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避碰锁区域情况下控制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的方法和防卡夹系统

用于在避碰锁区域情况下控制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的方法和防卡夹系统

摘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车辆(K)的要以助力操作方式闭合的车辆闭合元件(1)例如后备箱盖(1)的调节运动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能够探测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路径中的障碍物,以便防止卡夹障碍物,并且车辆闭合元件(1)具有锁定部件(4),车辆闭合元件(1)经由所述锁定部件能够锁定在闭合位置中。在此根据本发明设计为:经由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也探测围绕设置在车辆闭合元件(1)上的锁定部件(4)的监控区域(B3,B12’,B1b”)中的障碍物,以便至少在车辆闭合元件(1)闭合时防止所述锁定部件(4)与障碍物碰撞。此外,设有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所述防卡夹系统尤其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5F15/46 专利号:ZL2013800410993 申请日:20130802 授权公告日:201704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5F15/46 申请日:201308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控制以助力 操作方式可闭合的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的方法以及一种根据权利 要求1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益以助力操作方式、尤其以马达方式可调节的车辆闭合元件 中,在相应的车辆闭合元件闭合时存在极大风险,即例如站在车辆附近 的人的身体部分被卡夹,这会导致极大伤害。在这种车辆闭合元件中, 其例如可以为机动车的侧门、后备箱盖、车窗或者滑顶。

在US 2007/0035156 A1中例如描述一种防卡夹系统,其中在车辆后 备箱盖的彼此相对置的纵向侧的闭合棱边上设置具有各一个发射电极 和各一个接收电极的两个电极装置。各个电极对各限定在后备箱盖的闭 合棱边处的一个监控区域,在所述监控区域中能够探测进行闭合的后备 箱盖的调节路径中的障碍物。在此,分别单独地激励和分析这两个电极 对。US 2007/0035156 A1的防卡夹系统的电子分析单元因此总是接收至 少两个信号,借助所述信号能够得出在一个监控区域或另一监控区域中 存在障碍物的结论。

在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本身广泛已知的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中, 无接触地通过改变的电容探测以马达方式要闭合的车辆闭合元件的调 节路径中的障碍物,并且防止障碍物卡夹在进行闭合的车辆闭合元件和 车身开口的区域中的车辆结构之间,所述车辆开口应通过在闭合位置中 的车辆闭合元件封闭。相对于纯触觉的防卡夹系统,具有电容性的识别 装置的防卡夹系统提供下述优点:已经在与车辆闭合元件接触之前或者 已经稍微在其之后能够确定可能的障碍物,而不必将特定的力作用于防 卡夹系统的传感器装置上,以便触发系统并且使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 动停止和/或反向。

在本发明所基于的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中利用:在由至少一个发射 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的防卡夹系统的电极装置中,当借助交流 电流激励发射电极时,能够在接收电极上接收信号,所述信号表征障碍 物的存在。因此,通过用交流电流激励发射电极产生电场,所述电场受 障碍物影响,使得以可测量的方式改变电容。电容的可测量的改变能够 在与发射电极间隔设置的接收电极上测量,并且能够根据由接收电极接 收的信号(通常为电压信号)来分析,以便触发防卡夹系统并且对车辆 闭合元件的调节路径施加影响。

然而,对车辆闭合元件以助力操作方式的调节不仅由于可能的卡夹 而隐藏提高的伤害风险。通常,并非可忽略的损伤风险也起因于设置在 车辆闭合元件上的锁定部件、如锁。这种锁定部件部分地在车辆闭合元 件上突出几厘米,使得在调节车辆闭合元件时可能刚好调节部件与人员 碰撞,其中借助所述锁定部件,车辆闭合元件在闭合位置中锁定在车辆 结构上。此外,这种锁定部件通常极其结实并且大部分由金属构成,使 得因此对于人而言碰撞是尤其疼痛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进一步改进开始提出类型的电容型的 防卡夹系统,并且尤其最小化人由于与设置在车辆闭合元件上的锁定部 件如门锁或后备箱盖锁碰撞引起的伤害风险。

所述目的借助权利要求1的方法以及借助权利要求15的电容型的 防卡夹系统来实现。

在此,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控制以助力操作方式要闭合的车辆闭 合元件的调节运动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借助于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也探 测围绕设置在车辆闭合元件上的锁定部件的监控区域中的障碍物,以便 至少在车辆闭合元件闭合时防止锁定部件与障碍物的碰撞。如果在围绕 锁定部件的监控区域中探测到障碍物,则使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停 止和/或反向,以便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通过根据本发明地实施控制方法,借助于防卡夹系统不仅无接触地 确定卡夹情况,而且也确定在锁定部件例如门锁、行李箱锁或者后备箱 盖锁的区域中即将发生碰撞。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防卡夹 与防碰组合,以便有针对性地避免在车辆闭合元件闭合时和必要时也在 车辆闭合元件打开时由锁定部件引起的伤害。因此,通常提高的伤害风 险起因于车辆闭合元件上的锁定部件,因为所述锁定部件大多在车辆闭 合元件上突出并且相对结实地构成以便提供在车辆结构上的可靠锁定。

恰好在为机动车后备箱盖形式的车辆闭合元件中,后备箱盖锁的主 要部分突出于后备箱盖的下部的闭合棱边。由此原则上会出现:在后备 箱盖从打开的位置中沿朝被闭合的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方向调节时,所述 (锁定)部件与人碰撞,尤其是在头部的区域中碰撞。通过将电容型的 防卡夹系统扩展防碰以能够探测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路径中的人作为 障碍物,显著地降低伤害风险。

也如在探测卡夹情况时那样,在即将发生碰撞时也通过防卡夹系统 影响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优选将调节运动停止和/或反向。优选 地,借助于防卡夹系统的电子分析单元分析是否存在卡夹情况并且是否 即将放生锁定部件与障碍物的碰撞。该电子分析单元具有适合于分析接 收的测量信号的分析逻辑装置并且例如集成在控制设备中。

为了电容性地探测卡夹情况,防卡夹系统优选具有在车辆闭合元件 上的至少一个发射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其中通过用交流电流激励 发射电极产生电场,所述电场受障碍物影响,使得以能测量的方式改变 电容。然后,经由防卡夹系统的电子分析单元能够对经由至少一个接收 电极接收的信号分析是否由于电容在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路径中有障 碍物而改变,并且与此相应地至少停止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

因为汽车领域中的电容性工作的传感器的分析在此期间技术上能 够极其良好地掌握并且通过改变的电容极其有效且可靠地探测障碍物, 所以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也优选的是:为了探测用于锁定部件的监控 区域中的障碍物,分析电容的改变。在此,为了探测障碍物可以设有至 少一个接收电极和/或至少一个发射电极。

在本文中,例如也可以在车辆闭合元件上附加地在锁定部件的区域 中设有仅仅一个接收电极,使得由此能够分析附加的信号,以便得出可 能的障碍物的结论。与此相应地也会考虑:将一些发射电极与至少两个 接收电极组合,其中针对性地在锁定部件的区域中设置一个接收电极以 确定卡夹情况并且设置另一接收电极以避碰。

替选地或补充地,为了防碰可以在车辆闭合元件上在锁定部件的区 域中设置有由至少一个发射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的专用的附 加的电极对,以便在锁定部件的区域中产生电场并且能够测量由于障碍 物而改变的电场。

优选地,在锁定部件的区域中设置的电极设置在锁定部件的覆盖件 或者壳体之内。在此,例如可以设计:至少一个电极嵌入由塑料构成的 这种覆盖件或这种壳体中,尤其是浇注到其中或者(例如通过粘贴)布 设到其中。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设计,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的至少一个发射 电极和所属的接收电极分别在车辆闭合元件的两个闭合棱边的至少一 部分之上延伸,使得借此根据由于障碍物而改变的电容不仅能够探测在 闭合棱边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卡夹情况而且能够探测锁定部件与障碍物 即将发生的碰撞。车辆闭合元件的闭合棱边为车辆闭合元件的外边缘处 的部段,车辆闭合元件在其被完全闭合的位置或关闭位置中经由所述部 段贴靠在车辆结构上。因此,当防卡夹系统不符合规定地起作用并且车 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停止和/或反向时,车辆结构和车辆闭合元件之 间的障碍物恰好卡夹在这种闭合棱边上。在所提出的实施变型形式中, 现在用于检测卡夹情况的电极对的电极也用于:有针对性地监控围绕锁 定部件(即例如后备箱盖锁)的监控区域,以便避免锁定部件与障碍物 可能的碰撞。对此,例如可将电极之一(优选两个电极)设置在车辆闭 合元件上,使得一个电极或两个电极延伸至或甚至延伸超过如下部段, 在所述部段上存在锁定部件。在此,电极也可以在多个(至少两个)彼 此不同的且彼此成一定角度伸展的闭合棱边之上伸展,即例如在机动车 后备箱盖上不仅在纵向伸展的侧向的闭合棱边之上而且在横向伸展的 下部的闭合棱边之上延伸,在所述闭合棱边上通常设置有后备箱盖锁的 一部分或者甚至设置有整个后备箱盖锁。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 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对,这些电极对分别构成和设置用于在监控区域 中产生电场以及用于确定由于障碍物而改变的电容。但是在此仅还设置 这两个电极对并且将其彼此接线成,使得借助于这两个电极对不仅能够 在这两个相应的监控区域中而且也能够在与这两个(第一和第二)监控 区域不同的第三监控区域中探测电容改变,在所述第三监控区域中存在 锁定部件。在此,将这两个电极对彼此间的接线尤其理解为:第一电极 对的第一发射电极不仅借助相同电极对的第一接收电极来激励和分析, 而是也连同第二电极对的第二接收电极一起进行激励和分析。因此,能 够通过两个电极对限定至少三个彼此不同的空间上的监控区域,所述监 控区域例如有针对性地能够依次通过对电极的相应激励来分析,以便确 定在相应的监控区域中由于障碍物而引起的电容改变。

例如,第一电极对的发射电极和第二电极对的接收电极以及第二电 极对的发射电极和第一电极对的接收电极(交叉的方式)依次彼此接线, 以便能够在附加的第三监控区域中探测障碍物,在所述第三监控区域中 锁定部件设置在车辆闭合元件上。两个电极对的这种接线例如能够借助 于时分复用器来控制。由此,防卡夹系统的电子分析单元能够依次以预 设的顺序分析信号,所述信号代表相应的监控区域并且能够借助所述信 号确定电容改变。这种信号例如为分别可在接收电极上测量的电压信 号,所述电压信号由于障碍物和伴随产生的电容改变而改变。

至少两个电极对接线成使得其附加地覆盖锁定部件所在的第三监 控区域具有下述优点:一方面在锁定部件的区域中不必设有附加的电极 并且另一方面降低对干扰的敏感性。这样会产生下述问题:在金属的锁 定部件的区域中不能容易地进行电容性的障碍物识别。一方面,得到更 大的基本电容并且另一方面可能不可忽略地影响电场。如果现在将至一 个发射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彼此接线,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 极优选在锁定部件的不同的侧上沿着车辆闭合元件延伸,然而不在锁定 部件本身上延伸,则至少能够将该缺点最小化并且为锁定部件提供可靠 的碰撞监控,而不必为此设有附加的电极。

优选地,这两个电极对彼此隔开地设置在锁定部件的不同的侧上, 使得在这两个电极对之间存在锁定部件。通过这两个电极对的接线得到 的第三监控区域因此基本上在这两个电极对之间延伸、优选在电极对的 纵向延伸构成的电极的自由端部之间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

借助于所述防卡夹系统能够探测以助力操作方式要闭合的车辆闭 合元件的调节路径中的障碍物以便防止:障碍物卡夹在进行闭合的车辆 闭合元件与车身开口的区域中的车辆结构之间,所述车身开口通过在闭 合位置中的车辆闭合元件来闭合。在此,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包括至少 下述特征:

-具有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对,其中通过借助交流电流 激励发射电极来产生电场,所述电场受障碍物影响,使得以能测量的方 式改变电容,和

-电子分析单元,借助于所述电子分析单元对经由接收电极接收的信号 分析,是否由于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路径中的障碍物而改变电容,使得 必须将车辆闭合元件的调节运动改变、尤其是停止和/或反向。

除了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的本身已知的功能之外,根据本发明的防 卡夹系统还构建和设计为:也探测围绕车辆闭合元件上的锁定部件的监控 区域中的障碍物,以便至少在车辆闭合元件闭合时防止锁定部件与障碍 物例如人的头部碰撞。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尤其适合于实施根据本发 明的方法。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阐述的优点和特征因此也适用于根据 本发明的防卡夹系统,并且反之亦然。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防卡夹系统上设有能够用于探测围绕锁定部 件例如锁的监控区域中的障碍物的机构,使得通过防卡夹系统提供与卡 夹情况的存在无关地工作的防碰。

在此例如可以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至少一个电极对可以构成 为,由此除了探测卡夹情况之外也可以探测围绕锁定部件的监控区域中 的障碍物。一个替选的变型形式在此可以设计为:将用于避碰的附加的 电极对设置在锁定部件的区域中,而至少一个另外的电极对构成和设计 为(仅)用于探测卡夹情况。

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设计:设有两个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分别除了 探测卡夹情况之外也实现电容性地探测围绕锁定部件的区域中的障碍 物。因此,所述电极对例如可以设置在车辆闭合元件上,使得电极对所 产生的电场叠加并进而也覆盖围绕锁定部件的区域,使得在此能够探测 障碍物。替选地,可以设计为两个电极对相应地接线,优选以时分复用 方式接线,通过所述接线借助于这两个电极对可以分析用于锁定部件的 附加的第三监控区域。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将车辆闭合元件的马达驱动的调节理解为任意 助力操作的调节,即尤其借助于电动马达、液压马达和/或气动马达进 行调节。

附图说明

在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变得 显而易见。

在此示出:

图1示意地示出机动车后备箱盖形式的车辆闭合元件的根据本发明 的防卡夹系统的一个实施变型形式,其中在构成为后备箱盖锁的锁定部 件的区域中设有附加的电极对,以便提供附加的电子防碰;

图2A示出第二实施变型形式的与图1相一致的视图,其中设有用 于防碰的延长至锁区域中的电极;

图2B示出在下部的闭合棱边的子区域中具有电极对的示意示出的 屏蔽装置的、图2A的实施变型形式的改进形式;

图3示意地示出在两个电极对以时分复用方式接线的情况下的根据 图2A和2B的防卡夹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以便对锁区域有针对性地 监控障碍物;

图4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防卡夹系统的结构的与图3相一致的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部分地示出具有可马达调节的后备箱盖1的机动车K。在 此,后备箱盖1在闭合位置中封闭机动车K的尾部处的车身开口O, 在所述闭合位置中后备箱盖1完全地闭合,经由所述车身开口可进入机 动车K的货厢。后备箱盖1在此经由驱动单元2.1、2.2能够自动地从 打开的位置沿着调节方向VS调节到闭合位置中。在此,两个驱动单元 2.1和2.2设置用于对称地调节后备箱盖1,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在后备箱 盖的纵向侧即在左侧或在右侧接合在后备箱盖1上。每个所述驱动单元 2.1、2.2具有一个驱动马达3.1、3.2。在此,这两个驱动马达3.1、3.2 能够经由电子控制装置来控制,以便沿着调节方向VS将后备箱盖1调 节到其闭合位置中。此外,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可以设计:驱动单元 2.1、2.2借助其驱动马达3.1、3.2也能够将铰接在机动车的车身上的后 备箱盖1沿着相反的调节方向VO调节到翻开的并进而打开的位置中。

然而在该情况下重要的是:机动车K和尤其后备箱盖1配设电容型 的防卡夹系统,以便在后备箱盖1闭合时如果在后备箱盖1的闭合棱边 11、12、13与围住车身开口O的车辆结构F之间卡夹有障碍物(未示 出),则能够使后备箱盖1的调节运动自动地停止和/或反向。因此,在 可马达封闭的后备箱盖1中以及在例如车窗玻璃、侧门或滑顶形式的另 外车辆闭合元件中存在尤其卡夹人的身体部分的危险,这会导致极大的 伤害。现在在此,应当经由借助电容性传感器装置工作的防卡夹系统尽 可能及时无接触地探测车辆闭合元件(在此为后备箱盖1)的调节路径 中可能的障碍物,以便避免相应的障碍物卡夹。这种电容型的防卡夹系 统在此当然也可以通过附加的传感器补充,所述传感器例如以触觉方式 探测障碍物的卡夹。

在当前的情况下,防卡夹系统具有两个纵向延伸的发射电极S1、S2 以及多个纵向延伸的接收电极,在附图中可见所述接收电极中的接收电 极E1、E1A、E1B和E2。接收电极借助各一个相关联的发射电极形成 一个电极对、例如两个电极对S1、E1和S2、E2。发射电极S1、S2和 接收电极E1、E2都不彼此连接,而是分别彼此间有间距。这两个电极 S1、S2或E1、E2因此彼此分开并且空间上彼此隔开。

发射电极S1、S2在此尤其在纵向侧的封闭棱边11或13之上延伸 并且仅略微也在后备箱盖1的将纵向侧的闭合棱边11、13连接的、横 向伸展的闭合棱边12之上延伸,所述横向延伸的封闭棱边在闭合的状 态下贴靠机动车K的碰撞吸收器的区域中的车辆结构F并且所述横向 伸展的闭合棱边在中央具有锁4形式的设置用于锁定后备箱盖1的锁定 部件。这两个发射电极S1和S2分别几乎完全地沿着纵向侧的闭合棱边 11或13之一伸展。接收电极E2在此在(右侧的)封闭棱边13上伸展, 而接收电极E1、E1A、E1B相继在相对置的(左侧的)封闭棱边11上 伸展。根据图1在此尤其要示例性地说明:当例如受制于结构而难以布 设连续接收电极时,代替用于闭合棱边11、12的单独连续的接收电极 也可以将多个接收电极E1、E1A、E1B与单独的发射电极S1组合。

发射电极S1、S2以及接收电极E1、E2优选在后备箱盖1上或其之 内伸展,即例如在保护性塑料覆盖件或包围电极的密封件之下伸展。

为了能够探测在闭合时在后备箱盖1的调节路径中的障碍物,并进 而有效地避免障碍物的卡夹,用交流电流激励这两个发射电极S1、S2。 由此,在监控区域B1、B3中分别产生电场,所述电场受障碍物影响, 使得以可测量的方式改变电容。电容的改变在此于是经由相应关联的接 收电极E1、E1A、E1B(用于闭合棱边11上的监控区域B1)和E2(用 于闭合棱边B3上的监控区域B3)来检测,使得经由与接收电极E1、 E1A、E1B和E2通过信号线路50电连接的电子分析单元5能够借助于 分析逻辑装置自动地分析在相应的发射电极S1、S2在后备箱盖1的调 节路径中的监控区域B1、B3中是否存在障碍物。

图4示意地示出具有电子分析单元5*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防卡夹 系统的结构。在此,所述电子分析单元5*不仅包括与接收电极E1连接 的部件、如接收放大器5.4和分析电路5.5(具有集成的分析逻辑装置或 具有到分析逻辑装置上的耦联装置),经由所述分析电路能够放大和分 析经由接收电极E1接收的电压信号,以便确定在后备箱盖1的调节路 径中出现障碍物。更确切地说,在当前的实施变型形式中与发射电极 S1、S2处于连接的部件也算作电子分析单元5*。与发射电极S1、S2 处于连接的、实现用交流电流激励发射电极S1、S2的部件为信号发生 器5.1、连接在该信号发生器5.1下游的放大器5.2和紧随放大器5.2的 模拟乘法器5.3a。

在此,经由信号发生器5.1产生具有预设幅度和频率的交流电流, 所述交流电流经由放大器5.2和模拟乘法器5.3a时间上交替地传送给发 射电极S1或发射电极S2。经由具有模拟乘法器5.3a的所示出的结构, 可选地将具有预设幅度和频率的交流电流传输给(第一)发射电极S1 或传输给(第二)发射电极S2,使得根据依次由分析电路5.5接收的信 号能够评价:是在第一发射电极S1的监控区域B1中还是在发射电极 S2的监控区域B3中出现电容改变,所述改变能够推断出在后备箱盖1 的调节路径中存在障碍物。因此,在此对多个传感器通道的测量以时分 复用方式实现,以便能够以位置分辨的方式确定:当后备箱盖1的调节 运动不被停止和/或反向时,在后备箱盖1上的分别通过一个发射电极 S1、S2限定的监控区域B1、B3中的哪个监控区域中出现与障碍物的碰 撞。

实际的分析尤其借助于分析单元5*的分析电路5.5进行,如也还在 分析单元5中进行。在此,经由分析电路5.5从所接收的电压信号中获 取分别代表发射电极S1、S2的一个或多个电容信号,并且将相应的电 容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由此控制后备箱盖1的调节运行的停止和 /或反向。在此,分析单元5、5*分别是安置在机动车K中的控制设备 的一部分。

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分析单元5*的防卡夹系统并不对具有锁的横 向伸展的下部的闭合棱边12进行监控。更确切地说,设有不被监控的 区域BS,在所述区域中不能够通过防卡夹系统探测障碍物的出现。因此, 至今为止,对卡夹情况的识别聚焦到纵向伸展的侧向的闭合棱边11、13; 这尤其因为由于锁4的锁区域中的金属材料和其在机动车K上的配对件 不能容易地可靠识别卡夹情况。

但是,与卡夹情况无关,由于在后备箱盖1的下部处突出的闭合棱 边12而存在伤害风险,因为锁4在后备箱盖1闭合时会容易与人碰撞、 例如在其头部处碰撞。在此刚好使用本发明并且将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 与用于在此为锁4形式的锁定部件的防撞组合,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如 后备箱盖1的车辆闭合元件上。

在图1的实施变型形式中,对此在锁4的区域中设有具有发射电极 S3和接收电极E3的附加的电极对。发射电极S3和接收电极E3在此例 如安置在壳体中或在锁4的覆盖件中,尤其嵌入覆盖件或壳体的塑料材 料中。经由电极对S3、E3(同样电容性地)探测围绕锁4的监控区域 B3中的障碍物。在此,发射电极S3此处也在监控区域B3中产生电场, 使得伴随可能的障碍物例如人出现在接收电极E3上可测量的电容改 变。

因为电容型的防卡夹系统的控制设备或分析单元5本来就构成和设 置用于根据由接收电极E1、E1A、E1B和E2接收的电压信号确定可能 的电容改变,所以分析单元5也能够容易地用于分析用于锁区域的接收 电极E3的电压信号。与此相应地,经由电子分析单元5在后备箱盖1 闭合时能够确定锁4与障碍物即将发生碰撞,并且使马达驱动单元2.1、 2.2将调节运动停止和/或反向,以便避免碰撞。

为了耦联附加的电极对S3、E3,在分析单元5上可以设有单独的输 入端和输出端。但是替选地也可行的是,将发射电极S3与另外的发射 电极S1、S2中的一个并联,使得同时借助交流电流激励所述发射电极。 该可行性在图1的视图中通过虚线示出。

在图2A的实施变型形式中,为了提供防碰而并不设有附加的发射 和接收电极S3、E3,而是使用为了识别卡夹情况已经设置的发射和接 收电极S1、S2、E1、E2。在此,分别沿着纵向侧的闭合棱边11、13中 的一个延伸的发射和接收电极S1、S2、E1和E2相对于图1的实施变 型形式延长地构成,使得发射和接收电极也在后备箱盖1的下部的、横 向伸展的闭合棱边12上延伸。在此,电极对S1、E1或S2、E2分别大 致朝向下部的闭合棱边12的中央伸展直至下部的闭合棱边12处的设置 有锁4的部段。

通过将电极S1、S2、E1、E2延长到下部的闭合棱边12的锁区域中, 在激励相应的发射电极S1、S2时监控区域B1’或B2’也覆盖围绕锁4的 区域,使得根据电容改变能够确定锁4附近的障碍物。在此,这两个电 极对S1、E1或S2、E2也能够相对彼此设置成,使得分别由其覆盖的 监控区域B1’和B2’在锁4的区域中叠加,使得形成通过这两个电极对 S1、E1或S2、E2限定的锁监控区域B12’。此外,所述锁监控区域B12’ 也可以通过这两个电极对S1、E1或S2、E2彼此接线来实现,如下面 还结合图3所详细阐明的那样。

借助图2B还说明图2A的实施变型形式的可能的改进方案。在此情 况下,在下部的闭合棱边12上的如下部段部分设有屏蔽装置,发射电 极S1和接收电极E1沿所述部段延伸。通过所述屏蔽装置沿着电极对的 这两个电极S1、E1的延伸部得到被屏蔽的区域B0,在所述区域中不可 以进行障碍物识别。

在此,在下部的闭合棱边12上的屏蔽装置将由接收电极E1、E1A 和E1B和发射电极S1覆盖的监控区域划分成两个监控子区域B1a”和 B1b”。在此,在下部的闭合棱边12上的屏蔽装置、发射电极S1和接 收电极E1设计和设置成,使得其中一个监控子区域B1b”始终还覆盖围 绕锁4的锁区域。在此,在图2B的实施变型形式中电极对(即电极对 S1、E1)中仅一个电极延长到锁区域中,以便由此附加地提供电容性工 作的防碰。与此相应地,在此仅一个电极对构成为,使得由此也能够探 测围绕锁4的监控子区域B1b”中的障碍物,以便避免锁4与人的碰撞。

因此,借助于电极对S1、E1(必要时如下面结合另一电极对S2、 E2所阐述的那样)提供对围绕锁4的锁区域的电容性的监控,其方式 是:所述电极对的电极S1、E1延长至下部的闭合棱边12处的锁区域中 并且在下部的闭合棱边12的(大)部分中还设有屏蔽装置。例如可以 建议这种屏蔽装置,否则例如由于车辆结构F或设置在其上的部件引起 的干扰影响在下部的闭合棱边12的区域中会过强地上升。

替选地或补充地,部分被屏蔽的电极对S1、E1与根据图1的同样 延长至锁区域中的相邻的电极对S2、E2可以组合。就此,为了围绕锁 4进行碰撞识别,可以与其他相邻的电极对S2、E2的接线。

借助图3说明分析单元5的可能的结构,以便根据两个电极对S1、 E1或S2、E2的智能接线提供在锁监控区域B12’中的碰撞监控。这例 如可以有利地用于避免基本电容提高并且使系统对可能的干扰不那么 易受影响。

在此,与从根据图4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分析单元5*不同,在根据 本发明构成的变型形式中在接收器侧设有第二模拟乘法器5.3b,以便不 仅以时分复用的方式激励电极对S1、E1和S2、E2,而且也可以进行分 析。由此,分析单元5对此能够以时分复用的方式接通各个接收电极 E1和E2。因此,通过由模拟乘法器5.3b在这两个接收电极E1和E2 之间切换的方式,例如首先能够激励发射电极S1并且依次分析由此在 所属的第一接收电极E1上降落的电压信号和随后分析在另外的第二接 收电极E2上降落的电压信号。随后,借助于发射侧的模拟乘法器5.3a 激励第二发射电极S2并且在此情况下分析由所属的第二接收电极E2 接收的电压信号。随后,借助于接收器侧的模拟乘法器5.3b在继续保 持激励第二发射电极S2的情况下分析第一接收电极E1上的电压信号。 通过这两个优选基本上彼此对称构成的电极对S1、E1和S2、E2在此 形成的交叉接线也对围绕锁4的区域以电容性方式监控障碍物的存在。 因此,所形成的锁监控区域B12’不仅覆盖锁4,而且也覆盖围绕锁4的 区域,使得根据接收电极E1、E2的电压信号能够得出锁4附近有可能 的障碍物的结论。

尽管这两个电极对S1、E1和S2、E2在此没有被引导至锁4而是锁 4位于相应的电极S1、E1、S2、E2的端部之间,但通过设置在锁4的 不同侧上的电极对S1、E1和S2、E2的所示出的接线能够提供对锁区 域的附加监控。尽管原则上也可行的是,仅在依次激励各个第一发射电 极S1时分析在相对于锁4的第一(左)侧上的接收电极E1并且随后分 析锁4的另外的(右)侧上的另外的接收电极E2,以便除了卡夹情况 之外也无接触地能够确定锁4与障碍物、尤其人即将发生的碰撞。然而, 通过与在锁4之上对这两个发射电极的在时间上依次的激励和两个接收 电极的分析的交叉接线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出锁区域中有障碍物的结论。

尽管在附图中分别示出后备箱盖1,但本发明显然也能够使用在其 他车辆闭合元件中,例如行李箱盖。

附图标记列表

1            后备箱盖

11,12,13     闭合棱边

2.1,2.2      驱动单元

3.1,3.2     驱动马达

4            锁

5,5*         分析单元

5.1          信号发生器

5.2          放大器

5.31,5.32    模拟开关

5.3a         模拟乘法器

5.3b         模拟乘法器

5.4          接收放大器

5.5          分析电路

5.6          相移器

50           信号线路

B0           被屏蔽的区域

B1,B1’     第一监控区域

B12’        锁监控区域

B1a”,B1b” 监控子区域

B2,B2’     第二监控区域

B3           锁监控区域

BS           未被监控的区域

d1,d2       间距

E1,E1A,E1B 接收电极

E2,E3       接收电极

F            车辆结构

K            机动车

l            下部的闭合棱边的长度

O            车身开口

S1,S2,S3   发射电极

ST           碰撞吸收器

VS,VO       调节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