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

一种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其包括机架、外筒、烘丝内筒、加热器、控制器和带有变速箱的变频电机;所述外筒的中部可转动的装于机架上,烘丝内筒可旋转的设于外筒内,烘丝内筒的两端伸出外筒外,烘丝内筒的内壁轴向设有若干排平行排列的导流板,外筒左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托轮;外筒和烘丝内筒之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沿烘丝内筒轴向方向且紧贴烘丝内筒筒壁处均布有测温探头;所述外筒下方的筒壁开设有槽,加热器设于槽内且加热器的加热面正对于烘丝内筒的外壁;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烘丝内筒连接。采用该干燥机干燥后的叶丝较为松软,卷曲度较好,且并条现象少,将其卷制成卷烟后感官与正常生产产品一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0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24B3/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6-01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4B3/04 申请日:2015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

背景技术

在卷烟产品的开发、维护及改造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在实验室对单料烟或加料后的配方叶丝进行干燥,因实验室阶段用于试验的叶丝样品量较少,干燥方法大致有如下三种:其一是将叶丝平摊于托盘中,然后将托盘放在烘箱内,将烘箱设置一定温度对叶丝进行干燥,这种方法是通过气流对叶丝进行干燥,因不好控制干燥后的叶丝含水率,导致干燥后叶丝含水率不均匀;其二是将放有叶丝的托盘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干燥,这种方法是通过微波对叶丝进行干燥,与烘箱法类似,同样因不好控制干燥后的叶丝含水率,导致干燥后的叶丝含水率不均匀;其三是将放有叶丝的托盘置于电吹风下,在手不断翻动叶丝的条件下通过热气流将叶丝进行吹干,这种方法同样也是通过气流对叶丝进行干燥,干燥后叶丝含水率能掌握得较好,叶丝含水率也较均匀。但上述这三种干燥方式都和生产线上叶丝薄板干燥的干燥方式和原理差异较大,相应的其干燥效果与生产线叶丝薄板干燥差异也较大。

专利号为ZL 200820066435.6名称为《实验用便携式烟丝干燥盒》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通过热风干燥的叶丝干燥盒,操作简便,很实用,但其干燥方式为气流干燥。申请号为201410206839.0名称为《一种烟丝热风变温干燥装置及其变温干燥试验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流变温干燥试验的装置和方法,是很好的实验室用于研究气流干燥设备,其干燥方式仍为气流干燥,与生产线薄板干燥的干燥方式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接近于生产线叶丝薄板干燥的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室叶丝干燥方法,其将叶片进行切丝,取100g切丝后样品(含水率17.0%左右),用喉头喷雾器加水2±0.5g后室温密封1-2h使叶丝充分浸润,然后转入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内,在125±3℃条件下干燥至叶丝含水率为12.5±0.5%时,将叶丝倒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具体的,所述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的转速为10 r/min。

所述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可显示、调节温度及转速,其包括机架、外筒、烘丝内筒、加热器、控制器和带有变速箱的变频电机;所述外筒的中部可转动的装于机架上,烘丝内筒可旋转的设于外筒内,烘丝内筒的两端伸出外筒外,烘丝内筒的内壁轴向设有若干排平行排列的导流板,外筒左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一个用以支撑烘丝内筒的托轮(便于烘丝内筒能在外筒内流畅转动);外筒和烘丝内筒之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沿烘丝内筒轴向方向且紧贴烘丝内筒筒壁处均布有用以检测烘丝内筒筒壁温度的测温探头;所述外筒的下筒壁开设有槽,加热器设于槽内且加热器的加热面正对于烘丝内筒的外壁;所述的测温探头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加热器;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烘丝内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方的筒壁设有尾气排放口,尾气排放口上方设有排潮罩;所述烘丝内筒靠近变频电机的上方设有排气扇;便于及时将加热产生的潮气或燃气加热产生的烟气排走,既有利于干燥,又有利于生产环境卫生。烘丝内筒内壁轴向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导流板,作用在于烘丝内筒转动过程中,导流板将叶丝带起一定高度再抛洒下来,便于叶丝充分干燥且干燥均匀。为了减少烘丝内筒对叶丝的污染,延长烘丝内筒的使用寿命,烘丝内筒及导流板的材质优选为食品级不锈钢或钛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位于外筒两侧的左支柱和右支柱,左支柱和右支柱上均装有轴承座,所述外筒两侧的外壁上均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还包括电机架,所述变频电机安装于电机架上,所述电机架通过两根横梁固定连接于外筒的外壁上。所述电机架的下方铰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上。通过变频电机可设定和调节烘丝内筒的转速。烘丝内筒的左端口即为进、出料口,本发明将进、出料口合二为一,通过下压外筒即可让烘丝内筒的左端口向下倾斜,实现快速出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器既可以是燃气加热器,也可以是电加热器,如可选用电热管、碳纤维加热管、励磁线圈等加热装置,根据不同加热装置的特性选择安装于烘丝筒的下方或均布于烘丝内筒外壁的周围。控制器能通过测温探头的温度反馈和调节加热器(如果是燃气加热器,则可调节燃气量)的电流量或启停,来设定和调节烘丝内筒的壁温。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滚筒干燥机干燥后的叶丝较为松软,卷曲度较好,且并条现象减少。将叶丝卷制成卷烟后,感官质量与正常生产产品一致。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所述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为机架,2为烘丝内筒,3为变频电机,4为加热器,5为保温层,6控制器,7为排潮罩,8为测温探头,9为尾气排放口,10为外筒,11为电机架,12为横梁,13为转轴,14为轴承座,15为托轮,16为变速传动机构,17为排气扇,18为左支柱,19为右支柱,20为液压杆,21为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包括机架1、外筒10、烘丝内筒2、加热器4、控制器6和带有变速箱的变频电机3;所述外筒10的中部可转动的装于机架1上,烘丝内筒2可旋转的设于外筒10内,烘丝内筒2的两端伸出外筒10外,烘丝内筒2的内壁轴向设有3~4排平行排列的导流板21(作用在于烘丝内筒2转动过程中,导流板21将叶丝带起一定高度再抛洒下来,便于叶丝充分干燥且干燥均匀),外筒10左端部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一个用以支撑烘丝内筒2的托轮15(便于烘丝内筒能在外筒内流畅转动)。外筒10和烘丝内筒2之间设有保温层5;保温层5沿烘丝内筒2轴向方向且紧贴烘丝内筒2筒壁处均布有用以检测烘丝内筒2筒壁温度的三个测温探头8;所述外筒10的下筒壁开设有槽,加热器4设于槽内且加热器4的加热面正对于烘丝内筒2的外壁;所述的测温探头8与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加热器4;所述变频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变速传动机构16与烘丝内筒2连接。

所述外筒10上方的筒壁设有尾气排放口9,尾气排放口9上方设有排潮罩7;所述烘丝内筒2靠近变频电机3的上方设有排气扇17。所述机架1包括位于外筒10两侧的左支柱18和右支柱19,左支柱18和右支柱19上均装有轴承座14,所述外筒10两侧的外壁上均装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可转动地安装于轴承座14上。所述机架1还包括电机架11,所述变频电机3安装于电机架11上,所述电机架11通过两根横梁12固定连接于外筒10的外壁上(横梁12的一端连接电机架11,另一端连接轴承座14)。所述电机架11的下方铰接有液压杆20,液压杆20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1上。所述的加热器4为电热管,根据不同加热装置的特性选择安装于烘丝内筒2的下方。烘丝内筒2及导流板21的材质优选为食品级不锈钢。

一种实验室叶丝干燥方法,其将叶片进行切丝,取100g切丝后样品(含水率为17.0%),用喉头喷雾器加水2g后室温密封1h使叶丝充分浸润,然后转入实施例1所述实验室用叶丝滚筒干燥机(转速为10 r/min)内,在125℃条件下干燥至叶丝含水率为12.5%时,将叶丝倒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以制丝生产线薄板滚筒干燥机干燥样品作为对照样,将采用实施例1干燥机干燥所得叶丝、电烘箱相同干燥温度(125℃)干燥所得叶丝与其进行对比,结果见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样叶丝的含水率为12.7%,填充值为4.62cm3/g;实施例1干燥后叶丝和电烘箱干燥后叶丝的含水率分别为12.5%、12.3%,填充值分别为4.24cm3/g、4.02cm3/g,两者含水率与对照样之间差异不大,均在标准范围(12.5±0.5%)之内,但是实施例1干燥后叶丝填充值大于电烘箱干燥后叶丝的填充值,且两者均小于对照样。

与对照样相比,电烘箱干燥后叶丝的弹性较差,叶丝手感粗糙,且烟丝并条较多,叶丝不松散。和电烘箱干燥后叶丝相比,实施例1干燥后的叶丝较为松软,卷曲度较好,且并条现象减少,与对照样较为接近。

将干燥后叶丝卷制成相同重量的卷烟,平衡水分后将实施例1及电烘箱干燥后的样品分别与对照样进行三点检验和对比评吸,评吸人数为15人,评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干燥后样品与对照样的同质化率为68%,电烘箱干燥后样品与对照样的同质化率为60%。与对照样相比,采用实施例1方法干燥后样品的感官质量与对照样较为接近,而电烘箱干燥后样品的香气质量、烟气质量、口感特性均较差。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