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封装方法如下:取晶圆并在晶圆的一面开设盲孔Ⅰ,通过同时抽真空、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绝缘层压合在晶圆的表面和盲孔Ⅰ内,通过定位、激光开孔工艺在盲孔Ⅰ内开设盲孔Ⅱ,通过再布线工艺在绝缘层的表面和盲孔Ⅱ内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Ⅰ,再布线金属层Ⅰ于晶圆的上方设置输入/输出端Ⅰ和保护层,通过机械抛磨的方法减薄晶圆的另一面,形成减薄面,通过再布线工艺在减薄面上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Ⅱ,该再布线金属层Ⅱ于绝缘层开口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连接,将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完成的TSV Interposer结构切割、裂片。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Interposer的良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655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46204.7

  • 申请日2014-12-31

  • 分类号H01L23/48(20060101);H01L23/495(20060101);H01L21/56(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彭英

  • 地址 214429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澄江东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0: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3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3/48 申请日: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nterposer 中的Silicon  Interposer是用硅片做的类似电路板的器件,但其线宽、节点间距等都比电路板小。不同功能的芯片,比如CPU、 DRAM等可以连到同一silicon interposer 上面,通过Silicon  Interposer完成很多运算和数据交流,这样做比较省电,增加带宽。 类似于PCB, Silicon  Interposer一般都有灌铜的通孔(TSV),不同芯片之间联合运算的结果,通过TSV传到与之连接的电路板。 所以Silicon  Interposer 相当于连接多个芯片和同一电路板之间的桥梁。Silicon  Interposer的TSV制作,传统工艺复杂,硅孔的直径受到限制,通常控制在30微米以内;如果将硅孔做得比较大,硅孔内填充的金属在后期使用时受热膨胀,导致硅孔或绝缘层破裂。因此,只能将硅孔做得较小;但小硅孔内的绝缘物质沉积、阻挡层/种子层沉积、以及填充金属又会变得很困难。因此,工艺控制比较难,良率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Interposer工艺制作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工艺难度、提高良率的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其包括硅基本体和硅通孔,所述硅通孔上下贯穿该硅基本体,所述硅基本体的一表面设置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延伸至硅通孔并布满硅通孔的内壁、且于所述硅通孔的底部开设绝缘层开口,

所述绝缘层的表面选择地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Ⅰ,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Ⅰ的表面沿绝缘层进入并填充实硅通孔,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Ⅰ于硅基本体的上方的最外层设置输入/输出端Ⅰ,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Ⅰ的表面覆盖保护层,并形成保护层开口,露出输入/输出端Ⅰ,

硅基本体的另一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Ⅱ,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于绝缘层开口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连接,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外层设有输入/输出端Ⅱ,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内层与硅基本体的另一表面之间设置介电层,所述输入/输出端Ⅱ设置连接件。

所述硅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其直径为60~150微米,其深度为50~150微米。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Ⅰ和/或再布线金属层Ⅱ为复数层结构。

所述连接件为焊球或焊块或顶端为焊球的金属微柱。

所述绝缘层呈薄膜状。

于硅通孔内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10~30微米。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外层为介电层,并形成介电层开口,露出输入/输出端Ⅱ。

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封装方法,包括步骤:

取晶圆,并在晶圆的一面通过刻蚀的方法开设盲孔Ⅰ;

通过同时抽真空、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绝缘层压合在晶圆的表面和盲孔Ⅰ内;

通过定位、激光开孔工艺在盲孔Ⅰ内开设盲孔Ⅱ,盲孔Ⅱ的底部开设绝缘层开口;

通过再布线工艺在绝缘层的表面选择地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Ⅰ,该再布线金属层Ⅰ按设计规划沿绝缘层进入临近的盲孔Ⅱ,并填充实盲孔Ⅱ,再布线金属层Ⅰ于晶圆的上方设置输入/输出端Ⅰ。

保护层覆盖于再布线金属层Ⅰ,并形成保护层开口,露出输入/输出端Ⅰ;

通过机械抛磨的方法减薄晶圆的另一面,直至露出再布线金属层Ⅰ在盲孔Ⅱ的末端,形成减薄面,并使盲孔Ⅰ成为硅通孔;

通过再布线工艺在减薄面上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Ⅱ,该再布线金属层Ⅱ于绝缘层开口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连接,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外层设有输入/输出端Ⅱ,该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内层与晶圆的另一表面之间设置介电层,其最外层为介电层,并形成介电层开口,露出输入/输出端Ⅱ;

在输入/输出端Ⅱ设置连接件;

将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完成的TSV Interposer结构切割、裂片,形成单体。

所示绝缘层压合在晶圆的表面和盲孔Ⅰ内的条件:真空度为200Pa±10 Pa,加热温度设定在材料软化点附近,压力需要达到5kgf/cm2±0.2 kgf/cm2

所述加热温度为120~150°。

TSV Interposer是在硅上做成双面布线层及焊点,通过硅通孔实现垂直方向的互联;TSV Interposer利用半导体工艺可以做得比较精细。

相比与现有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硅通孔内填充绝缘层,然后再通过激光工艺形成贯穿绝缘层的微孔,微孔内填充再布线金属;微孔内绝缘层可以吸收金属膨胀时的应力,因此可以适当放大微孔的口些,以更好地进行孔内填充,有效地降低了工艺难度,提升了Interposer的良率;

2、本发明通过同时控制绝缘层贴合的真空、加热、加压的条件,有效地形成均匀的、充足的绝缘层厚度,提升了Interposer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封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变形;

图4~图15为图3的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封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盲孔Ⅰ的另一种填充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

硅基本体11

硅通孔111

绝缘层2

绝缘层开口211

介电层31

介电层33

介电层开口331

再布线金属层Ⅰ41

输入/输出端Ⅰ411

再布线金属层Ⅱ42

输入/输出端Ⅱ421

保护层5

保护层开口51

连接件7

金属微柱71

焊球72;

晶圆10

盲孔Ⅰ101

盲孔Ⅱ210

毛细孔10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封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S1:取晶圆并在晶圆的一面开设盲孔Ⅰ;

S2:通过同时抽真空、加热、加压的方式将绝缘层压合在晶圆的表面和盲孔Ⅰ内;

S3:通过激光定位、开孔工艺在盲孔Ⅰ内开设盲孔Ⅱ;

S4:通过再布线工艺在绝缘层的表面和盲孔Ⅱ内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Ⅰ,再布线金属层Ⅰ于晶圆的上方设置输入/输出端Ⅰ和保护层;

S5:通过机械抛磨的方法减薄晶圆的另一面,直至露出再布线金属层Ⅰ在盲孔Ⅱ的末端,形成减薄面;

S6:通过再布线工艺在减薄面上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Ⅱ,该再布线金属层Ⅱ于绝缘层开口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连接,再布线金属层Ⅱ的最外层设有输入/输出端Ⅱ;

S7:将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完成的TSV Interposer结构切割、裂片,形成单体。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3

本发明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其硅基本体11设置若干个上下贯穿硅基本体11的硅通孔111。硅通孔111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或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图中所示的硅通孔111的横截面呈圆形,其直径为60~150微米,其深度为50~150微米。

硅基本体11的一表面设置绝缘层2,该绝缘层2延伸至硅通孔111并布满硅通孔111的内壁、且于硅通孔111的底部开设绝缘层开口211,该绝缘层2呈薄膜状。该绝缘层2的材质为环氧树脂与填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填料可以是颗粒状的氧化硅或者氧化铝等材料。绝缘层2于硅通孔111的厚度范围一般在10~30微米,以保证使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硅基本体11绝缘。绝缘层2的表面选择地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Ⅰ41,该再布线金属层Ⅰ41的表面沿绝缘层2进入并填充实硅通孔111(再布线金属层Ⅰ41与绝缘层2之间有金属种子层,图中未示出)。该再布线金属层Ⅰ41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再布线金属层Ⅰ41于硅基本体11的上方的最外层设置输入/输出端Ⅰ411,保护层5覆盖再布线金属层Ⅰ41,并形成保护层开口51,露出输入/输出端Ⅰ411。保护层开口51的形状由实际需要确定。

硅基本体11的另一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Ⅱ42,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于绝缘层开口211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41连接,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复数层,以满足多重信息输入/输出的需要,再布线金属层Ⅱ42的最外层设有输入/输出端Ⅱ421。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的最内层与硅基本体11的另一表面之间设置介电层31(再布线金属层Ⅱ42与介电层31之间有金属种子层,图中未示出)。输入/输出端Ⅱ421设置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但不限于焊球或焊块,也可以是顶端为焊球的金属微柱。

图3中,再布线金属层Ⅱ42的最外层也可以为介电层33,并形成介电层开口331,露出输入/输出端Ⅱ421。输入/输出端Ⅱ421设置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但不限于焊球或焊块,也可以是顶端为焊球的金属微柱。

使用时,TSV Interposer结构位于芯片与封装基板(如PCB板)之间,在半导体芯片与封装基板的之间进行引脚节距的密和疏的转换,起到转接作用。

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种TSV Interposer结构的封装方法,参见图4至图15,包括如下步骤:

参见图4,取晶圆10,并在晶圆10的一面通过刻蚀的方法开设盲孔Ⅰ101,盲孔Ⅰ101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的硅通孔111的参数设计确定,其深度需要为后续成形的硅通孔111留足够余量。

参见图5,在晶圆10开设盲孔Ⅰ101的表面贴合呈薄膜状的绝缘层2,该绝缘层2延伸至盲孔Ⅰ101并通过压合的方法进行盲孔Ⅰ101的填充。该绝缘层2的材质为环氧树脂与填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填料可以是颗粒状的氧化硅或者氧化铝等材料。该绝缘层2通过同时抽真空、加热、加压的方式进行压合,使其贴合于晶圆10的表面,并且渗入盲孔Ⅰ101的内部。具体地,绝缘层2在贴合晶圆10的表面和填充盲孔Ⅰ101过程中采用真空压膜设备,选择用低压,一般降压至真空度为200Pa左右,加热温度设定在材料软化点附近,压力需要达到5kgf/cm2左右,以将孔内部的残留气体排出,保证绝缘层能够填充盲孔Ⅰ101的内部。上述参数根据绝缘层2的实际掺合比例决定,优选真空度为200Pa±10 Pa,加热温度为120~150°,压力为5kgf/cm2±0.2 kgf/cm2

参见图6,通过定位、激光烧蚀开孔工艺在盲孔Ⅰ101内开设盲孔Ⅱ210,盲孔Ⅱ210的开口尺寸小于盲孔Ⅰ101的开口尺寸,使盲孔Ⅱ210的内壁留有一定厚度的绝缘层2,通常绝缘层厚度需要在10微米以上,以保证使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硅基本体11绝缘。盲孔Ⅱ210的底部开设绝缘层开口211。

参见图7,通过再布线工艺在绝缘层2的表面选择地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Ⅰ41,该再布线金属层Ⅰ41按设计规划沿绝缘层2进入临近的盲孔Ⅱ210,并填充实盲孔Ⅱ210,再布线金属层Ⅰ41于晶圆10的上方设置输入/输出端Ⅰ411。具体地,该再布线金属层Ⅰ41的制作方法为:先通过化学镀铜工艺在绝缘层2的表面形成厚度0.5微米左右的金属种子层,然后依次通过光刻开口图案、电镀金属、去光刻胶、腐蚀无效金属种子层,最终形成绝缘层2表面的金属线路和盲孔Ⅱ210内的金属填充。

参见图8,保护层5覆盖再布线金属层Ⅰ41,并形成保护层开口51,露出输入/输出端Ⅰ411。保护层开口51的形状由实际需要确定。

参见图9和图10,硅基本体11的上方通过粘合胶91临时键合载体圆片9,并整体上下翻转180°,使晶圆10的另一面朝上。

参见图11,通过机械抛磨的方法减薄晶圆10的另一面,可以去除部分露出再布线金属层Ⅰ41在盲孔Ⅱ210的末端,形成光滑、平坦的减薄面120,并使盲孔Ⅰ101成为硅通孔111。

参见图12,再次通过再布线工艺在减薄面120上形成再布线金属层Ⅱ42,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于绝缘层开口211处与再布线金属层Ⅰ41连接,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复数层,以满足多重信息输入/输出的需要,再布线金属层Ⅱ42的最外层设有输入/输出端Ⅱ421。该再布线金属层Ⅱ42的最内层与晶圆10的另一表面之间设置介电层31,其最外层为介电层33,并形成介电层开口331,露出输入/输出端Ⅱ421。

参见图13,在输入/输出端Ⅱ421设置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但不限于焊球或焊块,或者是顶端为焊球的金属微柱。

参见图14,通过拆键合工艺去除粘合胶91和载体圆片9。

参见图l5,将采用晶圆级封装工艺完成的TSV Interposer结构沿切割线19切割、裂片,形成单体。

本发明一种圆片级TSV Interposer结构及其封装方法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如在盲孔Ⅰ101的底部通过激光开孔工艺可以开设尽可能多的毛细孔102,该毛细孔102的深度越深越好,最好穿透晶圆10的剩余深度。由于众多毛细孔102的存在,残存的气体可以暂时寄居于毛细孔102,绝缘层2也可以有效地填满盲孔Ⅰ101,如图16所示。

因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