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及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及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及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属于燃气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PE管(1)和外套管(2),在外套管(2)内部嵌套PE管(1),外套管(2)与PE管(1)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本发明采用在PE管外部嵌套穿插另外一条保护用的外套管管道,其中外层套管保护内层置换的PE管燃气主管道,从而确保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在向铸铁管内进行顶管穿插时不会因铸铁管内的粗糙表面的摩擦而发生严重的划伤,从而影响管体对天然气的密封性,保证在其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满足了管网的正常运行。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5

    授权

    授权

  • 2015-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L1/036 申请日:201505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及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属于燃气管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淄博市燃气管道最早建设于1991年,材质为灰口铸铁管,截至目前为止,服役已经超过20年。灰口铸铁管管质脆、韧性差、受外力作用易发生断裂而引发燃气泄漏;并且灰口铸铁管的管体连接处的胶圈、胶垫等密封材料易干裂老化,造成接口处密封性下降,漏气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前期铺设的灰口铸铁管主要是输送人工煤气,置换成为天然气后,天然气比人工煤气气质干燥,灰口铸铁管接口处使用的丁腈橡胶密封圈更容易干缩,导致泄露,因此铸铁管更换工程迫在眉睫。

考虑到前期使用的灰口铸铁管的存在使用时间长,并且前期主要的输送介质是人工煤气,对灰口铸铁管的腐蚀较为严重,如果直接采用非开挖穿插PE管材修复灰口铸铁管,会对PE管材造成较为严重的划伤,影响管线的长期使用寿命;如直接更换PE管材,会导致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较高;因此急需找到更为适合修复灰口铸铁管网的施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避免PE管穿插过程出现划伤的顶管用双层PE管及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顶管用双层PE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E管和外套管,在外套管内部嵌套PE管,外套管与PE管之间采用过渡配合。

外套管与PE管之间采用过渡配合,这是由于如果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的配合间隙过大,一方面会造成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与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容易产生滑移,这样对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起不到防护作用;二是如果间隙过大,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之间容易进入异物,导致在穿插过程中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的划伤,影响使用,因此,必须保证外套管和内衬PE燃气主管道之间的紧密配合。

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外套管;

在外套管一端加装套管工装;

利用工装将外套管嵌套在PE管外部,形成顶管用双层PE管;

在铸铁管管线上挖设工作坑,切断工作坑内的一段铸铁管,形成两段铸铁管;

将两段双层PE管分别顶入两侧的两段铸铁管内;

将两段双层PE管靠近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密封连接;

在连接件的上方设置检漏装置,检漏装置伸出地面。

采用在PE管外部嵌套穿插另外一条保护用的外套管管道,其中外层套管保护内层置换的PE管燃气主管道,从而确保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在向铸铁管内进行顶管穿插时不会因铸铁管内的粗糙表面的摩擦而发生严重的划伤,从而影响管体对天然气的密封性。

所述的套管工装为安全卡瓦。

由于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需要紧密的配合,因此在嵌套外层管时采用人力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单纯的采用设备进行套装,容易造成外套管打折导致套装失败,因此,采用外套管专用的安全卡瓦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所述的连接件为直管、三通或多通管,所述连接件的管体端口采用电熔或热熔焊固定连接双层PE管管口。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管网的设置路线来选择。

所述的连接件上方铺设多层结构土层,所述多层结构土层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细沙层和素土层。其中,细沙层的密度明显小于素土层,由此,若管体出现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只能从密度较小的细沙层露出,集中了天然气的泄漏地点,便于结合检漏装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漏工作。

所述的检漏装置包括集气罩和出气管,集气罩为下开口大、上开口小的壳体,上部的开口连接出气管,集气罩设置在埋地燃气管道的上方,出气管顶部出口伸出地面。

有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在PE管外部嵌套穿插另外一条保护用的外套管管道,其中外层套管保护内层置换的PE管燃气主管道,从而确保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在向铸铁管内进行顶管穿插时不会因铸铁管内的粗糙表面的摩擦而发生严重的划伤,从而影响管体对天然气的密封性,保证在其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满足了管网的正常运行。

2、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采用紧密的配合,一方面避免了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与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容易产生滑移,这样对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起不到防护作用;二是避免了间隙过大,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之间容易进入异物。

3、外套管和内层PE管燃气主管道必须采用紧密的配合,因此在嵌套外层管时采用人力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单纯的采用设备进行套装,容易造成外套管打折导致套装失败,因此,采用外套管专用的安全卡瓦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4、连接件上方铺设多层结构土层,包括细沙层和素土层,其中,细沙层的密度明显小于素土层,由此,若管体出现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只能从密度较小的细沙层露出,集中了天然气的泄漏地点,便于结合检漏装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漏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顶管用双层PE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漏装置顶部安装标志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检漏装置顶部安装标志桩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PE管  2、外套管  3、集气罩  4、出气管  5、标志砖  6、标志桩  7、燃气检测口  8、路面  9、防尘帽  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包括PE管1和外套管2,在外套管2内部嵌套PE管1,外套管2与PE管1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其中,PE管1和外套管2可采用同种材质制作,也可采用不同材质制作,PE管1和外套管2可采用相同厚度的管体,也可采用不同厚度的管体,最好采用的外套管2的管体厚度小于等于PE管1的厚度。

外套管2与PE管1之间采用过渡配合,外套管2紧密的嵌套在PE管1外部,外套管2与PE管1之间仅有使得外套管1套入的缝隙,不能留有明显的可促使外套管2与PE管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间隙。如果外套管2和内层PE管1燃气主管道的配合间隙过大,一方面会造成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2与PE管1燃气主管道容易产生滑移,这样对内层PE管1燃气主管道起不到防护作用;二是如果间隙过大,在穿插过程中外套管2和内层PE管1燃气主管道之间容易进入异物,导致在穿插过程中内层PE管1燃气主管道的划伤,影响使用。

利用顶管用双层PE管向铸铁管内顶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外套管2;制作一个内径等于或略大于PE管1外径的外套管2,可采用同种材质制作,也可采用不同材质制作;

在外套管2一端加装套管工装;套管工装可采用安全卡瓦;可针对不同管径制作相应的专用卡瓦,将安全卡瓦固定套装在外套管2的前端;利用牵引机或其他动力装置连接安全卡瓦,并拖动安全卡瓦,进而带动外套管2移动;

最终利用安全卡瓦的拖动将外套管2嵌套在PE管1外部,形成顶管用双层PE管;

在铸铁管管线上挖设工作坑,切断工作坑内显露出来的铸铁管管线上的一段铸铁管,形成两段铸铁管;将两段双层PE管分别顶入两侧的两段铸铁管内;

将两段双层PE管靠近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0密封连接;连接件10可为一段直管、三通或多通管,连接件10的管体端口采用电熔或热熔焊固定连接双层PE管管口。

在连接件的上方设置检漏装置,检漏装置伸出地面,连接件10上方铺设多层结构土层,所述多层结构土层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细沙层和素土层。

参照附图2和3:检漏装置包括集气罩3和出气管4,集气罩3为下开口大、上开口小的壳体,上部的开口连接出气管4,集气罩3设置在埋地燃气管道的上方,出气管4顶部出口伸出地面。其中,集气罩3与出气管4可为分体式结构,且集气罩3上部套装出气管4的下部;集气罩3与出气管4也可为一体式结构,集气罩3上部与出气管4为一体式结构连接。

如图2所示,出气管4顶部穿过铺设在路面8的标志砖5,且出气管4顶部安装防尘帽9。该种结构主要用于硬化路面,标志砖5铺设在硬化路面上。

如图2所示,出气管4上方还可设有标志桩6,标志桩6为竖直放置的柱体,且柱体内部留有套装出气管4的盲孔,标志桩6的侧面设有作为燃气检测口7的孔,燃气检测口7与上述盲孔相连通。该种结构主要用于绿化带中,标志桩6下部插入绿化带土层中,上部露出绿化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