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便携式作业机器及管状手柄

便携式作业机器及管状手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状手柄及便携式作业机器,其中,便携式作业机器包括安装在管状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管状手柄,管状元件承受振动,管状手柄以与管状元件同轴的方式附接于管状元件的外围,管状手柄通过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来提供,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包括同轴地连接的第一阻尼器、第一质量体、第二阻尼器以及第二质量体。根据本发明的管状手柄和便携式作业机器能够有效地抑制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并且提供较大的阻尼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762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73019.0

  • 发明设计人 野口润;

    申请日2015-04-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静

  • 地址 瑞典胡斯克瓦纳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3: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09

    授权

    授权

  • 2017-04-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F15/02 申请日:2015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作业机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诸如具有吸振的管状手柄的剪枝机(brushcutter)和树篱修剪机的便携式作业机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JP-A-2007-068408中以剪枝机的形式公开了包括典型吸振手柄的便携式作业机器的实例。专利文献JP-A-2007-068408中公开的剪枝机由引擎(engine,发动机)驱动。剪枝机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上的管状手柄。操作者抓握管状手柄,以便操作剪枝机。图9是这种类型的管状手柄410的横截面图。如图9中所示,管状手柄410包括设置在管状手柄410的两端上的第一能扩展(expandable,能伸缩)部分4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413、以及设置在能扩展部分411和413之间的第一质量体(mass)形成部分414。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414限定了管状手柄410的管状手柄。专利文献JP-A-2007-068408中公开的剪枝机通过第一能扩展部分4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413吸收在操作期间产生的振动,以便降低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

发明内容

但是,因为专利文献JP-A-2007-068408中公开的管状手柄410限定了单自由度系统(用一个独立的广义坐标确定系统的振动,可以例如解释为,单个质量体连接至一阻尼弹簧),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器由第一能扩展部分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提供,并且单自由度系统的质量体由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提供,所以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不能被充分地抑制。此外,对于由操作者抓握的质量体的振动的阻尼效果较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振管状手柄和便携式作业机器,其适于有效地抑制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并且其适合于提供比现有技术更大的阻尼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便携式作业机器包括:安装在管状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管状手柄,管状元件承受振动,管状手柄以与管状元件同轴的方式附接于管状元件的外围,其中管状手柄通过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来提供,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包括同轴地连接的第一阻尼器、第一质量体、第二阻尼器以及第二质量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当由于便携式作业机器的管状元件的振动而在管状元件与第一和第二质量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该相对位移转换成提供第一质量体和第二质量体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未被抓握的一者的振动(在后文中,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未由操作者抓握的一者将被称为“副振动系统”,并且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由操作者抓握的另一者将被称为“主振动系统”)。当副振动系统振动时,由于副振动系统的惯性效应,副振动系统的表观质量(等效质量)相对于实际质量增加。因此,产生相对于副振动系统的质量的较大反作用力(惯性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主振动系统的振动。此外,第一和第二阻尼器增强了克服主振动系统的振动的阻尼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便携式作业机器中,优选的是,管状手柄进一步包括第三阻尼器,并且,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进一步包括环构件,环构件设置在第二能扩展部分与限定第三阻尼器的第三能扩展部分之间,并且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是管状的并且由操作者抓握。

根据上述布置,因为管状形状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由操作者抓握,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限定主振动系统,并且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限定产生惯性力的副振动系统,从而有效地抑制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此外,因为管状手柄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包括介于第二能扩展部分与第三能扩展部分之间的环构件,所以可通过第二能扩展部分和第三能扩展部分增强对限定副振动系统的一部分的环构件的振动的阻尼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便携式作业机器中,优选的是,在管状手柄中,第一阻尼器由第一能扩展部分和第三能扩展部分提供,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限定双管结构,第二能扩展部分介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与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之间,并且限定双管结构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位于外部的一者由操作者抓握。

根据上述布置,限定双管结构的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位于外部的一者提供由操作者抓握的主振动系统,并且质量体形成部分中的位于内部的一者提供副振动系统以产生惯性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此外,因为第二能扩展部分介于限定双管结构的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之间,所以与这样的情形(即,在该情形中,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串联地设置,并且第二能扩展部分介于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之间)相比,可以减少管状手柄的整体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便携式作业机器中,优选的是,第一能扩展部分和第三能扩展部分分别设置在管状手柄的两端上,并且其待被固定于管状元件的固定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能扩展部分和第三能扩展部分的外端上。

根据上述布置,因为适于被固定于管状元件的固定部分被设置在管状手柄的第一能扩展部分和第三能扩展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外端上,管状元件的振动可以被可靠地转换成副振动系统的振动。因此,主振动系统的振动可以被有效地抑制。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便携式作业机器中,优选的是,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包围管状元件,并且在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与管状元件之间限定有空间。

根据上述布置,因为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以与管状元件间隔开的方式包围管状元件,所以,与例如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与管状元件并行地(inparallel)设置的情形相比,管状手柄可以被薄化。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管状手柄用于产生振动的设备以便降低传递至操作者的振动,该管状手柄安装在设备的用于承受振动的管状元件上,其中,管状手柄以与管状元件同轴的方式附接于管状元件的外围,并且其中管状手柄通过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来提供,该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包括同轴地布置的第一阻尼器、第一质量体、第二阻尼器以及第二质量体。

优选地,这种设备可以是除以下实施方式中所介绍的剪枝机之外的任何其他手持式动力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有管状手柄的剪枝机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的振动模型。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质量体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及在比较实例中获得的振动吸收效果的曲线图。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的振动模型。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管状手柄的横截面图。

图10A至图10D示出了图4所示管状手柄与图9所示管状手柄的振动效果的比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参考附图1至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有吸振管状手柄10的剪枝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便携式作业机器是图1中所示的剪枝机1。剪枝机1设置有位于外管4的第一端处的动力部2,并且剪枝机被配置成通过动力部2使得设置在外管4的第二端处的盘形切割刀片5转动。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外管4的轴向方向上邻近动力部2的一侧将被称为“基端侧”,并且邻近切割刀片5的一侧将被称为“远端侧”。

动力部2包括引擎2A。用于支撑外管4的壳体9固定于动力部2。引擎2A的驱动轴连接于一轴(未示出)的一端,所述轴通过容纳在壳体9中的离心式离合器(未示出)而可转动地插入于外管4中。附接部分3连接于所述轴的另一端。切割刀片5附接于附接部分3。当引擎2A的引擎速度为一预定速度或更大时,离心式离合器与所述轴连接,并且当引擎2A的引擎速度下降到所述预定速度以下时,离心式离合器与所述轴断开。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剪枝机1是所谓的双管状手柄剪枝机。管状手柄10、10分别附接于外管4的远端侧管状元件4A和外管4的基端侧管状元件4B。操作者用双手抓握管状手柄10、10,以便操作剪枝机1。除了用于缆线通过的孔等之外,这两个管状手柄10、10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基端侧管状手柄10保持在上述壳体9与操作部分6之间。远端侧管状手柄10以间隔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部分6的远端侧处。管状手柄1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拉杆(tension lever)7和油门杆(throttle lever)8设置在操作部分6处。油门杆8用于调节引擎2A的引擎速度。拉杆7是安全开关,以用于启动/禁止油门杆8的操作。当释放拉杆7时,油门杆8的操作被禁止,并且引擎2A的引擎速度设定在低于预定引擎速度的空转速度。此时,因为离心式离合器脱离,所以切割刀片5不转动。另一方面,当抓握拉杆7时,油门杆8的操作被启动,使得引擎2A的引擎速度根据油门杆8的操作程度而改变,并且切割刀5的转动速度根据引擎的引擎速度而改变。

下面,将对管状手柄10的详细结构进行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的振动模型。如图2中所示,管状手柄10的振动模型定义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管状手柄10包括第一阻尼器111、第一质量体114、第二阻尼器112、第二质量体115和第三阻尼器113。第一阻尼器111包括并联的粘滞(viscous)元件121和弹簧元件131。第二阻尼器112包括并联的粘滞元件122和弹簧元件132。第三阻尼器113包括并联的粘滞元件123和弹簧元件133。

下面,将描述实现图2中所示的振动模型的管状手柄10。

第一至第三阻尼器111到113分别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一至第三能扩展部分11到13。第一和第二质量体114和115分别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4和15。

图3是示出了管状手柄10的透视图。图4是管状手柄10的横截面图。剪枝机1的远端侧定位在图3和图4中的右侧处。管状手柄10与管状元件4A和4B同轴,且包括从远端侧依序布置的第一能扩展部分11、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第二能扩展部分12、第二质量体形成部15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第一能扩展部分11、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第二能扩展部分12、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以与管状元件同轴的方式布置。

位于最远端侧处的第一能扩展部分11是具有径向地凸出的主干部分的短管构件,并且第一能扩展部分由具有粘滞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粘弹性橡胶)提供。第一能扩展部分11可沿轴向扩张。与其他部分相对而言具有较小直径的固定部分11A设置在第一能扩展部分11的远端侧端部。固定部分11A刚性地保持外管4的管状元件4A、4B。固定部分11A由弹簧带(spring band,弹簧箍圈)(未示出)紧固,以便刚性地保持第一能扩展部分11,以防止第一能扩展部分11相对于管状元件4A、4B移位。

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是抓握管状手柄10的部分,并且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是直径大于外管4的直径的管形部件。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包括整体地模制形成的内柱体(cylinder,圆筒)14A和外柱体14B。内柱体14A由刚性构件(例如铝管)提供,以便当由操作者抓握时防止变形。外柱体14B由弹性构件(例如橡胶)提供,以便改善触感并且防止打滑。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的基端侧端部在其整个周缘上连接于第二能扩展部分12的远端侧端部。

第二能扩展部分12是具有径向凸出的主干部分的短管构件,并且第二能扩展部分由具有粘滞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粘弹性橡胶)提供。第二能扩展部分12可在三个方向(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轴向方向)上扩展,且包围管状元件4A、4B,在第二能扩展部分与管状元件之间限定一空间。第二能扩展部分12的基端侧端部在其整个周缘上连接于第三能扩展部分13的远端侧端部。

第三能扩展部分13基本上以与上面描述的第一能扩展部分11相同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其基端侧端部处设置有较小直径的固定部分13A。固定部分13A刚性地保持管状元件4A、4B。固定部分13A由弹簧带(未示出)紧固,以便刚性地保持第三能扩展部分13,以防止第三能扩展部分13相对于管状元件4A、4B移位。

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设置在第二能扩展部分12与第三能扩展部分13之间,从而在径向方向上支撑在第二能扩展部分12上。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包括由橡胶制成的连接部分15A,并且环构件15B围绕连接部分15A的外周缘放置。如图5中所示,环构件15B是基本上环形的构件,该构件在其沿周缘方向的一部分处具有切口(slit,狭缝)。环构件15B由诸如铁的金属提供。

根据具有上述布置的剪枝机1,当在引擎2A的工作期间由于外管4的振动而在管状元件4A、4B与管状手柄10的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4和1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该相对位移被转换成在不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的三个方向上的振动。当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振动时,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的表观质量(等效质量)由于其惯性效应而相对于实际质量增加。因此,产生了相对于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的质量的较大反作用力(惯性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的振动。此外,可通过粘滞性的第一至第三能扩展部分11至13而获得克服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的振动的较大阻尼效果。

因为管状手柄10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邻近引擎2A(驱动源)设置在管状手柄10的基端侧处,所以,与管状手柄10设置在远端侧处的情形相比较,由该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产生的振动抑制效果会增强。此外,因为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设置在管状手柄的基端侧处,所以,当操作位于操作部分6处的拉杆7或油门杆8时,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不与操作者的手接触。因此,可以可靠地操作剪枝机1。

因为固定部分11A设置于第一能扩展部分11、并且固定部分13A设置于第三能扩展部分、并且固定部分11A和13A通过弹簧带而固定成不相对于管状元件4A、4B移位,所以管状元件4A、4B的振动可以可靠地转换成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的振动。因此,可有效抑制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的振动。

因为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包围管状元件4A、4B,并且在管状元件4A、4B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之间限定有一空间,所以,与例如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以与管状元件4A、4B并行的方式设置的情形相比较,管状手柄可以被薄化。此外,因为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串联地设置,所以当与根据下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210(在该管状手柄中,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包围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相比较时,管状手柄10可以被薄化。

因为环构件15B围绕连接部分15A的外周缘放置,所以金属的环构件15B可通过独立于橡胶连接部分15A的部件而被提供、并且可随后被附接。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管状手柄10。

图6是示出了为了确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的效果以及比较实例的结果而进行的试验的结果的曲线图。在该试验中,吸振管状手柄10附接于这样的管,即,该管的直径与由振动发生器刚性地保持的外管4的直径相同,并且在振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的同时,当振动的频率F(图6中的水平轴线)连续地改变时,检测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的振动的加速度A(图6中的竖直轴线)。

图6中的点划线中所示的比较实例表示上述试验的结果,其中,根据专利文献JP-A-2007-068408的管状手柄410附接于振动发生器的管。如上所描述的,虽然管状手柄410包括第一能扩展部分411、第三能扩展部分413和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414(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包括内柱体和外柱体),但是管状手柄410不包括第二能扩展部分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

试验的结果的比较表明,加速度A达到峰值时的频率F在各个测试之间是不同的。具体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的加速度A达到峰值时的频率F小于根据专利文献1的管状手柄410的加速度达到峰值时的频率,其中管状手柄10的加速度A达到峰值时的频率F基本上等于专利文献1的管状手柄的加速度达到峰值时的频率的75%。另一方面,加速度A在峰值处的幅值是基本上相等的。

在本试验中,因为振动源是由测试设备提供的,所以,如上所述,振动的加速度不变,且与频率无关。但是,在由引擎2A提供振动源的实际机器中,振动的加速度以及频率根据引擎2A的引擎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已知的是,在频率F与引擎2A的引擎速度成比例地增加的同时,振动的加速度引擎2A的引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即使当加速度A在峰值处的幅值是相同的,加速度A达到峰值时的频率F越低,被传递给操作者的振动越少。换句话说,试验的结果表明:与根据专利文献1的管状手柄410相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更有效地抑制传递到操作者的振动。

图10A至图10D示出了图4所示管状手柄与图9所示管状手柄的振动效果的比较曲线图。其中,图10B示出了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比较曲线图,图10C示出了左右方向上的振动比较曲线图,图10D示出了前后方向上的振动比较曲线图,而图10A则示出了这三个方向上的总比较结果。从图10A中可以看出,当转速达到10200rpm时,根据图4的管状手柄的振幅加速度值比图9所示管状手柄的振动加速度值下降了约2m/s2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7和8描述吸振管状手柄210。除了管状手柄210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剪枝机1的配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配置相同。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仅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并且将通过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管状手柄10的特征相同的特征,以便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210的振动模型。如图7中所示,管状手柄210的振动模型被限定为二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吸振管状手柄210包括串联的第一阻尼器311、第一质量体314、第二阻尼器312和第二质量体315。第一阻尼器311包括并联的粘滞性元件321和弹簧元件331。第二阻尼器312包括并联的粘滞性元件322和弹簧元件332。

下面将描述实施图7中所示的振动模型的管状手柄210。

第一阻尼器311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一能扩展部分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的组合。原因将在后面描述。第二阻尼器312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二能扩展部分212。第一和第二质量体314和315分别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和215。

图8是管状手柄210的横截面。管状手柄210包括第一能扩展部分11、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第二能扩展部分212、212、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虽然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包括整体地模制形成的内柱体14A和外柱体14B,但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由单个构件(例如铝管)提供。第一能扩展部分11、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同轴地串联连接。第二能扩展部分212、212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以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同轴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的外部,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在径向方向上支撑在第二能扩展部分上。

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是抓握管状手柄210的部分,并且该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包括整体地模制形成的内柱体215A和外柱体215B。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为管状构件,其直径大于外管4的直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包围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并且在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之间限定有空间。内柱体215A由刚性构件(例如铝管)提供,以便当由操作者抓握时防止变形。外圆柱体215B由弹性构件(例如橡胶)提供,以便改善触感并防止打滑。

一对第二能扩展部分212、212(均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均由环形构件提供)介于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和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的每个端部之间。第二能扩展部分212由具有粘滞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粘弹性橡胶)提供,并且可在三个方向上扩展。换句话说,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能够在三个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210中,因为第一能扩展部分的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两者被连接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和管状元件4A(4B),所以第一能扩展部分11的扩展/收缩变得等于第三能扩展部分13的扩展/收缩。因此,在如图7所示的振动模型中,第一能扩展部分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可绘制成单个第一阻尼器311。这就是为什么振动模型中的第一阻尼器311对应于实际管状手柄的第一能扩展部分11和第三能扩展部分13的组合。

根据具有上述布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210,在引擎2A的工作期间由于剪枝机1的外管4的振动而在管状元件4A、4B与第一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和21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该相对位移被转换成在不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的三个方向上的振动。当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振动时,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的表观质量(等效质量)由于其惯性效应而相对于实际质量增加。因此,产生了相对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的质量的较大惯性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的振动。此外,可通过粘滞性的第一至第三能扩展部分11、212和13而获得克服由操作者抓握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的振动的较大阻尼效果。

此外,因为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包围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并且在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之间限定有空间,且第二能扩展部分212介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214与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215之间,所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在该管状手柄中,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和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串联地设置)相比,可以减少管状手柄的整体长度。

变型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包括变型和改进,只要这些变型和改进与本发明相兼容即可。

例如,虽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管状手柄10附接于外管4的管状元件4A、4B,从而使得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设置在管状手柄的基端侧处,但是管状手柄10可附接于管状元件4A、4B,从而使得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设置在管状手柄的远端侧处。

虽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剪枝机1是双管状手柄型剪枝机(在该剪枝机中,管状手柄10、210分别附接于远端侧管状元件4A和基端侧管状元件4B),但是可替换地,剪枝机1也可为双手柄剪枝机或环形手柄剪枝机,所述双手柄剪枝机包括位于基本上U形的手柄的端部处的两个管状手柄10、210,所述环形手柄剪枝机设置有位于基端侧管状元件4B上的一个管状手柄10、210并设置有远端侧环形手柄。

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管状手柄10、210可由相同的部件提供,但是管状手柄中的一个可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10提供,并且管状手柄中的另一个可由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管状手柄210提供。仅必要的是,管状手柄中的至少一个由管状手柄10或管状手柄210提供。

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仅设置在管状手柄的一侧(基端侧)上,但是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可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设置在两侧(即,基端侧和远端侧)上。在该布置中,于第一能扩展部分11与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14之间增加另一能扩展部分,并且被分开的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15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能扩展部分11与所添加的能扩展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换句话说,根据上述变型的管状手柄的振动模型被限定为三自由度振动系统。

虽然环构件15B由在周缘方向的一部分处具有切口的基本上环形的部件提供,但是可替换地,环构件15B也可由不具有切口的环形部件提供。

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环构件15B围绕连接部分15A的外周缘放置,但是可替换地,环构件15B可嵌套在连接部分15A中。

此外,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剪枝机1来实施便携式作业机器,但是可替换地,可用树篱修剪机或其他手持式动力工具来实施便携式作业机器。

附图标号的解释

1……剪枝机

4A、4B……外管的管状元件

10、210……管状手柄

11……第一能扩展部分

12、212……第二能扩展部分

13……第三能扩展部分

11A、13A…固定部分

14、214……第一质量体形成部分

15、215……第二质量体形成部分

215A…内柱体

215B……外柱体

15A……连接部分

15B…环形构件

111、311……第一阻尼器

112、312……第二阻尼器

113……第三阻尼器

114、314……第一质量体

115、315……第二质量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