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

一种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其包括船体和附加构件,附加构件为设于甲板之上的相互独立的八三式军用桥墩,支撑于甲板之上的贝雷梁桥,军用贝雷梁与其上铺设的横桥向工字钢及桥面板共同组成贝雷梁桥,贝雷梁桥与八三式军用桥墩通过拉索连接,共同组成斜拉桥体系。船体甲板经过简单改造后,可设置行车道通行车辆。在河道中进行架设时,在河岸边设置桥墩,外伸贝雷梁桥搭接在桥墩上,可增加船体的稳定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斜拉桥体系加装于船舶之中,架设方便简单,机动性能好,可快速更换架设地点,并且适用于高流速和高陡岸的复杂状况,仅需要较少的人员参与控制,亦可以节省宝贵的人力资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405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87916.9

  • 发明设计人 汪振;张文学;寇文琦;

    申请日2015-08-10

  • 分类号E01D15/14;E01D11/04;

  • 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萍

  •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2: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2

    授权

    授权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15/14 申请日:2015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的设计,针对于目前传统 渡河装置(如浮桥)对河流适用性差、更改架设地点不灵活等缺点, 本次设计是基于河道中既有船舶,如驳船等,对其加装斜拉桥装置, 将传统斜拉桥技术应用于船舶当中并发挥各自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 型快速渡河装置。在原有船舶甲板上加装斜拉桥装置之后,可充分利 用斜拉桥跨越能力强的特点来满足河流的临时通行需求,通过不同数 量渡河装置的组合,可满足长江中不同河道宽度的通行需求。该船体 -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战时可直接利用长江中的船舶在河岸码头等地 点进行快速批量改造,架设时则可以发挥其在河道中机动性好的特 点,快速抵达架设地点,并且在河岸设置好桥墩,使外伸贝雷梁搭接 于桥墩之上增加船体稳定性。其在车队通行完后可立刻通过水路更换 架设地点,对通航河流的正常通航影响也会较小。船体-斜拉桥快速 渡河装置可以用于传统渡河装置(如浮桥)无法进行架设的地点或水 文特征,其后勤保障简单,具有随停随架设、适用性强等优点。

背景技术

我国对于江河的跨越,例如长江、黄河等,均以大跨度桥梁为主, 而在战时,尤其是我国15座长江大桥将作为首先选打击目标,目前 部署的地空导弹远不能满足其防卫需求,而这些重要桥梁一旦被摧 毁,目前部队的运输则主要依靠舟桥架设部队架设浮桥,从各种披露 的资料来看,我国已经能在长江、黄河等千米级大跨度河流中快速架 设浮桥,军用浮桥经过几代发展,目前技术也已经成熟。然而虽然浮 桥有很多优点,但其中的固有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在长江中架设千 米级浮桥,其架设需要团一级作战单位,人员培训、装备维护的工作 量十分巨大,也就限制了其装备的数量;其次浮桥对于高流速、高陡 岸的适用性较差,架设地点需河流流速不高、两岸平缓,易于舟桥架 设部队展开,且当浮桥需要更换架设地点时,需要重新拆解,经陆路 运输,大规模机动速度的必然不会很快,也就限制其灵活性。因此, 对于战时军用车队临时跨越长江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灵活度高、对 环境适用性强、后勤保障量小的新型渡河装置来弥补现有浮桥的不 足。

我国长江中货运船舶密集,而战时可以临时征用大量民用船舶供 部队使用,可以考虑在征用的船舶中进行改造,加装军用贝雷梁、八 三式军用墩等制式装备,改造为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其通过 船体在河流中的航行,可以做到随停随架设,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新型 渡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渡河装置在架设地点选择、架设灵 活度、后勤保养等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将船舶机动性能好与斜拉 桥跨越能力强的优点相结合,提供一种能在战时供军用车队快速通行 的渡河装置。

一种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包括船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八三式军用桥墩2、军用贝雷梁3和拉索4,八三式军用 桥墩2设置在船舶1的首尾两侧,每侧两个相互独立的八三式军用桥 墩2,八三式军用桥墩2下部与船甲板6为刚接;

贝雷梁桥13与八三式军用桥墩2通过拉索4进行连接,拉索4 一端固定在八三式军用桥墩2的立柱上,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装置10 固定于军用贝雷梁3上,拉索4采用的布置形式为双索面竖琴形布置; 八三式军用桥墩上的拉索为双索面,一侧索面的拉索4是与外伸贝雷 梁桥13相连接,另一侧索面的拉索4则是与船舶甲板6相连接;军 用贝雷梁3上固定横桥向的工字钢,在工字钢上铺桥面板7,三者共 同组成贝雷梁桥13。贝雷梁桥13的一端搭接于船舶甲板6之上,采 用下承式结构,

进一步,船舶选用驳船。

进一步,甲板6划分为双向两车道。

所述的一种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八三式军用桥墩2加装于船舶甲板6之上,同时拼接 贝雷梁桥13,在贝雷梁桥13拼接完成后,将拉索4一端固定于八三 式军用桥墩2,另一端固定于贝雷梁桥13,同时调整拉索4受力。

第二步:改造完成的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从码头驶出,抵 达规定架设地点后,开始将船舶转向,由原先的顺流方向,旋转90° 横在河道中进行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的对接。

第三步:进行贝雷梁桥13的对接工作。在河岸设置好桥墩,将 贝雷梁桥13搭接在河岸桥墩之上,船体另一侧外伸贝雷梁桥13则需 与相邻船体的贝雷梁桥13相对接。

具体原理说明:一种供军用车辆高效快速通行的船体-斜拉桥快 速渡河装置,主体结构为选用长江中大量的驳船,该类的特点为其本 身没有自航能力,因此船舶甲板平整,此类船舶对甲板稍加改造便可 通行车辆,在河道中行走时可借助拖船或顶推船。在此基础上加装的 主要结构为八三式军用桥墩2、军用贝雷梁3、拉索4等,八三式军 用桥墩2设置在船舶1的首尾,每侧两个相互独立的八三式军用桥墩 2,八三式军用桥墩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铁路桥墩抢修制式器材, 其具有拼组简单、连接方便、互换性强等优点,简单快速的拼接可节 省大量时间,且其墩身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八三式军用 桥墩2的杆件12通过连接板11使用螺栓连接。八三式军用桥墩2下 部与船甲板6刚接,并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承受拉力。贝雷梁桥13 与八三式军用桥墩2通过拉索4进行连接,拉索4采用传统斜拉桥中 所采用的钢索,由钢绞线按一定规律编成的钢束制成,拉索4一端固 定在八三式军用桥墩2的立柱上,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装置10固定于 军用贝雷梁3上,军用贝雷梁3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及自重通过拉索4 传递给八三式军用桥墩2,拉索4采用的布置形式为双索面竖琴形布 置,对八三式军用桥墩2的受力有利。

军用贝雷梁3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战备应急抢险物资,其由贝 雷架8连接而成,可以适用于不同跨度,其具有结构轻便、构造简单、 架设迅速等很多优点。军用贝雷梁3通过在其上固定横桥向的工字 钢,在工字钢上铺桥面板7,三者共同组成贝雷梁桥13满足行车需 求。

贝雷梁桥13及八三式军用桥墩2直接在河岸码头加装于船舶之 上,并与拉索4共同组成受力体系,贝雷梁桥13的一端搭接于船舶 甲板6之上,采用下承式结构,因桥面板7高度相对甲板6较低,连 接处加垫板后不会影响行车安全性。甲板6划分为双向两车道。在河 岸码头组装完成后,贝雷梁桥13大部外伸于河流之上,因此应考虑 其稳定性,对贝雷梁桥13与甲板6搭接处固定。

在具体实施上,贝雷梁桥13长度、八三式军用桥墩2高度,可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选择船舶的种类,也不仅限于驳船,其 它种类适合于改造的船只均可采用,行车道数量也可根据具体船舶宽 度进行修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八三式军用桥墩及连接装 置详图;

图4是本发明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贝雷梁桥构造详图;

图5是本发明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河道施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多艘临时征集的驳船停靠河岸码头,对其进行改造。将 八三式军用桥墩2加装于船舶甲板6之上,同时拼接贝雷梁桥13, 在贝雷梁桥13拼接完成后,将拉索4一端固定于八三式军用桥墩2, 另一端固定于军用贝雷梁3上,同时调整拉索4受力,使三者组成的 斜拉桥体系满足行车要求。拼装完成后在贝雷梁桥13与甲板6搭接 处固定,使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外伸贝雷梁桥13的稳定性。

第二步:改造完成的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从码头驶出,抵 达规定架设地点后,开始将船舶转向,由原先的顺流方向,旋转90° 横在河道中进行船体-斜拉桥快速渡河装置的对接。

第三步:进行贝雷梁桥13的对接工作。在河岸设置好桥墩,将 贝雷梁桥13搭接在河岸桥墩之上,既可减小贝雷梁桥13的受力,增 加船体稳定性,又可满足不同河岸高度的搭接要求,船体另一侧贝雷 梁桥13则需与相邻船体的贝雷梁桥13相对接。所有船体的贝雷梁桥 13同时对接,以节省时间,全部对接完成后,便可通行车队。

图中5为船锚,渡河装置对接完成后,下放船锚起到在水流中固 定船舶的作用,防止因水流的扰动而造成的船体不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 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 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