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外用搽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搽剂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所占的重量份分别为:苦参20-30、大黄20-30、黄芩20-30、黄柏20-30、龙胆草10-15、生山栀20-30,所述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料药组成,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和、粉碎成细粉,之后过目筛,混匀;加入已完全溶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3-10重量份,再加已熔化的苯酚5-15重量份,搅匀,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重量份,即得。本发明的优点是,清热解毒、收涩止痒,用于皮肤因热毒壅盛而致的急性期皮肤红肿、热痒、渗出等皮肤病,既有清热作用,又有收敛作用,适合于急性期伴有少量渗出的各种皮损;纯中药制剂,使用安全、无刺激,可长期使用;价格较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937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中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01307.6

  • 申请日2011-07-19

  • 分类号A61K36/756;A61P17/04;

  • 代理机构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小蓉

  • 地址 200071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2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2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56 授权公告日:20150318 终止日期:20150719 申请日:201107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3-18

    授权

    授权

  • 2013-0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56 申请日:2011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外用搽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痤疮、酒渣鼻、疖病、湿疹、皮炎(急性期,有轻度渗出者)、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水疱者)等病例,通常采用的下述药物治疗,例如常用的治疗痤疮外用药有:1.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15~20元)、维A酸凝胶(35元)、异维A酸凝胶(50元以上)等,但用药后可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如局部潮红、脱屑或烧灼感)。2.抗生素类:如1%~2%红霉素软膏(1~2元)、林可霉素VB6软膏(30元左右),适宜用于有感染的皮疹。此两类药作用有限,部分病人有不适感。常用的治疗酒渣鼻外用药有0.75%甲硝唑凝胶20g(20元以上),有抗菌作用,短期使用有效;复方硫磺洗剂或5%硫磺软膏(5~10元),有一定疗效,但常有皮肤刺激反应及刺激味。常用的治疗疖病外用药有:莫匹罗星软膏5g(15元左右)作用有限。常用的治疗湿疹、皮炎的外用药有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或25%~40%氧化锌油或糊剂(一般均为医院自制);上市的产品中大多为软膏剂,长期使用激素软膏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且不适于有渗出者。常用的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水疱者)的外用药有:疱液未破时用炉甘石洗剂100ml、3%阿昔洛韦软膏10g、1%喷昔洛韦乳膏10g;疱疹破溃后用3%硼酸溶液200ml、莫匹罗星软膏5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搽剂是纯中药制剂,用于皮肤热毒作痒的病症,效果非常明显。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三黄止痒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搽剂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所占的重量份分别为:苦参20-30、大黄20-30、黄芩20-30、黄柏20-30、龙胆草10-15、生山栀20-30。

一种三黄止痒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原料药组成,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和、粉碎成细粉,之后过目筛,混匀;加入已完全溶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3-10重量份,再加已熔化的苯酚5-15重量份,搅匀,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重量份,即得。

本发明的优点是,清热解毒、收涩止痒,用于皮肤因热毒壅盛而致的急性期皮肤红肿、热痒、渗出等皮肤病,既有清热作用,又有收敛作用,适合于急性期伴有少量渗出的各种皮损;纯中药制剂,使用安全、无刺激,可长期使用;价格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一:

原料药组成及用量为: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

将上述原料组成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和、粉碎成细粉,之后过80目筛,混匀;加入已完全溶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5g,再加已熔化的苯酚10g,搅匀,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

本实施例所述搽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的的搽剂按100 ml/瓶分装入瓶。局部涂抹,每晚1次,用前摇匀。2周为1疗程。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痤疮病症的患者。

原料药组成: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蛇舌草30、蒲公英30。2周 为1疗程。

痤疮的病情症状:面部丘疹、黑头粉刺、重症有脓疱、结节、囊肿。

以下是将本实施例与对比组应用于临床的报告:每组患者二十人。

组别治疗时间(周)临床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采用维A酸类组21316采用维A酸类组44412实施例一组20614实施例一组4884实施例二组24610实施例二组41244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上述痤疮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

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由上述例表可看到,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效果均优于对比组药物,且实施例二的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的效果,价格远低于上两类药,无副作用,且100%的患者反应上述实施例药物清热消炎作用强,可迅速见效,无不适感觉。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酒渣鼻病症的患者。

原料药组成: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生地30、桑白皮30。2周为1疗程。

酒渣鼻病情症状:鼻部潮红,情绪激动时明显,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皮肤肥厚,最后形成鼻赘。

以下是将本实施例与对比组应用于临床的报告:每组患者二十人。

组别治疗时间(周)临床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复方硫磺洗剂或5%硫磺软膏20218复方硫磺洗剂或5%硫磺软膏42612实施例一组20812实施例一组44124实施例三组24106实施例三组4884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上述酒糟鼻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皮损消失。

     好转:部分皮损减轻,或消失30%以上。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由上述例表可看到,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三的效果均优于对比组药物,且实施例三的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的效果,且100%的患者反应上述实施例药物清热、凉血、消炎作用强,见效快,无刺激感觉,可长期使用。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疖病病症的患者。

原料药组成: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野菊花30、金银花20。1周 为1疗程。

疖病病情症状:高出皮肤的鲜红色毛囊性丘疹,渐增大,疼痛,2-3天成脓,溃后即愈。全身各处散发,或在一定部位反复发作。

以下是将本实施例与对比组应用于临床的报告:每组患者二十人。

组别治疗时间(周)临床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莫匹罗星软膏0.52810莫匹罗星软膏14610实施例一组0.52108实施例一组1884实施例四组0.54610实施例四组14142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上述疖病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疖肿消散或溃后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好转:再发疖肿数减少,症状减轻。

未愈:疖肿此愈彼起,不能控制。

由上述例表可看到,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实施例一与实施例四的效果均优于对比例药物,且实施例四的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的效果,上述实施例药物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对于反复发作的疖病有较好的疗效,且能减少复发。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湿疹、皮炎(急性期,有轻度渗出者)病症的患者。

原料药组成: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土茯苓30。2周 为1疗程。

湿疹、皮炎(急性期,有轻度渗出者)的病情症状:急性湿疹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对称分布,剧烈搔痒。

以下是将本实施例与对比组应用于临床的报告:每组患者二十人。

组别治疗时间(周)临床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20812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42108实施例一组201010实施例一组44106实施例五组22126实施例五组48102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上述湿疹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皮损消退。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由上述例表可看到,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五的效果均优于对比例药物,且实施例五的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的效果,适用于急性期湿疹、皮炎有轻度渗出者,清热、消炎和收敛作用明显,由于是无激素的中药制剂,可安全使用于面部等娇嫩皮肤处,并可长期使用,且100%的患者反应见效快,无不适感觉。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水疱者)病症的患者。

原料药组成:苦参25g、大黄25g、黄芩25g、黄柏25g、龙胆草15、生山栀30。1周 为1疗程。

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水疱者)病情症状:单侧皮肤有绿豆大小的水疱,呈带状分布,疼痛剧烈。

以下是将本实施例与对比组应用于临床的报告:每组患者二十人。

组别治疗时间(周)临床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10416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20812硼酸溶液、莫匹罗星软膏10416硼酸溶液、莫匹罗星软膏20614实施例一组10812实施例一组23116实施例六组1686实施例六组21064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上述带状疱疹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由上述例表可看到,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实施例一与实施例六的效果均优于对比例药物,且实施例六的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的效果,且100%的患者反应上述实施例药物见效快,无不适感觉,该药物搽剂既有清热作用,又有收敛作用,适合于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水疱时的各种皮损。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知晓上述实施例中药物组分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作为增稠剂,苯酚作为防腐剂,其添加量的多少显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适量增减,在此不再赘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