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属于圈闭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相关测井曲线及地球物理参数,建立以测井曲线为基础的正演模型;对所建立的正演模型进行不同储层、不同砂泥结构的一系列去砂模拟实验,确定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及贡献度;在精细解释层位的基础上,根据储层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及贡献度,优选参数,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突出储层在地震中的变化点,从而识别地层圈闭的尖灭线。本发明通过振幅比率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能够确定圈闭形态及储层展布特征,为勘探开发的整体评价与部署提供依据。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3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50 申请日:2015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属于圈闭识 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隐蔽性油气藏已经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重点,而在隐蔽性油气藏中地层及与 其相关的圈闭类型占剧了较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定量的刻画地层分布 范围(即地层尖灭线)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大部分情况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 噪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合理、准确的解释地层尖灭线是很困难的,而地质体的 各项异性,更直接影响了精细刻画地层尖灭线。现在所使用的识别尖灭线的技术 大都建立在精细解释的基础之上,而地震解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剖面上 视尖灭点与实际尖灭点差异较大,难以精细描述尖灭线。而其他的识别方法(相 位、正演延伸及反射层夹角外推公式等)也更多的是在地震剖面上的刻画尖灭线, 无法展现平面上尖灭线的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以解决现有尖灭线识别过程中存在无法展现平面上尖灭线形态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 灭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相关测井曲线及地球物理参数;

2)以测井曲线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

3)对所建立的正演模型进行不同储层、不同砂泥结构的一系列去砂模拟实 验,确定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及贡献度;

4)根据所确定的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及贡 献度优选参数,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确定储层在地震中的变化点,识别地层圈闭 的尖灭线。

所述步骤4)中优选出的参数为包含一个完整地震波形的时窗。

所述步骤4)中振幅比率属性是通过计算一个时窗内地震波形中波峰的平均 振幅值与波谷的平均幅值的比值得到。

所述时窗是通过储层影响的地震波形时间厚度优选得到。

所述步骤3)中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为有砂体时 波峰振幅大于无砂体时的波峰振幅。

所述储层对波峰振幅值的贡献度要大于对波谷值的贡献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获取相关测井曲线及地球物理参数,建立 以测井曲线为基础的正演模型;对所建立的正演模型进行不同储层、不同砂泥结 构的一系列去砂模拟实验,确定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及贡献度;在精细解释层位的基础上,根据储层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 响应的影响规律及贡献度,优选参数,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突出储层在地震中的 变化点,从而识别地层圈闭的尖灭线。本发明通过振幅比率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 能够确定圈闭形态及储层展布特征,为勘探开发的整体评价与部署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的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南北向过井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相关资料建立的理论正演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目的层系去砂模拟分析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目的层系普通振幅属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区目的层系振幅比率属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振幅比率属性,是分别统计时窗内波峰、波谷值,在求取比值的一种属性, 大部分情况用于反应储层产生的强振幅。但在分析、总结区域地震响应特征的基 础上,它能够敏感的识别储层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突出储层形态及尖灭线。正演 技术分析地震响应特征,就是利用已知资料(测井、录井、地震、地质)建立符 合区域沉积模式的正演模型,根据正演模型和相应的地层物性参数,按照弹性波 动理论模拟地震响应,将模拟地震道与实际剖面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对模型 进行迭代,分析、总结各变量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及贡献度。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通过获取相关测井曲线及地球物理参数,建立以测井曲 线为基础的正演模型;对所建立的正演模型进行不同储层、不同砂泥结构的一系 列去砂模拟实验,确定储层和不同的砂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及贡献 度;在精细解释层位的基础上,根据储层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 影响规律及贡献度,优选参数,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突出储层在地震中的变化点, 从而识别地层圈闭的尖灭线。可以检验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及优选对地震响应影响 最大的参数,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圈闭识别方法。地震正演将区域沉积模式和 地震响应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地震反射特征具有双重意义,既具有地球物理意义, 又具有明确的地质含义。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获取地球物理模型及参数

对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获取地震资料的频谱范围及主频,区域的 砂体的岩石物性参数及相关测井曲线(DT.SP等)。

本实施例中获取地球物理模型及参数如图2所示,对探区的地震资料进行频 谱分析,可知地震数据有效频带为10-120Hz,主频65Hz,储层速度为2500米/ 秒、密度1.6克/立方厘米,砂体厚度约为4米,同时获取相关测井曲线(DT, SP等)数据。

2.根据步骤1获取的地震频域资料,包括带宽、主频、储层速度、子波类型 等,以及区域砂体的岩石物性参数及相关测井曲线为基础建立准确的正演模型。

本实施例地质模式的指导下,使用相关资料建立的理论正演模型(正极性) 如图4所示,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目标砂体存在时,虽然砂体反射被下方强反射 掩盖,砂体所在位置的波形无法反应砂体的真实形态,但是由于波形叠加,使有 砂体时的波谷振幅要大于无砂体时的波谷振幅(黑圈为砂体存在的范围),验证 了本发明的可行性。

3.针对步骤2中所建立的正演模型选择重点井位进行以测井为基础的不同储 层、不同沙泥结构的一系列去砂模拟实验(正演的一种方法),进行模拟地震道 的响应特征与实际地震响应特征的对比、分析,总结储层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 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及贡献度。通过一些列去砂实验得到的地震响应的影响 规律因地形的不同而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去砂实验模拟的结果如图5所示(左边 为去砂模拟地震道,右边为实际地震道),从中可以总结影响规律和贡献度:有 砂体时的波峰振幅要大于无砂体时的波峰振幅;砂体储层存在时,目的层位的波 峰、波谷振幅值均较强,反之,均减弱,但波峰减弱的数值要远大于波谷,也就 是说储层对地震波峰值的影响要远大于波谷值,即储层对波峰振幅值的贡献度要 大于对波谷值的贡献度。所以波峰与波谷的振幅比率能够较好刻画地层及部分特 殊储层结构(如强反射界面上的薄砂体等)的岩性类圈闭。

4.应用步骤3中得到地震响应规律,在精细解释层位的基础上,根据储层 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及贡献度,在地震模拟道上读取 储层所影响的完整地震波形(即一个波峰与一个波谷)的时间厚度(本实施例中得 到的时间厚度为20ms),时窗参数为受储层影响的地震波形时间厚度20ms(振幅 比率属性的时窗需要包含完整的地震波形)。然后通过计算地震波形中波峰及波 谷各自的平均振幅值(根据采样点运算)及两者比值,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突出 储层在地震中的变化点,刻画地层圈闭的尖灭线。图6中所示的为目的层的振幅 属性图,可以看出并无储层形态及圈闭边界的轮廓,但图7中的振幅比率属性图 能够清晰看出圈闭形态及储层展布特征,分为3个条带,这也与井1、井2的实 钻结果较为一致。

上述方法和结果表明,建立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和应用符合实际的参数,开 展地震正演模拟分析,根据储层和不同的沙泥岩互层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及贡献度,优选参数,提取振幅比率属性,突出储层在地震中的变化点,刻画地 层圈闭的尖灭线,为勘探开发的整体评价与部署提供依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