成挤压杆,由挤压筒(320)对所形成的挤压杆加压。

并且,第一端部形成部(120)包括:密封部件(121),其对模具主体(110)的 一侧末端部分进行密封;注入孔(122),其贯通密封部件(121)而使熔化液注入到 模具主体(110)侧;及空气排放孔(123)。此时,密封部件(121)以其内侧部分具 备一定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并利用填充于此处的熔化液而形成转子(R)的下部端 环(C4)。但是,在不需要下部端环(C4)的转子(R)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21) 由圆盘状的磁盘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密封部件(121)覆盖模具主体(110) 的附图上的左侧开放部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6个注入孔(122)和1 个空气排放孔(123)贯通密封部件(121)而形成的例子。

但是,如上所述,形成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目的在于,使熔化液注入到模 具主体(110)侧,并形成转子(R)的一侧面,而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便 在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密封部件(121)如例示地与模具主体(110)分离地形 成或与模具主体(110)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注入 孔(122)可形成4个至12个。

上述排气单元(200)作为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将模 具组件(100)的模具腔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放的单元,由如下部件构成:真空泵(未 图示),其将模具组件(100)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气阀(210),其选择性地 对模具组件(100)的内部与真空泵之间的连通线密封;与排气阀(210)结合的结合部 件(220);及杆(230),其一侧与结合部件(220)连接,另一侧以自由端位于向模具 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的熔化液注入部(240),并通过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 动,利用杠杆原理而使排气阀(210)进行移动。

上述排气阀(210)以插入到模具组件(100)的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内的状 态一体地动作。因此,排气阀(210)构成为具有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排 气阀插入孔(133)的外径,并且在其端部侧具备圆锥部(211),在其内部具备供取 出汽缸(330)移动的通道(212)。并且,排气阀(210)在其表面具备供结合部件(220) 的一侧端部插入并结合的插入槽(213)。

在此,圆锥部(211)从排气阀插入孔(133)的末端部向磁芯(C)侧方向延伸 而固定磁芯(C)。由此,在圆锥部(211)的周围形成填满熔化液而形成转子(R) 的上部端环(C3)的空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随着在排气阀(210)的端部侧具备从排气阀插入孔(133) 的末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圆锥部(211),圆锥部(211)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 侧面。但是,在不具备圆锥部(211)的情况下,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端部紧贴 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芯(C)。

如上所述,设置上述圆锥部(211)的目的在于,将磁芯(C)加压而固定的同 时,在其周围提供用于形成转子(R)的上部端环(C3)的空间,而只要能够达到这 样的目的,即便圆锥部(211)具备其他形状,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上述结合部件(220)具备插入到排气阀(210)的插入槽(213)并固定的一对桥部件 (221)和供杆(230)的一侧端部插入的插入部(222)。在此,插入部(222)及杆(230)优选具 备彼此之间能够球面接触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杆(230)的端部插入插入 部(222)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销而铰链结合并连接的状态。

另外,设置结合部件(220)的目的在于,响应于利用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动的杆 (230)而移动,并通过杠杆原理使排气阀(210)移动,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便 结合部件(220)具备其他形状,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除了杆(230)的一侧端部 与结合部件(220)之间的连接部位插入到插入部(222)的连接方式之外,还可以各种方 式构成。

关于上述杆(230),在其一侧插入结合部件(220)的插入部(222)的状态下,通过铰 链销而铰链结合,另一侧以自由端位于熔化液注入部(240)。此时,杆(230)的另一侧 端部向熔化液注入部(240)插入一定长度。因此,杆(230)移动与插入到熔化液注入部 (240)内的另一侧端部的长度相应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移动,结合部件(220)进行移动。 并且,通过结合部件(220)的移动,排气阀(210)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同时移动,第 二端部形成部(130)紧贴于模具主体(110)而密封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部分,排气阀 (210)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芯(C)。

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真空泵而进行模具组件(100)内部的排气。在此,真 空泵的排气线由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空气排放孔(123)、磁芯(C)中央的通 孔及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之间的间隙形成。由此,通过真空泵 进行的排气是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即在模具主体(110)与 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不紧贴的状态下实现的,而随着注入熔化液,利用如上 述的动作原理,在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紧贴的状态下则不 能实现排气。即,本发明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将内部的空气 排放,在注入熔化液的时刻,以利用杠杆原理而能够铸造的形状将各个构成要件紧贴。

另外,加压部组件(300)的驱动部(310)包括驱动取出汽缸(330)及挤压筒 (320)的致动器(未图示)和收纳致动器的壳体(311)。在此,致动器是能够使取 出汽缸(330)及挤压筒(320)向前行进和向后退进动作的机器的总称。例如,可使 用通常使用的液压或气压的汽缸致动器。或者可以使用与各个汽缸(320,330)啮合 而使汽缸(320,330)向前行进和向后退进的如齿轮这样的机械致动器。或者可以使 用如马达这样的电气致动器。

因此,关于本发明的致动器,只要能够使各个汽缸(320,330)向前行进和向后 退进,则与其种类无关地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致动器内置于厚度后的圆盘形状的壳体(311)内的情况。但 是,这仅仅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例如在致动器不内置于壳体(311)而安装在 壳体(311)的外侧的情况下,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能够在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10)而将模具组件(100)内部的空 气排放的状态下铸造出转子(R)。

下面,参照图8至图13,对利用本发明的铸造装置(10)而铸造转子(R)的方 法进行说明。

图8至图1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铸造装置而铸造转子的顺序的概念图,图8表 示能够进行模具腔内部的空气排放的排气单元的动作前状态,图9表示通过利用熔化 液的注入压的排气单元的动作而可铸造的状态,图10表示随着注入熔化液而被填充 的状态,图11表示为了提高填充率而使挤压筒动作的状态,图12表示熔化液注入部 被分离的状态,图13表示由取出汽缸取出所铸造的转子的过程。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转子铸造方法是利用具备本发明的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 子铸造装置(10)而铸造转子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转子铸造装置(10)在初期模 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彼此之间不紧贴的状态下形成。

本发明包括在向模具组件(100)的内部注入熔化液之前,使内部的空气排放的 排气步骤(参照图8)。为此,通过第一端部形成部(120)的空气排放孔(123)、磁 芯(C)中央的通孔及和模具主体(110)与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之间的间隙连接 的排气线,利用真空泵而使空气排放。

接着,当熔化液被注入熔化液注入部的信号被传递到真空泵时,真空泵不再动 作,另外,杆(230)通过注入到熔化液注入部(240)的熔化液的注入压而移动,通过这 样的移动,结合部件(220)进行移动。并且,通过结合部件(220)的移动,排气阀(210) 及第二端部形成部(130)同时移动,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紧贴于模具主体(110)而密封 模具主体(110)的另一侧部分,排气阀(210)的端部紧贴于磁芯(C)的另一侧面而固定磁 芯(C)(参照图9)。即,在排气步骤之后,执行如上述的密封步骤。

另外,在执行排气步骤之前,可执行将磁芯(C)插入模具主体(110)的预备 步骤。另外,还可包括在执行通过真空泵而使空气排放的排气步骤之前制造熔化液的 熔化液制造步骤。此时,通过诸多实验结果证明,熔化液优选使用纯度为99.5%以上 的铝,熔融的铝的熔化液温度为700℃至750℃。

另外,本发明包括将挤压筒(320)插入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一部分区域为 止的插入步骤(参照图9)。此时,如上述,可将挤压筒(320)仅插入到第二端部形 成部(130)的挤压筒插入孔(132)的一部分区域,并利用剩余空间而形成挤压杆。

另外,在图9中表示挤压筒(320)插入到挤压筒插入孔(132)的一部分区域为 止,剩余区域(130a)则空着的情况。向剩余区域(130a)注入熔化液而形成后述的 挤压杆。

在执行插入步骤之后,执行向模具主体(110)填充熔化液来形成下部端环(C4) 和上部端环(C3)的端环形成步骤(参照图10)。在执行这样的端环形成步骤之后, 执行将填充的熔化液注入到在第二端部形成部(130)中插入挤压筒(320)之后剩余 的区域(130a)而在上部端环(C3)上形成挤压杆(SB)的挤压杆形成步骤(参照 图11)。

如上所述,挤压筒(320)仅插入到第二端部形成部(130)的挤压筒插入孔(132) 的一部分区域,而剩余区域(130a)被空着(参照图10),因此在剩余区域(130a) 中填充熔化液而最终形成挤压杆(SB)(参照图11)。然后,执行分离熔化液注入部, 使挤压筒(320)向前行进而对挤压杆(SB,参照图11)加压来铸造转子(R)的步 骤(参照图12)。换言之,形成比原来的转子(R)体积更大体积的挤压杆之后,通 过对挤压杆加压,从而能够补偿通常所发生的冷却压缩,提高铸造质量。

另外,通过诸多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在形成挤压杆(SB)之后,在0.05秒至3 秒之后使挤压筒(320)向前行进,从而对挤压杆(SB)加压。并且,挤压杆(SB) 形成在转子(R)的上部端环(C3,参照图11),并形成为从上部端环(C3)具备2mm 至10mm的高度和1mm至15mm的直径的圆筒状。

并且,在执行对挤压杆加压的步骤之后,执行使取出汽缸(330)向前行进而取 出转子(R)的取出步骤。此时,在取出汽缸(330)向前行进时,在通过如上述的 排气阀(210)的通道(212)之后,推动转子(R)而使转子(R)从模具主体(110) 脱离,从而取出转子。

通过如上述的本发明的转子铸造方法,能够提高熔化液的填充率而容易提高铸造 质量。

下面,对通过本发明而铸造的情况与通过以往的铸造方法而铸造的情况进行比较 来说明。

图14是利用以往技术而铸造的上部端环的剖面照片,图15是利用本发明而铸造 的上部端环的剖面照片。如图14所示,在利用以往技术而铸造的情况下,因未能排 放的空气,熔化液的填充率为约79%,组织不够紧密,在有些地方发生气孔。但是, 如图15所示,在利用本发明而铸造的情况下,随着在注入熔化液之前对模具腔内部 的空气进行排放,从而熔化液的填充率为约98%,组织紧密。

以上说明的只不过是通过本发明的具备杠杆控制式排气功能的转子铸造装置和 利用该转子铸造装置的转子及其铸造方法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在 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进行 各种变更,而这些变更范围也具备本发明的技术精神。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在为了铸造转子而注入熔化液之前,以杠杆的方式控制模具腔内部的空气 而使其排放,从而能够提高转子的铸造质量,因此在制造家电及产业用的AC感应电 动机转子等时非常有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