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该杀虫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氟氯氰菊酯24~90%和毒死蜱10~76%。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使用上述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乳油型杀虫剂,每L乳油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使用上述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水乳剂型杀虫剂,每L水乳剂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本发明的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理想、持效期长、成本较低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9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农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06445.3

  • 发明设计人 邓建宇;郑依;

    申请日2012-08-27

  • 分类号A01N57/16;A01N53/08;A01P7/04;

  • 代理机构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祺

  •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环城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2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57/16 授权公告日:20140312 终止日期:20180827 申请日:201208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3-12

    授权

    授权

  • 2013-0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57/16 申请日:2012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背景技术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又称马铃薯叶甲或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和对外重大检疫对象。马铃薯甲虫为害马铃薯、番茄、茄子等茄科蔬菜,常使这些蔬菜减产30%~50%左右,严重的可以减产90%,而且还传播马铃薯褐斑病、环腐病等。

马铃薯甲虫于1993年5月在新疆伊犁州霍城县首次发现以来,截止到2009 年,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 8 个地州,35 个县市约 260 000 km的区域, 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的马铃薯种植区。目前我国新疆北部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疫区面积扩大了数百倍。而且近几年马铃薯甲虫出现扩散加快和危害加重的趋势。

马铃薯甲虫很容易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迄今为止,该虫在国外已经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多年来,化学防治在新疆北疆对马铃薯甲虫的效果也不断下降。国内多采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此虫,而国外由于此虫已产生较高抗性, 防治中多采用作用机制新颖的药剂。

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为含氟、低毒的合成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杀虫活性高,属神经毒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植物组织有有效的渗透作用。其药效迅速,残效期较长,对作物安全。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主要机制是氧化代谢的增强。

毒死蜱(chlorpyrifos)属中等毒性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其杀虫谱广,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混用相容性好,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且增效作用明显。羧酸酯酶过量产生是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

目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药剂大多都是采用单剂进行防治的,而农药的合理混用,可望产生增效作用,延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理想、持效期长、成本较低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该杀虫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氟氯氰菊酯24~90%和毒死蜱10~76%。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使用上述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乳油型杀虫剂,每L乳油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使用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制成的水乳剂型杀虫剂,每L水乳剂型杀虫剂中含有2~60g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各自特性进行合理的复配,经过一系列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筛选出增效明显的组合配比。

本发明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可按现有常规技术制成乳油型杀虫剂,即,在原药(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中加入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上述有机溶剂和乳化剂均为配置农药时所产用的常规品种,例如,有机溶剂可选用二甲苯,乳化剂可选用农乳600号。

本发明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也可按现有常规技术制成水乳剂型杀虫剂,即,在原药(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加入有机溶剂、助溶剂、湿润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等;上述有机溶剂、助溶剂、湿润剂、扩散剂、乳化剂均为配置农药时所产用的常规品种,例如,有机溶剂可选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助溶剂可选用乙二醇醚,湿润剂可选用拉开粉,分散剂可选用烷基苯磺酸盐,乳化剂可选用阿拉伯胶。

本发明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实际田间使用时,将本乳油型杀虫剂或水乳剂型杀虫剂用水稀释成有效浓度(即,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为0.092~0.040克/L,使用方法均为叶面喷雾;至植物表面全部润湿有水滴流下为止。因此,每亩使用有效成分约为0.5~2克(此数据为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的量,即乳油型杀虫剂或水乳剂型杀虫剂中的有效量)。

本发明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具有最佳的协同增效作用,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共毒系数达297.2~423.3,杀虫效果理想,速效和持效性好,成本较低,大大降低了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马铃薯甲虫实际发生、防治情况,综合考虑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的最佳协同效果与生产成本,本发明开发的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理想、持效期长、成本较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配方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试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配方一:氟氯氰菊酯56.68%+毒死蜱43.32%;

配方二:氟氯氰菊酯66.24%+毒死蜱33.76%;

配方三:氟氯氰菊酯75.33%+毒死蜱24.67%。

试验例1:

上述三个复配剂(即配方一~配方三)及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现有技术)和40%毒死蜱乳油(现有技术)以2龄马铃薯甲虫为对象,在室内进行生物测定。采用国际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提出的浸叶法,在初测基础上,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浓度,设清水为对照组。将新鲜马铃薯叶剪成5cm长的叶片条,分别在各待测药液中浸泡10s,取出晾干,放入事先垫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数片马铃薯叶条,接二龄幼虫10头。每浓度4次重复。盖上皿盖后,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饲养,置于观察室内培养,并且不定时的更换浸药叶片和滤纸,48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式、相关系数(R) 和致死中浓度(LC50)。幼虫死亡的标准为:用毛笔尖轻触试虫虫体,无明显自主反应者判断为死亡。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各处理对马铃薯甲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备注说明:

上述处理浓度(g/L)指的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具体而言:

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中,指的是氟氯氰菊酯的含量;

40%毒死蜱乳油中,指的是毒死蜱的含量;

配方一~配方三中,指的是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含量之和。

以下类同。

表2 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的不同配比对马铃薯甲虫二龄幼虫的触杀毒力及增效作用

氟氯氰菊酯的毒力指数(TI)=毒死蜱的LC50/氟氯氰菊酯的LC50*100,

毒死蜱的毒力指数(TI)=氟氯氰菊酯的LC50/毒死蜱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氟氯氰菊酯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毒死蜱的TI*P毒死蜱+氟氯氰菊酯的TI*P氟氯氰菊酯,

M的共毒系数(CTI)=M的ATI/M的TTI*100;

式中:M为氟氯氰菊酯不同配比的混剂;P毒死蜱表示毒死蜱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P氟氯氰菊酯表示氟氯氰菊酯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测定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三种不同配比对马铃薯甲虫二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在56.68: 43.32时共毒系数最高达423.3,两者66.24: 33.76时次之为357.0。

试验例2:

在马铃薯试验田选取试验植株大小一致,为了保证每株马铃薯植株上都是二龄幼虫,去除马铃薯植株上马铃薯甲虫其它龄期的幼虫。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并且有空白组对照组和单剂对照组,用方法均为叶面喷雾;至植物表面全部润湿有水滴流下为止(即稀释后的喷洒体积量一致)。喷洒结束,两天之后分别记录死、活虫数。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空白对照组、单剂及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不同配比时对马铃薯甲虫二龄幼虫大田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不同配比混配后与两种单剂相比,即使在比单剂较低的浓度下,对马铃薯甲虫二龄幼虫的防治效果仍然高于任一所使用的单剂。可见,氟氯氰菊酯与毒死蜱复配剂对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比实验1、

本发明还设置了如下6种配方,

配方四:氟氯氰菊酯92.17%+毒死蜱7.83%;

配方五:氟氯氰菊酯83.96%+毒死蜱16.04%;

配方六:氟氯氰菊酯46.59%+毒死蜱53.41%;

配方七:氟氯氰菊酯35.93%+毒死蜱64.07%;

配方八:氟氯氰菊酯24.65%+毒死蜱75.35%;

配方九:氟氯氰菊酯12.69%+毒死蜱87.31%;

将上述6种配方按照上述试验例2的方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最后,还需注意的是,以上例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有很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