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

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在垂直投影面内,将测井资料分别沿垂直位移(垂深)和水平位移分解显示,并根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坐标显示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有效解决了大斜度和水平井沿测深显示测井曲线的弊端,能够真实显示地层垂深和井眼轨迹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可满足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与地质导向的二维显示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26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98967.9

  • 发明设计人 邵才瑞;张福明;陈国兴;唐海全;

    申请日2012-04-06

  • 分类号G06F9/44;

  • 代理机构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宋永丽

  •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19

    授权

    授权

  • 2012-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9/44 申请日:2012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测井资料的显示方法,尤其是大斜度、水平井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资料的解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测井资料的可视化显示是直观分析地层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的根本手段。自1927年以来,测井资料一直是按照测深以曲线形式显示测井数值;即规定井口位置为零点、以深度和某深度点的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直交坐标,通过纵横比例变换后确定其在显示介质上的位置、并逐点连线形成测井曲线。在直井中这种显示方法可根据测井曲线的幅度变化真实反映地层厚度的变化。

随着隐蔽油气藏开采程度的加大和钻井技术的提高,大斜度井、定向水平井比例日益增大。由于大斜度井、水平井与直井相比有较大的水平位移,其测量深度(即斜深)大于垂深,若采用沿斜深绘制测井曲线的传统方式显示大斜度井、水平井测井资料,使得斜井中的地层视厚度远大于真厚度、不能确定地层真实厚度,也不能反映井眼轨迹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直观表达井眼轨迹与地层界面的空间接触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并实现一种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避免传统测井资料显示方法不能直观表达测井资料点所在井眼轨迹的垂直和水平位移、不能满足大斜度和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及地质导向要求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基于通用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应具有显示屏、显存、内存、硬盘、通讯网卡及Windows操作系统,内容包括:1)在垂直投影面内,将测井资料分别沿垂直位移(垂深)和水平位移分解显示,并根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坐标显示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

2)整个显示窗口分割成四个子窗口:图头显示子窗口Ⅰ、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

3)当子窗口Ⅱ、Ⅲ中的测井资料、子窗口Ⅳ中的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等显示内容超出窗口可视范围时,可通过拖动滚动条滚动显示。

4)当左右拖动水平滚动条时,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与子窗口Ⅳ联动,即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和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显示内容都同时左右滚动,且水平位移保持一致。

5)当上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时,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与子窗口Ⅳ联动,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和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内容都上下同时滚动,且垂直位移保持一致。

6)各子窗口中的内容采用双缓冲画图机制显示,当滚动条位置与子窗口大小变化时,对可视范围内新暴露内容采用局部重绘机制绘图。

7)在子窗口                                                、、中可对大斜度、水平井测井磁盘文件数据进行回放显示,也可对大斜度、水平井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实时绘制、实现实时地质导向与监控。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还包括:垂直投影面为由井眼轨迹上的某两点所决定的垂直面,一般选用由设计井眼轨迹的A、B靶点所决定的垂面、亦即与最大水平位移方位相同的垂面。

子窗口Ⅰ显示内容为测井曲线道、测井曲线对象名称以及其属性(道宽和刻度类型、测井曲线的刻度范围和曲线样式)。通过鼠标拖动道头或曲线头可对道或曲线位置进行重新排列,或者将某一曲线从一个道移动到另一个道中。

子窗口Ⅱ显示内容为沿水平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水平位移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水平位移,以水平位移为横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纵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子窗口Ⅲ显示内容为:沿垂直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垂直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垂直位移亦即垂深,以垂深为纵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横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子窗口Ⅳ显示内容为:实钻井眼轨迹、设计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在一定垂直投影面中的侧视投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大斜度和水平井沿测深显示测井曲线的弊端,能够真实显示地层垂深和井眼轨迹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可满足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与地质导向的二维显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直井与斜井按井深显示测井资料的示意图。

图2为大斜度井、水平井按垂直和水平位移二维分解显示测井资料的实例。

图3为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垂直投影面示意图。

图4为井眼轨迹及测井数据在二维投影面的垂直和水平位移坐标计算流程图。

图5为道的操作逻辑示意图。

图6为曲线在不同的道中进行拖动操作逻辑示意图。

图7为双缓冲绘图方法流程图。

图8为滚动条位置和窗口大小都发生变化时重绘区域示意图。

图9为滚动条位置和窗口大小都变化后的重绘示意图。

图10为数据更新时局部重绘方法流程图。

图11为图头区绘图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水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绘图流程图。

图13为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绘图流程图。

图14为大斜度井、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及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基于通用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应具有显示屏、显存、内存、硬盘、通讯网卡及Windows操作系统,

1) 在垂直投影面内,将测井资料分别沿垂直位移(垂深)和水平位移分解显示,并根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坐标显示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

2) 整个显示窗口分割成四个子窗口:图头显示子窗口Ⅰ、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

3) 当子窗口Ⅱ、Ⅲ中的测井资料、子窗口Ⅳ中的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等显示内容超出窗口可视范围时,可通过拖动滚动条滚动显示;

4) 当左右拖动水平滚动条时,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与子窗口Ⅳ联动,即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和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显示内容都同时左右滚动,且水平位移保持一致;

5) 当上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时,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与子窗口Ⅳ联动,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和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内容都上下同时滚动,且垂直位移保持一致;

6) 各子窗口中的内容采用双缓冲画图机制显示,当滚动条位置与窗口大小变化时,对可视范围内新暴露内容采用局部重绘机制绘图;

7) 在子窗口、、中可对大斜度、水平井测井磁盘文件数据进行回放显示,也可对大斜度、水平井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实时绘制、实现实时地质导向与监控。

所述的1)中垂直投影面为由井眼轨迹上的某两点所决定的垂直面,一般选用由设计井眼轨迹的A、B靶点所决定的垂面、亦即与最大水平位移方位相同的垂面。

所述的子窗口Ⅰ显示内容为测井曲线道、测井曲线名称以及测井曲线的刻度范围和曲线样式,通过鼠标拖动道头或曲线头可对道或曲线位置进行重新排列,或者将某一曲线从一个道移动到另一个道中。

所述的子窗口Ⅱ显示内容为沿水平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水平位移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水平位移,以水平位移为横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纵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所述的子窗口Ⅲ显示内容为:沿垂直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垂直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垂直位移亦即垂深,以垂深为纵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横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所述的子窗口Ⅳ显示内容为:实钻井眼轨迹、设计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在一定垂直投影面中的侧视投影。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图中A1、B1点为直井钻遇地层上下界面的交点,A、B为斜井钻遇地层上下界面的交点;其中直线A1B1长度为垂深、也为层厚,AB两点间井眼轨迹曲线为测深,直线AC长为井眼轨迹AB间的水平位移长度,直线AD为井眼轨迹AB间的垂深(垂直位移);其中AD=A1B1,测深(曲线AB)长度大于垂深A1B1。由图1可知大斜度或水平井与直井不同:其测深大于垂深且具有显著的水平位移,沿测深显示测井资料不能反映测深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分解情况。

为此对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采用二维分解方法进行显示,如图2实例所示,实施方式如下:1、在垂直投影面内,将测井资料分别沿垂直位移(垂深)和水平位移分解显示,并根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坐标显示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

垂直投影面为由井眼轨迹上的某两点所决定的垂直面,一般选用由设计井眼轨迹的A、B靶点所决定的垂面、亦即与最大水平位移方位相同的垂面。如图3所示,OXYZ坐标系中O为井口坐标原点、OX为正东方向、OY为正北方向、OZ为垂直向下方向。A、B为靶点,连接AB的虚弧线为设计轨迹,其轨迹点在同一垂直面(过OAB点的α)内,该平面一般为最大水平位移垂直剖面;AMB实曲线为实钻井眼轨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一般呈蛇曲状,其轨迹点往往不在同一垂直面内,因此过实钻轨迹上任两点的垂直面(譬如过OAM点的α’)可有多个,其中具有最大水平位移的平面只有α一个。

2、整个显示窗口分割成四个子窗口:图头显示子窗口Ⅰ、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

其中子窗口Ⅰ显示内容为测井曲线道、测井曲线对象名称以及其属性(道宽和刻度类型、测井曲线的刻度范围和曲线样式)。通过鼠标拖动道头或曲线头可对道或曲线位置进行重新排列,或者将某一曲线从一个道移动到另一个道中。

其中子窗口Ⅱ显示内容为沿水平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水平位移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水平位移,以水平位移为横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纵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其中子窗口Ⅲ显示内容为沿垂直位移显示的测井曲线。即按垂直方向计算测井深度的垂直位移亦即垂深,以垂深为纵坐标、测井物理量幅度值为横坐标经过比例变换后绘制测井曲线。

其中子窗口Ⅳ显示内容为实钻井眼轨迹、设计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在一定垂直投影面中的侧视投影。

3、当子窗口ⅡⅢ中的测井资料、子窗口Ⅳ中的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等显示内容超出窗口可视范围时,可通过拖动水平滚动条或垂直滚动条滚动显示。

4、当左右拖动水平滚动条时,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与子窗口Ⅳ联动,即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和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显示内容都同时左右滚动,且水平位移保持一致。

5、当上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时,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与子窗口Ⅳ联动,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和地层模型及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中的内容都上下同时滚动,且垂直位移保持一致。

6、各子窗口中的内容采用双缓冲画图机制显示,当滚动条位置与子窗口大小变化时,对可视范围内新暴露内容采用局部重绘机制绘图。

7、在子窗口、、中可对大斜度、水平井测井磁盘文件数据进行回放显示,也可对大斜度、水平井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实时绘制、实现实时地质导向与监控。

下面对以上实施方式细节补充说明如下。

1、实施步骤1中二维分解显示方法。

在进行二维分解显示时,如果有井眼轨迹在某垂直投影面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可直接将测井资料分别沿垂直位移(垂深)和水平位移分解显示,并根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坐标显示井眼轨迹和地层模型;否则,需要根据测斜数据或井眼轨迹数据采用如图3所示坐标系通过计算得出,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

首先进行步骤S1,使用最小曲率半径法计算三维井眼轨迹坐标。最小曲率半径法将空间某两点间的井眼轨迹假设为空间某平面上的圆弧,如果知道其中一个端点的坐标、圆弧的长度和两个端点处的切线方向,就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端点的坐标。

在计算时需要给出第一段井眼轨迹中的第一个端点坐标,以及初始的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和井深参数,由初始的井斜角、井斜方位角确定第一个端点的切线方向。第一个测量点的坐标可根据第一组测斜数据计算得出:第一组测斜数据中的井深与初始给定端点的井深之差即为该段井眼轨迹的弧线长度,利用测斜数据中的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可以确定第二个端点的切线方向,根据这些数据和最小曲率半径法可以计算出第二个端点即第一个测斜数据点的三维坐标。第二个测点的坐标可根据第一个测点的数据计算得出,这样依次把所有测斜数据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出来。将这些坐标点按井深顺序连接起来就可在三维空间中描述井眼轨迹。

由于本发明内容仅限于在二维平面进行分解显示,需要进一步将三维空间中的井眼轨迹坐标投影到某二维垂直平面上。二维投影面是一侧视垂直面,该平面通过三维坐标系的原点,且该平面水平方向与正北方向的方位角为φ,φ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投影面的绘图坐标系(X’,Y’)以显示器屏幕水平向右方向作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作为Y’轴的正方向,井口作为坐标原点。确定了投影面之后,进行步骤S2投影:设原三维空间中某点的坐标为(x,y,z),则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水平位移X’=、垂直位移(垂深)Y’=z。最后根据井眼轨迹在二维投影面中的坐标X’、Y’在子窗口Ⅳ中予以显示。

为了将测井数据沿水平和垂直位移进行二维分解显示,需要根据测井数据的测深和井眼轨迹坐标通过步骤S3内插得到测井数据的垂深和水平位移。由于通过步骤S1和S2已经得到测斜数据的井深、垂深和水平位移,因此可根据测斜数据的垂深和水平位移,以测井数据的井深为索引、通过内插得到测井数据在井眼轨迹上的垂直和水平位移。

然后根据测井数据的垂直和水平位移分别在子窗口Ⅲ和子窗口Ⅱ中对测井资料按照垂直和水平位移进行分解显示。

2、实施步骤2中子窗口Ⅰ对象操作实施方法。

在图头显示子窗口Ⅰ中可以加入或删除道,对曲线进行增、删、排列顺序和在不同道中移动,这些操作可通过点击鼠标右键菜单和拖动鼠标来完成。

对道的具体操作说明如下(见图5):

(1)当删除道i时,只需要将排在道i后面的所有道的序号减1,将总道数变为M-1,然后对子窗口Ⅰ重新绘制;

(2)当在道i的位置插入一道时,需要将道i至道M的所有道的序号加1,然后将新插入的道的序号设置为i,将总道数变为M+1,然后对子窗口Ⅰ重新绘制;

(3)当将道i拖动到道j的位置时(i不等于j),若i<j,则将序号为i+1至j的所有道的序号减1,将开始选中的道i序号设置为j;若i>j,则将序号为j至i-1的所有道的序号加1,将开始选中的道i的序号设置为j,然后对子窗口Ⅰ重新绘制。

对曲线的具体操作如下:(1)对曲线在不同的道中的移动操作(见图6)。以将道i中的曲线p移动到道j中q所在位置为例:将道j中序号为q至Nj的所有曲线的序号加1,将道i中的曲线p从道i中删除,添加到道j中,并将其序号设置为q;道i中序号为p+1至Ni的所有曲线的序号减1,道i的总曲线数变为Ni-1,道j的总曲线数变为Nj+1,然后对子窗口Ⅰ重新绘制。

(2)对应单独的曲线增加、删除和曲线在同一道中的拖动操作,可以参见道的增加、删除以及拖动操作。

3、实施步骤4、5中子窗口联动实施方法。

为了实现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显示子窗口Ⅳ的滚动在水平方向上与子窗口Ⅱ联动、在垂直方向上与子窗口Ⅲ联动,在对子窗口Ⅳ中的内容进行绘图前要从子窗口Ⅱ和子窗口Ⅲ中获取水平和垂直滚动条的位置。每当滚动条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当前滚动条的位置对子窗口Ⅳ中内容进行显示(参见图13),从而实现子窗口中的内容联动。

4、实施步骤6中各子窗口显示内容的双缓冲与局部重绘画图机制。

在各子窗口绘图时,为了防止屏幕闪烁,采用双缓冲绘图机制。如图7,首先将子窗口ⅠⅡⅢⅣ的自动刷新背景禁止,然后在内存中建立四个分别与子窗口ⅠⅡⅢⅣ可视区大小相同的位图,对子窗口ⅠⅡⅢⅣ进行的绘图动作都在这四个位图中进行,当绘图动作完成后,将这四个位图分别拷贝到子窗口ⅠⅡⅢⅣ中进行显示。用VC++实现代码如下:

首先,对OnEraseBkgnd函数重载,将其默认返回值改为TRUE,禁止对绘图窗背景的自动刷新充填。

BOOL CTraceView::OnEraseBkgnd(CDC* pDC) // CDC 为绘图设备场境类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return CScrollView::OnEraseBkgnd(pDC);

    return TRUE;

}

然后开辟内存位图、在位图中绘图,完成后将位图拷贝到屏幕上,主要代码如下:

// 创建内存绘图场境DC

CDC DC;

DC.CreateCompatibleDC(pDC);

//创建兼容的位图对象

CBitmap bitmap;

bitmap.CreateCompatibleBitmap(pDC, rect.Width(), rect.Height());

//将位图选入内存DC中

DC.SelectObject(&bitmap);

//在内存DC中绘图

DC.MoveTo(x,y);//落笔

// 将内存DC中的位图贴到当前屏幕上

pDC->BitBlt(rect.left,rect.top,rect.Width(),rect.Height(),&DC,0,0,SRCCOPY);

对子窗口ⅡⅢⅣ中的内容,为减少绘图动作和计算量、降低时空复杂度,采用局部重绘技术实现对大幅图像的快速连续滚动显示:即当滚动条位置或窗口大小改变时只对新暴露出的区域重新绘制,当数据更新时只对可视区域中的更新内容绘制。

步骤如下:第一、当滚动条位置或窗口大小变化时,对如图8所示当前绘图窗口中的空白区域、即新暴露出的区域进行重绘。

首先记录上次及当前绘图时滚动条的位置和窗口大小(像素为单位)。图8中X1为上次绘图时水平滚动条的位置,Y1为上次绘图时垂直滚动条的位置;X2为当前绘图时水平滚动条的位置,Y2为当前绘图时垂直滚动条的位置;W1为上次绘图时窗口的宽度,H1为上次绘图时窗口的高度;W2为当前绘图时窗口的宽度,H2为当前绘图时窗口的高度。对新暴露区的重绘操作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a. 由水平方向上滚动条位置变化引起重绘联,若X1≠X2,则水平滚动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操作如下:若 (X2-X1)>0,首先将原屏幕上的图像向左平移(X2-X1)个像素,然后将右边空出的宽度为(X2-X1)个像素、高度为H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 (X1+W1,Y1)的区域绘制出来;若(X2-X1)<0,则首先将原屏幕上的图像向右平移(X1-X2)个像素,然后将左边空出的宽度为(X1-X2)个像素、高度为H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X1,Y1)的区域绘制出来;最后令X1=X2。

b. 由垂直方向上滚动条位置变化引起重绘,若Y1≠Y2,则垂直滚动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操作如下:

若 (Y2-Y1)>0,首先将原屏幕上的图像向上平移(Y2-Y1)个像素,然后将下边空出的高度为(X2-X1)个像素、宽度为W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X1,Y1+H1)的区域绘制出来;若(Y2-Y1)<0,则首先将原屏幕上的图像向下平移(Y1-Y2)个像素,然后将上边空出的高度为(Y1-Y2)个像素、宽度为W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X1,Y1)的区域绘制出来;最后令Y1=Y2。

c. 由水平方向上窗口大小变化引起重绘,若W1≠W2,则水平方向上窗口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执行以下操作:

若W1>W2,屏幕宽度缩小,超出屏幕范围的图像被自动擦除;若W1<W2,则屏幕宽度增大,将屏幕右边新暴露出来的宽度为(W2-W1)个像素、高度为H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X1+W1,Y1)的区域绘制出来;最后令W1=W2。

d. 由垂直方向上窗口大小变化引起重绘,若H1≠H2,则垂直方向上窗口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操作如下:

若H1>H2,屏幕高度缩小,超出屏幕范围的图像被自动擦除;若H1<H2,则屏幕高度增大,将屏幕下边新暴露出来的高度为(H2-H1)个像素、宽度为W1个像素、左上角坐标为(X1,Y1+H1)的区域绘制出来;最后令H1=H2。

通过以上四种情况的实施,就可实现对图8中当前绘图窗口空白区的重绘,达到如图9所示效果。上述四种情况的操作可相互独立、无先后顺序,通过不同组合、即可完成滚动条位置和窗口大小改变时的局部重绘。

第二、当数据发生更新时,根据图10所示流程完成数据更新时所需重绘,其关键是判断更新数据的显示位置是否在窗口可视区域内。

采用上述双缓冲与局部重绘画图技术,不仅解决了测井绘图中的屏幕闪烁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在拖动滚动条、改变窗口大小时都可以快速平滑连续显示。各子窗口中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其中子窗口Ⅰ中图头区具体绘图流程参见图11。首先要确定有多少道,然后按照显示顺序分别对各道绘图。道的绘图步骤为P1部分,其绘图区域包括道头和道内所有曲线的曲线头;在道绘图之前,先建立一个与其绘图区域大小相同的位图,然后在位图中将道和道头的边框以及道的名称绘制出来、再按道中曲线的排列顺序绘制曲线头。曲线头的绘制工作交给曲线头绘图函数完成,其步骤为P2部分:先建立一个与曲线头区域大小相同的位图,然后在该位图上将曲线头的边框、曲线名称、图例和上下刻度范围绘制出来,然后拷贝到该曲线所在道位图上的合适位置。将所有曲线头绘制完成后,某道的绘图工作结束,最后将道的位图拷贝到图头区位图的合适位置。当所有需要显示道的位图都拷贝到图头区位图时,图头区绘图工作结束,最后将图头区位图拷贝到窗口Ⅰ显示出来。

水平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Ⅱ和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子窗口Ⅲ的绘图步骤相同,同样采用如图7所示双缓存绘图方法,具体步骤如图12所示。首先得到需要显示的总道数M,然后分别对各道进行绘图,图12中P1所包含的步骤为道的绘图函数流程图。为实现局部重绘画图机制,首先计算出道内需要重绘部分的范围,确定是否需要重绘和重绘的范围由以下3个条件判断:

(1)初次绘图显示或者比例尺被修改时,对屏幕可视窗口范围内的内容进行重绘;

(2)滑动滚动条或者窗口大小发生变化时,对屏幕上新暴露出的区域进行重绘,其它部分通过平移使其显示在合适位置;

(3)当测井道内的测井曲线数据有更新时,计算出所更新数据段的坐标范围,如果该范围在屏幕窗口显示范围内,对该范围进行更新显示。

确定重绘范围后,在内存中建立一个与其大小相同的位图,利用道对象绘图函数在该位图中绘制道内的刻度格线,然后利用曲线对象绘图函数在该位图道内绘制测井曲线,当道内所有曲线绘完时,道的绘图工作结束;最后将绘完的道位图拷贝到水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窗口位图的合适位置,并对道位图释放。当所有需要显示的道都如法绘制完成后,再将水平/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窗口的位图拷贝到屏幕窗口进行显示。

为了方便观察测井曲线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在水平和垂直位移方向测井资料显示窗口中可以选择标注水平和垂直位移数值。

子窗口Ⅳ中的地层模型与井眼轨迹绘制步骤如流程图13所示。在绘图时首先要确定哪些部分需要重绘,其判断条件如下:

(1)初次显示或者水平/垂直比例尺发生变化时,对窗口所显示的全部范围进行重绘;

(2)水平/垂直滚动条位置发生变化或屏幕窗口大小发生变化时,对屏幕窗口上新暴露出的区域进行重绘,其它部分通过平移使其在合适位置显示;

(3)当地层模型、设计井眼轨迹发生变化时,对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重绘。

如果子窗口Ⅳ的大小、水平和垂直滚动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与子窗口Ⅳ对应的位图不发生任何变化,将其直接复制到子窗口Ⅳ中予以显示即可。如果子窗口Ⅳ的大小或者水平/垂直滚动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根据前述不同情况的重绘操作、按照图13中虚框内步骤对新暴露出的区域进行重绘;完成后将重绘部分复制到与子窗口Ⅳ对应的位图中,最后将位图拷贝到屏幕子窗口Ⅳ中进行显示。考虑到实钻井眼轨迹在钻井过程中会不断更新、且实钻轨迹数据量和绘图复杂度较小,而设计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为减少对位图的频繁绘图,对实钻井眼轨迹直接在子窗口Ⅳ的屏幕上进行绘图。

5、实施步骤7在子窗口、、中对大斜度、水平井测井磁盘文件数据进行回放和对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显示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4所示。

图14是根据本发明,自主设计开发的软件流程图(软著登字第2011SR003851),该软件实例界面参见图2。其中数据传输模块P1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从随钻测井地面控制系统中实时接收随钻测井数据;P2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编和计算,得到实钻井眼轨迹坐标、为二维分解显示提供垂直与水平位移数据;P3模块根据垂直与水平位移对测井资料实现二维分解显示。

若对磁盘文件数据进行回放显示,则加载磁盘文件数据后利用显示模块P3予以显示;若要对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和显示监控,则调用数据传输模块P1接收随钻测井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模块P2进行处理、然后利用显示模块P3予以显示。

根据上述本发明操作方法,软件实例既可对磁盘文件数据进行二维分解显示,也可实时接收随钻测斜和测井数据、通过处理进行二维分解显示,用于随钻测井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地质导向。

本发明的典型应用在于为大斜度、水平井和随钻测井资料的实时显示提供二维分解显示方法,为大斜度、水平井和随钻测井资料的解释和地质导向提供技术基础;可应用于任何具有测斜数据或井眼轨迹数据、且需要对测井资料进行分解显示的一切应用领域和其它显示介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