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当Hr<6r时,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07

    授权

    授权

  • 2015-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5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设的许多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中,地下埋藏式 钢管是主要的引水管道结构形式。在“安全第一”和“资产全寿命周 期管理”总体最优的思想指导下,地下埋藏式钢管广泛应用于不同水 头水电站的地下输水系统中,尤其常见于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的引水 系统。由于事关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如何确定好地下埋藏式 钢管的管壁厚度是设计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地下埋藏式钢管的埋藏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恒温区是指围岩温度稳定,不会影响结构受力的区域; 热影响区包括围岩完整区、围岩破碎区及衬砌区域,各区域会因温度 变化而引起变形,从而影响结构受力。总缝隙值δ2为钢管、围岩因 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缝隙与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缝隙之和,具体体现为钢 管与衬砌之间的缝隙δ21、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缝隙δ22。在地下埋藏 式钢管的管壁厚度确定过程中,衬砌仅作为传力媒介考虑,不承受相 应荷载,因此对于砖石衬砌、片石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其 基本的计算原理均适用,区别仅在于缝隙值的取值不同。

目前,设计人员对于地下埋藏式钢管的管壁厚度确定方法均基 于厚壁圆筒变形相容原理,即将钢管、衬砌、围岩作为一壁厚无限大 的圆筒进行分析,并认为钢管、衬砌、围岩的变形是连续的,不发生 某些部位的相互分离或侵入,满足弹性力学变形相容方程。

根据《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5141-2001》,地下埋藏式 钢管的管壁厚度确定方法如下:

1)进行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一)的判别

Hr≥6r

当围岩厚度满足该条件时,此时才可将钢管、衬砌、围岩作为 一无限大的厚壁圆筒进行考虑;该条件是利用厚壁圆筒变形相容原理 确定钢管管壁厚度的必要条件。

当围岩厚度不满足该条件时,则不能利用厚壁圆筒变形相容原 理确定钢管管壁厚度,此时钢管管壁厚度计算式为σR按明管 取值。

2)进行缝隙条件的判别,

σRrEs2>δ2

当满足该条件时,钢管变形大于缝隙值,钢管承受的内水压力 才可以传递到围岩上,即该条件是考虑围岩联合承载的必要条件。

当不满足该条件时,不考虑围岩联合承载,此时钢管管壁厚度 计算式为其中σR按埋管取值。

3)试算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

p2=pr-σθ1tminr5

其中σθ1=pr+1000K01δs2tmin+1000K01rEs2

4)进行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的判别,

p2γrcosα(1+ηrtan2α)Hr

如果围岩承担的内水压力大于其重力及侧向压力,围岩可能会 被掀开,因此该判别条件是对围岩的承载能力进行判别,其物理意义 是要确保试算所得到的围岩可能分担的内水压力不大于围岩的重力 其侧向压力所能提供的最大值。

5)选择相应壁厚计算公式进行壁厚计算

当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满足时,钢管管壁厚度计算式为:

t=prσR+1000K0(δ2σR-rEs2)

当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不满足时,

令p2=γrHrcosα(1+ηrtan2α),

钢管管壁厚度计算式为:

t=pr-p2r5σR

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确定计算中所涉及的参数及说明如下:

Hr为垂直于钢管管轴的最小覆盖围岩厚度,

r为钢管内径,

p为内水压力,

p2为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

σR为钢管结构构件的抗力限值,

Es2为平面应变问题的钢材弹性模量,

δ2为钢管、衬砌、围岩间总缝隙值,

r5为衬砌内径,

K0为围岩单位抗力系数,

K0c为围岩单位抗力系数临界值,

γr为围岩重度较小值,

α为钢管管轴与水平面夹角,

ηr为围岩侧向压力系数,

t为钢管管壁厚度,

tmin为钢管最小管壁厚度,根据r的不同,在DL/T5141-2001 中对应取值。

目前,设计人员在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时,主 要依据上述方法进行,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根据上述方法,当满足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一)和缝隙 判别条件,但不满足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时,虽然试算时 p2rHrcosα(1+ηrtan2α),但将实际的p2取为γrHrcosα(1+ ηrtan2α)并不合适。由于岩体并不是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通常都 呈现塑性变形、蠕变等非线性形状,所以试算的p2值并不能反应围岩 的实际承载水平。当围岩力学指标较差时,由于围岩实际分担内压的 能力很弱,很有可能围岩实际能够分担的内水压力值小于 γrHrcosα(1+ηrtan2α);当围岩力学指标较好,围岩覆盖厚度Hr很 高时,虽然围岩实际分担内压的能力很强,但由于γrHrcosα(1+ ηrtan2α)值过大,也将可能出现围岩实际分担的内水压力值小于 γrHrcosα(1+ηrtan2α)的情况。

以上两种情况均将导致过高地估算围岩分担内水压力的能力, 从而使钢管管壁计算值偏下,埋下安全隐患。

其次,当围岩覆盖厚度判别条件(二)恰好满足时,即

p2γrcosα(1+ηrtan2α)=Hr

此时确定钢管管壁壁厚既可以采用公式

t=prσR+1000K0(δ2σR-rEs2)

也可以令p2=γrHrcosα(1+ηrtan2α),采用公式

t=pr-p2r5σR

上述两个计算公式所得钢管管壁壁厚结果并不相等,即,在围 岩覆盖厚度判别条件(二)恰好满足的条件会出现两种计算结果。

再次,当同时满足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一)、缝隙判别条件和全 部覆盖围岩厚度条件时,共需要进行三次条件的判断,其中,为了进 行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的判别,还需要进行围岩可分担的最大内 水压力的试算,计算过程相当繁琐。

发明内容

现有的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确定方法,只考虑围岩 在理想状态下分担内水压力的能力,并未考虑围岩实际分担内水压力 的能力,易导致钢管管壁计算值偏下,埋下安全隐患,在特定情况下 还有可以出现两种计算结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了的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 法。

对于无限大厚壁圆筒模型,根据围岩物理方程,围岩径向位移 为

ω=p2r51000K0

根据钢管、围岩变形的几何相容原理,钢管的径向位移为

Δ=p2r51000K0+δ2

根据钢管物理方程

Δ=σRrEs2

可得

p2r51000K0+δ2=σRrEs2

因此,围岩实际可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可以用下式表示

p2=1000(σRrEs2-δ2)K0r5

可知影响围岩实际承担内水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钢管材料、钢 管内径、缝隙值的大小以及围岩单位抗力系数。而对于特定计算断面, 钢管材料、钢管内径、缝隙值的大小往往已经事先确定,影响围岩实 际承担内水压力的就只有围岩单位抗力系数。

同时,根据《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5141-2001》,围岩 分担的内水压力不大于围岩的重力及侧向压力所能提供的压力值 γrHrcosα(1+ηrtan2α),即

p2≤γrHrcosα(1+ηrtan2α)

因此,可以得到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p2与围岩单位抗力 系数K0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围岩单位抗力系数临界值K0c的计算过程如下,

1000(σRrEs2-δ2)K0r5=γrHrcosα(1+ηrtan2α)

K0c=γrHrcosα(1+ηrtan2α)r5Es21000(σRr-δ2Es2)

由图2可知,当K0<K0c时,围岩实际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与 围岩单位抗力系数K0成正比,当K0≥K0c时,限制围岩实际分担的最 大内水压力不大于围岩的重力及侧向压力所能提供的压力值 γrHrcosα(1+ηrtan2α)。

因此,若根据图2中的曲线来确定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p2, 并由此确定钢管管壁厚度,则综合考虑了围岩实质地质条件和行业设 计规范,全面地体现了围岩分担内水压力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要 求的钢管。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当Hr<6r时, 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σR按明管取值;当Hr≥6r且时,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σR按埋管取值;当Hr≥6r且 时,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当K0≥K0c时, 取p2=γrHrcosα(1+ηrtan2α),当K0<K0c时,取

p2=1000(σRrEs2-δ2)K0r5;K0c=γrHrcosα(1+ηrtan2α)r5Es21000(σRr-δ2Es2);

上述公式中,Hr为垂直于钢管管轴的最小覆盖围岩厚度,r为 钢管内径,p为内水压力,p2为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σR为钢管 结构构件的抗力限值,Es2为平面应变问题的钢材弹性模量,δ2为钢 管、衬砌、围岩间总缝隙值,r5为衬砌内径,K0为围岩单位抗力系数, K0c为围岩单位抗力系数临界值,γr为围岩重度较小值,α为钢管管 轴与水平面夹角,ηr为围岩侧向压力系数。

跟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对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进行 试算,综合考虑了围岩实际分担内水压力的能力和行业规范,全面地 体现了围岩分担内水压力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钢管;当围 岩覆盖条件(二)刚好满足时,由于p2与K0的关系曲线在K0=K0c处 连续,故有且只有一个钢管管壁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埋藏式钢管的埋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p2与围岩单位抗力系数K0的 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当Hr<6r时, 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σR按明管取值;当Hr≥6r且时,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σR按埋管取值;其特征在于, 当Hr≥6r且时,所述钢管管壁厚度为其中当 K0≥K0c时,取p2=γrHrcosα(1+ηrtan2α),当K0<K0c时,取 p2=1000(σRrEs2-δ2)K0r5;K0c=γrHrcosα(1+ηrtan2α)r5Es21000(σRr-δ2Es2);

上述公式中,Hr为垂直于钢管管轴的最小覆盖围岩厚度,r为钢 管内径,p为内水压力,p2为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σR为钢管结 构构件的抗力限值,Es2为平面应变问题的钢材弹性模量,δ2为钢管、 衬砌、围岩间总缝隙值,r5为衬砌内径,K0为围岩单位抗力系数,K0c为 围岩单位抗力系数临界值,γr为围岩重度较小值,α为钢管管轴与水 平面夹角,ηr为围岩侧向压力系数。

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工程案例分析验证如下:

某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某管段的地下埋藏式钢管厚度计算参 数如表1。

表1某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埋管计算参数表

由于Hr=69.964m,6r=6×3=18m,故Hr≥6r,满足围岩覆盖厚 度条件(一)。

由于σRrEs2=2.098×108×32.06×10113mm,δ2=2.18mm,故σRrEs2>δ2,满足 缝隙条件。

如果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确定钢管管壁厚度,由于 Hr=69.964m,6r=6×3=18m,故Hr≥6r,满足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一); σRrEs2=2.098×108×32.06×10113mm,δ2=2.18mm,故σRrEs2>δ2,满足缝隙条件。

首先试算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

σθ1=pr+1000K01δs2tmin+1000K01rEs2=270.2MPa

p2=pr-σθ1tminr5=1.1MPa

然后进行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二)的判别,

p2γrcosα(1+ηrtan2α)=70.147m>Hr

故令p2=γrHrcosα(1+ηrtan2α)=1.098MPa,

钢管管壁厚度为t=pr-p2r5σR=16mm

若围岩覆盖厚度判别条件(二)满足,计算得到的钢管管壁厚度 为

t=prσR+1000K0(δ2σR-rEs2)=33mm

由以上计算可知,满足围岩厚度判别条件(二)进行计算所得的 管壁厚度远大于不满足该条件时的厚度计算值。而事实上,满足围岩 厚度判别条件(二)意味着围岩更厚,进行计算所得的管壁厚度理应 比不满足该条件时小,此时的计算结果是反常的,不应该被应用。

如果利用本发明方法确定钢管管壁厚度,由于Hr=69.964m, 6r=6×3=18m,故Hr≥6r,满足围岩覆盖厚度条件(一); σRrEs2=2.098×108×32.06×10113mm,δ2=2.18mm,故σRrEs2>δ2,满足缝隙条件。 首先计算临界值K0c

K0c=γrHrcosα(1+ηrtan2α)r5Es21000(σRr-δ2Es2)=67.68MPa/cm

由于K0=7.5MPa/cm,故K0<K0c,取

p2=1000(σRrEs2-δ2)K0r5

钢管管壁厚度为

t=pr-p2r5σR=33mm

利用本发明来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避免了试算 围岩分担的最大内水压力值,计算出钢管管壁厚度为33mm,大于利 用现有方法确定的钢管管壁16mm,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