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

用于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1),该安全组件包括设有主体部分(6)、保持突出部(10)和在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8,9)之间延伸的纵轴线(7)的操作装置(2)。另外设置具有基部(19)以及与其可枢转地连接的保护元件(18)的保护装置(4),基部(19)可围绕纵轴线(7)转动地保持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具有第一卡锁元件(27)和第二卡锁元件(28)的卡锁装置(26)固定保护装置(4)相对于操作装置(2)的相对位置。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操作装置(2)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相对于保持突出部(10)沿径向方向与保持突出部(10)并且与环状基部(19)间隔开地设置在远离纵轴线(7)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保护装置(4)基部(19)上的第二卡锁元件(28)设置在基部(19)的远离纵轴线(7)的侧面上。基部(19)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支承成可围绕纵轴线(7)自由转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812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格莱恩比奥-奥内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71536.6

  • 发明设计人 F·埃贝茨贝格尔;G·科夫勒;

    申请日2013-11-29

  • 分类号A61M5/32(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俞海舟

  • 地址 奥地利克雷姆斯明斯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33: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4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5/32 申请日:2013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描述的、用于采血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

背景技术

DE 10 2005 054 989 A1描述了一种采血装置,其包括在其后端部上可相对于采血管固定的针保持器,相对于该针保持器的前端部固定有针管和针管被使用后覆盖针管的针保护装置。该针保护装置在此具有覆盖区段,该覆盖区段可从基本位置转动到位于针管上的位置中。可枢转的覆盖区段与固定区段铰接,固定区段锁止地保持在针保持器的锁止凸肩上。在针保护装置固定区段和针保持器销状端部的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卡锁元件设置在其之间。在此针保护装置的固定区段具有中央开口,该中央开口在内侧设有槽纹。所述槽纹与针保持器的至少一个相对置设置的肋条相互作用。由此可固定针保护装置关于针保持器的相对定位。在此不利的是,固定区段和针保持器销状端部之间的每一次相对移动都会引起支承座扩大并且这可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故障,如卡住或不希望的脱离。

WO 2004/066840 A1公开了一种操作装置、可耦合于其上的穿刺元件以及用于在使用后进行覆盖的可枢转保护装置。在保护装置和操作装置的保持元件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可在保持元件嵌接时使保护装置的保护元件相对于操作装置的枢转平面固定在其位置中。这样设计操作装置和穿刺元件之间的耦合装置的耦合元件,使得在两个耦合元件的完全耦合位置中穿刺元件近侧端部上的开口的短开口轴线大致平行于枢转平面或在枢转平面中延伸地定向。在此不利的是,可枢转保护装置相对于操作装置的刚性定位。

GB 2 277 685 A描述了一种用于采血的安全组件,该安全组件包括具有中空构造的主体部分的操作装置,该主体部分具有设有保持突出部的远侧端部和构造成敞开的近侧端部。保护装置包括环状基部以及与基部可枢转连接的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可从释放位置转动到保护位置中。从而在保护位置中至少部分覆盖安装于操作装置上的针装置。在主体部分上在其外表面上设有突出于外表面的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可在卡锁位置中嵌入构造在环状基部中的卡锁凹槽中。当基部处于主体部分上的卡锁位置中时,该卡锁位置只能通过围绕纵轴线反向旋转运动才能松开,以便能够重新卡锁到另一卡锁位置中。在此不能同时实现基部在保持突出部上的可自由转动性以及在不同卡锁位置中的卡锁。

US 5,139,489 A公开了一种用于接纳采血管的壳体保持器,该壳体保持器在远离内腔的一侧上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有外螺纹及内螺纹。可枢转构造的保护装置的基部借助设置在其中的内螺纹旋拧到突出部的外螺纹上。另外基部在其中央具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在其位置中与设置在突出部中的内螺纹在位置上相对应。针装置可旋入壳体保持器的突出部的内螺纹中。为此目的,保护壳体围绕转动轴线从延伸经过壳体保持器的纵轴线偏转开,以便能够进行旋入过程。但在此不能始终保证针端部相对于保护壳体枢转平面的可精确预定的定向。

EP 0 812 597 A2公开了用于针装置的保护装置的其它设计方案,在其中保护装置的基部或者借助针装置可围绕保持器的纵轴线转动地保持在保持器上或者保护装置的基部套到针装置上或与之连接。如此形成的单元可通过标准接口与注射器壳体或用于采血管的壳体保持器连接。

US 5,277,311 A和US 5,312,369 A分别公开了用于针装置的保护装置,在其中保护装置的可枢转构造的保护元件的基部可枢转或偏转地设置在壳体保持器或操作装置的突出部上。另外,在此可在突出部和基部之间设置提高摩擦的构件,以便定义待施加的、用以使保护装置的基部能够相对于突出部的纵轴线转动所需的力。保护元件能够通过可变形的部件或铰链从针装置的释放位置转动到保护位置或覆盖位置中。

US 3,658,061 A公开了一种例如用于采血的医疗组件,该组件包括操作装置、可保持于其上或可插入其中的穿刺元件以及可枢转的、用于至少覆盖穿刺元件的局部区域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按需要可拆卸地、但固定地保持在操作装置上,在此保护装置的保护元件和保持元件之间的柔性部分构成铰链装置。保护装置可从释放穿刺元件的第一位置转动到覆盖穿刺元件的第二位置中。保护元件具有用于接纳穿刺元件局部区域的通道,这样构造该通道,使得保护元件在保护位置中借助摩擦锁合或夹紧保持在穿刺元件上。

US 4,664,259 A公开了另一种保护元件,在保护元件区域中在翻下的位置、即保护位置中为保护元件配置卡锁元件,借助该卡锁元件保护元件可在保护位置中卡锁地保持在穿刺元件上、尤其是中空针上,以防止或避免穿刺元件的近侧端部意外被重新释放。

EP 0 626 924 B1公开了另一种用于医疗组件的保护装置,在其中保护元件能够按需要可拆卸地安装在操作装置上。在此保护装置的保持元件沿操作装置的纵轴线方向、即轴向方向固定地保持在操作装置上,但保持元件可连同保护元件一起围绕纵轴线旋转。

其它可枢转的针保护装置由EP 0 702 973 B1或EP 0 885 621 B1公开,在其中用于保护装置保护元件的保持元件在穿刺元件的远离操作装置的区域上保持在穿刺元件上。由此形成这样的结构单元,在其中穿刺元件大多与保护元件共同被插入操作装置中。US 6,436,086B1、US 6,440,104 B1、US 2002/0151852 A1、US 2002/0151853 A1,US 2002/0156425 A1、US 2002/0156427 A1、US 2002/0161336 A1以及US 2002/0193744 A1也公开了类似构造的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该安全组件的保护装置毫无问题地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操作装置上并且尽管如此仍能实现保护装置相对于操作装置的可卡锁的定位。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解决。基于权利要求1的特征产生下述优点:保护装置的基部在操作装置保持突出部上的支承或保持与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卡锁装置在空间上分开地设置。通过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支承位置与卡锁装置,可使每个单元本身彼此精确地协调,由此可确保用于相对移动过程的更可靠的功能。根据所使用的保护装置材料及操作装置材料,可相应于使用条件构造支承座,以便能够在保持突出部上围绕纵轴线毫无问题地进行调整或枢转运动。可与此无关地定义卡锁装置的卡锁元件之间的卡锁力,且在此不影响支承座。由此也可避免可相对转动的构件之间相互卡住。另外,一方面可定义在卡锁位置中的保持力并且另一方面可定义转动所需的用以克服卡锁元件之间建立的卡锁力的调整力。保持突出部上的可自由转动性保持不受影响。由此保护装置可借助其基部根据卡锁元件的数量及布置在各个规定的卡锁位置之间围绕支承基部的保持突出部转动。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沿圆周在保护装置和操作装置之间定义多个卡锁位置并且能够在按规定使用时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医务人员的个人需要。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案是有利的,因为由此能够在前壁的外圆周区域上形成稳定的环状物,该环状物附加地稳定操作装置。另外也可确保无干扰的调整,因为可避免由其它伸入的部件引起的相互卡住。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案可更好地保护卡锁装置以及保持在保持突出部上的保护装置的基部。由此也可加大篡改难度,从而提高安全组件的整体安全性。另外,由此也可根据所选择的凸缘壁厚精确预定保持力以及转动所需的调整力。

按照根据权利要求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保持突出部区域中提供了一个定义的、用于基部的支撑面,由此为保护装置围绕纵轴线的调整运动提供了精确导向和与此有关的支承。另外,由此也可实现操作装置的紧凑结构方式,从而能够以最少的材料耗费来制造安全组件。

根据权利要求6的扩展方案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与基部在保持突出部或保持部上的支承无关,仍可毫无问题地卡锁并且由此固定保护元件相对于操作装置的预定相对位置。

在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案中有利的是,由此可在基部和操作装置之间实现对称卡锁。另外,除了支承在保持突出部上外,也可实现一定的对中。还可通过沿直径对置的、构造成缝槽状的凹口使基部具有一定的附加挠性或弹性,由此基部一方面能够套到保持突出部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为围绕纵轴线的调整运动进行一定变形。

但本发明的任务也可独立地通过权利要求8的特征来解决。由该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产生如下优点:保护装置的基部在操作装置保持突出部上的支承或保持也与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卡锁装置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地设置。通过在空间上分开支承位置与卡锁装置可使每个单元本身彼此精确地协调,由此可确保用于相对移动过程的更可靠的功能。根据所使用的保护装置材料及操作装置材料相应于使用条件构造支承座,以便能够在保持突出部上围绕纵轴线毫无问题地进行调整或转动运动。可与此无关地通过卡锁元件的轴向高度定义卡锁装置的卡锁元件之间的卡锁力,且在此不影响到精确支承。由此也可避免可相对转动的构件之间相互卡住。另外,一方面可定义卡锁位置中的保持力并且另一方面可定义转动所需的用以克服卡锁元件之间建立的卡锁力的调整力。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案,可在操作装置的前壁和基部之间提供在基部和操作装置前壁之间基于剪切作用的卡锁力。另外也可实现制造简单的构件,该构件可简单地脱模并且还能确保相互作用的构件之间可靠的卡锁。

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根据所选择的卡锁元件的空间形状一方面使卡锁作用或卡锁力并且另一方面使调整所需的调整力简单地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另一种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沿圆周在保护装置和操作装置之间定义多个卡锁位置并且能够在按规定使用时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医务人员的个人需要。

在此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案证明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卡锁和耦合的位置中通过卡锁元件之间相互覆盖的位置防止了篡改。另外也可基本上避免来自外部的干扰因素。

按照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有利扩展方案,可在基部和操作装置之间实现对称卡锁。另外除了支承在保持突出部上外,也可实现一定的对中。还可通过沿直径对置的、构造成缝槽状的凹口使基部具有一定的附加挠性或弹性,由此基部一方面能够套到保持突出部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为围绕纵轴线的调整运动进行一定变形。

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插入针装置的情况下还可实现基部在保持突出部上更为精确的支承位置以及保持。另外,也可在所有操作情况中防止保护装置被取下,以避免再次使用已经使用过的安全组件。

最后,如权利要求15中所描述的方案也是可能的,因为由此能实现基部在保持突出部上一定的轴向调整行程,但在此在卡锁位置中始终通过弹性元件建立预定义的保持力或卡锁力。另外,由于弹性元件允许基部在保持突出部上进行一定的轴向移动,所以也可减小待施加的用于使基部围绕纵轴线转动的调整力,并且在到达下一预选的卡锁位置后再次产生足够的用于相对于操作装置定位保护装置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如下:

图1以示意图示出处于完全组装状态中的安全组件;

图2以示意图示出根据图1的安全组件且各个构件处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中;

图3以示意图示出根据图1和2的安全组件的、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卡锁元件的操作装置;

图4以示意图示出根据图1和2的安全组件的、具有第二卡锁元件的保护装置;

图5示出根据图1至4的安全组件在卡锁装置区域中的轴向剖面图;

图6以示意图示出操作装置上的第一卡锁元件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图7以示意图示出用于根据图6的操作装置的、具有第二卡锁元件的安全组件保护装置;

图8示出根据图6和7的安全组件在卡锁装置区域中的轴向剖面图;

图9以示意图示出操作装置上的第一卡锁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其中,在全部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部件上。同样,在说明中选择的位置说明如上面、下面、侧面等涉及直接描述以及所示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合理地转到新的位置。

在图1至5中示出尤其是用于采血医疗技术的安全组件1,该安全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操作装置2、可按需要保持于操作装置上的针装置3和可枢转的、至少用于针装置3的局部区域的保护装置4。

操作装置2例如可包括构成或围成接纳腔5的、中空构造的主体部分6,该主体部分沿纵轴线7方向具有彼此间隔开的远侧端部8和近侧端部9。近侧端部9在此构造成敞开的并且用于接纳简化的、但未详细标出的接纳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该接纳容器又可称为采血管。

在主体部分6的远侧端部8区域中设置或构造有保持突出部10。该保持突出部10可用于接纳和保持针装置3和/或保护装置4。优选远侧端部8至少在部分区域上被在此简化示出的前壁11封闭。

在此一般应指出,在本申请中术语“远侧”始终指安全组件1在使用者(医务人员)按规定使用时远离使用者并且因此靠近患者的部分。“近侧”始终指安全组件1在使用者(医务人员)按规定使用时靠近使用者并且因此远离患者的部分。在此各个构成安全组件1的构件沿纵轴线7方向看可分别具有朝向远侧端部8或近侧端部9的一侧。

针装置3在所示实施例中包括针管12、设置在针管上的保持部13,该保持部沿纵轴线7方向看设置在远侧针管端部14和与其间隔开的近侧针管端部15之间。两个针管端部14、15之间的贯通口将它们彼此连接并且在按规定使用时建立流动连接。由此中空构造的针管12能够被穿流。

保持突出部10用作耦合装置的耦合元件,针装置3的保持部13可与保持突出部连接或耦合。在当前实施例中,这通过众所周知的螺纹装置进行。在此也可使用多线程螺纹。保持突出部10在此构造成大致管状的并且在其内侧或内表面上具有部分螺纹装置。由此针装置3能够按需要可拆卸地保持在操作装置2上。

如在当前实施例中所示,当针管12构造成双端中空针时,针管12的局部区域、即其远侧针管端部14在远离接纳腔5的一侧上突出于操作装置2。另外在远侧针管端部14区域中简化示出以已知方式通过斜切针管12形成的开口16,该开口基于关于纵轴线7的倾斜定向构造成近似椭圆形状。由此开口16具有一个长的开口轴线及一个短的开口轴线。

螺纹装置的彼此啮合的螺纹由设置在基部19上的内螺纹和设置在针装置3的保持部13上的可与该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构成。优选螺纹装置通过双头螺纹构成,由此可实现插入可能性和由此有关的针管12上开口16相互错开180°的端部位置。

保护装置4具有至少一个可在枢转平面17中枢转地构造的保护元件18,该保护元件构造成可从释放针管12局部区域的第一位置(释放位置)转动到覆盖该局部区域的第二位置(保护位置)中。

为了将保护装置安装到操作装置2上,保护装置4具有大致构造成管状或环状的基部19,借助所述基部保护装置能够在可选地可拆卸地保持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保持突出部10与基部19一起构成保持或锁止装置20。另外,基部19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可围绕纵轴线7转动地保持在其上。

通过锁止装置20能够将保护装置4、尤其是基部19安装和因此设置到保持突出部10上。但也可按需要从操作装置2上取下或分离可枢转的保护装置4。优选提供预装的安全组件1,在其中不仅保护装置4而且针装置3在各自的使用位置中保持在操作装置2上。出于安全原因不再设置事后的分离,在此在按规定使用后并且在保护元件18处于保护位置中时整个安全组件1被供应给废弃物处理过程。在此这样构造相互作用的构件,使得通过卡锁连接实现构件之间的保持,但却允许基部19围绕纵轴线7和因此保持突出部10的可转动性。轴向移动不能或只能以很小的程度进行。

当操作装置2的主体部分6上的保持突出部10由大致管状的构件构成时,该构件的中轴线与纵轴线7重合地延伸。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突出部10同心于主体部分6的纵轴线7在至少部分封闭的远侧端部8区域中固定地设置在前壁11上。这种关于主体部分6的中间或中央的设置用于双端针管12,该针管的远侧针管端部14如上所述朝向远离接纳腔5的方向突出于前壁11并且近侧针管端部15在插到操作装置2上的位置中朝向开口的近侧端部9方向伸入接纳腔5。针管12相对于操作装置2的这种布置形式是众所周知的。未详细标出的、柔性构造的保护套可覆盖针管12的伸入接纳腔5中的局部区段并且在建立与采血管内腔的流动连接时被刺穿和被移位。

保持突出部10朝向远离接纳腔5的一侧突出于前壁11。大致构造成管状或环状的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的外表面区域中、尤其是在圆柱形周面区域中至少在部分区域上搭接保持突出部10。因此保持突出部10的外部尺寸或外径近似等于基部19的内部尺寸或内径,由此基于所选择的尺寸,基部19可沿轴向方向被推上或套上保持突出部10。为了防止两个处于嵌接位置中的构件意外分开,锁止装置20还可包括可彼此嵌接的锁止元件21、22,所述锁止元件可结合图2和5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锁止元件21、22可至少在部分区域上在保持突出部10或基部19的圆周上设置在相互面对的侧面上。但保持突出部10及基部19也可具有任意其它空间形状、如椭圆形、多边形等。

在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在保持突出部10上、即在此所示的管状构件上的第一锁止元件21由朝向远离纵轴线7的一侧径向突出于保持突出部10的隆起部29构成,该隆起部可在保持突出部10的圆周上至少在部分区域上设置或也可在保持突出部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地设置。

管状或环状基部19上的另一锁止元件22由朝向纵轴线7的一侧突出于内表面的另一隆起部30构成,这可由图2和5最清楚地看出。构成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的隆起部30也可在基部19的内圆周上至少在部分区域上延伸地设置,并且在卡入位置中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在朝向前壁11的一侧上搭接设置在保持突出部10上的第一锁止元件21。

通过在此仅示例性为了相互作用的锁止元件21的多种其它可能的设计方案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在基部19和保持突出部10接合或嵌接时避免两个构件沿纵轴线7方向的意外相对运动。但基于上面所描述的相互作用的锁止元件21、22的设计方案,在位置固定地保持操作装置2时,保护装置4可相对于操作装置2围绕纵轴线7转动或偏转。但锁止元件21例如也可由保持突出部10上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凹槽状的凹部构成并且所述另一锁止元件22可由基部19上的一个或多个与凹部相互作用或嵌入其中的突出部构成。

图2还简化地示出,保护元件18具有用于在针管远侧端部14区域中至少接纳针管12的局部区域的通道23。为了防止保护元件18从保护位置意外往回转动,在通道23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约束元件24用于在保护位置中卡锁地保持在针管12的局部区域上,这已在现有技术中公开。

为了实现保护元件18相对于基部19的转动运动,在所述构件之间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片。为了精确定义转动运动和保护元件18在覆盖针管12局部区域的保护位置中的位置,有利的是,保护元件18可围绕垂直于枢转平面17定向的枢转轴线25枢转,该枢转轴线25优选可由薄膜铰链构成。

另外,可设置卡锁装置26,其包括操作装置2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锁元件27和保护装置4基部19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卡锁元件28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卡锁元件27、28彼此嵌接时固定保护装置4、尤其是其保护元件18相对于操作装置2的相对位置。这涉及保护元件18关于纵轴线7角位置的位置。

通过在卡锁位置中相互作用的卡锁元件27、28,可在适合地相互定向时始终形成与大致构造成椭圆形的开口16的视线接触,这在安全组件1用于抽取体液和/或为了医疗目的将流体物质输入体内时是必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操作装置2、保护装置4或由其构成的医疗安全组件1被用于采血医疗领域中。

由此,安全组件1的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条件及其个人需要有针对性地适应和调整保护装置4的保护元件18。另外,例如在采血时可在按规定使用时这样调整保护元件18,使得保护元件不朝向患者的手臂并且因此不妨碍进行采血。因此可确保始终能够看到或观察到开口16,该开口为了实施穿刺过程需要进入身体部分、如静脉或动脉中,以便能够实施符合规定的穿刺过程。

在这种医疗安全组件1中有利的是,保护装置4可独立于针装置3地已经预装到操作装置2上并且在按规定使用时针装置3才被安装到操作装置2上,在当前情况下可旋入其中。另外,针装置3也可已经预装地固定在操作装置2上。由此避免了进一步的接合过程并且因此避免了刺伤危险。但与此无关,针管12也可直接与主体部分6、尤其是其保持突出部10连接。这例如可通过粘接过程、焊接过程或类似连接过程进行。

在按规定使用时保护元件18设置在操作装置2侧面,且在此避免患者手臂和操作装置2之间的妨碍位置或不阻挡与面向使用者、如医生的针管12开口16的视线接触。

在此所描述的操作装置2、保护装置4以及针管12上的保持部13大多由塑料制成,在此操作装置2优选构造成透明或透光的,以便能够看到内腔。

如上所述,保护装置4的基部19可转动地支承或保持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为了避免可自由转动性并且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保护元件18相对于针管12斜面、即开口16的可预调的相对定位,设置卡锁装置26。在在此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操作装置2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设置在前壁11上。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保护装置4基部19上的第二卡锁元件28设置在基部19的朝向前壁11的端面31区域中或构成在其上。在此第二卡锁元件可以是凹口、凹部或类似物。在当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锁元件27在前壁11上沿轴向方向从前壁突出地构造或设置。因此,可从结节、端齿、突起、凹口的组中选出第一卡锁元件27。但第二卡锁元件28也可沿轴向方向突出于端面31并且嵌入设置在前壁11中的凹部中。

为了能够沿圆周有针对性地定义多个卡锁位置,也可沿圆周分布地在操作装置2的前壁11上设置多个第一卡锁元件27。

为了在保护装置4的基部19上构造第二卡锁元件28,在此规定,基部19在其朝向前壁11的端面31上具有至少一个凹口32。由此所述设置在端面31中的凹口32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锁元件28。第一卡锁元件27在相应的卡锁位置中支撑在至少一个沿圆周方向限定凹口32的侧壁上。

在当前实施例中表明,保护装置4的基部19在其朝向纵轴线7的内表面33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直径对置设置的凹口32。所述凹口32在当前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在基部19的远侧端部区域和近侧端部区域之间贯通地延伸。因此凹口32构造成缝槽或凹槽状的。

通过设置缝槽状的凹口32,基部19可获得一定的附加弹性用于套到操作装置2保持突出部10上的运动。由此可在推上或套上过程中实现较大的挠性,并且在前面所描述的锁止元件21、22嵌接后实现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10上足够牢固的、但可枢转的配合。因此凹口32具有双重作用并且可与设置在前壁11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在适合的相对定向或相对角位置中彼此卡锁连接。

另外在此还显示,针装置3、尤其是其保持部13具有尤其是构造成法兰状的附加部34,该附加部在针装置3的耦合位置或旋入操作装置2保持突出部10的位置中沿径向方向至少部分搭接基部19。附加部34也可称为保持法兰,由此防止从操作装置2上取下保护装置4。这在保护元件18转动到位于使用后待覆盖的远侧针管端部14上的、覆盖的保护位置中并且借助约束元件24固定以防再次被使用时尤为重要。否则尽管保护元件18在保护位置中以卡锁或锁止位置保持在针管12上,但整个保护装置4仍可从操作装置2上沿轴向方向被拔下。这通过附加部34搭接基部19来避免。

通过适当尺寸协调保持突出部10、基部19以及在前壁11和附加部34的朝向前壁的贴靠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可在嵌接的锁止元件21、22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基部19及相互嵌接的卡锁元件27、28的轴向间隙。

另外,在此在针装置3区域中还示出,在附加部34和基部19之间可设置示意性显示的弹性元件35,该弹性元件简化地通过圆形或环状构件表示。作为弹性元件35在此理解为任何至少可沿轴向方向压缩并且在轴向变形或预紧时建立或形成压力的构件。因此弹性元件35可构造为由各种材料制成的柔性环,但也可构造为压簧、扇形垫圈、锯齿垫圈或类似物。通过该弹性元件35可实现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10上一定的轴向间隙。弹性元件35于是沿轴向方向向基部19施加相应的压紧力,基部以其端面31被压到前壁11上。由于卡锁装置26的卡锁元件27、28彼此相对置地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因此这还可影响卡锁装置26的卡锁力。卡锁力在此沿轴向方向在卡锁元件27、28之间起作用。

在图6至8中示出安全组件1的另一种并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在此为相同部件仍使用与前述图1至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参考或引用前述图1至5中的详细描述。

在此所示的用于构造具有第一和第二卡锁元件27、28的卡锁装置26的另一可能性也可用于沿圆周方向固定保护装置4的保护元件18关于纵轴线7的相对转动位置。在此所示的安全组件1也包括操作装置2,该操作装置具有中空构造的主体部分6,该主体部分具有远侧端部8和近侧端部9。在远侧端部8的区域中又可构造前壁11,从该前壁沿轴向方向突出地在其上设置保持突出部10。近侧端部9构造成敞开的并且用于接纳一个接纳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该接纳容器例如可以是被抽真空的取样管,以便能够在其中接收体液。

保护装置4在此也具有管状或环状的基部19,保护元件18与该基部可枢转地连接。

与上面所描述的卡锁装置26的设计方案不同,在此规定,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操作装置2上的第一卡锁元件27沿保持突出部10的径向方向与保持突出部间隔开地设置在远离纵轴线7的一侧上。为了能够实现沿圆周看多个彼此不同定向的卡锁位置,在此也可沿圆周分布地在操作装置2上设置或构造多个第一卡锁元件27。在此可涉及各个相互分开设置的卡锁元件27,它们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

另外,第一卡锁元件27通过其与保持突出部10的径向间隔也可与保护装置4的基部19沿径向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操作装置2上或构造那里,这可结合图6和8看出。因此第一卡锁元件27与基部19的外侧相对置地设置并且因此朝向基部19的外圆周。因此沿径向方向看基部19设置在保持突出部10和第一卡锁元件27之间。基部19在其朝向纵轴线7的内侧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保持突出部上,尽管基部在外侧设有卡锁装置26。

在当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锁元件27设置或构造在一个沿圆周连续构造的管状或环状的附加部36上。第一卡锁元件27构成一种波状的内齿部。沿圆周方向看基于该波状形状产生关于纵轴线7的不同径向距离,在此第一卡锁元件27或者通过具有较大径向距离的凹部或者通过凹部之间的指向纵轴线7的突起构成。

在此所示的操作装置2的主体部分6在其远侧端部8上不仅具有垂直于纵轴线7定向的前壁11(该前壁具有在其上设置的并从其沿轴向方向突出的保持突出部10)而且也具有所述至少第一卡锁元件27。卡锁元件27、28之间的卡锁力的定向和作用方向在此在垂直于纵轴线7定向的平面中在纵轴线7的径向方向上进行。

现在可由图7更清楚地看出,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在基部19上的第二卡锁元件28从基部19沿径向方向突出地构造。在将保护装置4套上操作装置2或与之耦合时,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二卡锁元件28分别在卡锁位置中伸入设置为凹部的第一卡锁元件27中。基部19的可枢转或转动的支承在操作装置2的保持突出部10上进行。

在此所示的保护装置4的基部19在其朝向纵轴线7的内表面33上也具有所述至少两个沿直径对置(沿着直径)的、构造成缝槽状的凹口32。所述凹口中断环状基部19在基部内表面33区域中的作为沿圆周连续的构件。所述在轴向平面中彼此对称构造的基部半部在凹口32的区域中分别在远离纵轴线7的一侧上通过一个桥接件形式的构件彼此连接。在该桥接件形式的构件上设置第二卡锁元件28。第二卡锁元件28因此设置在基部19的远离纵轴线7的外表面37上。在设置凹口32时第二卡锁元件28分别关于凹口32相对置地设置。

基部19在保持突出部10上的保持或锁止也可通过前面所描述的锁止装置20在第一和第二锁止元件21、22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这在前面已详细描述过。

由于在围绕纵轴线7的调整过程中待克服的卡锁力沿径向方向作用,因此基部19以相对小的轴向间隙可枢转地支承或保持在保持突出部10上。沿轴向方向作用的保持力在此可通过具有锁止元件21、22的锁止装置20和/或通过针装置3保持部13上的沿径向方向突出的附加部34在保持突出部10和因此操作装置2上的保持产生。

在图9中示出用于构成安全组件1的操作装置2的另一种并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在此为相同部件仍使用与前述图1至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参考或引用前述图1至8中的详细描述。

在此所示的卡锁装置26的实施方式在其作用方式和设置中类似于前面在图6至8中所描述的构造。保护装置4、尤其是基部19可与图6至8中的描述相同地构造。

在此区别仅在于第一卡锁元件27在操作装置2上的设置和构造。保持突出部10在此不设置在垂直于纵轴线7定向的前壁11上,而是通过相对于主体部分6朝向远侧端部8变细的过渡区段与之连接。为了设置或构造第一卡锁元件27,在此在主体部分6上在其远侧端部8区域中设置大致与保持突出部10同心的并且沿轴向方向从主体部分6上突出的凸缘38。该凸缘38沿保持突出部10径向方向与保持突出部间隔开地设置在远离纵轴线7的一侧上。在该凸缘上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锁元件27。第二或另一卡锁元件28的构造在此可类似于前面已在图7中所显示和说明的进行。

最后按规定要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全组件1的结构,其组成部分局部未按比例和/或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所述独立的发明性的方案所基于的任务可由说明书中得出。

关于说明书中值域的所有说明可这样理解,即这些值域要包括任意的与所有的部分范围,例如:说明1至10可以这样理解,即包括从下极限1到上极限10的所有部分范围,也就是说,所有部分范围从下极限值1或更大的值开始,并且以上极限值10或更小的值结束,例如1至1.7或3.2至8.1或5.5至10。

所述实施例示出安全组件1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在此要指出,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安全组件的特别示出的实施方案,而也可能是各个实施方案彼此间的不同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本发明技术手段的教导来实现所述变型可能性。另外,所有可想到的通过所显示的和所描述的各个细节的组合成为可能的实施方案也包含在保护范围中。此外,所示的和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是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图1至5;6至8;9中所示各个实施方式构成独立的发明性的解决方案的技术方案。与此有关的根据本发明任务和解决方案可从所述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得出。

附图标记列表

1  安全组件

2  操作装置

3  针装置

4  保护装置

5  接纳腔

6  主体部分

7  纵轴线

8  远侧端部

9  近侧端部

10 保持突出部

11 前壁

12 针管

13 保持部

14 远侧针管端部

15 近侧针管端部

16 开口

17 枢转平面

18 保护元件

19 基部

20 锁止装置

21 锁止元件

22 锁止元件

23 通道

24 约束元件

25 枢转轴线

26 卡锁装置

27 卡锁元件

28 卡锁元件

29 隆起部

30 隆起部

31 端面

32 凹口

33 内表面

34 附加部

35 弹性元件

36 附加部

37 外表面

38 凸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