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

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步骤是:在大树杜鹃自然种群分布地收集成熟的果实,解剖刀解剖蒴果获得成熟种子待用;种子催芽基质准备:采用腐殖土作催芽基质,或按腐殖土:沙土=3:0.7-1.2的比例配置催芽基质;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催芽基质上,种子撒播后覆盖一层腐殖土,保持土壤湿度30-40%,温度15-25℃之间,光照14h/d,3-4周长出有3-5片真叶的实生苗;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幼苗移栽保持环境温度18-25℃、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30-40%,并加以日常养护管理20-28周得种子实生苗供野外移栽。本发明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在幼苗快速形成根系,吸收营养,顺利从子叶阶段向真叶阶段的转化,种子萌发成幼苗率80%以上,幼苗第一次移栽的成活率90%以上,为有效拯救这种濒危物种奠定了技术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697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99766.6

  • 发明设计人 申仕康;王跃华;吴富勤;张新军;

    申请日2015-07-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朱跃平

  • 地址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9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的多年生常绿乔木,该植物于1919年被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博物学家乔治.弗瑞斯特发现并命名,目前在高黎贡山发现的一株大树杜鹃高20-25米,基径约3.3米,被誉为“杜鹃王”。大树杜鹃不仅是杜鹃花科最高大的植物,且其花色鲜艳、花序硕大,极具观赏和开发价值。大树杜鹃为我国狭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现有的研究发现,该植物局限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约2300-2600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且种群数量稀少,故大树杜鹃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为二级保护植物,并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首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杜鹃花是中国三大著名自然野生名花(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高山花卉之一,其有"花中两方色"的美誉,被誉为“花中西施”,在园林景观构建和园艺品种配置上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杜鹃属植物也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组成种类,特别在亚高山及高山植被景观中是重要的建群种类,在植物群落组成、物种共存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山及亚高山杜鹃属植物种子自然更新和幼苗建成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故该类群植物的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是限制其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难题。

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花期为2-3月份,果实成熟期为10-12月份,为异花授粉植物,花序硕大,开花结实正常且能产生大量的种子,但具有大小年现象。大树杜鹃自然种群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林下凋落物厚度较大,种群自然更新困难。因此,通过大树杜鹃实生苗人工繁育幼苗扩大种群数量并进行物种种群回归自然不仅是进行其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今后实现大树杜鹃资源可持续化开发利用的关键。而在采用传统种子育苗的过程中发现,大树杜鹃种子能正常萌发,但是幼苗建成期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幼苗生长早期根系发育不良,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等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幼苗难从子叶向真叶阶段转化生长,导致幼苗死亡率很高。故传统幼苗培育方法几乎不能获得正常生长的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必须寻求新的,适合这种特殊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才能改变其濒危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实生苗人工繁育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在幼苗期快速形成根系,吸收营养,顺利从子叶阶段向真叶阶段的转化,从而大幅度提高育苗成活率,为大规模人工种植提供合格移栽苗。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手段得以实现:

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种子收集:在大树杜鹃自然种群分布地收集成熟的果实,解剖刀解剖蒴果获得成熟种子待用;

(2)种子催芽基质准备:采用腐殖土作催芽基质,或按腐殖土:沙土=3:0.7-1.2的比例(体积比)配置催芽基质;

(3)种子催芽: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步骤(2)所得催芽基质上,种子撒播后覆盖一层腐殖土,保持土壤湿度30-40%,温度15-25℃之间,光照14h/d,3-4周长出有3-5片真叶的实生苗;

(4)幼苗建成与移栽:种子出苗后待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幼苗移栽基质同催芽基质,幼苗移栽保持环境温度18-25℃、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30-40%,并加以日常养护管理20-28周得到有真叶10片以上健壮的种子实生苗,供第二次野外移栽。

步骤(2)中,腐殖土:沙土=3:1为佳。

步骤(3)中表层腐殖土覆盖厚度以保证撒播种子不高于土壤表面0.5cm为标准。

步骤(3)的基质厚度5-6cm,在塑料框中进行,基质下垫一层过滤层,播撒种子前先用细喷头将基质喷淋透抚平。

步骤(4)的第一次移栽于花盆中进行,每盆栽幼苗2-4株,将花盆置于温室中进行生长,温室环境保持14h/d光照,温度在18-25℃,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在30-40%左右。

大树杜鹃之所以成为濒危物种,并非人为破坏造成,而是其自然种群分布的地理范围较窄、地理环境特殊,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自然更新困难等导致了其今天濒危灭绝的局面,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其传统的人工繁育不能凑效,也使得非传统繁育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

本发明经过长期大量的试验研究,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和教训,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让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在幼苗快速形成根系,吸收营养,顺利从子叶阶段向真叶阶段的转化。较之传统的人工繁育方法(野外土壤撤播或者一般的大棚内育苗),本发明种子萌发后建成幼苗的成功率高达80%以上,而传统的成功率小于10%,幼苗第一次移栽的成活率90%以上,完全能满足大规模人工野外种植的要求,为有效拯救这种濒危物种奠定了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培育20周后获得的种子实生苗之一实物照。

图2是本发明培育20周后获得的种子实生苗之二实物照。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树杜鹃种子实生苗,真叶10-14片,生长强,长势好。已适宜于野外移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等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1)11月中下旬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分布地采集成熟果实,成熟果实采用解剖刀解剖获得成熟种子,自然条件下放置待用。

(2)采用腐殖土配置催芽基质,土壤呈弱酸性,将催芽基质至于40×30×10cm的塑料筐中催芽,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塑料筐中垫上一层过滤层,然后铺上混合完全的催芽基质,基质在塑料筐中的厚度为5-6厘米,用细喷头浇透基质,然后抚平基质表面,将大树杜鹃成熟种子均匀撒播在催芽基质表面撒播,然后轻撒一层过筛的腐殖土,撒播的腐殖土厚度小于0.5cm。日常浇水保证土壤湿度在35-40%,并将塑料筐置于20℃左右的培养室中进行催芽,光照14h/d,约3-4周,种子出苗率可以达到70%以上。

(3)待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至腐殖土:砂土=3:1的土壤基质中,幼苗移栽采用塑料花盆中进行,每盆移栽2-4株幼苗,将塑料花盆置于温室中进行生长,温室环境保持14h/d光照,温度在18-25℃左右,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在35-40%左右,移栽后幼苗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待幼苗生长20-28周后即可获得10-14片真叶的大树杜鹃种子实生幼苗(图1)。其中,适当的养护管理非常必要。

实施例2:

(1)、(2)同实例1

(3)待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至腐殖土的土壤基质中,幼苗移栽采用塑料花盆中进行,每盆移栽2-4株幼苗,将塑料花盆置于温室中进行生长,温室环境保持14h/d光照,温度在18-25℃左右,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在30-35%,移栽后幼苗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待幼苗生长20-28周后即可获得10-14片真叶的大树杜鹃种子实生幼苗(图2)。其中,适当的养护管理非常必要。

上述两例实施过程中,曾先后遭遇过多次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其他条件相同,仅是空气湿度未保持在80-85%,土壤湿度未保持在30-40%的范围内,这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未保证都会导致幼苗迅速死亡。这也充分说明大树杜鹃这个物种幼苗期对环境十分敏感苛刻,大大出乎本发明人的意料。

而幼苗的基质,以腐殖土为主。或者腐殖土加0.7-1.2份的沙土都能让幼苗成活。

本发明所产生的意义还应重声或者补充如下:

1、大树杜鹃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鉴于该物种的濒危机制,通过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扩大种群数量是有效保护该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发明培育出大树杜鹃种子实生幼苗,对该物种的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种群回归自然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2、直接采用大树杜鹃种子快速高效进行物种幼苗的人工繁殖,采用腐殖土在14h/d光照,温度18-25℃(白天/晚上)左右,空气湿度80-85%,土壤湿度30-40%左右的环境下繁育,幼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克服了传统育苗方法下幼苗根系发育不良、幼苗无法从子叶向真叶阶段转化生长的困难,为该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种群恢复及资源有效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