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其中光纤微传感器包括玻璃套管、金属套环和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前端处的光纤树脂涂层已经被剥离,露出约1mm长的玻璃芯针尖。光纤尖端往上1cm处套有金属套环,单模光纤通过金属套环固定在玻璃套管中。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检测系统,包括光源、传输光纤、光纤耦合器、入射信号检测器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信号放大器、光纤微传感器和计算机。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光纤微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的优点。且不需要精密的化学分析,因此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系统误差非常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不破坏生物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原位在线监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299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22120.3

  • 发明设计人 林君;辛青;高秀敏;

    申请日2015-03-19

  • 分类号G01N9/24(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杜军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23: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N 9/24 专利号:ZL2015101221203 登记生效日:2022040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芜湖数字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河北阳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镇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5号楼8层 变更后权利人: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御园路99号光谷科技园B-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10-2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9/24 合同备案号:X2019330000022 让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受让人:杭州诺普泰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申请公布日:20150624 授权公告日:20170919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90926 申请日:2015031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9-19

    授权

    授权

  • 2015-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9/24 申请日:2015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微传感器,特别是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技术背景

生物膜在水环境修复与水处理净化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组成微生物种类、外界剪切力、基质组成和年龄等不同,生物膜具有差异较大的复杂的结构,这会影响生物膜的传质及扩散机制。生物膜密度是表征其结构差异的最基本数据,也是其影响传质的最直接因素。测定生物膜密度的手段非常有限,一般通过测定已知体积生物膜的干重再计算求得,测试过程会破坏生物膜,且结果误差大。更重要的是,传统方法只能得到整块生物膜的平均密度,无法准确反应其内部结构的复杂变化,更不用说对活生物膜进行在线连续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包括玻璃套管、金属套环和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的前端处的光纤树脂涂层已经被剥离,露出约1mm长的玻璃芯针尖。光纤尖端往上1cm处套有金属套环,单模光纤通过金属套环固定在玻璃套管中。

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检测系统,包括光源、传输光纤、光纤耦合器、入射信号检测器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信号放大器、光纤微传感器和计算机。

所述的光源通过传输光纤与光纤耦合器一侧的一个端口连接,光纤耦合器一侧的另一个端口与背散射信号检测器连接,光纤耦合器另一侧的一个端口与光纤微传感器连接,光纤耦合器另一侧的另一个端口与入射信号检测器连接;入射信号检测器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信号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信号放大器信号输出端口接计算机。

所述传输光纤为采用单模光纤;

所述的光源为激光器或LED光源;

所述的光纤耦合器为2×2单模光纤耦合器;

所述的入射信号检测器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均采用InGaAs PIN光电二极管。

光源将预调好波长的光线经过传输光纤发射到光纤耦合器中,并被光纤耦合器分成两束光强度相同的光束,从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分别输送到入射信号检测器和光纤微传感器。光线经光纤微传感器发射到生物膜内部,其背散射光经光纤微传感器原路返回,经过光纤耦合器时再次被分成两束光,其中一束被输送到背散射信号检测器。入射信号检测器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后反馈给计算机。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光纤微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的优点。且不需要精密的化学分析,因此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系统误差非常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不破坏生物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原位在线监测。光纤微传感器对生物膜以及结构类似的多相复杂结构的宏观及微观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为光纤微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光纤微传感器,包括玻璃套管1、金属套环2和单模光纤5;

单模光纤5的前端处的光纤树脂涂层3已经被剥离,露出约1mm长的玻璃芯针尖4。光纤尖端往上1cm处套有金属套环2,单模光纤5通过金属套环2固定在玻璃套管1中。

如图2所示,一种原位测定生物膜密度分布的检测系统,包括光源6、传输光纤7、光纤耦合器8、入射信号检测器9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信号放大器11、光纤微传感器12和计算机13。

所述的光源6通过传输光纤7与光纤耦合器8一侧的一个端口连接,光纤耦合器8一侧的另一个端口与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连接,光纤耦合器8另一侧的一个端口与光纤微传感器12连接,光纤耦合器8另一侧的另一个端口与入射信号检测器9连接;入射信号检测器9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 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信号放大器11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信号放大器11信号输出端口接计算机13。

所述传输光纤7为采用单模光纤;

所述的光源6为激光器或LED光源;

所述的光纤耦合器8为2×2单模光纤耦合器;

所述的入射信号检测器9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均采用InGaAs PIN光电二极管。

光源6将预调好波长的光线经过传输光纤7发射到光纤耦合器8中,并被光纤耦合器8分成两束光强度相同的光束,从光纤耦合器8的另一端分别输送到入射信号检测器9和光纤微传感器12。光线经光纤微传感器12发射到生物膜内部,其背散射光经光纤微传感器12原路返回,经过光纤耦合器8时再次被分成两束光,其中一束被输送到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入射信号检测器9和背散射信号检测器1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信号放大器11放大后反馈给计算机13。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