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其包括轨道贮水池等元件,轨道贮水池位于第四水道的一侧,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四水道分别位于大棚培养部件的四周且依次连通,轨道变频水泵、自动供水浮球阀位于轨道贮水池内,循环水入口与轨道贮水池连通,出水口与轨道变频水泵连接,智能滑道位于第一水道与第四水道的交叉处,光电感应器位于智能滑道上,泡沫托盘入口位于智能滑道的一端,泡沫托盘位于第一水道内或第二水道内或第三水道内或第四水道内。本发明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915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金燕;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45344.0

  • 发明设计人 胡金燕;

    申请日2015-06-1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1199 上海市闵行区西环路777弄82号401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3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06

    授权

    授权

  • 2018-05-2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5B19/418 登记生效日:2018050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6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418 申请日:2015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种植蔬菜都是种植在地里,从耕地、平沟、整垄、播种、管理、采收,到人工运出田地,多数工序靠人工操作,并且都是在田地里进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模式,运输极不方便。累死累活从田里往外搬运,不但劳动力成本很大,且经常出现劳工荒,找不到人收菜。

若田头装上自动化轨道或运输带虽能省力,但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机械运输或机械采收,都离不开人的操作,人工成本特别高,机械制造成本更高,致使农业人无法接受,所以很难实现智能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其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轨道贮水池、轨道变频水泵、出水口、光电感应器、智能滑道、循环水入口、自动供水浮球阀、泡沫托盘入口、大棚培养部件、泡沫托盘、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四水道,轨道贮水池位于第四水道的一侧,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四水道分别位于大棚培养部件的四周且依次连通,轨道变频水泵、自动供水浮球阀位于轨道贮水池内,循环水入口与轨道贮水池连通,出水口与轨道变频水泵连接,智能滑道位于第一水道与第四水道的交叉处,光电感应器位于智能滑道上,泡沫托盘入口位于智能滑道的一端,泡沫托盘位于第一水道内或第二水道内或第三水道内或第四水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四水道构成水运输轨道。

优选地,所述大棚培养部件包括大棚培养槽、定位标杆、培养槽水位显示标杆、水位浮球控制阀、进水电磁阀、延时电磁阀、支架、第一移盘机、第二移盘机、水位检测仪、第一移盘机定位传感器、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反光板,定位标杆、延时电磁阀、第二移盘机、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都位于第三水道上,大棚培养槽位于第一水道和第三水道之间,水位浮球控制阀位于大棚培养槽内,培养槽水位显示标杆、进水电磁阀、支架、第一移盘机、水位检测仪、第一移盘机定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反光板都位于第一水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盘机、第二移盘机分别是进移盘机、出移盘机。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了智能化机械设备、水运输轨道、模块化种植技术组合成一套智能水运输种植蔬菜的方法,本发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人为种植农作物的方式,完全实现了无人采收、无人搬运,实现了人工生产成本为零,并且水运输轨道成本比机械运输轨道制造成本低十几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大棚培养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智能模块化蔬菜水运输管理系统包括轨道贮水池1、轨道变频水泵2、出水口3、光电感应器4、智能滑道5、循环水入口6、自动供水浮球阀7、泡沫托盘入口8、大棚培养部件9、泡沫托盘10、第一水道A、第二水道B、第三水道C、第四水道D,轨道贮水池1位于第四水道D的一侧,第一水道A、第二水道B、第三水道C、第四水道D分别位于大棚培养部件9的四周且依次连通,轨道变频水泵2、自动供水浮球阀7位于轨道贮水池1内,循环水入口6与轨道贮水池1连通,出水口3与轨道变频水泵2连接,智能滑道5位于第一水道A与第四水道D的交叉处,光电感应器4位于智能滑道5上,泡沫托盘入口8位于智能滑道5的一端,泡沫托盘10位于第一水道A内或第二水道B内或第三水道C内或第四水道D内。第一水道A、第二水道B、第三水道C、第四水道D构成水运输轨道。当播好种子的泡沫托盘进入智能滑道滑入第一水道A时,光电感应器就会感应到泡沫托盘经过,即可指令轨道贮水池内的轨道变频水泵工作,此时贮水池内的水通过轨道变频水泵强行进入出水孔,从而使水源从第四水道D进入第一水道A,再进入第二水道B、第三水道C,进入循环水入口,后进入轨道贮水池,泡沫托盘随着水流方向自动运行,泡沫托盘可以进出大棚培养部件,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循环功能的水运输系统。

如图2所示,大棚培养部件9包括大棚培养槽11、定位标杆12、培养槽水位显示标杆13、水位浮球控制阀14、进水电磁阀15、延时电磁阀16、支架17、第一移盘机20、第二移盘机21、水位检测仪22、第一移盘机定位传感器23、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25、光电传感器26、反光板27,定位标杆12、延时电磁阀16、第二移盘机21、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25都位于第三水道C上,大棚培养槽11位于第一水道A和第三水道C之间,水位浮球控制阀14位于大棚培养槽11内,培养槽水位显示标杆13、进水电磁阀15、支架17、第一移盘机20、水位检测仪22、第一移盘机定位传感器23、光电传感器26、反光板27都位于第一水道A上。第一移盘机20、第二移盘机21分别是进移盘机、出移盘机。

当进移盘机得到工作指令,进移盘机自动走到应该工作的大棚培养槽,当第一移盘机定位传感器与定位标杆相吻合,进移盘机即停止行走等待工作。当反光板与外界光电传感器吻合时,外界光电传感器会指令进水电磁阀停止工作,此时进移盘机还处于等待状态。当光电传感器感应到有泡沫托盘靠近时,即可工作。即进移盘机得到工作指令到位后,必须水位检测仪检测到大棚培养槽的水位已足够,同时光电传感器感应到泡沫托盘已到位才能工作,把第一水道内的泡沫托盘一个个移入大棚培养槽,直到推够一定量时返回原位。当进移盘机离开大棚培养槽时,外界光电传感器即指令延时电磁阀打开排水,此时水位降低,泡沫托盘被支架支撑使泡沫托盘底部排去多余水份,使根系正常生长发育,不易烂根。当大棚培养槽内泡沫托盘的蔬菜生长成熟时,进移盘机得到工作指令重复第一次的工作,不同的是利用新种植的泡沫托盘把原来生长成熟的泡沫托盘一个个推出来。当进移盘机第二次得到工作指令的同时,出移盘机也得到工作指令,出移盘机自动走到大棚培养槽,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与定位标杆吻合即停止行走,等待工作。当进移盘机推进一个泡沫托盘,第二移盘机定位传感器感应到泡沫托盘靠近,出移盘机即可开始把靠近的第一个托盘捞起放入第三水道,后顺水漂浮离开。移盘机一进一出,待工作完成一定量时,二者自动复位返回原位或进行第二个大棚培养槽的工作。

本发明主要使用泡沫托盘作为蔬菜培养工具,利用泡沫托盘漂浮原理,易于运输机械工作时省工、省力。本发明利用水运输轨道作为载捕工具,把泡沫托盘利用漂浮原理,随着水流往培养槽的位置,再移盘工具从水运输轨道内取出,再次利用培养槽内水的漂浮原理推向培养槽的另一端,待作物生长完成,移盘机就把第二次播种或移栽的托盘再次推入培养槽,把培养槽内第一次推入的托盘向另一端移动。此时,培养槽另一端的出移盘机就配合着进移盘机的工作,进移盘机推进一个,出移盘机就取一个,当推进一定数量完成,二者再返回原来的位置待命,移出的托盘进入采收程序,采收后的托盘再次进入水道,经空盘转运系统转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