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

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北方薯区平原地淀粉型甘薯薯干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精选品种、选地作垄、配方施肥、选用壮苗、覆膜早栽、适增密度、膜下滴灌、严防病虫、化学控旺和机械收获。本发明栽培方法,通过早栽密植并配合其他先进种植技术,延长甘薯生长时间,显著提高了甘薯中淀粉含量及单位面积土地的甘薯干物质积累量,可实现薯干亩产量超吨;技术的综合程度提高,既有良种良法的融合,也有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更有工程措施与栽培措施的配套,全方位提升栽培技术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升本;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提高,通过定量数据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技术细节和参数,为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定型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 1/00 专利号:ZL2015102941964 申请日:20150602 授权公告日:201707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7-04

    授权

    授权

  • 2015-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广泛分布在世界上111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世界上第五大食物能源供应作物,也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维护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危机和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和生产国,2013年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世界的42.8%和71.4%。

北方薯区主要是淮河以北的甘薯种植区域,涉及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一方面,自然资源适宜。本区属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5℃,无霜期150~250天,日照百分率为45%~70%,年降雨量450~1100mm,土壤为潮土或棕壤,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适合机械化耕作,以种植春薯和夏薯为主,适宜的自然条件为甘薯高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北方薯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土地相对集中,在多年种植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依托京津、面向东北、辐射全国、出口日韩”的市场格局,产业化水平也带动了甘薯生产的快速发展。北方薯区甘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4.6%,总产占全国总产的28.1%,平均亩产鲜薯1630公斤,单产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0%;平均亩产薯干0.6吨左右。近年来,甘薯产业发展迅速,北方薯区逐渐形成了甘薯优势主产区,如山东丘陵区、燕山南麓区、豫西山地区、淮河下游两岸区、晋南旱垣区、陕东部山区等淀粉型和鲜食型甘薯生产区域。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统计,北方薯区淀粉型甘薯占本区甘薯总产量的78.5%,主要用于生产甘薯淀粉和加工淀粉制品。

北方薯区在大规模甘薯生产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干率抗病耐肥品种缺乏、肥料利用率低、中后期旺长、机械化程度低、不注重田间管理、病虫害危害严重等,导致产量徘徊不前、商品薯比例降低、生产成本偏高、经济效益偏低。这些因素导致北方薯区甘薯薯干产量长期徘徊不前,跟不上产业发展的形势。因此,提高甘薯产量尤其是薯干产量成为促进北方薯区甘薯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关于甘薯高产栽培,CN201110310682.2采用电热双膜育苗和分垄理藤的技术,提高了出苗率和改善薯垄采热条件,虽然增产20%以上,但是分垄理藤增加了人工劳动投入,提高了生产管理成本。CN201310703697.4发明了一种采用由藤蔓剪切而来的扦插外植体生产迷你薯的方法,但产量水平较低。CN201410517706.5采用猪粪、过磷酸钙、硒酸钠和花生壳粉等沤制基肥促进甘薯增产10%-20%,生产富硒的保健甘薯,这种技术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但不适宜在北方薯区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包括精选品种、选地作垄、配方施肥、选用壮苗、覆膜早栽、适增密度、膜下滴灌、严防病虫、化学控旺和机械收获。

本发明上述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品种:选择耐水耐肥性好、干率较高、薯型较均匀的淀粉型甘薯品种;

步骤(1)中,所述的甘薯品种优选高淀粉含量的济薯25、徐薯32、商薯19、徐薯22、烟薯24、徐薯27或豫薯13。

(2)选地作垄:选择地力肥沃、质地疏松、保墒蓄水、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地块,地块土质为沙壤或棕壤土,地块土壤肥力选择标准为有机质含量1.0%以上,碱解氮含量在50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在1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70mg/kg以上;春季解冻后,地块经深耕耙耱保墒,土壤耕翻20~30cm,拣净根茬,打碎坷粒,起垄,备用;起垄时结合配方施肥一次完成,垄距80~90cm、垄高25~30cm,垄宽75~80cm,起垄时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60%;

步骤(2)中,起垄时优选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作垄,确保垄直,垄面平,垄土松,垄心耕透无漏耕;起垄时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的,起垄前需要人工造墒;

(3)配方施肥:在地块土壤耕翻起垄前,地块基施农家土杂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土杂肥施用标准为2000kg/亩,随耕地撒施,商品有机肥施用标准为每亩施用5kg纯氮、5kg P2O5和10kg K2O,在起垄时在机械前顺起垄方向条施,肥料离垄面10~15cm;

步骤(3)中,所述的农家土杂肥优选风干腐熟的鸡粪或牛粪,甘薯是喜钾作物,平均每生产500kg鲜薯,需从土壤中吸收纯N 1.86kg,P205 0.86kg,K20 3.74kg,三者比例约为2:1:4,由于平原地基本不缺氮肥,因此在配方施肥过程中减少了氮肥用量。甘薯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地力情况施肥,坚持“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4)选用壮苗:苗床期采用高剪苗,禁止拔苗,选择苗龄在30~35天,苗长为20~25cm,苗重为0.75~1kg/百株,茎粗0.5±0.1cm,节数为5~7节,节间长3~5cm的薯苗,选择的薯苗要求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大小适中、顶三叶齐平,茎粗壮、无气生根、无病斑、茎中浆汁浓、茎基部根系白嫩,节间长短适度、节粗壮、根原基粗大、突起明显,苗株挺拔结实、不脆嫩也不老化、有韧性、不易折断;

(5)覆膜早栽:于4 月中旬将步骤(4)选择的薯苗栽插于步骤(2)地块中,栽插时只留顶部3片展开叶,其余部分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栽插深度5±2cm,浇足窝水,每穴浇窝水500~700ml,栽后封严窝,然后覆盖0.018mm厚度黑膜,用土压实,扣苗后,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

    北方薯区甘薯一般集中在5月1日前后栽插,地膜覆盖能提高10cm地温3~5℃,可提前5~8天栽插,本发明采用先栽插后覆膜的方式,覆盖黑膜,其增产效果优于覆盖透明膜,覆膜质量是决定覆膜效果的关键,要求地膜完整,紧贴表土无空隙,用土压实,不要压断薯苗,扣苗后膜口小,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避免高温和除草剂熏蒸。

(6)适增密度:薯苗栽插时,株距控制在22~26cm,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亩;

     步骤(6)中,可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习惯,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商薯19种植密度优选3500株/亩,徐薯22种植密度优选3300株/亩,济薯25种植密度优选3000株/亩。

(7)膜下滴灌:薯苗栽插后,于覆膜前顺垄的方向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居于垄的上方,紧贴薯苗基部;

    步骤(7)中,所述的滴灌带外径16mm,壁厚0.3mm,滴孔间距0.25cm,流量2~3L/h,工作压力50~100KPa,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滴灌带。

(8)严防病虫:栽插前,薯苗首先用质量浓度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质量浓度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浸苗基部15min,防治黑斑病,然后用质量浓度30%辛硫磷微胶囊混成泥浆浸沾苗基部,防治茎线虫病;栽插时,穴施质量浓度5%辛硫磷颗粒剂或质量浓度10%毒死蜱颗粒剂2~3kg/亩,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间,一是采用10~15kg豆饼或麦麸,压碎、过筛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质量浓度40%辛硫磷乳油1kg,用量5~6kg/亩,傍晚前后撒在幼苗周围,防治地老虎、蝼蛄,二是采用质量浓度2.5%功夫乳油5000倍稀释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稀释液于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尚未卷叶时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卷叶蛾,三是采用质量浓度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质量浓度50%辛硫磷1000倍液于天蛾幼虫3龄期前叶面喷洒,防治甘薯天蛾;

(9)化学控旺:在薯苗栽插后50~65天,用1.0g a.i./L的调环酸钙水溶液,进行叶片喷施,每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10)机械收获:采用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进行田间杀秧,收获机进行破垄收获。

步骤(10)中,所述的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优选型号4JHSM-800/900,所述的收获机优选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

以上为本发明细化和量化的各单项技术,本栽培方法注重多项技术的集成,其集成技术要点如下:

水肥配合:在甘薯块根膨大期通过步骤(7)膜下滴灌进行补水的同时,可按照步骤(3)中的化学肥料配方,将纯氮:P2O5: K2O按质量比1:1:2的化学肥料溶于水中,边补水边施肥。

水膜配合:在步骤(5)覆膜前必须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墒情,若土壤水分相对含水量低于60%,即使覆膜也没有增产效果。

机垄配合:步骤(2)中起垄的机械轮距和轮宽不仅要与垄距和垄宽一致,也要与步骤(10)中打蔓和收获机具的一致。

化学防控:步骤(8)中采用的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步骤(9)中采用可降解绿色生态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都是采用化学方法提高技术的轻简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的农艺措施。

    本发明方法根据北方薯区的气候、土地集中程度和传统种植习惯,针对平原区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水分供应充足等特点,综合运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采用耐肥品种、机械整地作垄、配方施肥、壮苗早栽、适增密度、地膜覆盖、严防病虫、化学控旺、机械收获等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紧扣当前北方薯区甘薯产业发展需求,从“种、苗、土、水、肥、密、保、管、机”等方面通过优化农艺措施,从选用品种、施肥、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力优势,满足甘薯整个生育期持续的养分和水分需求,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甘薯干物质积累量,挖掘甘薯产量潜力,促进甘薯薯干产量超吨,实现平原地甘薯产量的新突破。北方薯区平原地淀粉型甘薯一般集中在5月1日前后栽插,且传统种植方法多采用稀植方式,种植密度多在2600~2800株/亩,而本发明种植方法打破传统观念,选择早栽密植,于4月中旬栽插,栽插时种植密度最多达3500株/亩,同时,由于薯苗栽种时间提前,延长了甘薯生长时间并配合先进种植技术,因此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甘薯总产量的同时,单位重量鲜薯中淀粉的百分含量也有显著增加。

本发明是一种促进北方薯区平原地甘薯薯干稳产超吨的栽培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早栽密植并配合精选品种、配方施肥、选用壮苗、覆膜及膜下滴灌、严防病虫、化学控旺等先进种植技术,延长甘薯生长时间,定向调控光合产物运输和积累,显著提高了甘薯中淀粉含量及单位面积土地的甘薯干物质积累量,可实现薯干亩产量超吨;

2)技术的综合程度提高,既有良种良法的融合,也有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更有工程措施与栽培措施的配套,全方位提升栽培技术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提高,与传统栽培的经验指导相比,本技术通过定量数据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技术细节和参数,为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定型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极其有益效果。

实施例

(1)精选品种:选择耐水耐肥性好、干率较高、薯型较均匀的淀粉型甘薯品种,济薯25、徐薯32、商薯19、徐薯22、烟薯24、徐薯27和豫薯13。

(2)选地作垄:选择地力肥沃、质地疏松、保墒蓄水、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地块,地块土质为沙壤或棕壤土,地块土壤肥力选择标准为有机质含量1.0%以上,碱解氮含量在50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在1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70mg/kg以上;春季解冻后,地块经深耕耙耱保墒,土壤耕翻20~30cm,拣净根茬,打碎坷粒,起垄,备用;起垄时结合配方施肥一次完成,垄距80~90cm、垄高25~30cm,垄宽75~80cm,起垄时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60%;起垄时选用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作垄,确保垄直,垄面平,垄土松,垄心耕透无漏耕。

(3)配方施肥:在地块土壤耕翻起垄前,地块基施农家土杂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土杂肥施用标准为2000kg/亩,随耕地撒施,商品有机肥施用标准为每亩施用5kg纯氮、5kg P2O5和10kg K2O,在起垄时在机械前顺起垄方向条施,肥料离垄面10~15cm;所述的农家土杂肥为风干腐熟的鸡粪。

(4)选用壮苗:苗床期采用高剪苗,禁止拔苗,选择苗龄在30~35天,苗长为20~25cm,苗重为0.75~1kg/百株,茎粗0.5±0.1cm,节数为5~7节,节间长3~5cm的薯苗,选择的薯苗要求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大小适中、顶三叶齐平,茎粗壮、无气生根、无病斑、茎中浆汁浓、茎基部根系白嫩,节间长短适度、节粗壮、根原基粗大、突起明显,苗株挺拔结实、不脆嫩也不老化、有韧性、不易折断。

(5)覆膜早栽:于4 月中旬将步骤(4)选择的薯苗栽插于步骤(2)地块中,栽插时只留顶部3片展开叶,其余部分连同叶片全部埋入土中,栽插深度5cm,浇足窝水,每穴浇窝水500~700ml,栽后封严窝,然后覆盖0.018mm厚度黑膜,用土压实,扣苗后,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

(6)适增密度:薯苗栽插时,株距控制在22~26cm,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亩;商薯19种植密度为3500株/亩,徐薯22种植密度为3300株/亩,济薯25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

(7)膜下滴灌:薯苗栽插后,于覆膜前顺垄的方向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居于垄的上方,紧贴薯苗基部;所述的滴灌带外径16mm,壁厚0.3mm,滴孔间距0.25cm,流量2~3L/h,工作压力50~100KPa。

(8)严防病虫:栽插前,薯苗首先用质量浓度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质量浓度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浸苗基部15min,防治黑斑病,然后用质量浓度30%辛硫磷微胶囊混成泥浆浸沾苗基部,防治茎线虫病;栽插时,穴施质量浓度5%辛硫磷颗粒剂或质量浓度10%毒死蜱颗粒剂2.5kg/亩,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间,一是采用12kg豆饼或麦麸,压碎、过筛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质量浓度40%辛硫磷乳油1kg,用量5.5kg/亩,傍晚前后撒在幼苗周围防治地老虎、蝼蛄,二是采用质量浓度2.5%功夫乳油5000倍稀释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稀释液于卷叶蛾幼虫3龄期前尚未卷叶时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卷叶蛾,三是采用质量浓度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质量浓度50%辛硫磷1000倍液于天蛾幼虫3龄期前叶面喷洒防治甘薯天蛾。

(9)化学控旺:在薯苗栽插后50~65天,用1.0g a.i./L的调环酸钙水溶液,进行叶片喷施,每5天喷一次,共喷3次。

(10)机械收获:采用4JHSM-800/900型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进行田间杀秧,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进行破垄收获。

大田试验应用实例及结果:

(1)甘薯品种选择:商薯19、徐薯22和济徐23。

(2)地块选择:

2013年在济南长清区双泉镇,地块土壤肥力:有机质1.7%、速效氮82.4mg/kg、速效磷27mg/kg、速效钾109.3mg/kg,分组:选取6亩,随机分为6区,每区1亩;

2014年邹城市香城镇,地块土壤肥力:有机质1.4%、碱解氮87.5 mg /kg、速效磷23.7mg /kg、速效钾90.5 mg /kg,分组方法同上。

(3)种植方法

     随机选取1小区地块,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和传统方法分别种植商薯19、徐薯22和济徐23;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商薯19种植密度为3500株/亩,徐薯22种植密度为3300株/亩,济薯25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2013年为4月10日栽插,10月25收获;2014年为4月12日栽插,10月30日收获;

传统方法:商薯19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徐薯22种植密度为2700株/亩,济薯25种植密度为2600株/亩;2013年为5月10日栽插,10月25日收获;2014年为5月12日栽插,10月30日收获;

(4)实施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3和2014年本发明与传统栽培方法的产量对比

                                                 

由表1可见,2013年,三个品种采用本发明技术薯干全部超吨,鲜薯平均比当地传统栽培增产22.8%,干重增加23.6%;2014年两个品种采用本发明技术薯干均超吨,鲜薯平均比当地传统栽培增产28.0%,干重增加35.1%。

(5)对比试验:

2012年在济南长清区双泉镇,地块土壤肥力:有机质1.7%、速效氮82.4mg/kg、速效磷17mg/kg、速效钾109.3mg/kg,分组:选取3亩,随机分为3区,每区1亩,种植商薯19;

种植方法:

组1本发明实施例方法,4月10日栽插;

组2不使用覆膜早栽技术,栽插时间调整为5月10日,其他同本发明实施例方法;

组3不使用化学控旺技术,其他同本发明实施例方法;

种植密度均为2800株/亩,收获时间均为10月25日;

实施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试验产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