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具体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62。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满袋时间短(比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提前10-12d),可以考虑作为杂交亲本,选育性状菌丝速度快、周期短、产量高的新菌株。另外,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产量高,头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51.29%,大于对照菌株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的42.67%。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89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74342.6

  • 申请日2012-05-30

  • 分类号A01H15/00;A01G1/04;C05G3/00;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8-21

    授权

    授权

  • 2012-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5/00 申请日:2012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尖鳞环锈伞学名Pholiota squarrosoides(Peck)Sacc.别名尖鳞黄伞、锐鳞环柄菇、 刺儿蘑。在分类学上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 尖鳞环锈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角锥状鳞片。该菌属于中低温 型食用菌,夏秋季大量在林中树桩及倒木上发生,产量较高;其子实体富含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多年来为人们所采食。 尖鳞环锈伞与黄伞同属于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形态特征较为相近;二者的单孢菌株 可以发生交配反应,因此,可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新菌株。目前,关于尖鳞环锈伞 的文献较少,尚未有驯化栽培的报道。

尖鳞环锈伞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3-12cm,半球形至扁半球形,最后扁 平,有时中部稍凸,表面干燥,黄褐色或土褐色带粉红色,鳞片角锥状色较深,中部 多,易脱落,盖缘幼时内卷,往往附着菌环(菌幕)残片。菌肉白色后带乳黄色,褶 缘细锯齿状,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长3-12cm,粗0.8-1.5cm。向基部膨大,菌环 以上白色,而以下具有类似盖色的颗粒状鳞片,易脱落,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膜 质,上面白色,下面带褐色,易碎破消失。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假淀粉反应,光 滑,椭圆形,(7.3-8.1)μm×(2.3-3)μm。囊体棒状,无色或浅褐色,(20-50)μm×(8-12) μm。尖鳞环锈伞夏秋季多在云杉、冷杉、高山松、红松及混交林地上散生或群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尖鳞环锈伞新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尖鳞环锈伞新菌株采自北京市昌平柿子树上,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所卯晓岚先生鉴定为尖鳞环锈伞,并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尖鳞环 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 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62。

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在作为亲本进行 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栽培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得到的子实 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培养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得到的菌丝 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 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接种及发菌:将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 CGMCC  No.606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培养基,在环境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 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24-26d,菌丝长满培养基;

(2)低温刺激:转移至-5℃-5℃条件下处理3-5d;

(3)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300-600 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2300ppm之间的条件下培养20-22d至子实体 原基形成,继续培养;

(4)采收:6-8d后,子实体菌柄长至7-9cm,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培养基具体由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 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棉籽壳、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所述玉米粉、所述石 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60%:18%:15%:5%:1%:1%;所述水在所述栽 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65%。

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种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

(1)母种制备:将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 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4℃-28℃避光培养7-10d,得到的菌丝体作为母种;所得母种 若不及时使用,可贮藏于4℃。

(2)原种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3 ℃-25℃,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容器,得到所 述原种。原种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15d,低温存放不超过20d,过期菌种不能使用。

(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培养基上,在环境温度为 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4-26d菌丝长 满菌袋,获得所述栽培种。

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子实体在食品 加工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子实体干后香 味浓,食用时质地脆。

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菌 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满袋时间短,可以考虑作为杂交亲本,选育性状菌丝速度快、周 期短、产量高的新菌株。另外,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 CGMCC  No.6062产量高,头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51.29%,大于现有黄伞(Pholiota adipose)

1号栽培品种的42.67%。

保藏说明

建议分类命名:尖鳞环锈伞

拉丁名:(Pholiota squarrosoides)

参椐的生物材料:HS4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2年4月26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6062

附图说明

图1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子实体形态。

图2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孢子形态。

图3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菌丝形态, 箭头所指为菌丝的锁状联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孟俊龙,梁志英,刘靖宇等.黄伞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研究.中国食用菌.2006(25):27-30.

下述实施例所用各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1)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MgSO40.2g、KH2PO40.25g、K2HPO40.25g、VB10.5mg、琼脂粉15g、水1000mL、pH7.0。

(2)原种培养基:由木屑、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木屑、 所述麸皮、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百分配比为78%:20%:1%:1%;所述水在 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65%。

(3)栽培培养基:由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和水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棉籽壳、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所述玉米粉、所述石膏和所述石灰的质量 百分配比为60%:18%:15%:5%:1%:1%;所述水在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的质量百 分含量为60%-65%。

实施例1、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的分离与鉴定

本发明菌株(记作HS4)的野生子实体采自北京市昌平柿子树上,经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所卯晓岚先生鉴定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进一步,通过对其 子实体及菌丝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基因间隔序列(ITS)测序,判断该菌株的生物 学分类命名。

一、形态特征

1、子实体形态特征

本发明菌株HS4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图1)。菌盖直径3-12cm,半球形至扁半 球形,最后扁平,有时中部稍凸,表面干燥,黄褐色或土褐色带粉红色,鳞片角锥状、 刺状,色较深,中部多,易脱落,盖缘幼时内卷,往往附着菌环(菌幕)残片。菌肉 白色后带乳黄色。菌褶稍密,直生,近白色,后呈浅茶褐色。菌柄近圆柱形,长4.5-8 cm,粗0.7-1.0cm,纤维质,内实色与菌盖相似,下部2/3部分覆有浅朽叶色的鳞片, 菌环以上近白色,无鳞片。菌环易脱落。孢子印呈锈褐色。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直 径(7.2-8.4)μm×(4.1-5.0)μm(图2)。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图3)。 该菌株子实体干后香味浓,食用时质地脆。

2、菌丝体形态特征本发明菌株HS4整个生长阶段菌丝均为白色,致密。

通过上述形态学鉴定,将本发明菌株HS4初步判断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二、rDNA-ITS测序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采集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rDNA-ITS测 序,其测序结果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将序列1与Genbank No.:FJ810180(黄伞 (Pholiota adipose)进行DNAMAN剪切比对处理,发现其同源性达98.83%;Renske 等在对土层中分布的外生菌根菌群落进行分子鉴定的研究中提出,供试的rDNA ITS 序列通过与NCBI的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检索比对,序列相似性≥99%,可 以鉴别为相同种;序列相似性为95%~99%,可以鉴别为相同属;序列相似性≤95%, 可以鉴别为相同科(Renske L,Paula L,Thom W K,et al.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mycelium in soil horizon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3, 69(1):327-333.)。因此,可断定本发明菌株和黄伞(Pholiota adipose)同属于环锈伞属。

鉴于上述形态特征及rDNA-ITS测序鉴定结果,将本发明菌株HS4鉴定为真菌界, 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该菌株已于2012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62。

实施例2、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子实体的 人工栽培

一、菌种的制备

(1)母种制备:将实施例1获得的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 CGMCC No.6062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4℃-28℃避光培养7-10d,得到的菌丝体作 为母种;所得母种若不及时使用,可贮藏于4℃。

(2)原种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3 ℃-25℃,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容器,得到原 种。原种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15d,低温存放不超过20d,过期菌种不能使用。

(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培养基上,在环境温度为 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的条件下培养24-26d菌丝长 满菌袋,获得栽培种。

二、栽培方法

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栽培流程具体如下: 培养基制作→冷却接种→发菌→低温刺激→出菇→采收

(1)培养基制作及装袋

按照上文栽培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得到栽培培养基,将其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菌袋, 使用的菌袋规格为17cm×33cm×0.04cm的耐高压塑料袋,每袋装干料(栽培培养 基中除水外的其他组分)0.40kg。经高压灭菌,冷却后得到待接种菌袋。

(2)接种及发菌:将经过上述步骤一获得的所述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栽培种均匀接入步骤(1)制备的菌袋,每袋 接种量为3.14×10-5m3。接种后在环境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通风良好,避光条件下培养,24-26d后菌丝可长满培养基;

(2)低温刺激:转移至-5℃-5℃条件下处理3-5d;

(3)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300-600 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2300ppm之间的条件下培养20-22d至子实体 原基形成,继续培养;

(4)采收:6-8d后,子实体菌柄长至7-9cm,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即可采收第 一潮菇。采摘后进行搔菌,进入菌丝恢复期,待菌丝回复后重新恢复上述操作进行出 菇,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3-4潮菇。

实施例3、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菌丝生长 速度、产量及营养成分的检测

本实施例以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为对照(目前没有关于尖鳞环锈伞栽培 的报道,只能选用其近缘种黄伞作为对照),检测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6062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营养成分。

一、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1、实验材料

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和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菌株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步骤一。

2、实验方法

母种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测定:将两种菌株的母种分别接种于母种培养基表面的中 央,培养2-3d后,记录菌丝位置(A),3-5d后记录菌丝位置(B),用直尺测量A与 B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位置之间的天数即为菌丝的日平均生长速度,实验设置五个重 复,结果取平均值。

栽培种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测定:将两菌株的原种接种于装有栽培培养基的栽培袋 中央,使均匀分布,待菌丝萌发3-5d后,记录菌丝位置(A),5-7d后记录菌丝位置 (B),用直尺测量A与B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位置之间的天数即为菌丝的日平均生长 速度,实验设置五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3、实验结果

对母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6062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可达6.85±0.15mm/d,远高于对照黄伞 (Pholiota adipose)1号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4.33±0.05mm/d。

表2母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单位:mm/d)

  菌株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重复4   重复5   平均值±标准差   HS4   7.00   6.65   6.75   6.85   7.00   6.85±0.15   1号   4.30   4.40   4.30   4.30   4.35   4.33±0.05

对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栽培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可达3.02±0.01mm/d,高 于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栽培种的菌丝生长速度2.51±0.02mm/d。

表3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单位:mm/d)

  菌株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重复4   重复5   平均值±标准差mm/d   HS4   3.01   3.03   3.03   3.04   2.99   3.02±0.02   1号   2.50   2.53   2.51   2.52   2.49   2.51±0.02

二、产量的测定

将本发明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与作为对 照的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分别按照实施例2的栽培方法进行栽培,均收获头两 潮菇,对其栽培周期及产量进行比对。实验设置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栽培150个菌袋, 结果取平均值。

1、栽培周期

在实施例2所述栽培条件下,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的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为24-26d(比对照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提前10-12d),低温刺激3-5d,出菇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形成期20-22d, 子实体分化至采收6-8d,计算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共需要53-61d。菇潮间隔14-16 d,第二潮菇子实体分化至采收8-10d。出两潮菇的整个生产周期为75-87d。

在实施例2所述栽培条件下,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发菌期为34-38d,低 温刺激3-5d,出菇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形成期10-12d,子实体分化至采收4-6d,计算 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共需要51-61d。菇潮间隔12-15d,第二潮菇子实体分化至采 收5-8d。出两潮菇的整个生产周期为68-84d。

2、产量

以“生物学效率”表示产量。所述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 重(栽培培养基中除水外的其他组分)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 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

在实施例2所述栽培条件下,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头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51.29±1.68%,高于作为对照的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头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42.67±1.35%,详见表4。

表4头两潮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统计(单位:%)

  菌株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平均值±标准差   HS4   52.87   51.49   49.52   51.29±1.68   1号   41.52   42.33   44.15   42.67±1.35

三、营养成分的分析

从步骤二收获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和作 为对照的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的头两潮菇中各自随机选取500g进行营养成分 (氨基酸含量及维生素含量)的分析,由谱尼测试中心测定。氨基酸(表5中的18 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参照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参照GB/T 5009.124-2003;硫胺 素(维生素B1)的测定参照GB/T 5009.84-2003;核黄素(维生素B2)的测定参照 GB/T 5009.85-2003;维生素B6的测定参照GB/T 5009.154-2003;烟酸和烟酰胺(维 生素B3、PP)的测定参照GB 5413.15-2010。实验设置3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其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如表5和表6所示,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HS4CGMCC No.6062的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低于作为对照的黄伞(Pholiota adipose) 1号,这可能是由于这两个菌株属于不同的生物种;而在维生素水平上,其维生素B2 含量是黄伞(P.adipose)1号的7倍,维生素B3略低于黄伞(P.adipose)1号,维生 素B1和B6含量相差不大。综合以上分析,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 CGMCC No.6062菌株的营养成分稍逊于对照菌株黄伞(P.adipose)1号,但鉴于其菌 丝生长速度较快及产量较高,因此可作为黄伞生产菌株的杂交亲本,选育兼有二者优 良性状的新菌株。

表5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与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子实体中的18氨基酸含量比较(单位:g/100g)

  氨基酸   1号   HS4   氨基酸   1号   HS4   天门冬氨酸   1.47±0.01   0.85±0.00   蛋氨酸   1.04±0.02   1.08±0.03   苏氨酸   0.76±0.01   0.47±0.00   异亮氨酸   0.74±0.01   0.50±0.01   丝氨酸   0.78±0.01   0.48±0.00   亮氨酸   1.20±0.01   0.80±0.02   谷氨酸   3.23±0.05   1.54±0.00   酪氨酸   0.40±0.00   0.24±0.00   脯氨酸   0.71±0.03   0.39±0.02   苯丙氨酸   0.81±0.01   0.58±0.02   甘氨酸   0.67±0.01   0.40±0.00   赖氨酸   0.83±0.01   0.50±0.01   丙氨酸   0.89±0.01   0.54±0.00   组氨酸   0.33±0.00   0.20±0.01   胱氨酸   0.14±0.01   0.09±0.01   色氨酸   0.20±0.00   0.10±0.01   缬氨酸   0.71±0.00   0.42±0.01   精氨酸   1.11±0.02   0.44±0.00

注:单位g/100g,指的是每100g干子实体中含有相应氨基酸的克数。

表6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与黄伞(Pholiota  adipose)1号子实体中的维生素含量比较(单位:mg/100g)

  维生素   1号   HS4   维生素B2   0.30±0.01   2.10±0.00   维生素B1   0.21±0.00   0.30±0.00   维生素B6   0.37±0.01   0.28±0.00   维生素B3   75.00±2.00   50.75±0.75

注:单位mg/100g,指的是每100g干子实体中含有相应维生素的毫克数。

综合上述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HS4CGMCC  No.6062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可作为黄伞菌株选育的优良亲 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