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

一种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

摘要

一种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产卵室准备;(2)将交尾过的雌蛾放在产卵器的产卵格中,产卵;(3)产下的蚕卵在原地静放10-15天;(4)分装进库;(5)调温调湿保管。使用本发明之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南岭天蚕种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能耗也较低,有利于实现天蚕的批量养殖和产业化开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65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28220.0

  • 申请日2012-07-04

  • 分类号A01K6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05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宁星耀;许伯严

  • 地址 411101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3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4 授权公告日:20130807 终止日期:20170704 申请日:201207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6-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7/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603 申请日:201207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8-07

    授权

    授权

  • 2012-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4 申请日:2012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天蚕是世界性的濒危生物,也是我国野蚕的珍稀品种,是农业部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生物资源。

我国早在唐太宗时期,就有绿茧(天蚕)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对天蚕作文字记载的国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辽宁省盖县曾开展过天蚕研究。1958年,黑龙江省在收获柞蚕茧时发现少量的天蚕蚕茧。但直到1980年对外交流时才认识到天蚕的价值,90年代初成立了黑龙江曙光天蚕保护区和黑龙江省天蚕保护管理站,开始对天蚕进行保护。天蚕的生理特征决定其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再加上我国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天蚕的存活率越来越低,现在保护区内已经很难找到野生天蚕了。

《南岭天蚕种卵保护方法与孵化率的研究》(徐延东等,《特产研究》,2012年第01期,第27-30页)公开的南岭天蚕种卵保护方法,保护温度为“以0℃为中心,在5℃±5℃范围内保护150d”,采用此种方法保护的种卵的孵化率,平均为74%左右。该方法要求保护的温度相当低,如在我国南方采用,必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孵化率也相当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天蚕蚕种保护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耗较低,孵化率高的南岭天蚕种卵保护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产卵室准备:产卵室内避免阳光直射,无声音,无电磁波,无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温度控制在18℃-23℃,相对湿度控制在85-92%;并进行消毒;室内设置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设置有产卵格;

产卵室,可以使用2.5-3.5wt%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所述产卵器的产卵格宜选用深色纱窗布包裹;

所述深色纱窗布优选蓝色纱窗布、绿色纱窗布或黑色纱窗布;

(2)产卵:将交尾过的雌蛾放在产卵器的产卵格中;一天后,雌蛾开始产卵;两天后产卵完毕(雌蛾自然死亡);

(3)静养:继续保持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控制在85-92%,产下的蚕卵在原地静放10-15天,让其胚胎在卵壳内渐渐蜕变成有形的蚁蚕胚;

(4)分装进库:将静养后的蚕卵按品种、质量、时间、数量和其他要求标注分别装袋,置于蚕种库内;所述蚕种库消过毒,无污染,库内温度可在3℃-25℃之间进行调控;

蚕种库,也可以使用2.5-3.5wt%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5)调温调湿保管:南岭天蚕一般在7月下旬产卵完毕,8月初进库,8-10月控制室温在23℃-25℃,相对湿度75-80%;11-12月上旬控制室温在10℃-15℃,相对湿度75-80%;12月中旬至来年3月孵化前,控制室温在4℃-8℃,相对湿度75-80%;每天换气2-3次。

研究表明,天蚕种卵保护的相应条件,包括步骤(1)所述产卵室条件、步骤(4)所述蚕种库条件和步骤(5)所述温度及湿度调控措施,对天蚕种卵的孵化率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步骤(5)所述温度及湿度调控措施,影响尤其大。对温度及湿度调控不当,孵化率会大幅下降。

使用本发明之南岭天蚕种卵的保护方法,人工保护南岭天蚕种卵越冬,南岭天蚕种卵的孵化率可达90%以上,有利于实现天蚕的批量养殖和产业化开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产卵室准备:产卵室内避免阳光直射,无声音,无电磁波,无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污染;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88%;并用3wt%的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两次;室内设置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设置有产卵格;产卵器的产卵格采用蓝色纱窗布包裹;

(2)产卵:将交尾过的500只雌蛾放在产卵器的250个产卵格中;一天后,雌蛾开始产卵;两天后产卵完毕,共产10.1万粒蚕卵,雌蛾自然死亡;

(3)静养:始终保持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8%,将10.1万粒蚕卵在原地静放12天,使其胚胎在卵壳内完全变成有形的蚁蚕胚;

(4)分装进库:将静养后的10.1万粒蚕卵分别装进200个蚕种袋,送进蚕种库;所述蚕种库用3wt%的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两次,无污染,库内温度可在3℃-25℃之间进行调控;

(5)调温调湿保管:南岭天蚕在2011年7月25日产卵完毕,8月7日进库。 8-10月控制室温在23℃,相对湿度75%;11-12月上旬控制室温在12℃,相对湿度75%;12月中旬至来年3月孵化前,控制室温在5℃,相对湿度75%;每天换气两次。

本实施例中,10.1万蚕卵于2012年3月孵出蚁蚕9.8万条,孵化率为9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产卵室准备:温度控制在21℃,相对湿度控制在87%;并用3wt%的漂白粉溶液消毒两次;产卵器的产卵格采用绿色纱窗布包裹;余同实施例1;

(2)产卵:将刚交尾过的400只雌蛾放在产卵器的200个产卵格中;一天后雌蛾开始产卵;两天后产卵完毕,共产卵9万粒,雌蛾自然死亡;

(3)静养:始终保持温度21℃,相对湿度87%,将9万粒蚕卵在原地静放15天,使其胚胎在卵壳内完全变成有形的蚁蚕胚;

(4)分装进库:将经过静养后的9万粒蚕卵按品种、质量、时间、数量的要求标注分别装进210个蚕种袋,送进蚕种库;所述蚕种库用3wt%的漂白粉溶液消毒两次,无污染,库内温度可在3℃-25℃之间进行调控;

(5)调温调湿保管:南岭天蚕 7月18日产卵完毕,8月3日进库。8-10月室温控制在24℃,相对湿度78%;11-12月上旬室温控制在14℃,相对湿度78%。12月中旬至来年3月孵化前,室温控制在5℃,相对湿度78%;每天换气两次。

本实施例中,9万蚕卵于2012年3月孵出蚁蚕8.5万条,孵化率为94.4%。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