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实际次数;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下限次数的大小,若实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系统。本发明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能够使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与实际业务数据相匹配,降低网络处理负担以及避免网络资源被无效占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527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36582.4

  • 发明设计人 刘毅;王跃军;骆斌;任琳芳;

    申请日2012-07-06

  • 分类号H04W24/00;H04L12/26;

  • 代理机构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苏培华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07: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26

    授权

    授权

  • 2012-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24/00 申请日:2012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中内置的业务也越来 越丰富。其中,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业务通常需要通过联网的 方式来实现其功能,为此,这些PS业务通常需要在终端开机时进行PDP (Packet 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激活。在激活过程中,SM(Session  Management,会话管理实体)通过GMM(GPRS Mobility Management,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网络侧发送激活PDP上下文请求 消息(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网络侧接收到该请求后,回复激活 PDP上下文接受消息(Activate PDP context accept),则PDP激活流程完 成。当激活完成后,用户便可以通过终端实现网络连接。

因为很多PS业务是终端开机后自动激活,很多时候这些被终端自动 激活的PS业务并没有被使用,也即没有流量产生,但是会占用网络连接。 为了避免某些并未被使用的PS业务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终端一般会通过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USER INACTIVE)的方式来对这些PS业务进行 流量监控。在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中,当超过预定时间未产生流量 或者流量小于预定值的PS业务将会被网络侧释放,从而使网络资源能够 被其他业务使用。

目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中预定时间通常通过定时器来实现,用户 或终端厂商在定时器中设置预定时间,当PDP激活完成时,定时器会开 始计时,当计时超过预定时间后,未产生流量或者流量小于预定值的PS 业务将会被网络侧释放。但是,预定时间为固定值,在实际处理时,不 同时段或者不同终端的PS业务流量也会不同。如果预定时间过短,很多 PS业务被网络侧释放,而这些被释放的PS业务所在的终端又会再次进 行PDP激活。如此往复,无疑会增加网络处理负担。如果预定时间过长, 可能导致应该被释放的PS业务长时间占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资源的利 用率。另外,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终端中,PS业务流量也会发生变化, 即使预定时间在某个时段对于某一终端来说是合适的,也可能在其他时 段出现前述的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无法与实际处理相匹配而导致的网络处理负担增 加以及网络资源被无效占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实际次数;

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下限次数的大小,若实 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 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 实际次数包括:

监测终端的分组交换业务是否被网络侧释放,若是,则确定终端完 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将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的实际次数 加1。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终端的分组交换业务是否被网络侧释放包括:

监测无线网络控制器是否发起IU释放或者无线接入承载释放,若是, 且释放原因为“User Inactive(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则说明终端的分 组交换业务被网络侧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 实际次数包括:

在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开始进行统计;或

在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开始进行统计。

进一步地,所述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 实际次数包括:

在统计开始时,启动观测定时器,所述观测定时器的观测时长为预 定时间;当观测定时器超时时,结束统计。

进一步地,所述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单次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之前还包括:

比较所述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与调整初始值的大 小,若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大于调整初始值,且实际次数小 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增加或减少的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为固定值。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系统,包括:

监控记录计数器,用于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的实际次数;

时间调整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下 限次数的大小,若实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实 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 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终端的分组交换业务是否被网络侧释放,若是, 则确定终端完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并触发监控记录计数器将 记录加1。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在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或在终端完 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触发监测模块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观测定时器,用于设定预定时间作为观测时长,所述观测定时器在 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或在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时开始计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通过动态调整的方式, 根据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完成的实际次数来增加或减少单次非实时业务 流量监控的时间,使其与终端当前的实际业务数据相匹配。可以避免因 为每次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过短而导致的网络侧频繁的释放PS 业务以及终端频繁的进行PDP激活,可以减少网络处理负担。同样,也 可以避免因为每次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过长而导致的PS业务长 时间占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动态调整 的方式来设定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可以使监控时间根据终端的具 体状态来调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 图;

图3是本申请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种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实施 例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实际次 数。

其中,实际次数可以通过计数器来进行统计,终端每完成一次非实 时业务流量监控(User Inactive),则将计数器中的值加1。判断是否在预 定时间内则可以通过定时器来实现。即在开始统计时,启动一个观测定 时器,将预定时间作为观测定时器的观测时长,当观测定时器超时时, 则说明已经超过预定时间,统计完成。可以理解,对于是否在预定时间 内,还可以采用除定时器之外的方式来判断,例如,获取终端每次完成 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初始时间,若终端的各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为 不间断的动作,则可以直接根据预定时间和初始时间计算出其在预定时 间内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实际次数。若终端的各次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并不是连续进行的,此时,可以统计相邻两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 控的间隔时间,通过间隔时间、每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以及预 定时间来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实际次数的统计。可以理解,为了简 化流程,本申请优选采用定时器的方式来进行统计。

另外,预定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只要大于单次非实时业务 流量监控时间,且可以判断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是否频繁即可。一般来 说,可以先设定一个预定时间,在实际处理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 该预定时间进行调整。例如,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时间的5到10倍。

终端是否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可以通过监测终端的PS业务 是否被网络侧释放来实现。即若监测到有PS业务被网络侧释放,则可以 确定终端完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对于PS业务是否被网络侧释 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PS业务的实际状态来判断。优选 地,在实际处理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监测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是否发起IU 释放或者RAB(radio access bear,无线接入承载)释放,若是且释放原 因为“User Inactive”,即释放原因为“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则说明终 端完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统计的次数初始值为0,每确定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则将次数加1,当达到预定时间时,累加得到的次数即为终端完成非实时 业务流量监控的实际次数。此过程可以通过计数器来实现,将计数器的 初始值设定为0,若监测到终端完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则将计 数器的值加1。当到达预定时间后,则可以将计数器重新初始化,将初始 值再次设定为0,以供后续使用。

优选地,统计实际次数可以在监测到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时开始进行,也可以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开始进行。 优选地,可以在终端完成第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开始进行。以将 预定时间作为观测时长的观测定时器为例,即,可以在当监测到终端开 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启动观测定时器,也可以在当监测到终端 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启动观测定时器,例如,终端完成第一 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启动观测定时器。当然,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开 始进行统计。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在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 业务流量监控时进行统计,因此此时终端已经进行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说明其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处理正常状态,此时开始监控可以 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步骤102,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下限次数的大 小,若实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的时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 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上限次数和下限次数为根据经验设定的用于判断非实时业务流量监 控动作是否频繁的经验值。若在下限次数和上限次数二者范围内,则说 明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动作正常;若超过这个上限次数,则说明非实时 业务流量监控动作过于频繁,此时需要增加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 时间,使相同时间内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次数减少;若小于下限次数, 则说明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动作过少,需要减少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 控的时间,使相同时间内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次数增加。

优选地,为了避免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被调整得过短, 还可以设定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的调整初始值,即当需要减少 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只有当该时间大于调整初始值的情况下, 才进行减少操作,反之,则不进行。此时可以将步骤102进行如下的修 改:

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下限次数的大小,若实 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 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且当前的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 控的时间大于调整初始值,则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通过定时器的方式来实现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即采用一个监测定时器,监测定时器中的监测时长为终端单次非实时业 务流量监控的时间。若需要增加该时间,则修改监测定时器中的监测时 长为增加后的时间,反之,则修改监测定时器中的监测时长为减少后的 时间。后续调整,则在修改后的监测时长的基础上进行。

可以理解,因为预定时间、上、下限次数都是根据经验设定的经验 值。优选地,可以将下限次数设置为0,即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 务流量监控的次数为0时,才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比较流程更为简单。

另外,增加和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的具体数值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调整值或设置为一个较 小的值,通过逐步调整的方式来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的调整, 可以使调整结果更为准确。例如,假设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 控的初始时间为T,可以将每次的调整值(固定步长)设定为T/10,即 每次调整的时间为T/10,当然,每次的调整值也可以是T/5或其它值。 可以理解,为了减少调整次数,当实际次数与上下限次数差值过大时, 调整值可以适当的增加。例如,上限次数为5,而实际次数为10或者更 大时,此时可以直接在初始时间上增加一倍的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实际情形来对终端每次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的时间进行动态调整,使终端每次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都与 终端当前的实际业务数据相匹配。可以避免因为每次完成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时间过短而导致的网络侧频繁的释放PS业务以及终端频繁的进行 PDP激活,可以减少网络处理负担。同样,也可以避免因为每次完成非 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过长而导致的PS业务长时间占用网络资源,可以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动态调整的方式来设定非实时业务 流量监控时间,可以使监控时间根据终端的具体状态来调整,具有时效 性。

参照图2,示出本申请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系统实施例 一,包括监控记录计数器10和时间调整模块20。

监控记录计数器10,用于统计在预定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的实际次数。

时间调整模块20,用于比较所述实际次数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次数和 下限次数的大小,若实际次数大于或等于上限次数,则增加终端单次非 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若实际次数小于或等于下限次数,则减少终 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时间。可以理解,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的时间可以由监测定时器来控制,即,将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 量监控的时间设置为监测定时器的监测时长。时间调整模块20可以通过 修改监测定时器的监测时长来实现增加或减少终端单次非实时业务流量 监控的时间。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终端的分组交换业务是 否被网络侧释放,若是,则确定终端完成了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 并触发监控记录计数器10将记录加1。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触发模块,用于在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 流量监控时或在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触发监测模块工 作。

可以理解,该系统还包括可以观测定时器,用于设定预定时间作为 观测时长,所述观测定时器在终端开始进行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或在 终端完成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开始计时。其中,观测定时器也可 以由触发模块来触发。

参照图3,结合具体实例对本申请的前述方法和系统进行详细的说 明。其中,需要计时的采用计时器,需要计数的采用计数器。观测定时 器中的观测时长为预定时间,监测定时器中设置的是终端单次非实时业 务流量监控(User Inactive)的时间,监控记录计数器中记录的是在预定 时间内终端完成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的次数。

本实例中,以终端发生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作为统计开始的 时间点。当监测到终端发生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启动观测定时 器,在观测定时器计时过程中,终端每发生一次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动 作,监控记录计数器中的值加1(初始值为0)。当观测定时器超时后, 判断监控记录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等于上限次数,若是,则增加监测定 时器的时长,本次时间调整设定完成,然后可以重新开始重复前述过程。 本实例中,下限次数为0,若监控记录计数器的值为0,则判断检测定时 器中的时长是否大于调整初始值,若是,则减少监测定时器的时长,本 次时间调整设定完成,然后可以重新开始重复前述过程。若监控记录计 数器的值不为0,或者为0但是监测定时器的时长小于调整初始值,则不 对监测定时器中的时长进行调整,结束本次调整,重新开始重复前述过 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 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 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 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 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 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 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 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 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 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 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 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 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 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非实时业务流量监控时间设定方法及系统进 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 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 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 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 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