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法

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法,包括:1)确定抽油机的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和性能变量、2)获得其样本数据、3)对载荷数据降维、4)由非载荷变量与载荷新主元构建网络输入变量集、5)构建输入变量的样本值、6)归一化处理、7)选取训练和测试样本、8)构建前馈神经网络并训练、9)构造产液量偏好函数、10)构造父代和子代种群、11)对父代种群个体进行遗传交叉或变异计算,以产生子代种群个体、12)求个体求适应度函数、13)将个体划分到不同层级的非支配集中、14)从非支配集中选择个体构成新父代种群并循环,最终得到优化后的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值。优化后,可保证在产液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耗电量最小。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Q10/04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3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03-02

    授权

    授权

  • 2015-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4 申请日:2015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 法。

背景技术

抽油机采油作为一种机械采油方式,主要由电动机、地面传动设备和井 下抽油设备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抽油机的整个采油过程主要分为上下 两个冲程:上冲程,即驴头悬点向上运动,提起抽油杆柱和井下抽油设备, 此过程中电动机需消耗大量的能量;下冲程,即驴头悬点向下运动,抽油机 的抽油杆柱电动机做功。在抽油杆柱上下运动过程中,电动机的负载发生周 期变化。抽油机的运行参数的选择对整个抽油机系统的能量消耗影响很大。 为了使抽油机采油生产过程既能完成预定的产液量,又能使抽油机生产过程 的耗电量最低,需要对抽油机运行参数进行节能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法,以保证抽油机的生产状态最 佳,从而达到减少能耗,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化方 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1)确定抽油机采油过程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构成效率观测变量集合 其中α1,α2为决策变量,α3~α146载荷数据环境变量,为其 他环境变量,选取抽油机系统的性能变量构成性能观测变量集合: {y1,y2,y3,…yl};

2)获得所述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和系统性能变量的样本数据,得到效率影 响因素样本矩阵α和性能样本矩阵Y:

α=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M1αM2...αMNL1L2...LM

Y=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其中为效率影响因素个数,N为样本个数,αik表示第i个效率影响因素变量 的第k个观测值,i=1,2,...,M;k=1,2,...,N;

3)利用主元分析算法对载荷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从而构建新的载荷主元 变量矩阵:

Lz1Lz2Lz3Lzd=αz11αz12...αz1Nαz21αz22...αz2N............αzd1αzd2...αzdN

4)由影响因素观测变量集合中非载荷变量与载荷新主元观 测变量集合{αz1z2,...,αzd}构建网络输入变量集合:并令 输入变量集合为:{x1,x2,x3,...,xM},即,{α1,α2,α147,...,αM,αz1,...,αzd}={x1,x2,x3,...,xM};

5)构建输入变量集合{x1,x2,x3,...,xM}观测样本值:

X=X1X2...XN=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147,1α147,2...α147,N............αM1αM2...αMNαz11αz12...αz1N............αzd1αzd2...αzdN=x11x12...x1Nx21x22...x2Nx31x32...x3N............xM1xM2...xMN

Y=Y1Y2...Y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其中,x1~x2为决策变量,x3~xM为新的环境变量;

6)对得到的训练输入样本X、输出样本Y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训 练输入矩阵输出矩阵

X~k=x~1kx~2kx~3k...x~MkT=f(x1k)f(x2k)f(x3k)...f(xMk)Tf(Xk)

Y~k=y~1ky~2k...y~lkT=g(y1k)g(y2k)...g(ylk)Tg(Yk)

X~=[X~1,X~2,...,X~N]=x~11x~12...x~1Nx~21x~22...x~2N............x~M1x~M2...x~MN

Y~=Y~1Y~2...Y~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7)在归一化后样本集中,选取样本集前组样本作为网络训练样本集 则样本集剩余组作为测试样本集其中其中: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分别为:

X~train=x~11x~12...x~1N~x~21x~22...x~2N~............x~M1x~M2...x~MN~;Y~trai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X~test=x~1,N~+1x~1,N~+2...x~1,Nx~2,N~+1x~2,N~+2...x~2,N~+N............x~M,N~+1x~M,N~+2...x~M,N;Y~test=y~1,N~+1y~1,N~+2...y~1,Ny~2,N~+1y~2,N~+2...y~2,N............y~l,N~+1y~l,N~+2...y~l,N

8)构建3层前馈神经网络,采用所述训练输入样本对该网络进 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训练网络权值W、权值β、隐含层阈值b,从而确定网 络的参数,最终得到可计算出任一组输入观测值x1,x2,...,xM所对应的输出预测值 的前馈神经网络:

Y^(X)=y^1(X)y^2(X)...y^l(X)T=g-1(y~^1(f(X)))g-1(y~^2(f(X)))...g-1(y~^l(f(X)))T

9)针对产液量y1构造其偏好函数h=h(y1),该偏好函数为U形曲线,在 其整个定义域上二阶可导且二阶导数恒大于零,将产液量y1的值划分为好、 较好、一般、较差和极差5个区域,并通过所述偏好函数将该五个区域量化 为数值h=h(y1);其中,产液量y1处于好区域对应偏好函数最小值;

10)利用决策变量(x1,x2)构建多目标优化父代种群PD

PD={(x1mPD,x2mPD)|1mK}

其中,父代种群PD中的个体(1≤m≤K)的数量为K,并从x1的取值范围 x1,min≤x1≤x1,max内随机取值赋予(1≤m≤L),从x2的取值范围x2,min≤x2≤x2,max内 随机取值赋予(1≤m≤L),从而对父代种群PD进行初始化;

11)从父代种群PD中选出任意对个体,对于每对个体(1≤m≤K,1≤n≤K)进行遗传交叉计算或变异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赋予子代 种群QD中相应的一对个体

12)将父代种群PD与子代种群QD进行合并得到种群R=PD∪QD,即有 R={(x1sR,x2sR)|1s2K}={(x1mPD,x2mPD)}1mK}{(x1nQD,x2nQD)|1nK},将种群R的每个个体 与环境变量平均值i=3,…,M合成输入样本Xs=x1sRx2sRx3...xMT,并计算相应的适应度函数objFun1(Xs)=h(y^1(Xs))y^2(Xs)T;

13)将种群R的所有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相互进行比较,将种群R 的所有个体划分到具有不同层级的非支配集中,其中,对于层级较低的非支 配集中的任一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objFun1(Xs)和层级较高的非支配 集中的任一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objFun1(Xt)来说,均不存在 且而对于同一层级的非支配集中的任两个个 体来说,该两个不等式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14)按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所述非支配集中选择K个个体,将选择 出的K个个体的值赋予父代种群PD中的个体,并执行步骤11)-步骤14)的 过程GEN次,GEN为预先确定的循环次数,最终得到优化后的K组决策变量 将优化后的决策变量以及所述环境变量的平均值构 成优化后的输入样本XmPGEN=x1mPGENx2mPGENx3...xMT(1mK),这K个样本保证了 在产液量基本固定且具有最小偏好值的情况下,耗电量最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算法(GAELM)建立 油田机采过程的高精度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NSGA2)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搜索,探寻抽油机生产过程中最佳工艺决策参数, 给出面向节能降耗的抽油机生产最佳参数,指导生产。通过选择优化后的运 行参数,可以使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保证在产液量基本固定且具有最小偏好 值的情况下,耗电量最小,从而可以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并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抽油机的工作模型;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的智能优化 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产液量偏好函数的图形;

图5示出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所产生的产液量训练效果图;

图6示出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所产生的耗电量训练效果图;

图7示出了测试样本产液量预测效果图;

图8示出了测试样本耗电量预测效果图;

图9示出了偏好函数的图形;

图10示出了产液量偏好值与耗电量的pareto解集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 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 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图2是流程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 的智能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 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抽油机采油过程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构成效率观测变量集合 其中α1,α2为决策变量,α3~α146载荷数据环境变量,为其 他环境变量,选取抽油机系统的性能变量构成性能观测变量集合: {y1,y2,y3,…yl}。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选取决策变量α1为冲次、决策变量α2为有效冲 程、α3~α146为载荷1至载荷144,其余环境变量包括:理论排量、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含水率中的一个或多个变量;选取抽油机生产过程性 能变量y1为产液量、y2为耗电量。

步骤S2:获得所述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和系统性能变量的样本数据,得到 效率影响因素样本矩阵α和性能样本矩阵Y:

α=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M1αM2...αMNL1L2...LM

Y=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其中为效率影响因素个数,N为样本个数,αik表示第i个效率影响因素变量 的第k个观测值,i=1,2,...,M;k=1,2,...,N。

步骤S3:利用主元分析算法对载荷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从而构建新的载 荷主元变量。本发明中采用示功图描绘数据的144个载荷点做为部分环境变 量进行建模。然而利用144维数据建模参数易产生维度灾难。故而利用主元 分析算法对载荷数据进行降维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主元分析算法对载荷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步骤可 以包括:

①设置样本累计贡献率precent=0.95;

②获取载荷数据每个Lk具有第k观测变量的N个观测数 据,3≤k≤146;

③求出数据平均值并利用原始数据减去均值得到

④计算协方差矩阵

⑤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E1,E2,...,E144与特征向量EV1,EV2,...,EV144

⑥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特征值E1',E'2,...,E'M,对应特征向量为EV1',EV2',...,EV'144,按特 征值大小顺序取前d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构成矩阵[EV1',EV2',...,EVd'],此时 其中d<144;特征向量代表原数据的分布方向,其对应的特征 值越大,则该向量越重要(即为主元);其对应的特征值越小,则该向量越次 要。

⑦由[EV1',EV2',...,EVd']与原始样本求取载荷新的主元,其新载荷 主元观测变量构成集合:{αz1z2,...,αzd},其为d个新变量,且每个变量为N个观 测值构成的新主元矩阵:

Lz1Lz2Lz3Lzd=αz11αz12...αz1Nαz21αz22...αz2N............αzd1αzd2...αzdN

步骤S4:由影响因素观测变量集合中非载荷变量与载荷新主 元观测变量集合{αz1z2,...,αzd}构建网络输入变量集合:并令输入变量集合为:{x1,x2,x3,...,xM},即,

步骤S5:构建输入变量集合{x1,x2,x3,...,xM}观测样本值:

X=X1X2...XN=α11α12...α1Nα21α22...α2Nα147,1α147,2...α147,N............αM1αM2...αMNαz11αz12...αz1N............αzd1αzd2...αzdN=x11x12...x1Nx21x22...x2Nx31x32...x3N............xM1xM2...xMN

Y=Y1Y2...Y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其中,x1~x2为决策变量,x3~xM为新的环境变量。

步骤S6:对得到的训练输入样本X、输出样本Y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新的训练输入矩阵输出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归一化处理的算法如下:

x~ik=f(xik)=(x~max-x~min)·xik-xi,minxi,max-xi,min+x~min

i=1,2,...,M;k=1,2,...,N

y~jk=g(yjk)=(y~max-y~min)·yjk-yj,minyj,max-yj,min+y~min

j=1,2,....,l;k=1,2,...,N

其中:为设定输入变量归一化后数据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

xik为归一化前的第i个输入变量第k个样本值;

为归一化后第i个输入变量第k个样本值;

xi,min=min{xik|1≤k≤N}

xi,max=max{xik|1≤k≤N}

为设定输出变量归一化后数据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

yjk为归一化前第j个输出变量的第k个采集样本值;

为归一化后第j个输出变量的第k个值;

yj,max=max{yjk|1≤k≤N}

yj,min=min{yjk|1≤k≤N}

于是得到:

X~k=x~1kx~2kx~3k...x~MkT=f(x1k)f(x2k)f(x3k)...f(xMk)Tf(Xk)

Y~k=y~1ky~2k...y~lkT=g(y1k)g(y2k)...g(ylk)Tg(Yk)

X~=[X~1,X~2,...,X~N]=x~11x~12...x~1Nx~21x~22...x~2N............x~M1x~M2...x~MN

Y~=Y~1Y~2...Y~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步骤S7:在归一化后样本集中,选取样本集前组样本作为网络训练样 本集则样本集剩余组作为测试样本集其中 其中: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分别为:

X~train=x~11x~12...x~1N~x~21x~22...x~2N~............x~M1x~M2...x~MN~;Y~train=y~11y~12...y~1N~y~21y~22...y~2N~............y~l1y~l2...y~lN~

X~test=x~1,N~+1x~1,N~+2...x~1,Nx~2,N~+1x~2,N~+2...x~2,N~+N............x~M,N~+1x~M,N~+2...x~M,N;Y~test=y~1,N~+1y~1,N~+2...y~1,Ny~2,N~+1y~2,N~+2...y~2,N............y~l,N~+1y~l,N~+2...y~l,N

步骤S8:构建3层前馈神经网络,采用所述训练输入样本对该 网络进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训练网络权值W、权值β、隐含层阈值b,从而 确定网络的参数,最终得到可计算出任一组输入观测值x1,x2,...,xM所对应的输出 预测值的前馈神经网络:

Y^(X)=y^1(X)y^2(X)...y^l(X)T=g-1(y~^1(f(X)))g-1(y~^2(f(X)))...g-1(y~^l(f(X)))T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3层前馈神经网络可以由 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输入层与隐含层由权值W连接,其Wki表示第i 个输入神经元与隐含层第k个神经元的间的连接权值;隐含层与输出层由权 值β连接,其βkj表示第k个隐层神经元与输出层第j个神经元的间的连接权值; 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为s1,隐含层神经元的阈值为b,bk为第k个隐层神经元 阈值;

各权值、阈值具体为:

W=W11W12...W1MW21W22...W2M............Ws11Ws12...Ws1Mβ=β11β12...β1lβ21β22...β2l............βs11βs12...βs1lb=b1b2...bs1s1×1

设隐含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为网络的第m组输入样本的输 出为:

Y~^m=y~^1my~^2m...y~^lm=Σk=1s1βk1g(Wk·X~m+bk)Σk=1s1βk2g(Wk·X~m+bk)...Σk=1s1βk2g(Wk·X~m+bk)

其中,Wk=[Wk1,Wk2,…,WkM],最终得到可计算出任一组输入观测值x1,x2,...,xM所对 应的输出预测值的前馈神经网络:

Y^(X)=y^1(X)y^2(X)...y^l(X)T=g-1(y~^1(f(X)))g-1(y~^2(f(X)))...g-1(y~^l(f(X)))T

在步骤S8中,利用遗传算法训练网络权值W、权值β、隐含层阈值b的步 骤可以包括:

①利用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W,隐含层阈值b构建初始种群P,该种群 中第i个个体为设置初始种群P个体K=50, 设置最大遗传代数GEN=100。

②构建遗传算法优化权值阈值计算的适应值函数objfun2(Pi):

objfun2(Pi)=(Ytest-F(i)(Piβ(i),Xtest))(Ytest-F(i)(Pi,β(i),Xtest))TNtest

③计算第i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利用个体和训 练样本输入样本计算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出矩阵H(i)

H(i)=[H1(i),H2(i),...,Hs1(i)]T[g(Σm=1N~W1m(i)·X~m+b1(i))g(Σm=1N~W1m(i)·X~m+b1(i)...g(Σm=1N~Ws1m(i)·X~m+bs1(i))]

由训练样本输入样本对应的输出样本与隐含层的输出矩阵H(i)共同求 出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β(i),(H(i))-1为矩阵H(i)的逆矩阵;在 求出个体对应的β(i)后,构建网络预测函数F(i)(Pi(i),X); 并将测试样本集Xtest中的输入矩阵带入F(i)(Pi(i),X)得到预测测试集预测输出 故而计算个体Pi适应度函数值:

objfun2(Pi)=(Ytest-Y^test)(Ytest-Y^test)TNtest.

④对种群P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得到子群Q。

⑤种群Q进行③、④操作得到种群Q的子群。循环进行以上步骤,得到第 GEN代子群,并在第GEN代子群中选择一个最佳个体Pbest,个体Pbest第GEN代子 群中计算得到测试样本预测输出值与实际输出值的均方差最小。

⑥由Pbest确定的输入到隐层的权值W,隐层阈值b,计算隐层输出矩阵Hbest。 计算计算隐层到输出的权值矩阵输出权值βbest:从而得到最佳 模型。

上述选择操作可以包括:在P中K个体中,按每个个体的概率φ(Pi)大小决 定选中的机会,分K次从P中选择K个个体,其中概率 φ(Pi)=objfun2(Pi)/Σi=0Lobjfun2(Pi).

上述交叉操作包括:将选择操作得出的K个个体进行二进制编码,个体 中每个变量占据4字节,这样编码后一个个体的字节数为:4*(s1*M+s1);将个 体Pi和Pj二进制编码后,将两个个体二进制编码第4·c位以后的编码进行调换, 从而得到两个新的个体和

所述变异操作包括:将交叉操作得到的K个体进行二进制编码,其中某 个二进制编码后的个体若第c位为1,则将1变成0;若第c位为0,则将0 变成1,,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体Qi

步骤S9:针对产液量y1构造其偏好函数h=h(y1),该偏好函数为U形曲线, 在其整个定义域上二阶可导且二阶导数恒大于零,将产液量y1的值划分为好、 较好、一般、较差和极差5个区域,并通过所述偏好函数将该五个区域量化 为数值h=h(y1);其中,产液量y1处于好区域对应偏好函数最小值。图4示出 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使用的产液量偏好函数的图形。

步骤S10:利用决策变量(x1,x2)构建多目标优化的父代种群PD:

PD={(x1mPD,x2mPD)|1mK}

其中,父代种群PD中的个体(1≤m≤K)的数量为K,并从x1的取值范围 x1,min≤x1≤x1,max内随机取值赋予(1≤m≤K),从x2的取值范围x2,min≤x2≤x2,max内 随机取值赋予(1≤m≤K),从而对父代种群PD进行初始化。

步骤S11:从父代种群PD中选出任意对个体,对于每对个体(1≤m≤K,1≤n≤K)进行遗传交叉计算或变异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赋予多目 标优化的子代种群QD中相应的一对个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对个体(1≤m≤K,1≤n≤K)之间的遗传 交叉计算公式为:

x1mQD=0.5×(x1mPD(1+α)+x1nPD(1-α))

x2mQD=0.5×(x2mPD(1+α)+x2nPD(1-α))

x1nQD=0.5×(x1mPD(1-α)+x1nPD(1+α))

x2nQD=0.5×(x2mPD(1-α)+x2nPD(1+α))

随机数α∈[0,1];

每个个体(1≤m≤K)的变异计算公式为:

x1mQD=x1mPD(1+β)

x2mQD=x2mPD(1+β)

随机数β∈[0,1]。

步骤S12:将父代种群PD与子代种群QD进行合并得到种群R=PD∪QD,即 有R={(x1sR,x2sR)|1s2K}={(x1mPD,x2mPD)}1mK}{(x1nQD,x2nQD)|1nK},将种群R的每个个 体与环境变量平均值i=3,…,M合成输入样本 Xs=x1sRx2sRx3...xMT,并计算相应多目标优化计算适应度函数 objFun2(Xs)=h(y^1(Xs))y^2(Xs)T.

所述环境参数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xi=1NΣk=1Nxik,i=3,...,M

步骤S13:将种群R的所有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相互进行比较,将 种群R的所有个体划分到具有不同层级的非支配集中,其中,对于层级较低 的非支配集中的任一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objFun1(Xs)和层级较高的 非支配集中的任一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objFun1(Xt)来说,均不存在 且而对于同一层级的非支配集中的任两个个 体来说,该两个不等式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步骤S14:按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所述非支配集中选择K个个体,将 选择出的K个个体的值赋予父代种群PD中的个体,返回步骤S11。

在按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所述非支配集中选择K个个体时,对于同 一层级非支配集中的个体,选择个体拥挤度ds较大的个体,所述个体拥挤度ds的计算方法为:

对当前种群R中所有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值objFun1(Xs)中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另外,对所有objFun1(Xs)中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序,令每次排序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个体的拥挤距离为无穷大,种群个体 的拥挤度ds

ds=h(y^1(Xs))+-h(y^1(Xs))-h(y^1)max-h(y^1)min+y^2(Xs)+-y^2(Xs)-y^2max-y^2min

分别为在所述所排的序列中值的后一个值和 前一个值;

分别为在所述所排的序列中值的后一个值和前一个值;

h(y^1)max=max{h(y^1(Xs))|1s2L}

h(y^1)min=min{h(y^1(Xs))|1s2L}

y^2,max=max{y^2(Xs)|1s2L}

y^2,min=min{y^2(Xs)|1s2L}.

步骤S15:循环执行步骤S11-步骤S14的过程GEN次,GEN为预先确定的 循环次数,最终得到优化后的K组决策变量将优化 后的决策变量以及所述环境变量的平均值构成优化后的输入样本 XmPGEN=x1mPGENx2mPGENx3...xMT(1mK),这K个样本保证了在产液量基本固定且 具有最小偏好值的情况下,耗电量最小。

下面以大港油田港510-3抽油机为实验对象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智能 优化。

确定抽油机采油过程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构成效率观测变量集合 其中α1,α2为决策变量冲次、有效冲程,α3~α146功图载荷数据, α147为环境变量平均功率因数,α148为环境变量平均有功功率,α149为环境变量 平均无功功率,α150为环境变量理论排量、α151为环境变量计算泵效、α152为环 境变量含水率。选择抽油机生产过程的产液量y1、耗电量y2作为建立抽油机系 统模型的性能变量{y1,y2}。

采集油井2013年12月26日至2014年12月23日数据。对所有变量按 照24小时为采集时间间隔求取24小时数据的平均值,并作为该变量样本。 采集数据部分地示于表1和表2。

表1

表2

利用PCA输入变量降维处理,得到新主元数据示于表3。

表3

构建新的采集建模样本数据[X,Y]。共获得可建模数据256组,示于表4。

表4

将匹配后的数据与载荷新主元数据进行匹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 化后的数据部分地示于表5。

表5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建模。设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s1=20,选 择可建模样本中的200组作为训练样本。基于遗传算法得到最佳输入层到隐 含层权值W和阈值b如下:

图5示出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所产生的产液量训练效果图; 图6示出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所产生的耗电量训练效果图。图7 示出了测试样本产液量预测效果图;图8示出了测试样本耗电量预测效果图。

由建模效果可知,训练效果较优,产液量、耗电量训练误差均控制在较 小的范围,训练效果较好。由所得的建模与测试样本进行预测,得到测试样 本误差百分比也控制较小的范围内,故知模型泛化能力较好。

产液量偏好函数设计,根据偏好函数设计准则,采用3-S类软偏好设计, 根据生产者对产液量的多少的喜爱程度用:极好、好、一般、较差、差等五 个个等级描述。极好程度利用建模训练集中产液量所有值的平均值作为极好 程度的偏好值为:47.3,并利用训练集中产液量最小值37.3、最大值57.3作 为不可接受域的临界值。故而设计偏好程度区间为: [0,2],[2,4],[4,6],[6,8],[8,10]等,且设计的偏好程度区间所对应的实际 产液量区间为:

[37.3,38.4],[38.4,39.6],[39.6,40.9],[40.9,42.8],[42.8,47.3]以及

[47.3,51.8],[51.8,53.6],[53.6,55.5],[55.5,56.2],[56.2.57.3]。故 而设计产液量偏好函数为h(y1)=0.1×(y1-47.3)2。图9示出了偏好函数的图形;

利用决策变量(x1,x2)的K对数据构建初始种群PD,设置种群大小50,即 初始化的种群样本数量为K=50;决策变量冲次(x1)的优化范围2.0≤x1≤4.5;决 策变量有效冲程(x2)的范围3.0≤x2≤3.6。设置最大遗传代数GEN=100。

算环境参数平均值具体算法如下:

xi=1NΣk=1Nxik,i=3,...,M

具体的环境参数平均值示于表6中。

表6

计算得到的产液量偏好值与耗电量的pareto解集关系示于图10中。 Pareto前沿所对应的数值解集示于表7中。

表7

在表7中,产液量偏好程度属于[0,1.3]区间,产液量在极好的范围内优化, 符合抽油机定量采油的工作制度。

将优化后的决策变量,以及环境变量的平均值带入建立工艺过程模型, 计算优化后的决策变量的系统性能,与实际样本的系统性能平均值进行比较, 在保证固定的产液量的前提下,耗电量降低,则上述方法有效。去产液量偏 好值解集的平均值求取实际对应的产液量大小。其对比结果示于表8。

表8

由表8可知,计算得到偏好程度平均值为0.52,此时产液量可能为49.58t/d 或者45.02t/d。此时计算得到在保持定量式采油工作状态下,耗电量下降 16.75%。系统效率比(产液量/耗电量)可提高8%。达到了节能设计目的。 说明该方法有效。

尽管已经结合详细示出并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面向抽油机工作过程的智能优 化方法,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