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消刺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消刺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消除粉刺的消刺膏,包括中草药提取物、乳化剂、硬脂酸、矿物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甘油、去离子水、EDTA二钠盐、香精和防腐剂,中草药提取物中的原料药包括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薄荷、蜂蜜、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中草药提取成分0.5~1.5%,乳化剂1~2%,硬脂酸1~2%,矿物油6~8%,聚二甲基硅氧烷2~3%,甘油8~10%,EDTA二钠盐0.05~0.1%,香精0.3~0.6%,防腐剂0.1~0.3%,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消刺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够去除粉刺,效果好,副作用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006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97441.X

  • 发明设计人 余焓;冯颖;韩生;

    申请日2015-04-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宝根

  • 地址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07: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 9/06 专利号:ZL201510197441X 申请日:20150423 授权公告日:201805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01

    授权

    授权

  • 2015-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5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粉刺的消刺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刺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寻常痤疮, 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于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好发于青年男女,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身疾病, 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运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粉刺主要发生于青春期, 发病率高, 病因复杂。

现代医学认为系与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排泄不畅等因素有关等多因素所致的毛囊皮脂性疾病, 包括毛囊皮脂分泌过多, 毛囊口角化过度,痤疮的丙酸杆菌增殖, 过度的免疫反应, 还与遗传及心理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该病与肺经风热、湿热、痰湿蕴结、血热、血瘀等有关。

近年来, 随着美容医学的迅速发展, 粉刺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 西医治疗粉刺主要是减少皮脂腺的分泌, 消除炎症性病变, 对抗雄性激素, 防止囊肿形成。近年报道的美满霉素、阿达帕林凝胶、必麦森凝胶剂治疗痤疮取得较好疗效, 但多少存在红斑、丘疹、灼热、脱屑、干燥等皮肤刺激症状。

本病成因,毛囊皮脂腺中存在痤疮棒状杆菌,白素葡萄球菌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上述均可引起粉刺发生,而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直接受雄激素的支配,在其作用下皮脂形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亦可引起粉刺型炎症。祖国医学早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清肺饮,外敷颠倒散”。《诸病源候论》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中医认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为本病诱发原因。采用中医药去除粉刺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刺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这种消刺膏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治疗粉刺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消刺膏,包括中草药提取物、乳化剂、硬脂酸、矿物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甘油、去离子水、EDTA二钠盐、香精和防腐剂,所述中草药提取物中的原料药包括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薄荷、蜂蜜、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上述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

中草药提取成分0.5~1.5%,

乳化剂1~2%,

硬脂酸1~2%,

矿物油6~8%,

聚二甲基硅氧烷2~3%,

甘油8~10%,

EDTA二钠盐0.05~0.1%,

香精0.3~0.6%,

防腐剂0.1 ~0.3%,

余量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消刺膏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中草药提取成分1%,

乳化剂1.5%,

硬脂酸1.5%,

矿物油7%,

聚二甲基硅氧烷2.5%,

甘油9%,

EDTA二钠盐0.05%,

香精0.5%,

防腐剂0.2%,

余量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乳化剂为丙二醇脂肪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腐剂为苯甲酸钠。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中草药提取物中,其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0~30重量份、仙茅15~25重量份、白茅根10~20重量份、辛夷25~35重量份、薄荷20~30重量份、蜂蜜20~30重量份、大青叶30~40重量份、咸虾花10~20重量份、凌霄花15~25重量份、丝瓜络15~25重量份、白蔹15~25重量份、地榆10~20重量份、丹参20~30重量份、泽泻15~25重量份、萹蓄10~20重量份、榧子20~30重量份、牡荆叶10~20重量份、北沙参10~20重量份和芦根10~20重量份。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中草药提取物中,其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5~30重量份、仙茅20~25重量份、白茅根15~20重量份、辛夷30~35重量份、薄荷25~30重量份、蜂蜜25~30重量份、大青叶35~40重量份、咸虾花15~20重量份、凌霄花20~25重量份、丝瓜络15~20重量份、白蔹15~20重量份、地榆10~15重量份、丹参20~25重量份、泽泻15~20重量份、萹蓄10~15重量份、榧子20~25重量份、牡荆叶10~15重量份、北沙参10~15重量份和芦根10~15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消刺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物质;

2)制备中草药提取物;

3)将甘油分散在水中,同时升高到70~85℃,加入EDTA二钠盐,获得第一相;

4)将乳化剂、硬脂酸、矿物油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获得第二相;

5)将第二相加入到第一相中,搅拌均匀,消泡冷却至30~55℃,随后加入中草药提取物,加入香精和防腐剂,PH值控制在5.0~7.0,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出料,获得消刺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薄荷、蜂蜜、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

2)将薄荷粉碎成80~120目备用;

3)将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分别粉碎成30~50目,然后加入一个反应容器中混合,水提取3~5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大孔树脂上样,收集洗脱液,浓缩除去溶剂,真空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80~120目;

4)将第二步获得的薄荷粉末,第三步获得的粉末以及蜂蜜混合在一起,获得所述的用于去除粉刺的药物。

进一步的,水提取三次,第一次在混合物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3~5h;第二次再加入第一步水提取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3~5h;第二次再加入第二步水提取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0.5~2h。

进一步的了,采用D101大孔树脂上样,收集30~80wt%乙醇洗脱液。

本发明中,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仙茅温肾阳,壮筋骨,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辛夷辛香疏散,转浮上升,能散肺经风热,气味芳香,薄荷善祛面部风邪,有促进皮肤吸收药力之功,蜂蜜为百花之精华,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既可营养滋润皮肤,又起粘附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咸虾花疏风清热,利湿消肿,凌霄花行血祛瘀,丝瓜络通经活络,白蔹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丹参具有抗菌消炎, 活血化瘀, 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泽泻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和胃,萹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榧子杀虫消积,润肺止咳,牡荆叶祛风解表,除湿,杀虫,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芦根清肺胃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理气、疏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解毒疗疮、收敛生肌、滋养肌肤的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证,大黄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

仙茅:味辛,性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肾阳,壮筋骨的功效,主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等证。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胃有积热之吐血、咳血;湿热下注蕴结膀胱之尿血;热病烦渴引饮;胃热呕吐;湿热黄疸等证。

辛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头痛,目眩,鼻渊,鼻寒流涕,齿痛,面肿等证。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风热头痛,赤木多泪,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肝气郁滞,胸闷不舒等证。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体倦少食,脘腹疼痛,或泻痢腹痛;肺燥咳嗽,痰少或干咳;肠燥津枯,大便秘结;疮疡热毒等证。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归心、肝、胆、胃经,具有清瘟解毒,凉血化斑,退黄的功效,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瘟病热病所致之高热汗出,烦渴引饮;火毒炽盛之发斑发狂,吐血等症状;麻疹之高热神昏,疹色紫暗;肝胆湿热蕴蒸之黄疸;肝胆火升之耳聋耳鸣;火郁热毒所致之咽痛、口舌生疮、肝炎等证。

咸虾花: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的全草,味苦、辛,性平,具有疏风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痢疾,肝阳头痛,高血压病,泄泻,风湿痹痛,湿疹,荨麻疹,疮疖,乳痈,跌打损伤,疮口不合,木薯中毒等证。

凌霄花:拉丁名Campsis Flos,味甘、酸,性寒,归肝、心包经,具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的功效,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等证。

丝瓜络:性凉,味甘。入肺、胃、肝经,具有通络,活血,祛风的功效,主治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等证。

白蔹:拉丁名Ampelopsis Radix,味苦、性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烧烫伤等证。

地榆:味苦、酸、涩,性微寒,入大肠、肝、胃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作用,用于血热所致各种出血证,尤适用于下焦热盛,迫血妄行之便血、血痢、血崩等下部出血证,地榆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地榆中含有鞣质,对伤面有消肿止血、收敛作用,能减少渗出,促进新皮生长,地榆还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采用炭炒的方式能防止其含有的水解鞣酸被身体吸收,增强其抗菌作用。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证。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泻热通淋,清心肺、泻肾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水湿停滞、水湿泛滥之全身水肿;水饮痰湿之邪困阻,致清阳不升浊音不降之眩晕;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涩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证,对结核杆菌、肺炎双球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泻热通淋,清心肺、泻肾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水湿停滞、水湿泛滥之全身水肿;水饮痰湿之邪困阻,致清阳不升浊音不降之眩晕;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涩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证。

萹蓄:拉丁名Polygoni Avicularis Herba,味苦,性微寒,入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淋证,尤其是砂淋,石淋,小便不利,湿热黄疸,泻痢,带下等证。

榧子:拉丁名Torreyae Semen,味甘,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肥皂咳嗽,大便秘结等证。

牡荆叶:拉丁名Viticis NegundoFolium,味辛;苦;性平,归肺经,具有解表化湿,祛痰平喘;解毒, 祛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的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等证。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等证。

芦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有清肺胃热,利尿,开郁涤痰,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入营分之烦热口渴,舌燥津少;麻疹之疹出不透,热邪犯肺之咳嗽咳痰;肺痈之咳嗽吐脓;湿热阻滞于胃之呕吐呃逆等证。

本发明以活血理气、疏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解毒疗疮、收敛生肌、滋养肌肤为原则,将提取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应用于日常的护肤膏中,获得一种消除粉刺的消刺膏。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技术进步是显著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去除粉刺的消刺膏,其去除粉刺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的优势,能够清除粉刺的致病因子,对治疗粉刺棒状杆菌继发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粉刺的消刺膏,其原料包括中草药提取成分、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硬脂酸、矿物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甘油、去离子水、EDTA二钠盐、香精和防腐剂苯甲酸钠,每100g所述消刺膏中,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中草药提取成分0.5g~1.5g、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g~2g、硬脂酸1g~2g、矿物油6g~8g、聚二甲基硅氧烷2g~3g、甘油8g~10g、EDTA二钠盐0.05g~0.1g、香精0.3g~0.6g、防腐剂苯甲酸钠0.1 g~0.3g,加去离子水至100g。

优选的,每100g所述消刺膏中,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中草药提取成分1g、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5g、硬脂酸1.5g、矿物油7g、聚二甲基硅氧烷2.5g、甘油9g、EDTA二钠盐0.05g、香精0.5g、防腐剂苯甲酸钠0.2g,加去离子水至10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消刺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制备中草药提取成分;

第二步,将甘油分散在水中,同时升高到80℃,随后按重量加入EDTA二钠盐,获得第一相;

第三步,将乳化剂、硬脂酸、矿物油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按照上述重量混合在一起,获得第二相;

第四步,将第二相加入到第一相中,搅拌均匀,消泡冷却至50℃,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中草药提取成分,进一步加入香精和防腐剂,加去离子水至100g,PH值控制在5.0~7.0,搅拌均匀出料,获得消刺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草药提取物中,其原料药包括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薄荷、蜂蜜、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在所述的原料药中,各成份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0~30重量份、仙茅15~25重量份、白茅根10~20重量份、辛夷25~35重量份、薄荷20~30重量份、蜂蜜20~30重量份、大青叶30~40重量份、咸虾花10~20重量份、凌霄花15~25重量份、丝瓜络15~25重量份、白蔹15~25重量份、地榆10~20重量份、丹参20~30重量份、泽泻15~25重量份、萹蓄10~20重量份、榧子20~30重量份、牡荆叶10~20重量份、北沙参10~20重量份和芦根10~20重量份。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原料药中各成份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5~30重量份、仙茅20~25重量份、白茅根15~20重量份、辛夷30~35重量份、薄荷25~30重量份、蜂蜜25~30重量份、大青叶35~40重量份、咸虾花15~20重量份、凌霄花20~25重量份、丝瓜络15~20重量份、白蔹15~20重量份、地榆10~15重量份、丹参20~25重量份、泽泻15~20重量份、萹蓄10~15重量份、榧子20~25重量份、牡荆叶10~15重量份、北沙参10~15重量份和芦根10~15重量份。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原料药中各成份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5重量份、仙茅20重量份、白茅根15重量份、辛夷30重量份、薄荷25重量份、蜂蜜25重量份、大青叶35重量份、咸虾花15重量份、凌霄花20重量份、丝瓜络15重量份、白蔹20重量份、地榆15重量份、丹参25重量份、泽泻20重量份、萹蓄15重量份、榧子25重量份、牡荆叶15重量份、北沙参15重量份和芦根15重量份。

上述的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薄荷、蜂蜜、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

2)将薄荷粉碎成80~120目备用;

3)将大黄、仙茅、白茅根、辛夷、大青叶、咸虾花、凌霄花、丝瓜络、白蔹、地榆、丹参、泽泻、萹蓄、榧子、牡荆叶、北沙参和芦根分别粉碎成30~50目,然后加入一个反应容器中混合,水提取3~5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大孔树脂上样,收集洗脱液,浓缩除去溶剂,真空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80~120目;

4)将第二步获得的薄荷粉末,第三步获得的粉末以及蜂蜜混合在一起,获得所述的用于去除粉刺的药物。

进一步的,水提取三次,第一次在混合物中加入混合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3~5h;第二次再加入第一步水提取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3~5h;第二次再加入第二步水提取物质量2~4倍的水,提取0.5~2h。

进一步的了,采用D101大孔树脂上样,收集30~80wt%乙醇洗脱液。

实施例2    中药提取成分1

将薄荷25g粉碎成100目备用,按重量称取大黄25g、仙茅20g、白茅根15g、辛夷30g、大青叶35g、咸虾花15g、凌霄花20g、丝瓜络15g、白蔹20g、地榆15g、丹参25g、泽泻20g、萹蓄15g、榧子25g、牡荆叶15g、北沙参15g和芦根15g分别粉碎成40目,混合在一起,水提取三次,第一次1kg的水,提取4h;第二次用1kg的水,提取3h,第三次用1kg的水,提取1h,合并提取液,过滤,D101大孔树脂上样,收集30~80wt%乙醇洗脱液,浓缩除去溶剂,真空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备用,将前面获得的薄荷粉末和混合粉末以及蜂蜜25g混合在一起,获得中药提取成分。

实施例3    中药提取成分2

将薄荷30g粉碎成100目备用,按重量称取大黄30g、仙茅25g、白茅根20g、辛夷35g、大青叶40g、咸虾花20g、凌霄花25g、丝瓜络20g、白蔹20g、地榆15g、丹参25g、泽泻20g、萹蓄15g、榧子25g、牡荆叶15g、北沙参15g和芦根15g分别粉碎成40目,混合在一起,水提取三次,第一次1.2kg的水,提取4h;第二次用1.2kg的水,提取3h,第三次用1.2kg的水,提取1h,合并提取液,过滤,D101大孔树脂上样,收集30~80wt%乙醇洗脱液,浓缩除去溶剂,真空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备用,将前面获得的薄荷粉末和混合粉末以及蜂蜜30g混合在一起,获得中药提取成分。

实施例4    中药提取成分3

将薄荷25g粉碎成100目备用,按重量称取大黄25g、仙茅20g、白茅根15g、辛夷30g、大青叶35g、咸虾花15g、凌霄花20g、丝瓜络15g、白蔹15g、地榆10g、丹参20g、泽泻15g、萹蓄10g、榧子20g、牡荆叶10g、北沙参10g和芦根10g分别粉碎成40目,混合在一起,水提取三次,第一次0.9kg的水,提取4h;第二次用0.9kg的水,提取3h,第三次用0.9kg的水,提取1h,合并提取液,过滤,D101大孔树脂上样,收集30~80wt%乙醇洗脱液,浓缩除去溶剂,真空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备用,将前面获得的薄荷粉末和混合粉末以及蜂蜜25g混合在一起,获得中药提取成分。

实施例5    毒理学检测

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1~24g,雌雄各半。

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4,11.5,9.2,7.4(g/kg) ,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每ml含生药0.36g),总药量为18g生药/kg·d。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

试验结果

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 (18g/Kg·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18g/Kg·d。

累计毒性试验

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对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实施例6    消刺膏1

将甘油9g分散在50g水中,同时升高到80℃,随后按重量加入EDTA二钠盐0.05g,获得第一相,将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5g、硬脂酸1.5g、矿物油7g和聚二甲基硅氧烷2.5g混合在一起,获得第二相,将第二相加入到第一相中,搅拌均匀,消泡冷却至50℃,随后加入实施例1获得的中草药提取成分1g,进一步加入香精0.5g和防腐剂苯甲酸钠0.2g,加去离子水至100g,PH值控制在5.0~7.0,搅拌均匀出料,获得消刺膏1。

实施例7    刺激性检测

用健康成年白色家免10只,体重2.5~2.7kg,雌雄各半。 将其脊柱两侧皮肤去毛3cm×3cm,取实施例6制备的消刺膏1,涂敷于家兔背部一侧去毛的皮肤上,用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医用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用蒸馏水作对照。 每只试验动物敷贴4h后,去除受试物,用温水清洗敷贴部位的皮肤,分别于1、24、48h观察并记录敷贴部位的皮肤反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评分标准及分级进行评分。 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面膜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皮肤无红斑,属无刺激。

实施例8   消刺膏2(比较例)

将甘油9g分散在50g水中,同时升高到80℃,随后按重量加入EDTA二钠盐0.05g,获得第一相,将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5g、硬脂酸1.5g、矿物油7g和聚二甲基硅氧烷2.5g混合在一起,获得第二相,将第二相加入到第一相中,搅拌均匀,消泡冷却至50℃,随后加入香精0.5g和防腐剂苯甲酸钠0.2g,加去离子水至100g,PH值控制在5.0~7.0,搅拌均匀出料,获得消刺膏2。

效果试验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180例粉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其中女72例,男28例;年龄14~35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3年;丘疹性粉刺70例,结节囊肿性粉刺52例,脓疱性粉刺5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

1、肝肾功能不全;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3、不能坚持治疗者或使用其它方法和药物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消刺膏1涂抹在粉刺处,涂抹之前先洁面,用紫外线离子机行喷雾,涂按摩膏按摩面部皮肤,并对相应穴位(承浆、地仓、颊车、下关、人中、四白、承泣、睛明、印堂、太阳、攒竹、丝竹空等)做按摩,使其面部肌肉放松,以利于药物吸收,再用痤疮针将成熟粉刺和黑头粉刺排出,将消刺膏涂抹在粉刺处,30m in洗掉,每日涂3-5次,4周为1疗程,1疗程统计疗效。

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0.1g/次,2次/d,同时在粉刺处涂抹比较例1制备的消刺膏2,每日涂3-5次,4周为1疗程,1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皮损消退不足30%。

统计学处理

将随访资料整理成等级频数表形式,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例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好的消除粉刺,效果显著,P<0.01,进一步比较2组痊愈和好转的例数,治疗组皮损消退较快,一般在1周左右,对照组较慢,一般在3-4周。

两组副作用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副作用情况比较            例

通过比较表2,治疗组的副作用情况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

复发情况

1个疗程结束后,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之物。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痊愈61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5.49%;对照组痊愈23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2.2%。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