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弹链式小口径火炮供弹及后坐复进模拟装置

弹链式小口径火炮供弹及后坐复进模拟装置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弹链式小口径火炮供弹及后坐复进模拟装置。它由一个供弹模拟机构和一个设在该供弹模拟机构下方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组成。所述的供弹模拟机构主要包括一个供弹导引、一对弹链架、一对拨弹轮和驱动拨弹轮的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主要包括支承架体、装在该支承架体上的曲线槽凸轮和驱动该曲线槽凸轮的第二液压马达。本发明实现了小口径火炮供弹、除链、排链、排弹和后坐、复进功能的模拟,它以液压马达为动力源,实现了装置工作时的大功率输出,而且供弹速度、后坐复进的频率和位移可调,不仅满足了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的需要,还节约了试验经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41A9/38 授权公告日:20140903 终止日期:20180918 申请日:201209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9-03

    授权

    授权

  • 2013-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41A9/38 申请日:2012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炮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模拟弹链式小口径火炮的供弹和后坐、复进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火炮武器系统储存和输送弹药的装置,供弹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供弹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火炮的射速、射频稳定性和射击故障率,据统计造成火炮停射的故障原因中,有30%~40%是由供弹系统造成的。随着火炮射速的不断提高对供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弹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供弹可靠性成为了达到和提高火炮射击可靠性乃至整个火炮武器系统性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验证和提高供弹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供弹可靠性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经验设计和制造一套供弹系统安装在火炮上,并以此依靠大量靶场火炮射击试验进行技术验证和可靠性考核,发现问题后加以改进,而后再次进入靶场火炮射击试验进行验证和考核并往复循环。该做法的主要问题是,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且因火炮在发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烟雾和火焰,既使利用高速摄影机等技术手段,仍然不能清晰有效的观察到供弹系统的工作情况,发生故障只能事后分析而不能在动态的工作过程中查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问题,为弹链式小口径火炮的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提供一种弹链式小口径火炮供弹及后坐复进模拟装置,它能模拟弹链式小口径火炮的供弹和后坐、复进的动作,同时还能模拟弹链式炮弹串的除链、排链、排弹功能,而且供弹速度和后坐复进频率及复进位移均可调,可适应不同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它由一个供弹模拟机构和一个设在该供弹模拟机构下方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组成;所述的供弹模拟机构具有一个供弹导引,该供弹导引为长方形腔体,该长方形腔体的纵轴与弹轴平行,并其左右两侧为开放状,在该供弹导引的上端面嵌入式装有一对轴向前后相对布置的弹链架,该弹链架上设有弹链滑槽,一个花键轴沿供弹导引长轴方向布置,并通过轴套安装在弹链架上,在所述的花键轴装有一对拨弹轮,所述的花键轴通过第一联轴器、第一减速器与第一液压马达相联;所述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具有支承架体,在该支承架体上、与弹轴同方向设有第二花键轴,所述的第二花键轴通过轴套安装在支承架体上,并且在该第二花键轴上装有一个曲线槽凸轮,所述的第二花键轴通过第二联轴器、第二减速器与第二液压马达相联;在所述的供弹导引与支承架体之间设有一个与弹轴同方向布置的导轨,所述的供弹导引通过固联在其底面的滑块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上,在所述供弹导引的底面板上还装有一个滚轮,该滚轮嵌入曲线槽凸轮的曲线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发明由第一液压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拨弹轮,由拨弹轮拨动进入供弹导引中的炮弹、同时弹链在弹链架的约束下实现与炮弹分离,并带动下一个炮弹进入供弹导引,分离炮弹自动滑落而排出,以此实现了小口径火炮供弹、除链、排链、排弹功能的模拟,通过调节液压马达转速可以调节供弹速度并与实际火炮射速相匹配,能够满足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的需要。

(二)本发明由第二液压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曲线槽凸轮,通过曲线槽凸轮的旋转带动供弹导引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了小口径火炮后坐、复进动作的模拟,通过调节液压马达转速可以调节后坐复进频率并与实际火炮射速相匹配,还可以通过更换曲线槽凸轮零件的方式调节后坐复进位移并与实际火炮后坐复进位移相匹配,能够满足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的需要。

(三)本发明以液压马达为动力源,实现了装置工作时的大功率输出,不仅满足了供弹系统试验室试验的需要,还节约了试验经费。

(四)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部分取代靶场火炮射击试验,有利于节约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同时用高速摄影机等技术手段可清晰有效的观测供弹系统的动态情况,有利于问题的查找和分析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供弹模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供弹模拟机构与后坐复进模拟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后坐复进模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装置由一个供弹模拟机构和一个设在该供弹模拟机构下方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组成;所述的供弹模拟机构具有一个供弹导引(1),该供弹导引(1)为一个长方形腔体,该长方形腔体的纵轴与弹轴(22)平行,并且其左右两侧为开放状,其左腔口作为炮弹入口,右腔口作为炮弹排出口,在供弹导引的上端面嵌入式装有一对轴向前后相对布置的弹链架(2),该弹链架(2)上设有弹链导槽(2a)(参见图3),一个花键轴(3)与沿供弹导引长轴方向布置,并通过轴套安装在弹链架(2)上,以实现弹链架对花键轴(3)的回转支撑,在所述的花键轴(3)装有一对拨弹轮(4),该拨弹轮的轴孔与花键轴配合,当花键轴转动时,可驱动拨弹轮随其一起转动,所述的花键轴(3)通过第一联轴器(19)、第一减速器(5)与第一液压马达(6)相联(如图1所示);

参见图1、5,所述的后坐复进模拟机构具有支承架体(7),在该支承架体上、与弹轴同方向设有第二花键轴(8),所述的第二花键轴通过轴套安装在支承架体(7)上,以实现支承架体(7)对第二花键轴的回转支撑,并且在该第二花键轴上装有一个曲线槽凸轮(9),所述的第二花键轴通过第二联轴器(20)、第二减速器(10)与第二液压马达(11)相联(如图1所示);

参见图1、3、4、5,在所述的供弹导引(1)与支承架体(7)之间设有一个与弹轴同方向布置的导轨(12)(参见图1),所述的供弹导引(1)通过固联在其底面的滑块(13)安装在所述的导轨(12)上(参见图3、5),在所述供弹导引(1)的底面板上还装有一个滚轮(14),所述的滚轮嵌入曲线槽凸轮(9)的曲线槽(9a)中(参见图4、5)。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试验准备:取一个被试品,该被试品是一个待测的弹链式供弹系统。参见图3,将被试品(15)中的第一发炮弹(16)从其出弹口取出,装入本装置供弹导引(1)的左侧炮弹入口处,并将第一发炮弹(16)装夹在拨弹轮(4)的一对拨弹齿中间,同时将弹链(17)卡入一对弹链架的弹链导槽(2a)中,再将被试品(15)的出弹口与本装置供弹导引(1)的炮弹入口对接好。

二、试验:参见图1、5,开启第一和第二液压马达(6、11),它们通过各自的减速器(5、10)分别驱动第一花键轴(3)和第二花键轴(8)转动,第一花键轴(3)带动一对拨弹轮(4)转动,第二花键轴(8)带动曲线槽凸轮(9)转动;参见图3,第一花键轴带动拨弹轮(4)转动时推动炮弹(16)和弹链(17)向供弹导引(1)的右侧出口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链(17)在弹链导槽(2a)约束作用下向供弹导引的斜上方运动,而炮弹(16)在供弹导引的约束下水平横向运行,则弹链(17)与炮弹(16)分离,完成除链动作;分离后的炮弹(16)和弹链(17)由于惯性的作用,将分别沿供弹导引的内腔通道和弹链导槽继续运动,直至到达供弹导引的右侧出口和弹链导槽的顶端,则完成排弹和排链动作。第一发炮弹(16)在除链、排链和排弹过程中,它还带动第二发带弹链的炮弹(18)逐步进入拨弹轮(4)的另一对相邻的拨弹齿之间,从而完成第二发炮弹的供弹动作;参见图4、5,在上述第一发炮弹(16)的除链、排链、排弹和第二发炮弹供弹的过程中,第二花键轴(8)同时带动曲线槽凸轮(9)转动一周,迫使滚轮(14)沿曲线槽(9a)行走一周,从而带动供弹导引(1)沿导轨(12)作一次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完成一次后坐和复进的动作。在供弹导引(1)作后坐复进的过程中,供弹导引(1)和弹链架(4)携带炮弹(16)、弹链(17)和拨弹轮(4)一起往复轴向运动,而花键轴(3)在联轴器(19)的连接约束下,不参加后坐复进的轴向运动,但依然带动拨弹轮(4)作旋转运动。至此本装置完成了一次除链、排链、排弹、供弹和后坐、复进的工作循环,并同时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运行,连续完成整个炮弹串的供弹、除链、排链、排弹和后坐、复进的动作。其中调节第一液压马达的转速可调节供弹速度,调节第二马达的转速可调节后坐复进的频率。经测试,本装置的模拟供弹速度可达1051发/分,模拟后坐复进频率可达996次/分。同时,本装置还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曲线槽的曲线凸轮来调节后坐复进的位移,其调节范围为0~65毫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