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

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由茶梢挥发物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烯、正己醇、α-松油醇和蒈烯六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载于羊毛毡上制成诱芯。每种组分的剂量为1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39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计量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70628.0

  • 发明设计人 韩宝瑜;韩善捷;

    申请日2015-04-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法高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25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26: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5-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9/00 申请日:2015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于茶园中 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

背景技术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遍布于全国茶区以及越南和缅甸北部茶区,是我国大 陆茶区最严重害虫,常年致茶叶减产15%—20%,每年需要防治10多次,个别茶区防治次数 近20次。近年来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卵,夏秋季在杭州地区多个茶园中寄 生率达16%—48%,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叶蝉三棒缨小蜂在茶园常年可见,在假 眼小绿叶蝉的卵量高峰期,其寄生率高达40%—65%。尽管寄生率较高,但在自然状态下该 蜂不足以控制该叶蝉,假眼小绿叶蝉仍然猖獗发生。本发明研制了叶蝉三棒缨小蜂诱集剂, 可有效地诱集、指引该蜂搜寻假眼小绿叶蝉,提高搜寻效率和寄生率。在每年9—11月假眼 小绿叶蝉虫口高峰期使用,将有效压低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减免化学防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由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烯、正己 醇、α-松油醇和蒈烯,按1:1.0—2.0:1.0—2.0:1.0—2.0:1.0—2.0:1.0—2.0的比例组成,所 述引诱剂通过以下步骤制作完成:以正己烷为溶剂,将茶梢挥发物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 烯、正己醇、α-松油醇和蒈烯分别配成10-2g/mL—10-6g/mL剂量,再按1:1.0—2.0:1.0—2.0 :1.0—2.0:1.0—2.0:1.0—2.0的比例制成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诱集剂在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制约假眼小绿叶蝉过程中 的应用,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把茶梢挥发物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烯、正己醇、α-松油醇和蒈烯分别配成10-2g/mL—10-6g/mL正己烷溶液,按1:1.0—2.0:1.0—2.0:1.0—2.0:1.0—2.0:1.0—2.0的体积比 配成混合物,作为叶蝉三棒缨小蜂诱集剂。在1条长4.5cm、宽1.5cm、厚1.0cm的羊毛毡上, 滴加该诱集剂100—200μl,再滴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mg,用聚氯乙烯塑料 封闭羊毛毡,即制成1个诱芯。

(2)通常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在9月—11月形成一个高峰期,每100片芽下第二叶假眼 小绿叶蝉虫口≥10头时,将诱芯挂入茶园,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产卵于假眼小绿叶蝉卵内, 压低假眼小绿叶蝉密度。

将载有蚜茧蜂剂的诱芯分布于茶园中,挂于茶梢上,每667m2面积的茶园放置20—25 个,诱集和指引叶蝉三棒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

本发明开拓了治理茶园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一种方法:①以茶梢释放的挥发性信息 物质为主要成分,将其按一定比例配成叶蝉三棒缨小蜂诱集剂,载于羊毛毡,加入抗氧化剂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用聚氯乙烯塑料封闭羊毛毡,制成诱芯。诱芯挂于茶园中,长期 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②本组曾获准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诱集缨小蜂寄 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专利号ZL201110160807.8)使用α-法尼烯、顺-茉莉酮、水杨酸甲酯 和苯甲醛4种信息物质,4种信息物质按一定比例配成混合物,以橡胶材料为载体制成诱芯; 本发明使用橙花醇、正戊醇、α-松油烯、正己醇、α-松油醇和蒈烯6种信息物质,6种信息物 质之间的比例不同ZL201110160807.8的4种信息物质之间的比例,以羊毛毡为为载体制成诱 芯。

附图说明

图1是在Y管生物测定过程中选择茶树嫩茎、受害芽叶和邻近受害芽的健康芽叶气味和 选择洁净空气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及差异。

图2—图6是连续5个试验日每日8个时间段茶园中4种诱芯捕获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 量。其中相同色彩的柱子为同一种诱芯,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同一种诱芯诱捕的叶蝉三棒缨 小蜂数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图7是六组分诱芯每日平均诱捕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

图8是六组分缓释诱芯每日平均诱捕的三棒缨小蜂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3种茶树组织气味对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效应

在中国计量学院茶树盆栽场,选10多株树龄5年茶树,接上假眼小绿叶蝉,分别以60 目纱网罩住以防叶蝉逃逸,叶蝉为害10h之后:剪叶蝉刺吸和产卵管刺伤的嫩茎;剪下叶蝉 刺吸的芽叶;剪取叶蝉刺吸芽叶近邻的健康茶叶。以叶蝉三棒缨小蜂为试虫,使用Y形嗅觉 仪进行行为测定。这3种植物组织味源质量皆分别为1g、2g、3g、4g、5g和6g,室内行 为测定时分别以洁净空气为CK。

与空气对照相比,假眼小绿叶蝉口针和产卵管刺伤的茶梢嫩茎、假眼小绿叶蝉口针刺吸 芽叶、刺吸芽叶近邻的健康茶叶气味显著吸引叶蝉三棒缨小蜂,随着供试味源质量的增加吸 引效果逐渐增强;当质量超出阈值时,吸引力下降。选择味源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与供试 味源质量呈抛物线关系(图1)。3g刺伤嫩茎、4g口针刺吸芽叶、以及2g和3g刺吸芽叶近邻 的健康茶叶显著地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P<0.05,图1),即这3种植物组织的气味显著引诱 叶蝉三棒缨小蜂。图1中*表示选择该味源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与选择空气对照的叶蝉三棒 缨小蜂数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实施例2 源于3种茶树组织气味的27种挥发物引诱叶蝉三棒缨小蜂的效应

以Super Q为吸附剂,采用常规的动态吸附法,分别吸附“实施例1”的刺伤嫩茎、叶蝉 口针刺吸芽叶、刺吸芽叶近邻的健康茶叶气味,分别以GC-MS等仪器测定其中挥发性化合 物,选出27种主要成分,分别配制10-2g/mL、10-4g/mL和10-6g/mL剂量的溶液,参照“实 施例1”的方法,对叶蝉三棒缨小蜂进行行为测定,χ2法检验选择味源的缨小蜂数与选择洁 净空气的缨小蜂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结果如表1。

表1 Y管测定的29种茶梢挥发物的3个剂量对于叶蝉三棒缨小蜂的引诱效应

由表1可见,10-2g/mL橙花醇、10-2g/mL正戊醇、10-2g/mLα-松油烯、10-6g/mL正己醇、10-6g/mLα-松油醇、10-6g/mL蒈烯显著地吸引叶蝉三棒缨小蜂(P<0.05)。

实施例3 本发明诱集剂与其它3种诱集剂的效果比较

根据“实施例2”的结果,配制本发明的六组分诱集剂如表2,与其它3种诱集剂组成上

表2 本发明诱集剂与其它3种诱集剂组成上的差异

有显著差异。吸取每种诱集剂100μl,载于羊毛毡上,加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 酚1mg,用聚氯乙烯塑料封闭羊毛毡,制成诱芯。在安徽省宣城市叶家湾选一片无公害茶园, 2013年9月30日上午9—11点,选用六组分诱芯、三组份诱芯、α-松油烯诱芯和正己烷诱芯、 以及素馨黄色板。1个诱芯用1小段细铁丝附于1块素馨黄色板上,粘板挂于小木棍上,木 棍插于茶行中,粘板的底边邻接茶梢,每种诱捕器重复30次,4种诱捕器完全随机放置,间 距7—8米。每24h调查1次板上诱捕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直至10月5日,每次调查之 后调整色板的方位以便均匀地诱捕来自各个方向的叶蝉。以本发明的六组分诱集剂效果最佳 (表3)。

表3 每日4种诱集剂诱捕的叶蝉三棒缨小蜂的数量及差异

注:同一列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数值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重复30次。

实施例4 加入缓释剂之后本发明诱集剂与其它3种诱集剂的效果比较

在安徽省宣城市叶家湾选另一片无公害茶园,2013年10月18日上午9—11点,选用六 组分缓释诱芯、三组份缓释诱芯、α-松油烯缓释诱芯和正己烷缓释诱芯、以及纯白色板,化 学组成如表4。参照“实施例3”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每种诱捕器重复30次,4种诱捕器完 全随机放置,间距7—8米。每24h调查1次板上诱捕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直至10月 23日。结果表明还是以本发明的六组分诱集剂效果最佳(表5)。

表4 加入缓释剂的本发明诱集剂与其它3种诱集剂组成上的差异

表5 每日4种缓释剂诱集剂诱捕的叶蝉三棒缨小蜂的数量及差异

注:同一列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数值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重复30次。

实施例5 叶蝉三棒缨小蜂活动节律以及本发明诱集剂对其诱效

在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茶场选一片有机茶园,2013年10月18日,选用六组分缓释诱芯、 三组份缓释诱芯、α-松油烯缓释诱芯和正己烷缓释诱芯、以及纯白色板。参照“实施例3”的 试验方法,直至23日。调查时将一天分为8个时间段,即20:00—6:00、6:00—8:00、8:00—10:00、 10:00—12:00、12:00—14:00、14:00—16:00、16:00—18:00和18:00—20:00。在每个时间段的 最后30分钟统计色板上的三棒缨小蜂数量。制作叶蝉三棒缨小蜂时间节律图(图2—图6)。

可见每日每种诱芯均以6:00—8:00和8:00—10:00两个时间段引诱的叶蝉三棒缨小蜂数量 最多,与其它时间段的诱捕数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日这两个时间段诱捕数量占诱捕总量 的50%以上(图2—图6)。

实施例6 缓释剂可延长本诱集剂的半衰期

在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茶场再选一片有机茶园,2013年10月27日,取六组分诱芯、六 组分缓释剂诱芯分别与纯白色板组合,参照“实施例3”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持续11天。得 到图7和图8。分别求出六组分诱芯、六组分缓释诱芯诱捕的缨小蜂数量与天数之间的关系 式:y=0.1571x2-2.874x+14.347(R2=0.8586,P<0.05)、以及y=0.0945x2-2.0897x+12.881 (R2=0.9857,P<0.05),计算出两者半衰期分别为71.6h和88.8h,添加了液体石蜡作为缓 释剂,延长了诱捕半衰期17.2h(图7、图8)。

实施例7 使用本发明引诱剂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控制假眼小绿叶蝉

2014年9月20日,在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选一片无公害茶园一分为二,以其中的3×667 m2茶园为诱集区;30m之外,另选3×667m2茶园为对照区,不做任何处理。9月20日上午 8点之前,分别将诱集区和对照区分为3个小区,在每个小区内五点取样,每点为20m茶行, 随机调查20片芽下第二叶上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共调查100片。接着在诱集区放置3×20 个载有本发明六组分诱集剂的诱芯,随机放置,间距7m×8m。2014年10月15日上午8 点之前,分别在诱集区和对照区同法调查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得到表6,可见茶园中有许多 叶蝉三棒缨小蜂,引诱剂可以有效地诱集这些缨小蜂控制假眼小绿叶蝉。

表6 本发明引诱剂诱集叶蝉三棒缨小蜂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