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干旱预警方法和预警系统

一种干旱预警方法和预警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干旱预警方法,包括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等信息;计算作物的参考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计算得到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根据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等信息计算得到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比较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和干旱阈值下限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这样就综合考虑了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等多种来源的信息,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使得作物干旱预警更加准确和合理,在灌溉的时候不至于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最后将作物的干旱程度等相关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成空间分布图并显示,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范围内的干旱预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793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57722.6

  • 申请日2012-07-24

  • 分类号G08B21/10(20060101);G01N33/24(20060101);G01W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宝筠

  •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东)38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16: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9-24

    授权

    授权

  • 2013-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B21/10 申请日:2012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预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旱预警方法和 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干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自然灾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治理难度 大是其主要的特点。干旱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有120多个国家 和地区每年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灾害的威胁,我国就是饱受干旱灾害之苦的 国家之一。因此,气象干旱、土壤干旱的预警显得尤为迫切。

干旱预警是根据干旱成因和干旱发生规律,分析前期干旱程度,结合未 来天气气象要素变化,预测未来干旱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并结合干旱 预警发布条件,确定发布干旱警报。虽然,国内外已经对干旱预警展开了大 量的研究,但是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和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区域 干旱预警,国内外尚且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干旱预警的方法只是依靠单一的气象或土壤信息,对某一预警区 域的干旱程度进行预警,而作物干旱不仅受到预警区域气候条件的影响,还 受到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类型、土壤水分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某一预 警区域或灌溉区域,相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不同农作物甚至同一农作物的不 同生育阶段缺水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只考虑气象或土壤干旱指标、则可 能导致有些农作物缺水而另外一些作物浇灌过量。因此,如果不将气象、土 壤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天气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干旱预警和水资源合 理配置,将会造成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浪费。

并且,传统的干旱预警只是对单一田块的干旱预警,不能准确反映某一 区域的干旱程度,因此,不能及时进行区域范围内的抗旱防灾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预警方法,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区域范围内的干旱预警。

一种干旱预警方法,包括:

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所述种植分布信息是指,不同作物 的种类和空间分布情况;

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及初始 土壤含水量信息;

计算所述作物的参考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计算得到的,所述作物系数利 用预先储存的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结合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

根据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计算得到作物实际蒸发蒸腾 量;

根据预先得知的作物所处的生育阶段、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所述初始土 壤含水量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得到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 相对含水量;

比较所述相对含水量和干旱阈值下限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当判断所述 相对含水量小于干旱阈值下限时,则作物干旱,当所述相对含水量大于或者 等于干旱阈值下限时,则作物水分适宜;

将所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蒸发蒸 腾量信息、土壤相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度,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生成空间分布图并显示。

优选地,所述地理信息包括预警区域的土地利用率、预警区域不同空间 位置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预警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和预警区域土壤类型信息。

优选地,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 地理信息计算得到的,具体包括:

天气预报中的定性信息定量化;

根据所述预警区域地理信息和所述定量化后的天气预报信息,利用彭曼- 蒙特斯公式、彭曼修正公式、索恩斯威特公式或者泰勒公式计算所述作物的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优选地,所述天气预报中的定性信息定量化包括降雨量定量解析和风速 定量解析。

优选地,所述降雨量定量解析具体为:

根据气象观测规范,将天气预报信息中的降水量等级转变为降水量值Pt, 根据条件的不同,将降水量值转换为有效降水量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Pe=Pt0Pt40mmPe=40+SF[1.2525(Pt-40)0.82416-2.935224](109.5511811×10-4ETc)Pt>40mm

其中:

SF=0.531747+1.16063×10-2D-8.943053×10-5D2+2.3213432×10-7D3

式中:Pe为有效降水量(mm);Pt为日或旬平均降水量(mm);ETc为日或旬平均作物需水量(mm);SF为土壤水分贮存因子;D为可使用的土壤 贮水量(mm),一般取为作物根区土壤有效持水量的40%~60%。

优选地,所述风速定量解析具体为:

根据气象标准,将风力等级解析为10m处的风速,然后采用以下公式换 算为2m处的风速值:

u2=uz4.87ln(67.8z-5.42)

式中,u2为地面2m处风速(m/s);uz为距离地面zm处风速(m/s);z 为风速测量高程(m)。

优选地,所述作物系数利用预先储存的所述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结合天 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所述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计算某一时段内 所述作物的有效积温;

根据有效积温与作物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所述作物的作物系数。

优选地,根据预先得知的作物所处的生育阶段、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所 述初始土壤含水量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得到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 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具体为:

通过公式:

Wt+1=W0+WT+Pe+K+M-ETc

计算,其中:WT=10ρθ(H2-H1)

式中:W0、Wt+1分别为初始时段和任一时间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 量(mm);WT为湿润层增加的水量(mm);Pe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降 雨量(mm);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总量 (mm);ETc为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mm);ρ为土壤干容重(g/cm3);θ 为时段初土壤平均含水率;H1、H2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湿润层深度(cm)。

优选地,将所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 物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 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成空间分布图并显示,具体为: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将所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 息、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 物的干旱程度转化为空间分布图;

不同干旱等级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空间分布图。

一种干旱预警系统,包括:

用于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的获取单元,所述种植分布信息 是指,不同作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情况;

用于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及 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的采集单元;

与所述采集单元相连、用于计算所述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 系数的第一计算单元,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 预警区域的地理信息计算得到,所述作物系数利用预先储存的所述作物生物 学下限温度结合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

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 数计算得到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的第二计算单元;

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相连、用于计算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 相对含水量的第三计算单元,所述相对含水量是根据预先得知的作物所处的 生育阶段、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所述初始土壤含水量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 计算得到的;

与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相对含水量与所述作物的干旱阈 值下限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作物干旱程度的比较单元;

与所述获取单元、采集单元和比较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作物的种植分 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对含水 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推及到区域 的旱情分析,生成空间分布图的分布图生成单元;

与所述分布图生成单元相连、用于显示所述空间分布图的显示单元。

优选地,所述地理信息包括预警区域的土地利用率、预警区域不同空间 位置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预警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和预警区域土壤类型信息。

优选地,所述干旱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发布功能,将 作物的干旱程度推及到区域旱情分析,进而得到区域作物缺水状况。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预警方法,首先获 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 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及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其次计算所述作物的参考作 物蒸发蒸腾量、作物系数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计算的,所述作物系数是根据 所述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和所述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的,所述实际作物 蒸发蒸腾量是根据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得到的,最后就可以计算 出预警区域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进而与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 比较,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这样就综合考虑了包括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 分、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等多种来源的信息,通过预警区域土 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使得作物干旱预警 更加准确和合理,这样在灌溉的时候不至于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整合来自不同田块的干旱情况,分析、处理数 据得到区域范围内的干旱情况,并形成预警分布图,最后显示干旱预警空间 分布图,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分布图了解宏观旱情,及时进行抗旱防灾工 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 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干旱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干旱预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旱预警方法,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区域范围内的干旱预警。

一种干旱预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

其中,所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是指,专业人员借助地理上的判读仪器, 利用获取的遥感信息,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出作物的种植分 布信息。所述种植分布信息是指,不同作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情况。

S102、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 及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包括预警区域的土地利用率、预警区域不同空间位置的经 纬度和高程信息、预警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和预警区域土壤类型信息。

S103、计算所述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

其中,所述参考作物蒸腾量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 息计算得到的,所述作物系数利用预先储存的所述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结合 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

S104、根据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计算得到作物实际蒸发 蒸腾量;

S105、根据预先得知的作物所处的生育阶段、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所述 初始土壤含水量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得到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 层内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S106、比较所述相对含水量和作物干旱阈值下限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

当判断所述相对含水量小于干旱阈值下限时,则作物干旱,当所述相对 含水量大于或者等于干旱阈值下限时,则作物水分适宜;

S107、将所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 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度,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成空间分布图并显示。

当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后,获得不同作物的种类,在计算 出不同作物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后,储存于上位机中,方便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推广到其他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再结合该种作物的干旱 阈值下限和储存于上位机中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得出该区域作 物的干旱情况。例如,在河南省获取不同作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气象、 土壤、初始土壤含水量及不同作物所处的生长发育期计算得到不同作物土壤 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储存在上位机中,然后结合河南省不同作物的 干旱阈值下限和储存的上位机中的不同作物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 量,判断整个河南省的干旱情况。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预警方法,首先获取预 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 息、水文地质参数及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其次计算所述作物的参考作物蒸 发蒸腾量、作物系数和实际作物蒸发蒸腾量,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是根 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计算的,所述作物系数是根据所述 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和所述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的,所述作物实际蒸发 蒸腾量是根据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计算得到的,最后就可以计算 出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进而与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进 行比较,判断作物的干旱程度,这样就综合了包括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 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区域地理信息等多种来源的信息,判断预警区域土壤计 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得知作物的干旱程度,使得作物干旱预警更加准确 和合理,这样在灌溉的时候不至于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整合来自不同田块的干旱情况,分析、处理数 据得到区域范围内的干旱情况,并且形成预警分布图,最后显示干旱预警分 布图,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分布图了解宏观旱情,及时进行抗旱防灾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干旱预警方法中,所述计算作物的参考蒸发蒸 腾量具体为,先将天气预报中的定性信息定量化,天气预报信息定量化主要 包括降雨量的定量解析和风速的定量解析,降雨量的具体解析方法为:根据 气象观测规范,将天气预报信息中的降水量等级转变为降水量值Pt,根据不同 的条件,将降水量值转换为有效降水量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Pe=Pt0Pt40mmPe=40+SF[1.2525(Pt-40)0.82416-2.935224](109.5511811×10-4ETc)Pt>40mm

其中:

SF=0.531747+1.16063×10-2D-8.943053×10-5D2+2.3213432×10-7D3

式中:Pe为有效降水量(mm);Pt为日或旬平均降水量(mm);ETc为日或旬平均作物需水量(mm);SF为土壤水分贮存因子;D为可使用的土壤 贮水量(mm),一般取为作物根区土壤有效持水量的40%~60%。

风速的解析方法为:根据气象标准,将风力等级解析为10m处的风速, 然后采用以下公式换算为2m处的风速值:

u2=uz4.87ln(67.8z-5.42)

式中,u2为地面2m处风速(m/s);uz为距离地面zm处风速(m/s);z 为风速测量高程(m)。

再根据所述预警区域地理信息和所述定量化后的天气预报信息,利用彭 曼-蒙特斯公式、彭曼修正公式、索恩斯威特公式或者泰勒公式计算所述作物 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具体的,根据当地的站点资料、气象资料,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估算参 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方法分别是:

(1)彭曼-蒙特斯公式

ET0=0.408Δ(Rn-G)+γ900T+273u2(es-ea)Δ+γ(1+0.34u2)

式中:ET0为参考作物腾发量(mm);Δ为饱和水汽压与温度关系曲线 的斜率(kPa/℃);G为土壤热通量(MJ/m2d);Rn为净辐射量(MJm-2d-1); γ为湿度计常数(kPa/℃);T为平均温度(℃);u2为地面以上2m高处的风速 (m/s);es为平均饱和水汽压(kPa);ea为实际饱和水汽压(kPa);

(2)彭曼修正公式

ET0=p0p*Δγ*Rn+0.26(es-ea)(1+cu2)p0p*Δγ+1.0

式中:p0、p分别为海平面和预报地点的平均气压(kPa);c为风速修正系 数,为常数;

(3)索恩斯威特公式(Thornthwait)

其中:I=Σi=112(Ti5)1.514

式中:I为热效应指标;Ti为该月平均温度(℃);C为修正系数;EToi为 某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i为月份;

(4)泰勒公式(Priestley-Taylor)

ET0=1.26*Δ(Rn-G)Δ+γ---(7)

在上述实施例中计算完作物的参考蒸发蒸腾量后,需要计算作物系数, 所述作物系数是利用预先储存的所述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结合天气预报信息 计算得到,具体为先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和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计算某一 时段内所述作物的有效积温,再根据有效积温计算所述作物的作物系数,这 里以冬小麦为例,通过实验,得到利用积温资料估算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模型 如下:

其中:x=log10Σi=1nTi

式中:kc为作物系数;x为有限积温;Ti为第i日的有效温度(0~30℃之 间温度为有效温度);n为播种后天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计算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是通过公 式:

Wt+1=W0+WT+Pe+K+M-ETc

计算,其中:WT=10ρθ(H2-H1)

式中:W0、Wt+1分别为初始时段和任一时间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 量(mm);WT为湿润层增加的水量(mm);Pe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降 雨量(mm);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总量 (mm);ETc为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mm);ρ为土壤干容重(g/cm3);θ 为时段初的平均含水率;H1、H2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湿润层深度(cm)。

在干旱情况下,作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的 干旱存在阈值反应,并且不同作物此阈值下限又存在差异。当计算得到某一 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含水量,并与该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比较, 当相对含水量大于或者等于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时,则作物水分适宜,当作 物储水量小于干旱阈值下限时,则认为作物干旱,以冬小麦为例,冬小麦苗 期的干旱阈值下限是70%,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或者等于70%时,则冬小 麦水分适宜,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小于70%时,则认为冬小麦轻度干 旱,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55%小于65%的时候,则冬小麦处于中度干旱, 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55%时,则处于重度干旱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最后显示空间分布图,具体过程是先以栅格为基本单元, 将数据融合技术处理过的土壤墒情点数据进行空间投影的校正,然后再将所 述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信息、 土壤相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作物的干旱程度转化为栅格分布图, 天气预报信息具体显示为有效降水量,预警区域地理信息为测站资料,将干 旱等级分为四级: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和适宜水分,颜色分别用 红色、黄色、浅黄色和绿色表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干旱预警系统,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区域范围内的干旱预警。

一种干旱预警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用于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的获取单元101,所述种植分布信 息是指,不同作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情况;

用于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及 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的采集单元102;

与采集单元102相连、用于计算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 的第一计算单元103,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是根据所述天气预报信息和预 警区域地理信息计算得到,所述作物系数利用预先储存的所述作物生物学下 限温度结合天气预报信息计算得到;

与第一计算单元103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 数计算得到实际蒸腾量的第二计算单元104;

与第二计算单元104相连、用于计算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 含水量的第三计算单元105,所述相对含水量是根据预先得知的作物所处的生 育阶段、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所述初始土壤含水量和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计 算得到的;

与所述第三计算单元105相连、用于将所述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 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所述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作物干旱 程度的比较单元106;

与获取单元101、采集单元102与比较单元106相连、用于将所述作物的 种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 对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推及 到区域的旱情分析,生成空间分布图的分布图生成单元107;

与分布图生成单元107相连、用于显示所述空间分布图的显示单元108。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预警系统,获取单元101 首先获取预警区域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采集单元102采集预警区域天气预 报信息、预警区域地理信息、水文地质参数及初始土壤含水量信息,然后第 一计算单元103计算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与第一计算单 元103相连的第二计算单元104根据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计算得 到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与第二计算单元104相连的第三计算单元105计 算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相对含水量,随后比较单元106将预警 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与作物的干旱阈值下限进行比较和 判断,这样就综合了包括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天气预报和预警区域地 理信息等多种来源的信息,通过比较作物预警区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相对 含水量判断所述作物的干旱程度,使得作物干旱预警更加准确和合理,这样 在灌溉的时候不至于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此外,分布图生成单元107根据预警区域作物干旱信息、所述作物的种 植分布信息、预警区域天气预报信息、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信息、土壤相对 含水量、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的干旱程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推及到区 域的旱情分析,以得到预警区域的作物缺水状况,生成空间分布图,显示单 元108最终显示空间分布图,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分布图了解宏观旱情, 及时进行抗旱防灾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干旱系统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发布 功能,将测站资料、实时气象、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土壤墒情分布及 干旱预警结果等信息进行发布,实现各种信息的动态可视化表达,使得操作 人员既能够通过地图宏观了解区域旱情,又能对离散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和 显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 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 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