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一种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具体针对海水围塘的缢蛏养殖,在每年4-5月,用水泵向养殖围塘内抽入淡水或换入盐度低于12的海水,使海水盐度控制在13以下,再投放缢蛏幼苗。在整个生长期间均保持围塘内海水盐度低于13;而在起捕前将盐度慢慢增加到高于18,再在高于18盐度下养殖1个月以上出池,从而使缢蛏养殖既有高的养殖产量又有高的口感品质,大大增加了缢蛏养殖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553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11891.7

  • 申请日2015-06-0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26: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54 专利号:ZL2015103118917 登记生效日:20220629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宁波大学 变更后权利人:福建省中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变更后权利人: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书峰村808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5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 方法。

背景技术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名蛏子,属软体动物,系瓣鳃纲,真瓣鳃 目、竹蛏科,营滤食性埋栖生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滩涂,是我国传统 的四大养殖经济贝类之一。缢蛏富含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不 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也有报道称缢蛏能治疗烦闷、冷痢、热痢、妇女产后 虚损等症,所以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目前,不同地区养殖户养殖出的缢蛏口感品质有着很大不同,同样是围塘 养殖,优质口感品质好的“长街缢蛏”收购价已经超过30元/公斤,而一些质次 的缢蛏还达不到10元/公斤,经济效益差异明显。因此,如何在围塘养殖中既保 持优质缢蛏的口感品质,又获得较高的产量的问题就成为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 经济效益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即根据缢蛏养 殖的不同阶段,在海水养殖围塘内,通过调节水体盐度来提高缢蛏的养殖产量 和品质的方法,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提高缢蛏养殖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是在每年4-5月份调节养殖水体 的盐度在13‰以下,再投放缢蛏幼苗;在缢蛏生长期间保持海水盐度不高于 13‰;在起捕前1-2个月将养殖水体的盐度慢慢增加到高于18‰,再在高于18‰ 盐度的养殖水体中养殖1个月以上进行起捕。

上述调节养殖水体的的盐度在13‰以下,是通过添加淡水或盐度低于12‰ 的海水来完成的;

上述的将养殖水体的盐度慢慢增加到高于18‰,是通过排出养殖水体中低 于13‰的海水,加入高盐度海水来完成的。

在调节盐度过程中,每天换水量不可大于1/3,直到盐度高于18为止。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海水养殖围塘内进行的,作为一种优选,缢蛏养殖面 积占整个围塘养殖面积不超过1/3,缢蛏养殖区域底部覆盖20目尼龙筛绢后, 水体中套养鱼类和虾类,在缢蛏养殖区域用1cm左右网孔的尼龙网隔离后,其 它底部也可以套养蟹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在养殖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使海水盐 度控制在较低盐度,而在出池前通过在相对高盐度海水中强化培养,这样即保 证了养殖产量的要求,又明显提高了缢蛏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从而大幅提高单 位围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不同盐度下缢蛏的总脂含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在养殖实践中发现,在每年4-5月,用水泵向养殖围塘内抽入淡水, 使海水盐度控制在13‰(也简写为13,下同)以下,再投放缢蛏幼苗。在整个 生长期间均保持围塘内海水盐度低于13,而在起捕前将盐度慢慢增加到高于18, 再在高于18盐度下养殖1个月以上出池。从而使缢蛏养殖既有高的养殖产量又 有高的口感品质,大大增加了缢蛏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促成了本发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选取1.63±0.11×0.75±0.04(长×宽,mm×mm)的缢蛏稚贝放置于50L 的塑料白桶中培养,桶底铺有经煮沸并用200目尼龙筛绢过滤后的5mm左右厚 的海泥。在盐度13下连续培养10天后,通过淡水和盐度30的海水混合调节各 桶的盐度分别至8,13,18和23,继续培养5天。每天早晚两次等比例混合投 喂足量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投喂前也要调节微藻藻液盐度至实验要求,每5天全量换水并更换底泥(底泥 厚度每次逐渐增加约5mm)。连续充气,全程自然温度(25℃-29℃)下培养15 天后,饥饿24h排空胃,收集样品,测量大小后置-80℃冰箱中保存待用。实 验时每组设3个平行。

然后参考文献(16种贝类脂肪酸和甾醇组成分析,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22(1):48-54),对各盐度下培养的缢蛏稚贝的总脂(图1)及脂肪酸组 成(表1)进行分析

图1可见,随着盐度的增加,缢蛏脂类含量明显降低。而从表1也可看出, 随着盐度的增加,在不同盐度下培养的稚贝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绝大部分十 八碳以下脂肪酸随着盐度的增加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二十碳以上脂肪酸百分 含量逐渐增加,且长链不饱和必须脂肪酸C20:4、C20:5和C22:6百分含量明显 增加,这可能是在高盐代谢过程中生物体生长优先代谢碳链低于十八碳的脂肪 酸有关,从而相对积累和合成二十碳以上的PUFA。

表1:缢蛏稚贝脂肪酸的组成*

*:表中数据均以平均值±误差表示,每组3个平行;每组数据共有相同的字母上标,表示差 异性不显著,P>0.05;SFA: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 酸,TFA:总脂肪酸。

研究表明养殖生物脂类含量高会明显降低其口感品质,比如野生大黄鱼口 感明显优于养殖大黄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野生大黄鱼总脂含量远低于养 殖大黄鱼(养殖与野生大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比较,营养学报,2005,27(3): 256-260)。试吃结果也表明高盐度下养殖的缢蛏口感品质明显高于低盐环境下 养殖的缢蛏。另外,高盐下养殖的缢蛏二十碳以上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 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人体必须的AA、EPA和DHA百分组成明显增加,使高盐 环境下养殖的缢蛏更具营养价值。

实施例2

为了验证大规模养殖也具有实施例1小规模养殖的效果,进行如下的养殖 实验: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小志水产养殖场拥有海水围塘550亩,平均深度 1m以上,在2014年5月13日投放平均长度1.3cm的缢蛏幼苗,其中110亩缢 蛏养殖塘按照本发明提供方法,在2014年5月13-2015年2月15日,通过泵 入淡水使塘水盐度常年维持在10-13左右,极限最低盐度在8月由于台风暴雨 达到6左右。2015年2月15日之后每天排出1/4左右塘水换入盐度25左右的 自然海水,使盐度慢慢增加到高于18‰,一周后正常管理,海水盐度为25,4 月5日采收。而其它养殖塘盐度跟随外海盐度变化而变化,盐度基本在20-27 范围内,4月8日采收。除了盐度调节外,其他有关投饵品种和投饵量、施肥品 种和施肥量均相同。

各随机抽取30只缢蛏测量壳长、总脂含量和AA、EPA和DHA百分组成 (表2)。可见,利用本发明技术养殖的缢蛏个体明显大于常规养殖方式养殖的 缢蛏个体,而其他总脂含量及AA、EPA和DHA百分组成没有统计性差异,说 明利用本技术养殖的缢蛏在保持更高生长量的基础上,保持了常规高盐环境下 养殖的缢蛏品质。

表2 两种养殖方式的缢蛏相关参数比较*

*表中AA、EPA和DHA含量是指各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最终,两种养殖方式套养的脊尾白虾和梭子蟹产量持平,而利用本技术养 殖的缢蛏平均每亩产量达到1976斤,比其他塘亩产1634斤平均提高20%以上, 每亩利润平均提高22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而且,由于口味更好,在出售 价格上也高于常规的养殖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