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属水产养殖领域。技术核心是用优化培养基、磁化水、绿色光、棕榈皮、玻璃金鱼缸等培养优质底栖硅藻,然后以底栖硅藻为主要组分,添加少量羊粪,兔粪,猪血粉,酵母粉,玉米酒糟,马来眼子菜粉,菹草粉,轮叶黑藻粉,骨肉粉,蚯蚓粉,蝇蛆粉,卤虫粉,海带粉,蒜粉,蛋氨酸,赖氨酸,马铃薯粉,蝗虫粉,苜蓿粉,沙蚕粉,杂鱼,螺蛳壳肉粉制成羽状江珧混合饵料。本饵料配方科学、合理,营养丰富,成本较低,用以投喂羽状江珧,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量提高160%,不污染水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829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临沂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27969.X

  • 发明设计人 王培磊;

    申请日2015-03-24

  • 分类号A23K1/18(20060101);A23K1/16(20060101);A23K1/14(20060101);A23K1/10(20060101);A23K1/06(20060101);C12N1/12(20060101);C12R1/89(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43: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8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K1/18 申请日:2015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羽状江珧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又称江瑶、玉珧、大海红,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江珧科。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沿海,常栖息在潮间带到20米深的浅海的砂泥底质中。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广,楔形。表面具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略斜向后方小棘。颜色淡褐到黑褐,幼时略透明。足丝发状,发达。以壳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以足丝固着海底,成群聚集时,仿佛海底石林。一经定居,终生不再移动,以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食。后闭壳肌发达,占体长1/3以上,可食用,大而圆,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其干制品就是江珧柱。羽状江珧主要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我国以广东、福建沿海产量最高。日本、墨西哥、玻利维亚和印度洋沿海国家当作美味食品。沿海有俗语:海参鲍鱼江珧贝,意即江珧贝可与海参鲍鱼相媲美。江珧生活在深海底,捕捞困难,潜水员须潜到海底,方能捕到,故上市量较少,出口供不应求,普通水产市场很难见到。在国际市场,江珧贝也是按个头大小定价。江珧贝除富含动物蛋白质、磷酸钙及维生素外,牛黄酸含量也很高。江珧最好吃的部位是贝柱,乳白色,肉质脆嫩,可直接蘸酱生吃,也可涮食,蒸、爆、炒等或制作粥汤,为名贵珍馐,还可包水饺,别有风味。贝汁还是一种高级调味品。江珧贝壳和肉柱均可入药。壳含角壳硬蛋白、碳酸钙等。江珧贝还富含类粘蛋白,由近8%的糖和10%蛋白组成,糖由N-乙酰化葡萄糖胺及半乳糖胺、半乳糖、岩藻糖等组成。还含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纤维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及十多种氨基酸。尚含腺苷三磷酸、磷酸酯酶、羟基吲哚氧化酶。内脏团含银、锰等。贝壳有清热解毒、熄风镇静之功,用于防治高血压、湿疮等。贝柱具滋阴补肾、调中之功。据《本草从新》:江珧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本草求原》曰:江珧可滋真阴,止小便。用于久病精血耗损、五脏亏虚、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阳痿遗精、二便不利等症。

海洋底栖硅藻是羽状江珧最重要的饵料。提供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饵料是保证江珧健康成长、成活率高、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过去常因饵料不足导致羽状江珧体质瘦弱、成活率低、甚至大量死亡,尽管过去很多学者和研究员就羽状江珧亲贝运输、催熟、种苗培育、半人工采苗、生长发育、适应海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试验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饵料供应不足或质量不高、苗种体质差、羽状江珧产量低、生产不稳等问题。关于江珧的苗种生产和底栖硅藻培养方法,过去张剑等公开了一种栉江珧的育苗方法(申 请号CN201010614627),该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栉江珧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栉江珧作为亲贝,经过促熟培育,亲贝逐渐成熟。将亲贝阴干后,用30W紫外线灯照射3小时,使成熟亲贝排放精、卵,精、卵在水中自行受精。受精25小时后发育成D形面盘幼虫。当幼虫发育成D形面盘幼虫时,采用300目拖网将D形面盘幼虫收集后置于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当幼虫出现足时,投放采苗袋进行采苗。将稚贝洗刷后倾覆采苗袋,将稚贝撒到铺有砂子的所述另一个池中;稚贝附着后的饵料生物为扁藻和塔胞藻。该技术苗种成活率高,但占地面积大,操作麻烦,易污染,养殖周期长。另外,陈月忠发明了一种大规模快速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优质饵料的方法(申请号CN201110094895),具体包括:(1)收集有大量卵形藻生长的鲍幼体附着基,清洗薄膜直至附着基薄膜表面已干净但在阳光下仍可见一层淡淡的金黄色半透明物质;(2)将清洗后的薄膜裹上重物扎成花束状投放入过滤海水中,施加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NaNO3 50-80mg/L,NaH2PO4·H2O 0.3-1mg/L,FeC6H5O7·5H2O 1-2mg/L,Na2SiO3·9H2O 3-5mg/L,硅藻营养元素2-4mg/L,在1500-2500lux光照下连续充气培养5-10天,将薄膜取出再次清洗,(3)在含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4-7天后,取出进行清洗,之后再在培养含有底栖硅藻快速定向培养营养液的新鲜过滤海水中继续培养。该发明可将鲍幼体优质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时间由20-100天缩短至15-30天。但该技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技术核心是先用优化的培养基、磁化水、紫色光、棕榈皮、玻璃金鱼缸等培养优质底栖硅藻,然后以底栖硅藻为主要组分,添加少量羊粪,兔粪,猪血,酵母粉,玉米酒糟,马来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骨肉粉,蚯蚓粉,蝇蛆粉,卤虫,海带粉,蒜粉,蛋氨酸,赖氨酸,马铃薯粉,蝗虫粉,苜蓿,沙蚕粉,杂鱼,螺蛳壳肉粉制成羽状江珧混合饵料。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创新性表现在:1)本饵料配方科学、合理,营养丰富,成本较低,用以投喂羽状江珧,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量可提高160%;2)以前底栖硅藻的附着采用网片、杨树根、薄膜、水草等,成本高,易污染,操作不便,现在我采用棕榈皮,优点是棕榈皮须根多,可供底栖硅藻附着的表面积大,耐腐烂,耐浸泡,污染小,成本低;3)在培养底栖硅藻过程中,采用优化培养液,有机肥和无机肥、速效肥和缓释肥搭配混合施用,硅藻生长快,产量高;4)采用磁化水和绿色光培养底栖硅藻,生长快,产量高,细胞中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明显增高,有利于羽状江珧生长发育;5)采用玻璃鱼缸充气培养硅藻,洗刷方便,产量高,透光性好,成本低,不易碰碎或划破,可重复使用,不易污染;6)培养结束后,硅藻的收集以前多采用离心法,耗电量大,离心机昂贵,成本太高,本技术采用聚磷氯化铁(PPFC)、聚磷氯化铝(PPAC)和聚硅酸铁(PSF)制成复合沉淀剂,花钱少,沉淀完全、彻底、迅 速,操作简单方便;7)尊重底栖硅藻生长规律,培养的早、中、晚期提供不同光照时间、强度和温度,在早期光照时间较短,强度较小,避免强光对藻细胞造成光伤害,晚期提供较强光照及较高温度,有利于细胞中EPA、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大量积累,且在培养中后期补充营养盐,促进了硅藻持续、快速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底栖硅藻培养液的配制

培养液配方(按重量比):含氨25-28%的工业氨水1.2份,牛粪浸出液1份,人尿液0.4份,多肽尿素0.1份,硫酸铵0.03份,硝酸铵0.2份,硫酸钾0.2份,氯化钾0.5份,异丁叉二脲0.1份,草酰胺0.2份,磷酸镁铵0.05份,聚磷酸铵0.08份,聚磷酸钙钾0.02份,硅酸钠0.6份,中草药药液1.2份,多胺0.001份,脱落素0.004份,碳酸氢钠3份,土壤浸出液1.2份,海泥抽提液1份,苯甲酸钠0.02份,山梨酸钾0.002份,草木灰0.4份,煮沸消毒且磁化后的洁净海水1000份。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用15%的乙酸溶液(体积比)和20%的碳酸氢钠(重量比)调节pH值至7.5-7.8。

步骤2底栖硅藻的采集

取棕榈皮,扎成束,自来水洗净,放在盛有8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瓷缸中浸泡8小时,再用自来水冲干净,挂在近海(离海岸300-5000米)海带浮伐上,在水面下0.5-2米深,悬挂7-10天,棕榈皮上即附着了大量底栖硅藻,作为下一步培养的藻种,提上来,放进盛有普通海水的塑料桶中,备用;

步骤3底栖硅藻的培养

取一普通玻璃金鱼缸,长方体,容积200升,洗刷干净,用8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小时,倒掉,用蒸馏水冲洗3遍,加入步骤1所述培养液120升,放入步骤2所述的附着有底栖硅藻的棕榈皮3-4束,在金鱼缸口上置一根木条,用细绳将棕榈皮悬挂在鱼缸中而不是沉入鱼缸底,充气培养,充气量不宜太大,让藻细胞浮起而不下沉即可。光照强度600-1200lux,光照不宜太强,否则绿藻类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硅藻的生长。鱼缸上口覆盖一块玻璃,以阻挡灰尘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杂藻等,充入培养液中的气体可从木条处散发出去。玻璃缸和上面的玻璃覆以绿色塑料薄膜,这样照射入藻液的光谱主要是绿色光,有利于藻类EPA、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积累。玻璃缸放在微藻培养室中进行培养,空调控温,日光灯管照射,培养的前5天,控制温度18℃,光照强度600-900lux,光暗周期L∶D=16h∶8h,即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的第6-9天,调节温度至21℃,光照强度900-1200lux,光暗周期L∶D=20h∶4h,即每天20小时光照,4小时黑暗。培养至第6天, 添加步骤1所述的培养液10升,以补充消耗掉的营养盐,培养至第7天,添加蒸馏水5升,以稀释藻液并补充挥发掉的水分;培养至第9天,硅藻密度可达1200万毫升/毫升,停止培养,即可收集藻细胞。

步骤4底栖硅藻的收集

取聚磷氯化铁(PPFC)、聚磷氯化铝(PPAC)和聚硅酸铁(PSF)(市场有售),按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1∶2∶0.6的比例(重量比)充分混合,制成复合沉淀剂,按每升藻液加入120毫克的量加入复合沉淀剂,搅拌均匀,静置36小时后,绝大多数藻细胞沉到底部,弃上清液,可得底部黄绿色牙膏状硅藻藻膏,用硬质勺收集起来,装入烧杯,保鲜膜封口,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5环保混合饵料的制作

底栖硅藻藻膏35份,羊粪1.5份,兔粪0.5份,猪血粉0.2份,酵母粉0.4份,玉米酒糟2.4份,马来眼子菜0.3份,菹草0.7份,轮叶黑藻0.5份,骨肉粉0.1份,蚯蚓粉0.8份,蝇蛆粉0.5份,卤虫0.3份,海带粉1.2份,蒜粉0.2份,蛋氨酸1.4份,赖氨酸0.7份,马铃薯粉5份,蝗虫粉1份,苜蓿粉3份,沙蚕粉0.8份,杂鱼1.4份,螺蛳壳肉粉2.4份。每种原料晒干或65℃烘干机烘干,打成粉状,粒径小于40微米,混合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环保饵料制作完成。

步骤6混合饵料投喂方法

投喂时,取一塑料桶,加入混合饵料,再加入25倍(重量比)的煮沸冷却后的海水,充分搅拌至均匀,做成稀糊状,即可朝培养江珧的池塘中全池均匀泼洒,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投喂量按饵料重量占江珧总重量的0.2%。

有益结果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技术核心是先用优化的培养基、磁化水、紫色光、棕榈皮、玻璃金鱼缸等培养优质底栖硅藻,后以底栖硅藻为主要组分,添加少量羊粪,兔粪,猪血,酵母粉,玉米酒糟,马来眼子菜粉,菹草粉,轮叶黑藻粉,鱼粉,骨肉粉,蚯蚓粉,蝇蛆粉,卤虫粉,海带粉等制成羽状江珧混合饵料。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创新性表现在:1)本饵料配方科学、合理,营养丰富,成本较低,用以投喂羽状江珧,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量高;2)以前底栖硅藻的附着采用废旧网片、杨树根、薄膜、水草等,成本高,易污染,操作不便,现我采用棕榈皮,优点是棕榈皮须根多,可供底栖硅藻附着的表面积大,耐腐烂,耐浸泡,污染小,成本低;3)在培养底栖硅藻过程中,采用优化培养液,有机肥和无机肥、速效肥和缓释肥搭配混合施用,硅藻生长快,产量高;4)采用磁化水和绿色光培养底栖硅藻,生长快,产量高,细胞中高不 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明显增高,有利于羽状江珧生长发育;5)采用玻璃鱼缸充气培养硅藻,洗刷方便,产量高,透光性好,成本低,不易碰碎或划破,可重复使用,不易污染;6)培养结束后,硅藻的收集以前多采用离心法,耗电量大,离心机昂贵,成本太高,本技术采用聚磷氯化铁(PPFC)、聚磷氯化铝(PPAC)和聚硅酸铁(PSF)制成复合沉淀剂,花钱少,沉淀完全、彻底、迅速,操作简单方便;7)尊重底栖硅藻生长规律,培养的早、中、晚期提供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在早期光照时间较短,强度较小,避免强光对藻细胞造成光伤害,晚期提供较强光照及较高温度,有利于细胞中EPA、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大量积累,且在培养中后期补充营养盐,促进了硅藻持续、快速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羽状江珧环保饵料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底栖硅藻培养液的配制

培养液配方(按重量比):含氨25%-28%的工业氨水1.2份,牛粪浸出液1份,人尿尿液0.4份,多肽尿素0.1份,硫酸铵0.03份,硝酸铵0.2份,硫酸钾0.2份,氯化钾0.5份,异丁叉二脲0.1份,草酰胺0.2份,磷酸镁铵0.05份,聚磷酸铵0.08份,聚磷酸钙钾0.02份,硅酸钠0.6份,中草药药液1.2份,多胺0.001份,脱落素0.004份,碳酸氢钠3份,土壤浸出液1.2份,海泥抽提液1份,苯甲酸钠0.02份,山梨酸钾0.002份,草木灰0.4份,煮沸消毒且磁化后的洁净海水1000份;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用15%的乙酸溶液(体积比)和20%的碳酸氢钠(重量比)调节pH值至7.5-7.8;

步骤2底栖硅藻的采集

取棕榈皮,扎成束,自来水洗净,放在盛有8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瓷缸中浸泡8小时,再用自来水冲干净,挂在近海(离海岸300-5000米)海带浮伐上,在水面下0.5-2米深,悬挂7-10天,棕榈皮上即附着了大量底栖硅藻,作为下一步培养的藻种,提上来,放进盛有普通海水的塑料桶中,备用;

步骤3底栖硅藻的培养

取一普通玻璃金鱼缸,长方体,容积200升,洗刷干净,用8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小时,倒掉,用蒸馏水冲洗3遍,加入步骤1所述培养液120升,放入步骤2所述的附着有底栖硅藻的棕榈皮3-4束,在金鱼缸口上置一根木条,用细绳将棕榈皮悬挂在鱼缸中 而不是沉入鱼缸底,充气培养,充气量不宜太大,让藻细胞浮起而不下沉即可。光照强度600-1200lux,光照不宜太强,否则绿藻类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硅藻的生长;鱼缸上口覆盖一块玻璃,培养液中溢出的气体可从木条处散发出去;玻璃缸和上面的玻璃覆以绿色的塑料薄膜,这样照射进藻液的光谱主要是绿色光,有利于藻类EPA、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积累;玻璃缸放在微藻培养室中进行培养,空调控温,日光灯管照射,培养的前5天,控制温度18℃,光照强度600-900lux,光暗周期L∶D=16h∶8h,即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的6-9天,调节温度至21℃,光照强度900-1200lux,光暗周期L∶D=20h∶4h,即每天20小时光照,4小时黑暗。培养至第6天,添加步骤1所述的培养液10升,以补充营养盐的消耗,培养至第7天,添加蒸馏水5升,以稀释藻液并补充挥发掉的水分;培养至第9天,硅藻密度可达1200万毫升,停止培养,即可收集藻细胞;

步骤4底栖硅藻的收集

取聚磷氯化铁(PPFC)、聚磷氯化铝(PPAC)和聚硅酸铁(PSF)(市场有售),按聚磷氯化铁∶聚磷氯化铝∶聚硅酸铁=1∶2∶0.6的比例(重量比)充分混合,制成复合沉淀剂,按每升藻液加入120毫克的量加入复合沉淀剂,搅拌均匀,静置36小时后,绝大多数藻细胞沉到底部,弃上清液,可得底部黄绿色牙膏状硅藻藻膏,收集起来,装入烧杯,保鲜膜封口,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5环保混合饵料的制作

底栖硅藻藻膏35份,羊粪1.5份,兔粪0.5份,猪血粉0.2份,酵母粉0.4份,玉米酒糟2.4份,马来眼子菜粉0.3份,菹草粉0.7份,轮叶黑藻粉0.5份,骨肉粉0.1份,蚯蚓粉0.8份,蝇蛆粉0.5份,卤虫粉0.3份,海带粉1.2份,蒜粉0.2份,蛋氨酸1.4份,赖氨酸0.7份,马铃薯粉5份,蝗虫粉1份,苜蓿粉3份,沙蚕粉0.8份,杂鱼1.4份,螺蛳壳肉粉2.4份;每种原料晒干或65℃烘干机烘干,打成粉状,混合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环保饵料制作完成;

步骤6混合饵料投喂方法

投喂时,取一塑料桶,加入混合饵料,再加入25倍(重量比)的煮沸冷却后的海水,充分搅拌至均匀,做成稀糊状,即可朝培养江珧的池塘中全池均匀泼洒,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投喂量按饵料重量占江珧总重量的0.2%。

步骤1中培养液配方中的工业氨水,牛粪浸出液,人尿液,多肽尿素,硫酸铵等要按配方中提供的顺序加入,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1中培养液配方中的各种无机营养盐可预先配成母液且置于4℃冰箱冷藏保存备用,放置时间不要超过30天;

步骤1中所述人尿制备方法:取人尿1000毫升,三角烧瓶煮沸5分钟后,冷却备用;

步骤1中所述牛粪浸出液制备方法:取牛粪50公斤,加入麸皮3公斤,玉米面1公斤,自来水4升,充分搅拌,堆成圆锥状,自然发酵15天,后摊成薄层,阳光下暴晒3天,后取3公斤放入水桶中,加入10升蒸馏水,充分搅匀,静置,24小时后100目筛绢过滤,弃渣,取滤液加热,煮沸45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霉菌、病毒等,冷却,沉淀12小时,弃沉渣,取上清液,即得牛粪浸出液,装入磨口塞试剂瓶,密封,置于4℃冰箱备用;

步骤1中所述土壤浸出液制备方法:取树林中上层土壤1000份,加蒸馏水2000份,再加NaOH 2.5份,加热,煮沸45分钟,冷却、沉淀12小时,取上清液,滤纸过滤,滤液即为土壤浸出液;

步骤1中所述海泥抽取液制备方法:取比较肥沃又不於黑的海泥,以1份泥加2份淡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2分钟,取上层泥浆于铝锅中,按每1000毫升泥浆加1克NaOH的量加入NaOH,煮沸25分钟。煮时需不断搅拌均匀,煮后冷却、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备用;

步骤1中所述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钾,异丁叉二脲,草酰胺,磷酸镁铵,聚磷酸铵,聚磷酸钙钾,碳酸氢钠等化学药品纯度均需化学纯级别;

步骤1中所述中草药组成和质量份数为:白术10份、党参8份、北芪5份、淮山5份、灵芝5份、甘草10份、艾叶30份、枳壳12份、神曲21份、党参33份、麦冬13份、玄参22份、黄连5份、栀子15份、黄芩5份、桑叶10份、黄柏7份、桑白皮10份、赤芍20份、连翘14份、枸杞1份,蒸馏水150份;先浸泡60分钟,用砂锅煎煮,大火(武火)加热,烧开后小火(文火)煮沸25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静置6小时,取上清液用100目筛绢过滤,弃渣,即得复合中草药药液,4℃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1中培养硅藻所用磁化水制作方法:海水煮沸后,冷却,流经磁化水器后,即为磁化水。磁化水器磁感应强度为0.3T,流量为2t/h,流速为0.3m/s;

步骤3中培养底栖硅藻所用的玻璃鱼缸买来时里面可能带有一些装饰用的水草、石头、贝壳、假山等,予以清除,以增大水体空间、方便操作且避免污染;

步骤5中所述羊粪、兔粪需在在阳光下暴晒5-7天,后用粉碎机打成粉末;步骤5中所有原料须干燥(晒干或65℃烘干机烘干)后打成粉末,粉末粒径小于40微米;

步骤2和3所述底栖硅藻主要指:小形舟形藻、咖啡双眉藻、盔状舟形藻、半裸舟形藻、易变双眉藻眼状变种、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双菱缝舟藻、菱形藻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 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