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及制备方法。该乳膏包括水相和油相,水相由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成,油相由石蜡、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组成。将油相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熔化制成有机相,取碳酸氢钠和葡萄糖酸钙溶入水中,细流加入有机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在涂抹本防护乳膏之前,先在皮肤上涂抹基础护肤品,待基础护肤品吸收后再涂抹本防护乳膏,涂抹方法同普通护肤品。本发明皮肤防护乳膏能用于预防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3/00 专利号:ZL2015102831095 申请日:20150529 授权公告日:201812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2-28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3/00 申请日:201505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护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人为活动排放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日益增多,其中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氯化氢(HCl)、氟化氢(HF)等是其主要的污染组分之一,这些组分长时间存在于环境空气中,在有雨水与氧气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性化学物质,对皮肤、呼吸道粘膜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体皮肤若长期接触这类酸性物质,可能还会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炎等皮肤病理性改变。

氟化氢(HF)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是基础的氟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制冷剂、氟树脂、氟化盐、氟橡胶和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此外,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出现大功率电弧、火花放电或电晕放电时,输变电系统的高压开关、大容量变压器、高压电缆等产品中的六氟化硫(SF6)会分解出氢氟酸(HF)、二氧化硫(SO2)、四氟化硫(SF4)、氟化硫酰(SO2F2)、氟化亚硫酰(SOF2)、十氟化二硫(S2F10)等多种毒性较大的产物,其中SF4、SO2F2、SOF2极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F、SO2、H2SO4等强酸性物质,对皮肤粘膜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且HF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属于剧毒,能穿透正常的皮肤与粘膜,同时由于其强烈的渗透作用,即使表皮未被溶化,但皮下组织可发生严重坏死,甚至累及骨质,导致组织蛋白溶解以及脱钙的发生。皮肤接触高浓度的HF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甚至可引起致命的低钙血症。因此开展酸性物质对皮肤伤害的预防,对保护居民和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但目前尚未有相应的皮肤防护用品。

葡萄糖酸钙为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无味,略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水溶液显中性,葡萄糖酸钙主要用作食品的钙强化剂与营养剂、缓冲剂、固化剂和螯合剂。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除了能中和游离的氟离子外,还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其渗透性,是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等过敏性皮肤病。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晶体,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碳酸氢钠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临床上常适用于碱化尿液及酸血症,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我们应用隔离和中和的原理,联合运用弱碱性的化学物质和能中和游离氟离子的含钙溶液来隔离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人将葡萄糖酸钙与碳酸氢钠相结合用于制备皮肤防护乳膏的做法,虽然碳酸氢钠溶液与葡萄糖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形成碳酸钙的沉淀,但我们采用增大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两者的质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碳酸钙沉淀的形成,使皮肤防护乳膏呈弱碱性的状态下同时含有较多游离Ca2+,该做法属于发现葡萄糖酸钙与碳酸氢钠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预防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对皮肤的损伤,包括防止输变电系统工作人员因接触SF6分解的酸性产物(HF、SO2等)而发生职业性皮肤病,本发明从隔离和中和的原理出发,提供一种能有效隔离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的皮肤防护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其包括水相和油相,水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2~3份葡萄糖酸钙,0.05~0.4份碳酸氢钠,所述油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5~12份单硬脂酸甘油酯,6~11份石蜡,2~7份白凡士林,30~50份液状石蜡,0.1~0.6份司盘40,0.2~0.7份乳化剂OP和0.05~0.1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水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2.2~2.8份葡萄糖酸钙,0.08~0.2份碳酸氢钠,油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6~11份单硬脂酸甘油酯,7~10份石蜡,3~6份白凡士林,35~45份液状石蜡,0.2~0.5份司盘40,0.3~0.6份乳化剂OP和0.07~0.1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水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2.5份葡萄糖酸钙,0.1份碳酸氢钠,所述油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8份单硬脂酸甘油酯,8份石蜡,4份白凡士林,40份液状石蜡,0.4份司盘40,0.4份乳化剂OP和0.08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其中油相还可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4份十八醇、0.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3.5份甘油。

一种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取锉成细末的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司盘、乳化剂OP 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熔化制成有机相,然后取碳酸氢钠和葡萄糖酸钙溶入水中,细流加入所述有机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最终制得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皮肤防护乳膏。

司盘40又名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是一种乳化剂,浅奶油色至棕黄色片状或蜡状固体,有异味,不溶于水,能分散于热水中,能溶于热油类及多种有机溶剂中,成乳状溶液。乳化剂OP是一种化工原料,是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具有优良的匀染、乳化、润湿、扩散和抗静电性。

本发明应用隔离和中和的原理,运用弱碱性的化学物质中和弱酸性物质的特性及含钙溶液中和游离氟离子的特性,将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组合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化妆品基质中制得本防护乳膏,可有效隔离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的皮肤腐蚀作用。

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除了能中和游离的氟离子外,还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其渗透性,是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等过敏性皮肤病。

从酸碱中和的原理选取具有弱碱性且刺激性较小的碳酸氢钠作为另一组分。但由于碳酸氢钠溶液和葡萄糖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形成碳酸钙的沉淀,影响中和HF和SO2等酸性物质的效果,为了使皮肤防护材料略偏碱性并存在较多游离Ca2+,必须增大葡萄糖酸钙和碳酸氢钠两者的质量差,使皮肤防护乳膏呈弱碱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碳酸钙沉淀的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葡糖糖酸钙和碳酸氢钠分别可中和游离F-和H+,可中和13.1~18.3mg的氢氟酸,本发明对防护酸性物质的皮肤腐蚀作用具有较好的中和及隔离效果,是一款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皮肤防护乳膏,同时也是一款具有隔离SF6分解的酸性产物的皮肤防护乳膏,是一种保守作用的组合物制剂。在涂抹本发明的防护乳膏之前,先在皮肤上涂抹基础护肤用品,待基础护肤用品完全吸收后再涂抹本发明的皮肤防护乳膏,可用于预防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的皮肤伤害,也能够有效地预防输变电系统工作人员因接触SF6分解的酸性产物而发生的职业性皮肤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取锉成细末的石蜡2.0g、单硬脂酸甘油酯2.0g、白凡士林1.0g、液状石蜡10.0g、司盘40 0.1g、乳化剂OP 0.1g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2g置于蒸发皿中,水浴上加热熔化,取碳酸氢钠0.025g和葡萄糖酸钙0.625g溶入水中,细流加入上述有机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制成25g。

实施例2:

取白凡士林1.2g、十八醇0.8g和单硬脂酸甘油酯0.2g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使熔化;将葡萄糖酸钙0.5g、碳酸氢钠0.02g、十二烷基硫酸钠0.1g、甘油0.7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2g,加蒸馏水5.0ml,置另一烧杯中溶解,将水相以细流加到油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制成20g。

实施例3:

取锉成细末的石蜡8.0g、单硬脂酸甘油酯8.0g、白凡士林4.0g、液状石蜡40.0g、司盘40 0.4g、乳化剂OP 0.4g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8g置于蒸发皿中,水浴上加热熔化,取碳酸氢钠0.1g和葡萄糖酸钙2.5g溶入水中,细流加入上述有机相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制成100g。

酸碱度测定实验:

pH酸度计测定结果显示,2%~3%葡萄糖酸钙的pH值范围为6~7,0.1%碳酸氢钠的pH值约为8~9,该实验的受试物2%~3%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pH值约为8,呈弱碱性。

防护效果实验:

受试物:取本发明的水相组分:2~3份葡萄糖酸钙,0.1份碳酸氢钠,定容至100.0ml。

试验方法:分别取100.0ml 2%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及3%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于250ml锥形瓶中,以蒸馏水做空白对照管,各加5滴苯酚红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用1%氢氟酸滴定至溶液变为黄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消耗1%氢氟酸的体积(ml),并计算中和的氢氟酸质量。

试验结果:100.0ml的2%~3%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混合液能中和1%氢氟酸1.16ml~1.63ml,通过质量换算可知,100.0ml的2%~3%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混合液能中和质量约为13.1mg~18.3mg的氢氟酸,因此,该皮肤防护物能有效的阻断HF、SO2等酸性物质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皮肤防护物的防护效果

局部封闭涂皮皮肤致敏试验:

动物:豚鼠,普通级,体重200~300g,共40只。

受试物:按本发明实施例3的方法,分别制备的含有2%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3%葡萄糖酸钙+0.1%碳酸氢钠的皮肤防护乳膏。

试验方法:试验前24h用电动剃刀去除豚鼠背部脊柱左侧约2cm×3cm被毛,取涂有0.2mL诱导浓度受试物的滤纸敷贴在去毛区,以两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h。第7天和第14天 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阴性对照涂以无菌蒸馏水,阳性对照涂以肉桂醛做诱导接触。于末次诱导后14天进行激发接触,去除豚鼠背部脊柱右侧约2cm×2cm被毛,次日将涂有0.2mL激发浓度受试物的滤纸敷贴在去毛区,用两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h。除去滤纸后24h和48h,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或水肿的反应。

试验结果: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封闭涂皮试验的评分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激发接触后24h和48h,阴性对照组豚鼠皮肤均未见到红斑或水肿;阳性对照组(肉桂醛组)豚鼠皮肤出现中重度弥漫性红斑,偶见结痂形成,其致敏率为50.00%,为中度致敏物;受试物组豚鼠皮肤可见散在或小块红斑,极少数勉强可见轻度水肿,其致敏率为10.00%,为轻度致敏物,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局部封闭涂皮试验的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豚鼠最大值皮肤致敏试验:

动物:豚鼠,普通级,体重200~300g,共23只。

受试物:取本发明的水相组分:2~3份葡萄糖酸钙,0.1份碳酸氢钠,定容至100ml。

试验方法:试验前24h用电动剃刀去除豚鼠颈背部约4cm×6cm被毛,中线两侧分别从头到尾依次设L1、R1、L2、R2、L3、R3共3对6个点,各点间距1.5cm,各对间距3cm。每组L1、R1注射0.1mL的 FCA和无菌蒸馏水等量混合物;受试物组L2、R2注射0.1mL诱导浓度的受试物,L3、R3注射0.1mL  FCA和无菌蒸馏水等量混合液配制的受试物;阴性对组L2、R2注射0.1mL无菌蒸馏水,L3、R3注射0.1mL FCA和无菌蒸馏水等量混合液配制的浓度为 50%(w/v)的无菌蒸馏水;阳性对照组L2、R2注射0.1mL肉桂醛,L3、R3注射0.1mL FCA和无菌蒸馏水等量混合液配制的浓度为 50%(w/v)的肉桂醛。试验前超声使混合物充分乳化。第7天将涂有0.5mL诱导浓度受试物的2cm×4cm滤纸敷贴在上述再次去毛的注射部位,用两层纱布,一层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48h。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涂以无菌蒸馏水和肉桂醛。第21天,将涂有0.5mL激发浓度受试物的2cm×2cm滤纸去毛的躯干部,再用两层纱布,一层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24h。阴性对照组作同样处理,阳性对照组涂以肉桂醛。除去滤纸后24h、48h和72h,观察皮肤反应。

试验结果: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豚鼠最大值试验的评分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激发接触后24h、48h和72h,阴性对照组豚鼠皮肤均未见到红斑或水肿;阳性对照组(肉桂醛组)豚鼠在注射后7天有3只出现死亡,其他豚鼠在注射后第7天出现明显结痂,试验结束后皮肤出现重度红斑,并出现结痂,其致敏率为100.00%,为极强致敏物;受试物组豚鼠皮肤可见散在或小块红斑,其致敏率为9.09%,为轻度致敏物,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豚鼠最大值试验的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备注:阳性对照组豚鼠在注射后7天内死亡3只。

资料表明,可引起豚鼠强烈反应的物质在人群中也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豚鼠较弱反应的物质在人群中一般不会引起变态反应。

在涂抹本发明的皮肤防护乳膏之前,先在皮肤上涂抹基础护肤品,待基础护肤品吸收后再涂抹皮肤防护乳膏,本发明像化妆品一样涂抹在皮肤上,能用于预防HF、SO2、H2SO4等酸性物质的皮肤伤害,也可有效预防输变电系统工作人员因接触SF6分解的酸性产物而发生的职业性皮肤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