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单糖糖肽类衍生物及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单糖糖肽类衍生物及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如通式(I)所示的单糖糖肽类衍生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其中R1和R2分别是H、CH2-R3或CH2-R4,R1和R2为相同或不同;其中R3是芳香基团,该芳香基团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环或联苯环,苯环的取代基为带有一个或多个的卤素、一个或多个甲氧基;R4为C3-C9饱和脂肪烃基。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单糖糖肽类衍生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于新的抗菌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7K9/00 登记生效日:201610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3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3-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9/00 申请日:2011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类新颖的糖肽类抗生 素衍生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中间体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糖肽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首选药 物。然而,以糖肽类抗生素作为MRSA的经验治疗导致了细菌耐药 性的发展,例如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这将对临床 抗感染治疗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寻找能够对耐药菌株有效的新型糖 肽类抗生素迫在眉睫。

中国专利200910053905.4和200910053906.9报道了两个新型糖 肽类化合物,结构如本发明的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通式(III) 所示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其新颖性在于其肽骨架六位氨基酸糖 基的四位羟基为直立键,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研究未见文 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通式(I)的各种系列的糖肽类衍 生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

其中:R1和R2分别是H、CH2-R3或CH2-R4,R1和R2为相同或 不同;其中R3是芳香基团,该芳香基团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环或联 苯环,苯环或联苯环的取代基为带有一个或多个的卤素、一个或多个 甲氧基;R4为C3-C9饱和脂肪烃基。

其中,其肽骨架六位氨基酸糖基的四位羟基为直立键。

本发明中,所述的衍生物较佳的是:R1、R2是氢、苄基、4-氯苄 基、4-溴苄基、4-甲氧基苄基、4-苯基苄基、4-(4-氯-苯基)-苄基、 3-氯苄基、2-溴苄基、3-溴苄基、2,4-二氯苄基、3,4-二氯苄基、3,4- 二甲氧基苄基、2,4,5-三氟苄基、正癸基、正壬基、正辛基、正庚基、 正己基、正戊基、正丁基。

本发明中,所述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较佳的为碱金属的盐、碱 土金属的盐、或与酸形成的盐。其中,所述的碱金属较佳的为钠或钾; 所述的碱土金属较佳的为钙或镁;所述的酸较佳的为盐酸、氢溴酸、 硫酸、硝酸或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 珀酸、富马酸、马来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苦味酸或 甲磺酸等有机酸,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

本发明还涉及一类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 上述糖肽类衍生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 体,如稀释剂,赋形剂(如水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明胶、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填充剂(如淀粉等),崩裂剂(如碳酸钙、碳酸 氢钠)。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他辅助剂,如香味剂和甜味 剂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口服的形 式施加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备成常规的固体制 剂如片剂、粉剂或胶囊等;用于注射时,可将其制备成注射液。本发 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采用医学领域常规的方法进行制备, 其中所述糖肽类衍生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活性 成分的含量为0.1%~99.5%(重量比)。优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重量含 量为0.1%~99.5%,最优选的含量为0.5~90%。

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 药物组合物施加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的一般剂量可以参照万古霉素和 去甲万古霉素的现有剂量,例如成人可以为0.1~2.0g/d,具体可根据 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变化。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按常规方法成盐,例 如制成盐酸盐。

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方法,由下 列合成路线制得:

具体方法包括如下:

将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三氟醋酸(TFA)中,于20~30℃ 下反应得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上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 方法。

本发明中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由下列合成路线制得:

其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

具体方法包括如下:

方法A:当R1=R2,R3和R4如上所述时:

1、缩合: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芳香醛R3-CHO或脂肪醛 R4-CHO在合适的溶剂和合适的温度中反应,生成中间体西佛碱。芳 香醛R3-CHO或脂肪醛R4-CHO与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 是5∶1~7∶1,优选6∶1。缩合反应的溶剂是二甲基亚砜(DMSO)、N,N- 二甲基甲酰胺(DMF)、C1-C4的醇、乙腈、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 溶剂是DMF、C1-C4的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溶剂是DMF/甲 醇(1∶1);所述的合适的温度可以是0℃~100℃,优选地,温度是 60℃~70℃。

2、还原:缩合反应的产物不经分离纯化,直接与还原剂反应得 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还原剂可以是氰基硼氢化钠、硼氢 化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吡啶/硼烷等,优选的还原剂是氰基硼 氢化钠。

方法B:当R1=H,R2=CH2R4,R4如上所述时:

1、缩合: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脂肪醛R4-CHO在合适的溶 剂和合适的温度中反应,生成中间体西佛碱。其中脂肪醛R4-CHO与 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8∶1至2.2∶1,优选2∶1。。所述 的合适的溶剂可选自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 (DMF)、C1~C4的醇、乙腈、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溶剂是DMF、 C1~C4的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溶剂是DMF/甲醇(1∶1);所述 的合适的温度可以是0℃~100℃,优选地,温度是60℃~70℃。

2、还原:缩合反应的产物不经分离纯化,直接与还原剂反应得 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还原剂可以是氰基硼氢化钠、硼氢 化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吡啶/硼烷等,优选的还原剂是氰基硼 氢化钠。

方法C:当R2=H,R1=CH2R3,R3如上所述时:

1、缩合: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芳香醛R3-CHO在合适的溶 剂和合适的温度中反应,生成中间体西佛碱。其中醛与通式(II)所 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是1.8∶1~2.2∶1,优选2∶1。所述的合适的溶剂可 选自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C1~C4的醇、 乙腈、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溶剂是DMF、C1~C4的醇中的一种或 多种,更优选的溶剂是DMF∶甲醇=1∶1;所述的合适的温度可以是 0℃~100℃,优选温度是60℃~70℃。

2、还原:缩合反应的产物不经分离纯化,直接与还原剂反应得 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还原剂可以是氰基硼氢化钠、硼氢 化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吡啶/硼烷等,优选的还原剂是氰基硼 氢化钠。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糖肽类衍生物或其在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 在于本发明的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药学可接受的 盐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下面给出一系列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实施例完全是例证性的。给出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明示 本发明的意义和内容,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 之中。

在以下实施例中,下列缩写具有以下含义。未定义的缩写具有其 普遍接受的含义,除非另外声明,所有室温均指温度20℃-30℃。

通式(I)的某些实例化合物的相关数据见表1。

实施例中,制备型HPLC纯化条件:用色谱柱Sepax BR-C1821.2×100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组成:

  时间(min)   甲醇(%)   0.1%甲酸   0   20   80   20   60   40

检测波长240nm。将所需流分减压除去有机溶剂,用饱和碳酸氢 钠调pH至6~7,过滤,水洗;或用正丁醇萃取,水洗,减压蒸去正 丁醇,干燥后得产物。本发明中所述的收率是指摩尔收率。

表1

实施例1:化合物(II)的合成

10g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100mL TFA于20℃搅拌22h, 减压回收TFA,将残留物缓慢倾入氯仿∶乙醚=1∶1(1×400mL)的混合液 中,过滤,所得固体溶于5%甲醇溶液,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8,以 Uni PS25-300为填料装柱,以20%的甲醇和0.014%的盐酸为流动相, 洗脱得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5.47g,收率为64.1%。 1H-NMR(400MHz,D2O)δ(ppm):7.58(2H),7.33(2H),6.86-7.10(4 H),6.51(1H),6.43(1H),6.30(1H),5.18-5.46(6H),4.97-4.67(4H), 4.30-3.96(2H),3.49(1H),2.77(3H),2.54-2.06(4H),1.78-1.23(9 H),0.84-0.82(6H)。

实施例2:化合物(II)的合成

5g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50mL TFA于30℃搅拌8h,减压回收 TFA,将残留物缓慢倾入氯仿∶乙醚=1∶1(1×200mL)的混合液中,过滤, 所得固体溶于5%甲醇溶液,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8,以Uni PS25 -300为填料装柱,以20%的甲醇和0.014%的盐酸为流动相,洗脱得 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2.0g,收率为46.8%。

实施例3:化合物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400mg,0.295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溴苯甲醛(327mg,1.768mmol)于70℃搅拌2小时后 加入氰基硼氢化钠(78mg,1.238mmol),继续搅拌20小时,反应液 冷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 次用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 1)83mg,收率17.2%。

1H-NMR(400MHz,DMSO-d6+D2O)δ(ppm):7.71(1H),7.47-7.00(1 4H),6.79-6.28(4H),5.51(1H),5.23-5.05(4H),4.85-4.15(7H),3.6 0-2.52(4H),2.30-2.10(5H),1.62-1.20(9H),0.86-0.84(6H)。

实施例4:化合物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00mg,0.221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溴苯甲醛(245mg,1.324mmol)于0℃搅拌2小时后加 入氰基硼氢化钠(55mg,0.873mmol),继续搅拌25小时,减压蒸去 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丙酮、水洗 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1)32mg,收率 8.9%。

实施例5:化合物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400mg,0.295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溴苯甲醛(327mg,1.768mmol)于60℃搅拌2小时后 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250mg,1.179mmol),继续搅拌20小时, 反应液冷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 滤。依次用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 合物1)70mg,收率14.6%。

实施例6:化合物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200mg,0.147mmol)溶 解在4mL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 5min,再加入4-溴苯甲醛(163mg,0.881mmol)于100℃搅拌2小 时后加入氰基硼氢化钠(39mg,0.619mmol),继续搅拌10小时,反 应液冷却后倾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丙酮、水洗涤得 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1)20.0mg,收率8. 4%。

实施例7:化合物4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90mg,0.287mmol)溶 解在4mL的乙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苯甲醛(183mg,1.726mmol)于70℃搅拌2小时后加入 氰基硼氢化钠(73mg,1.159mmol),继续搅拌20小时,反应液冷却 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 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4) 67mg,收率15.9%。

1H-NMR(400MHz,DMSO-d6+D2O)δ(ppm):7.72(1H),7.54-7.03(1 3H),6.80(2H),6.70-6.30(3H),5.44(1H),5.24-5.00(4H),4.80-3.9 0(7H),3.42-2.52(5H),2.34-1.95(6H),1.77-1.15(9H),0.88-0.86(6H)。

实施例8:化合物1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50mg,0.258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庚醛(176mg,1.544mmol)于70℃搅拌2h,加入氰基 硼氢化钠(65mg,1.032mmol)于70℃继续搅拌6小时,反应液冷却 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 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17) 81mg,收率21.2%。

1H-NMR(400MHz,DMSO-d6+D2O)δ(ppm):7.73(1H),7.60(1H),7. 45(1H),7.30-7.18(3H),7.00(1H),6.79(2H),6.32(1H),6.30(1 H),5.48-5.15(4H),4.94-3.90(7H),3.40-2.52(4H),2.40-2.00(6H), 1.80-1.17(29H),0.85-0.80(12H)。

实施例9:化合物1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400mg,0.295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庚醛(168mg,1.474mmol)于70℃搅拌2h,加入氰基 硼氢化钠(74mg,1.175mmol)于70℃继续搅拌6小时,反应液冷却 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 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17) 83mg,收率19.0%。

实施例10:化合物1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00mg,0.221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庚醛(176mg,1.544mmol)于70℃搅拌2h,加入氰基 硼氢化钠(56mg,0.889mmol)于70℃继续搅拌6小时,反应液冷却 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依次用 丙酮、水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17) 59mg,收率18.0%。

实施例11:化合物2~20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与化合物1的制备相同,只是分别用4-氯苯甲醛、4-苯基苯甲醛、 2,4-二氯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3,4-二甲氧基苯甲醛、2-溴苯甲醛、 3-溴苯甲醛、4-(4-氯-苯基)-苯甲醛、2,4,5-三氟苯甲醛、3-氯苯甲 醛、3,4-二氯苯甲醛、正癸醛、正壬醛、正辛醛、正己醛、正戊醛、 正丁醛、代替4-溴苯甲醛。

实施例12:化合物2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50mg,0.258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氯苯甲醛(72mg,0.514mmol)于70℃搅拌2小时后加 入氰基硼氢化钠(32mg,0.508mmol),继续搅拌20小时,反应液冷 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 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21)70mg, 收率19.3%。

1H-NMR(400MHz,DMSO-d6+D2O)δ(ppm):7.73(1H),7.56-7.21(8 H),6.95(1H),6.80(2H),6.44-6.32(3H),5.49-5.02(5H),4.92-3.90 (9H),3.17-2.52(1H),2.29-2.02(5H),1.80-1.20(9H),0.89-0.84(6H)。

实施例13:化合物2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400mg,0.295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氯苯甲醛(74mg,0.529mmol)于70℃搅拌2小时后加 入氰基硼氢化钠(37mg,0.587mmol),继续搅拌20小时,反应液冷 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 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21)62mg, 收率14.9%。

实施例14:化合物21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30mg,0.243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1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4-氯苯甲醛(75mg,0.536mmol)于70℃搅拌2小时后加 入氰基硼氢化钠(30mg,0.476mmol),继续搅拌20小时,反应液冷 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 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HPLC纯化,得终产品(化合物21)62mg, 收率18.1%。

实施例15:化合物22~26的合成

与化合物21的制备相同,只是分别用3-氯苯甲醛、3,4-二氯苯甲 醛、4-溴苯甲醛、3-溴苯甲醛、2-溴苯甲醛代替4-氯苯甲醛。

实施例16:化合物2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00mg,0.221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2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癸醛(69mg,0.442mmol)、氰基硼氢化钠(28mg,0.4 44mmol)于70℃搅拌1.5小时,反应液冷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 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 HPLC纯化,得终产品71mg,收率22.4%。1H-NMR(400MHz,DMS O-d6+D2O)δ(ppm):7.72(1H),7.58-7.18(4H),6.94(1H),6.78(2H), 6.52(1H),6.32(2H),5.48-5.16(5H),4.89-4.22(6H),3.30-2.52(3 H),2.33-2.00(6H),1.96-1.20(25H),0.89-0.80(9H)。

实施例17:化合物2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50mg,0.258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2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癸醛(72mg,0.462mmol)、氰基硼氢化钠(32mg,0.5 08mmol)于70℃搅拌1.5小时,反应液冷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 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 HPLC纯化,得终产品65mg,收率17.7%。

实施例18:化合物27的合成

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二盐酸盐(300mg,0.221mmol)溶 解在4mL的甲醇中,加入4mL DMF,0.02mL DIEA于室温搅拌5m in,再加入正癸醛(76mg,0.487mmol)、氰基硼氢化钠(28mg,0.4 44mmol)于70℃搅拌1.5小时,反应液冷却后减压蒸去甲醇,残余 物中加入40mL丙酮析出沉淀,抽滤。用丙酮洗涤得粗品,用制备型 HPLC纯化,得终产品67mg,收率21.3%。

实施例19:化合物28~33的合成

与化合物27的制备相同,只是用正壬醛、正辛醛、正庚醛、正 己醛、正戊醛、正丁醛代替正癸醛。

实施例20:化合物34(即化合物16二盐酸盐)的制备

称取化合物1640mg溶解在5mL甲醇中,加入0.3mL的饱和氯 化氢甲醇溶液,室温搅拌,除去溶剂后,加入丙酮搅拌、过滤、洗涤、 烘干。Cl元素分析:理论值(C76H97Cl2N9O19.2HCl)8.95%,实测值 8.46%。

实施例21:效果实施例

本发明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见表2。方法如下:

1、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Staphylococcus aureus)

2、试验方法

试样:固态待试物先用少量DMSO溶解,再用无菌水稀释至 0.5mg/ml。

测定方法:琼脂平板纸片法。琼脂平板载菌量为105CFU/ml。纸 片直径6.0mm,每个纸片上样20μl。37℃培养箱内培养18小时观察, 测定抑菌圈直径。

3、活性描述(参见表2)

+++代表抑菌圈直径>13mm

++代表抑菌圈直径9-13mm

+代表抑菌圈直径7-9mm(含9mm)

表2化合物1-34的抗菌活性结果

  化合物   活性   化合物   活性   1   +++   18   +++   2   +++   19   +++

  3   +   20   ++   4   +   21   +++   5   ++   22   ++   6   +   23   ++   7   +   24   ++   8   ++   25   ++   9   ++   26   ++   10   +   27   +   11   ++   28   +   12   +++   29   +   13   ++   30   +   14   +   31   +   15   +   32   +   16   +++   33   +   17   +++   34   +

由表2可见,本发明的化合物均显示抗菌活性。

实施例22:效果实施例

本发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MIC结果见表3。方法如下:

1、试验菌株

共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 葡萄球菌260101(Staphylococcus albus),肠球菌32220(Enterococcus  faecium)。

2、试验方法

试样:先用DMSO溶解,再用无菌水稀释成合适浓度,然后依 次对倍稀释。

测定:琼脂平板稀释法。用多点接种仪定量,接种每点105CFU。 37℃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读取最低抑菌浓度值(MIC)。

3、阳性对照药为盐酸万古霉素

部分化合物的MIC值见表3。

表3部分化合物的MIC(μg/ml)

由表3可见,本发明的部分化合物与盐酸万古霉素相比,具有更 好的抗菌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发明所 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 或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