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

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针对现有近场支付的缺陷和无法确认完成支付真实性的难题,利用NFC功能手机和近场通讯技术,接收支付对象的加密支付信息,通过第三方平台连接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银行系统,第三方平台完成网上银行系统所需的支付信息填写,以实现近场支付;通过第三方平台和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验证,以确认完成本次支付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该得到保密保护的用户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是留存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中,封堵了现有技术的近场支付方式,POS机上留有的用户账户和支付密码信息,可能被盗用的漏洞,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账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性;由于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手机上网功能,采用成本低廉的RF读写器代替了成本高的POS机,大大降低了用于近场支付的硬件投入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101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志军;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79841.7

  • 发明设计人 黄志军;

    申请日2012-03-23

  • 分类号G06Q20/02(20120101);G06K19/077(20060101);H04L29/06(20060101);H04M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30030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江铃西四路118号景泰花园77栋4单元30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6: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20/02 申请日:2012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场支付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利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通讯,以实现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近场支付的方法,是通过POS机上的磁条读取器读取银行卡上的磁条信息,POS机利用互联网远程连接到商业银行指定的IP地址服务器系统上,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将该银行卡的信息自动填入支付系统,从而实现支付转账交易。这样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POS机的硬件配置和智能手机一样,成本很高;

2、用户的所有的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都留存在POS机上,用户的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是需要高度保密的,POS机却处于非金融机构的保管状态下,该近场支付方式无法保证用户支付信息和支付密码的不被不法分子盗用,现实生活中已出现多起这样的案例:自己的银行卡明明没有丢失或在自己身上保管,但银行卡却被不法分子复制和盗用;

3、没有利用手机能上网及实现网上支付的功能,浪费了资源;

4、支付对象所拥有的POS机的发行商业银行和用户手中银行卡的发卡行往往不一致,存在跨行支付,这样的支付是需要交纳跨行支付手续费的,而且资金到账时间较长,不利于支付对象资金的周转。

我国的通讯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GPRS和3G方式已经投入实际运营中,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的电脑产品,已是我国手机市场的主流消费方式。国内所有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智能手机可以通过GPRS或3G方式登录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手机屏比较小,手工输入复杂的卡号、名称、金额等支付信息容易出错,在实际生活应用中产生极大的不方便,所以通过手机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交易的方式比较少(例如在超市购物,从得知卡号、名称到输入完成不仅时间上漫长,手续也相当复杂,而且人为输入这些支付信息极容易出差错)。

近场通讯(NFC)技术是以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单线协议(Single Wire Protocol简称SWP)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推出的一种单线双工通信的标准。

在近场交易中,一般是通过成功划转用户银行账户资金作为交易成功标志,而不是以支付对象账户资金到账作为交易成功的标志。如何确保用户在当天当次真实地完成转账支付交易,而不是用虚假的完成支付指令来蒙骗支付对象,一直是困扰近场支付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近场支付的缺陷和无法确认完成支付真实性的难题,利用NFC功能手机和近场通讯(NFC)技术,接收支付对象的加密支付信息,通过第三方平台连接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银行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第三方平台完成网上银行系统所需的支付信息填写,以实现近场支付;通过第三方平台和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验证,以确认完成本次支付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应该得到保密保护的用户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是留存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中,封堵了现有技术的近场支付方式,POS机上留有的用户账户和支付密码信息,可能被盗用的漏洞,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账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手机上网功能,采用成本低廉的RF读写器代替了成本高的POS机,大大降低了用于近场支付的硬件投入成本,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产品资源。

本发明所述的NFC功能手机是指插有NFC双面SIM卡的手机、插有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的手机、SWP-SIM手机或SWP-MicroSD手机。

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是一面具有和手机SIM卡插槽接触的触脚(见附图4)和一面集成有NFC功能的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和安全部件(SE)的特殊SIM卡。将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插入手机的SIM卡插槽后,手机就具有NFC功能了。

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是将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和安全部件(SE)集成到MicroSD卡内,从而实现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插入手机的MicroSD卡插槽后,手机就具有NFC功能了。

SWP-SIM手机是将安全部件(SE)集成到SIM卡内,通过SIM卡的单线协议数据端SWIO与手机内集成的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数据通信的手机。

SWP-MicroSD手机是将安全部件(SE)集成到MicroSD卡内,通过MicroSD卡的单线协议数据端SWIO与手机内集成的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数据通信的手机。

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见附图1),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三方平台连接或链接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账户名称、账号及交易金额所组成的支付信息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支付信息;

(3)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NFC功能手机;

(4)第三方平台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上填写支付信息;

(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完成转账支付。

可选的,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账户名称、账号及交易金额所组成的支付信息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支付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支付对象名称、收款帐号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

可选的,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NFC功能手机包括以下步骤:

(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接收;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支付信息或经安全部件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传输给第三方平台。

可选的,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NFC功能手机包括以下步骤:

(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接收;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支付信息或经安全部件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传输给第三方平台。

可选的,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NFC功能手机包括以下步骤:

(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接收;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支付信息或经安全部件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传输给第三方平台。

可选的,一种NFC功能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方平台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上填写支付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三方平台对加密支付信息或经安全部件(SE)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进行解密运算,得到消费金额、支付对象名称、收款帐号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2)第三方平台将消费金额、支付对象名称、收款帐号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一种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见附图1),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2)第三方平台或者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和随机数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

(3)NFC功能手机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4)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和随机数;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和随机数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和产生的随机数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可选的,一种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FC功能手机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

(2)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可选的,一种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FC功能手机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

(2)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通过天线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可选的,一种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FC功能手机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

(2)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可以是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发出的固定指令,也可以是支付对象和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约定可变化的指令;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也可以是支付对象的带有NFC功能的手机。

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应用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方法的优点:

1、手机是人们出行必带的通信工具,通过带有NFC功能手机代替所有银行卡进行近场支付,大大提高了近场支付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2、本发明中近场支付方法有效的封堵了目前POS机上用户账户信息可能被泄露的漏洞,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的安全性;

3、本发明采用的是支付对象向带有NFC功能手机发射是加密的支付信息,有效地杜绝了非支付对象发射支付信息的干扰,确保了转账交易对象的唯一性,有效地保证了支付交易的正确性;

4、本发明的近场支付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用户的手机上网功能,降低了硬件的投入成本;

5、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网上支付系统和采用成本低廉的RF读写器代替智能手机般成本高昂的POS机,大大降低了用于近场支付的投入成本;

6、在实际的应用中,本发明技术方案可预先进入支付转账的准备状态,比现有技术的近场支付方式更节约转账支付的时间,提高了转账支付的效率;

7、由于采用的是网上银行转账交易方式,所以一般都是同城同行交易,不仅是即时到帐,而且交易成本为零;(如果支付对象想通过即时到帐,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并想做得交易费用为零,只需支付对象到所有的商业银行开设账户即可。)但目前的近场支付——POS机方式无法做到每笔交易为同城同行(因为POS机只能是某一商业银行发行的,无法保证所有的用户都有该商业银行的账户或银行卡),这样极有可能存在跨行交易的成本,且支付对象的资金到账时间长,不利于资金的周转;

8、国内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网上支付系统(即本发明所指的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所以人们不必随身携带众多银行卡,甚至不必携带银行卡,只需通过手机的第三方平台连接、登录不同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即可实现对不同银行卡内资金的转账支付,极大地方便人们使用自己不同账户的资金;

9、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每笔近场交易所确认的完成支付仅限于当天当次有效,从而有效地杜绝通过复制特定的完成确认码蒙骗支付对象,确保了完成支付交易的真实性,解决了困扰在近场支付中一直无法确定本次完成支付真实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NFC功能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流程图。

图2是插有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或MicroSD卡的手机近场支付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SWP-SIM或SWP-MicroSD手机近场支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SIM卡接触脚定义说明图。

图5是MicroSD卡针脚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分别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方法中的加密支付信息Y和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Q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Q与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实施例1

以插有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的手机为例(见附图2)。

第三方平台K为手机特定的第三方软件为例,插有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的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进行初始化;

2、选择进入手机中第三方平台K的“近场支付”模式,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

3、第三方平台K以GPRS或3G方式连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4、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接收;

7、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经过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后,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

8、双界面SIM卡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见附图4)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7至10可以被以下7.1至9.1步骤代替:

7.1、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9.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

11、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2、第三方平台K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3、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4、第三方平台K将支付密码M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6、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完成转帐后,以GPRS或3G方式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7、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

18、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

以上步骤17至19可以被以下17.1至19.1步骤代替:

17.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

19.1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

20、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第三方平台K为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为例,插有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以下简称SIM卡)的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进行初始化;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GPRS或3G的方式连接到第三方平台K,选择进入“近场支付”模式;

3、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向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发出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指令;

4、第三方平台K链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

7、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接收;

8、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经过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后,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

9、双界面SIM卡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0、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1、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8至11可以被以下8.1至10.1步骤代替:

8.1、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

12、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3、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通过GPRS或3G方式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4、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通过GPRS或3G的方式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6、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完成转帐后,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7、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

18、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

以上步骤17至19可以被以下17.1至19.1步骤代替:

17.1第三方平台K通过GPRS或3G方式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

19.1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

20、带有NFC功能的双界面SIM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实施例2

以SWP-SIM手机,即放置在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连接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的NFC手机为例(见附图3)。

SWP-SIM手机是指手机内集成有非接触前端芯片(CLF)和天线,将安全部件集成到SIM卡内,将SIM卡的接触面中的C6脚(见附图4)制作为单线协议SWP数据通信脚SWIO。

第三方平台K为手机特定的第三方软件为例,SWP-SIM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的带有安全部件(SE)的SIM卡和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初始化;

2、选择进入手机中第三方平台K的“近场支付”模式,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

3、第三方平台K以GPRS或3G方式连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4、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1,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1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1;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1发射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接收;

7、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接收的加密的支付信息Y1传输给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

8、SIM卡内安全部件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或者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7至10可以被以下7.1至9.1步骤代替:

7.1、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1通过数据输入输出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1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9.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1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1;

11、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2、第三方平台K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3、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4、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5、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以GPRS或3G方式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6、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

17、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以上步骤16至18可以被以下16.1至20.1步骤代替:

16.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7.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传输给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18.1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传输给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

19.1 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

20.1 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再通过单线协议(SWP)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19、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天线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接收;

20、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1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第三方平台K为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为例,SWP-SIM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的带有安全部件(SE)的SIM卡和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初始化;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GPRS或3G方式连接到第三方平台K,选择进入 “近场支付”模式;

3、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向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发出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指令;

4、第三方平台K链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1,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1;

7、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1发射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接收;

8、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接收的加密的支付信息Y1传输给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

9、SIM卡内安全部件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通过SIM卡的数据输入输出端C7或者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0、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1、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1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8至11可以被以下8.1至10.1步骤代替:

8.1、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1通过数据输入输出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1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1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1;

12、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3、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4、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6、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完成特定的支付指令H;

17、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

18、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以上步骤17至19可以被以下17.1至21.1步骤代替:

17.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传输给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19.1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传输给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

20.1 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

21.1 SIM卡内的安全部件(SE)再通过单线协议(SWP)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20、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天线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1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1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1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实施例3

以SWP-MicroSD手机,即放置在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连接手机内集成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和天线的NFC手机为例(见附图3)。

SWP-MicroSD手机是将安全部件(SE)集成到MicroSD卡内,在MicroSD卡现有的8个针脚的基础上增加第9和第10脚(见附图5),其中第9脚为单线协议(SWP)数据通信脚SWIO,第10脚为手机内的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向MicroSD卡供电电压脚SEVCC;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向MicroSD第10脚SEVCC发出高电平时,表示激活MicroSD的第9脚SWIO,进而使得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可以与手机前端非接触芯片(CLF)进行数据通信。

第三方平台K为手机特定的第三方软件为例,SWP-MicroSD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的带有安全部件(SE)的MicroSD卡和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初始化;

2、选择进入第三方平台K的“近场支付”模式,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同时向MicroSD的第10脚SEVCC发出高电平,激活MicroSD的第9脚SWIO;

3、第三方平台K通过GPRS或3G方式连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4、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2,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2;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2发射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接收;

7、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接收的加密的支付信息Y2传输给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

8、MicroSD卡内安全部件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或者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7至10可以被以下7.1至9.1步骤代替:

7.1、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2通过数据输入输出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2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9.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2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2;

11、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2、第三方平台K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3、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4、第三方平台K将支付密码M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6、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通过GPRS或3G方式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7、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

18、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以上步骤17至19可以被以下17.1至21.1步骤代替:

17.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传输给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19.1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传输给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

20.1 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

21.1 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再通过单线协议(SWP)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20、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天线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2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第三方平台K为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为例,SWP-MicroSD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的带有安全部件(SE)的MicroSD卡和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进行初始化;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GPRS或3G的方式连接第三方平台K,选择进入的“近场支付”模式;

3、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向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发出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指令;

4、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向MicroSD的第10脚SEVCC发出高电平,激活MicroSD的第9脚SWIO;

5、第三方平台K链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2,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7、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2;

8、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2发射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接收;

9、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接收的加密的支付信息Y2传输给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

10、MicroSD卡内安全部件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或者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2、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2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9至12可以被以下9.1至11.1步骤代替:

9.1、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2通过数据输入输出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0.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2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1.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2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2;

13、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4、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5、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6、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7、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8、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

19、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20、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以上步骤18至20可以被以下18.1至22.1步骤代替:

18.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传输给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20.1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单线协议(SWP)数据线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传输给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

21.1 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

22.1 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再通过单线协议(SWP)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传输给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

21、手机内非接触前端电路(CLF)通过天线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2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

23、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2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2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实施例4:

以插有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的手机为例(见附图2)。

第三方平台K为手机特定的第三方软件为例,插有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进行初始化;

2、选择进入手机中第三方平台K的“近场支付”模式,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

3、第三方平台K通过GPRS或3G方式连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4、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3,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3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3;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3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接收;

7、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经过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后,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

8、MicroSD卡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7至10可以被以下7.1至9.1步骤代替:

7.1、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通过数据MicroSD卡的数据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9.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3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3;

11、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2、第三方平台K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3、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4、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5、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6、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

17、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

以上步骤16至18可以被以下16.1至18.1步骤代替:

16.1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7.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

18.1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

19、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0、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3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第三方平台K为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为例,以下是插有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手机用于近场支付和确认完成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对插入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进行初始化;

2、手机的微处理器(MCU)通过GPRS或3G的方式连接第三方平台K,选择进入“近场支付”模式;

3、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向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发出进入信息接收的准备状态指令;

4、第三方平台K链接到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系统),经过身份认证程序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处于支付的准备状态;

5、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X3,每次产生的随机数必须不一样;

6、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3进行加密后生成加密支付信息Y3;

7、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加密支付信息Y3发射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接收;

8、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经过安全部件(SE)进行运算后,得到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

9、MicroSD卡将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0、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1、第三方平台K对运算后的加密支付信息和随机数Q+X3进行运算,得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

以上步骤8至11可以被以下8.1至10.1步骤代替:

8.1、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通过数据MicroSD卡的数据端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9.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接收的加密支付信息Y3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第三方平台K;

10.1、第三方平台K对加密支付信息Y3进行解密运算,得到到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所组成的支付信息和随机数X3;

12、第三方平台K将消费金额A、支付对象名称B、收款帐号C所组成的支付信息一一对应地填报于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3、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向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发出“输入支付密码”指令;

14、手机键盘输入支付密码M后,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支付密码M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

15、指定IP地址服务器网上支付系统对支付密码M进行安全确认,如果一致,指定IP地址服务器的网上支付系统则在该账户内扣减所要支付的金额后,并向支付对象的账户转入同等金额;

16、在指定IP地址服务器系统完成转帐后,向第三方平台K发出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

17、第三方平台K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

18、第三方平台K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通过GPRS或3G方式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9、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

以上步骤17至19可以被以下17.1至19.1步骤代替:

17.1第三方平台K通过GPRS或3G方式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传输给手机的微处理器(MCU);

18.1手机的微处理器(MCU)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通过MicroSD卡接口传输给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

19.1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内的安全部件(SE)将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进行加密运算,得到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

20、带有NFC功能的MicroSD卡将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发射给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

21、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对加密完成支付指令U3进行解密运算,得到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

22、支付对象的RF读写器将解密运算得到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随机数X3与RF读写器内预留的特定的完成支付指令H和产生的随机数X3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确认本次交易成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