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制备方法

一种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制备方法。它是将L-天冬氨酸和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搅拌、升温,在一定真空度下反应得到含聚琥珀亚酰胺、离子液体和聚醚的混合物。然后加入碱的水溶液,进行水解反应。水解后,体系分为液-液两相:上相是聚醚水溶液;下相是聚天冬氨酸盐水溶液。液液分相后,下相即为产品,上相经简单再生处理,变成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重复用于下一批次的聚合反应。本发明方法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作为催化剂和溶剂,降低了聚合体系的粘度,改善了聚合反应过程的传质,提高了天冬氨酸的转化率和聚天冬氨酸的聚合度,控制了聚天冬氨酸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也降低了过程的能耗和物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886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吴有庭;李强;陈雷;陈永乐;王宏凯;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92601.1

  • 申请日2015-04-21

  • 分类号C08G7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黄嘉栋

  • 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化学楼526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57: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G73/10 专利号:ZL2015101926011 登记生效日:2023071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苏州美瑞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湖南黛薇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安民路6号 变更后权利人: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江桥街道兴工路1号攸县高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大楼405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1-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G73/10 登记生效日:20191231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7-28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G73/10 申请日:201504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液体,由于其具有非挥发性、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与导热性、高热容及高热稳定性,选择性溶解力等特点,使得离子液体成为目前化学化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更重要的是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来设计不同的离子液体,从而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目标反应,显示了其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具有无味、无恶臭、无污染、不易燃、易与产物分离、易回收、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挥发性溶剂的理想替代品,它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的使用所造成严重的环境、健康、安全以及设备腐蚀等问题,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适合于当前所倡导的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aCid,PASP)是近十几年来在全球销量日增的绿色化学品。聚天冬氨酸通常由天冬氨酸单体的氨基与羧基脱水缩合得到,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单元,是一种大分子多肽,通过肽键CO-NH来延长分子链,具有类似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它具有很好的水溶性或亲水性,还对各种阴、阳离子如NH4+、Ca2+、Mg2+、Fe2+、Zn2+、PO43-、CO32-、Cl-等具有络合、活化、传输、运载等作用,可用作亲水剂或保水剂、缓蚀剂、清洗剂、离子缓冲剂、表面活性剂等等,已在多个行业,如化肥、水处理、医药卫生、染料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聚天冬氨酸可以稳定地分解为氨基酸小分子,并最终降解为水、二氧化碳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品。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应用已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目前报道的关于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马来酸、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通过合成中间产物聚琥珀酰亚胺(PSI),然后将其水解得到聚天冬氨酸(PASP),例如专利CN101768268A、CN1108265A、CN102796263A等。其中专利CN101768268A和CN1108265A所采用的是离心加入磷酸进行催化,高温熔融聚合再水解获得PASP的方法。但以酸性很强的磷酸作为催化剂的工艺不仅对设备材料要求高,还会产生大量的废 酸液,污染环境。而且高温熔融聚合生产PASP的方法易形成半固体状态的聚琥珀亚胺,这会造成传质阻力增大,反应时间加长,PASP的相对分子质量覆盖面(800~500000)扩大等问题。而专利CN102796263A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进行辅助催化,这在工艺工业化中会遇到设备投入成本过高与技术限制的双重难题;另一种合成方法是如CN103724625A、CN102643425A、CN102250352A等专利中报道的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ASP。其中专利CN102643425A和CN102250352A创新性的提出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合成PASP,但此二者所用离子液体过于单一,综合效用低,离子液体采用洗涤的方式回收,浓缩过程能耗过高。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PASP合成工艺,本发明提出一种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的聚天冬氨酸合成方法。L-天冬氨酸与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混合搅拌,加热反应获得聚琥珀亚酰胺(PSI)。加入碱,搅拌水解反应,最终获得聚天冬氨酸(PASP)盐溶液。与传统工艺过程相比,新方法在聚合过程中通过添加并在线回收溶剂、反应体系为液体状态,不会损失粉体状态的反应底物。并且选择的新型犁刀式聚合反应器可以取代传统的捏合反应器实现PASP中间体聚马来酰亚胺(PSI)的受控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比传统方法提高1倍以上,分子量分布也变窄,极大地改善并保证PASP作为化肥增效剂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的配制:将离子液体与聚醚按照比例进行混合,配制成催化剂-反应介质混合体系,上述的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中,离子液体与聚醚的质 量之比为1:1~1:10(w/w);

步骤2、聚琥珀亚酰胺的合成:按照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的加入质量为L-天冬氨酸质量的5%-50%(w/w%)分别向反应器中加入L-天冬氨酸和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其中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升温至160~240℃,反应时间为1~4.5h,真空度为-90~-10kPa,即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液;

步骤3、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碱的水溶液,在40~60℃温度下搅拌水解反应,水解完成后,体系自动分为液-液两相:上相是聚醚水溶液、下相是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采用倾析器进行液液分相后,下相即为产品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聚天冬氨酸质量含量为40-46%,上相加入与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中离子液体等摩尔的磷酸再生,重新变成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重复用于下一批次的聚合反应。

上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中,离子液体为烷基咪唑磷酸盐类或N,N-二烷基苯胺磷酸盐类离子液体。

上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烷基咪唑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为:1-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IM][H2PO4])、1-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PIM][H2PO4])、1-丁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IM][H2PO4])或1-己基咪唑磷酸二氢盐([HIM][H2PO4])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所述的N,N-二烷基苯胺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为N,N-二甲基苯胺磷酸二氢盐([MMAN][H2PO4])、N,N-二乙基苯胺磷酸二氢盐([EEAN][H2PO4])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中,聚醚为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聚乙二醇二甲醚(PEG-DM)中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且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200~400。

上述的聚天冬氨酸的制备方法,步骤3所述的水解条件为:碱溶液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为1~6mol/L,水解时间为1~3小时,碱水溶液在1小时内连续缓慢滴加,水解终点为检测溶液pH值达到1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生产过程成本比现有工艺可以降低20%以上,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2)PASP产品的重均分子量控制在5000-20000以上,且分子量分散指数在3以内。(3)产品无毒无害,且能在环境中被微生物降解,28天降解率超过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工艺路线图,其中1为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与L-天冬氨酸混合进料,2为碱溶液进料,3为反应完成后混合液出料,4为经分相器分出的下相产品聚天冬氨酸盐溶液出料,5为经分相器分出的上相聚醚回收液出料,6为再生回收的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进料。其中合成与水解步骤均在犁刀式反应器A中进行,反应器B为倾析分相器,C为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液再生用普通混合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的配制:

将离子液体A与聚醚B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催化剂-反应介质。具体配比方案如下:

其中:[EIM][H2PO4]为1-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PIM][H2PO4]为1-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IM][H2PO4]为1-丁基咪唑磷酸二氢盐、[HIM][H2PO4]为1-己基咪唑磷酸二氢盐、 [MMAN][H2PO4]为N,N-二甲基苯胺磷酸二氢盐、[EEAN][H2PO4]为N,N-二乙基苯胺磷酸二氢盐;PEG为聚乙二醇、MPEG为聚乙二醇单甲醚、PEG-DM为聚乙二醇二甲醚。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1,300份L-天冬氨酸中加入40份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采用犁刀式反应器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200℃,真空度为-50kPa,反应4.5h后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3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50℃水解1.5h,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液液双相。其中氢氧化钾水溶液加入量以反应结束后溶液pH在10~12之间为准。用倾析器将两相分离,上相混合物加入与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中离子液体等摩尔量磷酸使离子液体再生,重新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下相为所获得的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质量含量大于等于45%,产品分子量在5000~8000之间。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4,100份L-天冬氨酸中加入36份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采用犁刀式反应器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160℃,真空度为-10kPa,反应1.0h后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6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40℃水解1.0h,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液液双相。其中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量以反应结束后溶液pH在10~12之间为准。用倾析器将混合液分离,上相混合物加入等摩尔量的100份磷酸使离子液体再生,重新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下相为所获得的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质量含量大于等于40%,产品分子量在15000~20000之间。

实施例13:根据实施例6,200份L-天冬氨酸中加入90份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采用普通搅拌式反应器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200℃,真空度为-70kPa,反应3.0h后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1.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水解1.5h,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液液双相。其中氢氧化钾水溶液加入量以反应结束后溶液pH在10~12之间为准。用倾析器将两相分离,上相混合物加入等摩尔量的100份磷酸使离子液体再生,重新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下相为所获得的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质量含量大于等于46%,产品分子量在7000~10000之间。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9,400份L-天冬氨酸中加入100份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采用普通搅拌式反应器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240℃,真空度为-90kPa,反应4.5h后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水解3.0h,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液液双相。其中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量以反应结束后溶液pH在10~12之间为准。用倾析器将两相分离,上相混合物加入等摩尔 量的100份磷酸使离子液体再生,重新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下相为所获得的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质量含量大于等于41%,产品分子量在15000~20000之间。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0,500份L-天冬氨酸中加入300份离子液体-聚醚混合溶剂,采用普通搅拌式反应器进行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180℃,真空度为-80kPa,反应4.5h后得到聚琥珀亚酰胺(PSI)-离子液体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55℃水解2.0h,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液液双相。其中氢氧化钾水溶液加入量以反应结束后溶液pH在10~12之间为准。用倾析器将两相分离,上相混合物加入等摩尔量的100份磷酸使离子液体再生,重新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下相为所获得的聚天冬氨酸(PASP)盐水溶液,质量含量大于等于45%,产品分子量在10000~15000之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