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饮料配给系统中的可收缩饮料容器的快速接触冷却的系统

用于饮料配给系统中的可收缩饮料容器的快速接触冷却的系统

摘要

一种与容纳饮料的可收缩饮料容器(28)一起使用的饮料配给系统(10)。饮料容器在非收缩状态下限定了具有容器出口(38)的顶部壁、相对的底部壁(42)以及连接顶部壁和底部壁的圆柱形壁(44)。饮料配给系统包括限定了适于接收所述饮料容器的内部空间(32)的壳体。饮料配给系统还包括位于内部空间中且包括接触冷却表面的冷却元件。接触冷却表面的曲率对应于饮料容器(46)的曲率。当饮料容器以非收缩状态接收在内部空间中时,接触冷却表面与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并列并接触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的至少1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3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嘉士伯酿酒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52797.X

  • 申请日2010-11-23

  • 分类号B67D1/00;B67D1/04;B67D1/08;B67D3/00;

  • 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春媛

  • 地址 丹麦哥本哈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4: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3-11

    授权

    授权

  • 2012-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7D1/00 申请日:2010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快速接触冷却饮料容器的饮料配给系统以及相应的 利用饮料配给系统快速接触冷却饮料容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设施中使用饮料配给系统以提供诸如生啤酒的饮品。这种饮料 配给系统大多被用于诸如酒吧或餐厅的专门设施中,然而,诸如私人家庭 中的私人用户也越来越多地使用饮料配给系统。在许多饮料配给系统(例 如申请人公司生产的DraughtMasterTM)中,通常在塑料或金属饮料容器或 小桶中提供饮料。饮料容器通常竖直放置,即,容器出口面向上方,并且 通过上升管将饮料从饮料容器中吸出。通过利用压力流体(通常是压缩气 体)将饮料从饮料容器排出到龙头。为了避免压力流体和饮料之间的直接 接触,可以使用可收缩的饮料容器。通常包含预碳酸化饮料的可收缩饮料 容器的使用在饮料配给领域是公知的。当使用可收缩饮料容器时,压力流 体作用在饮料容器的外部,减少饮料容器的容积,并由此迫使饮料流出饮 料容器。与上升管有关的竖直位置将不会造成与坚硬容器有关的任何问 题,然而,当使用可收缩饮料容器时,饮料容器具有可能在配给期间收缩 到上升管内的风险。如果饮料容器收缩到上升管中,上升管可能会在配给 期间破裂或堵塞,由此使得饮料容器内存在残留的饮料。这种残留的饮料 构成损失,这是因为饮料容器必须随后被处理和置换。此外,当由上升管 堵塞时,饮料容器的壁可能破裂。这种破裂可能导致饮料泄漏到饮料配给 系统、压力气体的逸出以及偶尔的爆炸。因此,与可收缩饮料容器连接的 上升管构成了一个问题。

与上升管有关的问题可通过将饮料容器布置在倒置的位置来配给饮 料而得以解决,即,使容器出口面向下方。通过将饮料容器布置在饮料配 给系统中的倒置的位置,可排除上升管。由此,使得饮料容器内存在任何 残留的饮料的风险也被消除了,这是因为饮料容器可完全地收缩,而不堵 塞容器出口。

用于饮料配给目的的可收缩饮料容器通常由预成形件吹塑一体成型。 模具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饮料容器的形状。举例来说,通常,饮料容 器的形状是圆柱形,并且任何边缘通常都是圆的以形成大体上圆形的横截 面。例如,在申请人公司提交的WO2004/099060中公开了这样的容器,该 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增压从可收缩容器配给饮料的方法。

拟利用上述的饮料配给系统分配的大多数饮料都将被当做冷饮提供。 这些饮料的例子包括啤酒、软饮料和可乐。这些饮料的温度显著地影响其 口味。作为例子来说,当以7℃的温度供给时,许多类型的啤酒产生最可 口的口味。此外,至少当容器已经被打开且一些空气已经允许进入容器中 时,许多饮料(包括大部分啤酒)必须存放在寒冷环境下以长时间(如一 天)保鲜。例如,当在室温下存放时,啤酒将很快变坏,但在大约7℃, 也可能存放超过50天。

在专门和私人饮料配给系统(包括前述DraughtMasterTM系统)中,饮 料容器因此被存放在隔间,该隔间被加压和冷冻以使饮料在延长时期内 (例如至少50天)保持新鲜和碳酸化。包括冷却室的饮料配给系统在现 有技术中是公知的。由申请人公司提交的WO2007/019853公开了一种用于 配给饮料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加压和冷却室。通过通风机增强冷却效应, 通风机利用强迫对流产生了额外的冷却效应。WO02/30807公开了一个具 有热电装置的果汁分配器。通过使用上述的冷冻隔间,饮料容器和其中的 饮料被保持在一个持久地保持在适当低温下的空气容积中。饮料配给系统 可包括恒温器以应对外部温度变化,从而保持隔间内和饮料中的低温和恒 温。在WO 2006/103566中,配给线由单独的冷却系统冷却以实现将要被 分配的饮料的冷却。这种系统的缺点是:以高流速配给饮料时,冷却可能 不充分。

由于在大多数饮料中,空气会促进细菌生长,上述的饮料容器大体上 是不透气的。当使用上述的饮料容器来存放巴氏消毒的饮料时,通常不需 要将饮料容器存放在寒冷环境中,直到当打开容器将饮料暴露在空气中 时。因此,这些饮料容器以室温提供给消费者并且必须从室温冷却至适当 的配给温度(大约7℃)。

以室温提供饮料容器的问题在于一旦饮料容器放空并且应该安装新 的饮料容器时,具有室温的新饮料容器必须在能够恢复饮料配给之前冷却 至大约7℃。相比于流体和固体(例如金属)来说,大多数气体(例如空 气)通常被视为绝热器并具有明显低下的热传导能力。饮料包括大部分水, 水具有大的热容量。因此,最初以室温存放在饮料容器中的饮料冷却至7℃ 的最佳配给温度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可能是24小时。举例来说,通过使用 通风机实现的强迫对流可能略微地降低所需时间。因此,空的饮料配给系 统可能在长达24小时(新饮料容器中的饮料达到适当配给温度所需的时 间)的时间内无法使用。

在许多较大的专门饮料配给设施中,可通过分离的冷却存储室来解决 该问题,其中饮料容器以接近配给的温度存放在该冷却存储室中。然而, 这些冷却存储室消耗太多的能量,并且其中的空间一般被认为是代价高 的,因此,如果同等大小的饮料容器能够存放在冷却室之外直到安装在饮 料配给系统中,这将是一个优点。对于没有冷却存储室的设施来说,可并 联设置多个饮料配给系统,从而当一个饮料配给系统运行时,其他饮料配 给系统可处在冷却饮料的过程中。这不是特别方便,而且仍然是昂贵的解 决方案。私人用户极少具有冷却存储室或运行并联的饮料配给系统的可 能,因此,当容器放空时,私人用户通常需要中断饮料配给。此外,饮料 容器中提供的饮料的漫长冷却时间将阻碍任何自发的社会活动或聚会。因 此,存在对快速冷却存放在饮料配给系统中的饮料的技术的需求。

过去,专门的和私人用户通过将饮料容器存放在包含液态水和冰的桶 中实现了经济有效的饮料容器快速冷却。由些水和冰(分别和液态和固态) 比作为气体的空气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性,举例来说,饮料容器将比使用冰 箱(利用冷却隔间)时更快地冷却。固态或液态冷表面与饮料容器之间的 直接接触将使得能够实现比通过空气更快的热传导。冷却原理被称为接触 冷却。一些饮料配给系统使用冰和水来冷却饮料,例如,US 2116622和 US 2009/0044561中描述的系统。利用冰在饮料配给系统内冷却的缺点是: 当冰融化时,温度将上升,并且冰的融化产生大量液态水,这些液态水必 须被除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具有任何上述缺点的饮料容 器的快速冷却技术。

从下述说明书中显而易见的上述需求和上述目的以及众多其他需求 和目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第一方面通过一种与容纳饮料的可收 缩饮料容器一起使用的饮料配给系统获得,饮料容器在非收缩状态下限定 了具有容器出口的顶部壁、相对的底部壁以及连接顶部壁和底部壁的圆柱 形壁,该饮料配给系统包括:

壳体,该壳体限定了在可打开的盖和远离可打开的盖的端壁之间延伸 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适于接收饮料容器,

龙头设备,包括用于操作排液阀的龙头手柄,龙头设备与内部空间连 通以接收排液线,该排液线从饮料容器的容器出口延伸到排液阀,

加压设备,用于将内部空间加压到高于内部空间外的周围压力的压 力,从而当排液阀由龙头手柄操作时使得饮料从饮料容器排向容器出口, 及

冷却元件,该冷却元件位于内部空间内并且包括接触冷却表面,该接 触冷却表面的曲率对应于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的曲 率,当饮料容器以非收缩状态接收在内部空间中时,接触冷却表面与饮料 容器的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并列并接触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 顶部壁的至少10%,优选地20%,或更多,例如50%、70%、90%或者甚 至100%。

申请人公司惊讶地发现:与仅经由空气的对流冷却相比,具有接触冷 却表面、与容器表面并列并至少接触容器表面的10%的冷却元件可显著提 升冷却效率并减少将饮料容器内的饮料降温所需的时间。当如现有技术已 知的那样通过空气对流冷却饮料容器时,冷却效应由内部空间中的冷却设 备和饮料容器的壁之间的空间内的自然对流实现。这种冷却效率取决于饮 料和冷却元件之间的热转移,其也被称为热流。从饮料容器中的饮料到冷 却元件的热流可通过下式计算:

H=k·A·TH-TCL

其中H是热流,k是导热系数,A是饮料和接触冷却表面之间的接触 区域,TH是饮料的温度,TC是冷却元件的温度,L是冷却元件和饮料之间 的距离。

导热系数是对于沿着冷流的不同材料(即,对于冷却元件来说,饮料 容器壁和饮料自身)都不同的材料参数。因此,使用具有高导热系统的材 料是明智的,尤其是对于可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的接触冷却表面 和冷却元件来说。由于空气的极低导热系数,通过空气的对流冷却是非常 缓慢的过程,将常规大小的饮料容器和其中包含的饮料冷却至合适的配给 温度可能要花费24小时或更多的时间。接触饮料容器的至少10%的接触 冷却表面将实现冷却元件和饮料容器之间的直接传导冷却。传导冷却的冷 却效率比对流空气冷却高得多。

而使得冷却元件和饮料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得尽可能小,这优选地通 过使饮料容器的壁尽可能薄来实现。然而,对于饮料容器的壁可被制成多 薄仍然有限制,需要同时维持饮料容器的结构稳定性。冷却元件的温度应 该尽可能低,这是由于热流也取决于饮料和冷却元件之间的温差。然而, 应该考虑到避免在饮料内形成冰晶。饮料内的冰晶可损坏饮料的口味,并 且可堵塞容器出口、排液线和/或龙头设备,可能阻止进一步的饮料配给。 因此,冷却元件的最低温度限制大约为0℃,或取决于饮料的酒精含量而 高于0℃几度。

由于从饮料中吸取的热量(即来自饮料的热流)直接与饮料和冷却元 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成比例并且考虑到大部分其他参数或多或少都是固定 的,因此在冷却元件和饮料容器之间具有大的接触冷却表面是重要的。因 此,接触冷却表面的形状应该适应饮料容器的壁的曲率以实现尽可能大的 接触面积。接触冷却表面优选地接触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然而,也可接 触底部壁和/或顶部壁,除了顶部壁包含容器出口的那部分。还设想了冷却 元件和接触冷却表面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具有多个接触冷却表面的冷却元 件,以更好地适配饮料容器的壁。

饮料容器应该是可收缩类型的,意味着饮料容器的壁应该相对薄并由 可收缩材料制成。当饮料容器充满饮料时,其呈现非收缩状态。通常,饮 料容器在其非收缩状态包含十升的饮料,然而,5升和70升之间的大小也 同样是可行的。饮料容器可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制成,然而,塑料或 类似聚合材料是优选地,这是由于其柔性和环境考虑(由于这种塑料可通 过燃烧轻易地处理)。应该注意到,由于饮料容器的壁较薄,因此,饮料 容器选用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并不对热流有非常大的影响,并由此不对冷却 效率产生大的影响。

可收缩饮料容器通过由塑料预成形件吹塑成型,并随后由饮料填充。 这种吹塑工艺产生的容器具有底部、顶部和位于其间的圆柱形壁。底部可 以具有类似于圆盘的形状以允许饮料容器在没有任何额外支撑的情况下 直立。优选地,底部具有到圆柱形壁的平滑过渡,圆柱形壁通过以大体上 恒定的直径从饮料容器的底部延伸到饮料容器的顶部。饮料容器的顶部壁 优选地是中凸的形状并包含位于中心的法兰,该法兰包括容器出口,在饮 料容器由饮料填充之后,该容器出口应该被立即密封。排液阀可以是排液 线的一部分、龙头设备的一部分或者是独立的部件。

通过打开可打开的盖并将饮料容器滑入通过由此建立的开口来将饮 料容器放置在饮料配给系统的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当可打开的盖已经被关 闭时,可利用加压设备加压内部空间。排液线连接在排液阀和容器出口之 间。通过操作龙头手柄,通过内部空间的压力将饮料排出饮料容器。饮料 经由排液线和排液阀从饮料容器流出,通过排液阀的饮料出口流向饮料配 给系统的外部,同时饮料容器收缩。

任何不接触饮料容器壁的接触冷却表面可被视为浪费,这是由于通过 空气的冷却效率被如上所述地限制。饮料容器的这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优点 是接触了接触冷却表面的大部分。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从饮料容器配给 饮料期间,接触冷却表面接触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的 至少10%,优选地20%,或更多,例如50%或者甚至100%,直到已经配 给了饮料容器中容纳的饮料的至少30%,优选地50%,或更多,例如70% 或者甚至90%。当饮料容器被压缩并开始收缩时,接触冷却表面与饮料容 器的壁之间可能发生接触不良,由此导致明显的冷却效率损失。由于作用 在饮料上的重力,饮料容器的压缩将在升起位置开始并向下进行,除非饮 料容器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有利地,接触冷却表面位于饮料容器之下, 以使得饮料容器通过重力和压力朝着接触冷却表面收缩。可选地,冷却元 件和/或饮料容器可以是弹簧安装的以产生饮料容器和接触冷却表面之间 的吸引力,从而即使当饮料容器很大程度收缩时,仍然允许维持接触。还 应该注意到,接触冷却表面的低位置降低了由饮料容器的头部空间产生的 气泡位于接触冷却表面附近的可能性。这种气泡将显著地破坏冷却效率。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饮料配给系统的接 触冷却表面能够在不超过3小时,优选地不超过2小时,更优选地不超过 1小时的时间内将十升初始温度为室温且存放在所述饮料容器中的饮料的 平均温度降低至少10℃,优选地降低至少15℃。申请人公司进行了实验 室测试,确认了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到3小时内 将十升饮料从22℃的存放温度降低到优选配给温度,例如7℃。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将存放在非收缩饮 料容器中的饮料从室温冷却至配给温度所需的时间降低到在所述接触冷 却表面接触所述饮料容器的0%时将存放在所述非收缩饮料容器中的饮料 从室温冷却至配给温度所需的时间的至少1/3,优选地至少降低到至少1/4。 申请人发现,利用接触冷却而不是对流空气冷却将容纳在饮料容器中的饮 料降温到适当的配给温度所需的时间明显更短。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接触冷却表面以纵 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延伸,该纵向方向由可打开的盖和端之间的方向限定, 该横向方向限定了对应于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的曲率的弧,该弧的角度为 90°-180°,优选地为120°-160°。优选地,饮料容器靠在构成冷却元件的支 架中以允许形成部分环绕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的极大接触冷却表面,而仍 然允许容易地移除饮料容器。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举例来说,通过例 如弹簧或可膨胀垫或可选地通过半径略小于所述饮料容器的所述接触冷 却表面来将饮料容器朝着接触冷却表面挤压。通过例如弹簧安装冷却元件 和/或饮料容器来产生饮料容器和接触冷却表面之间吸引力,由于饮料容器 随后被朝着冷却表面挤压,可能提升冷却效率。通过将接触冷却表面和饮 料容器按压在一起,由于排除了以其他方式出现在接触冷却表面和饮料容 器之间的小气泡,接触冷却表面和饮料容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可能增加。显 而易见,弹簧安装可由其他类似装置替代,例如气垫或类似物。此外,接 触冷却表面的半径可略小于饮料容器,从而饮料容器被稍微挤压并由此实 现接触面积的增加。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当饮料容器被接收 在内部空间中时,饮料容器的圆柱形壁大体上支撑饮料容器的全部重量。 饮料容器的重量优选地完全地由接触冷却表面支撑,以允许饮料容器朝着 接触冷却表面被压缩。这种压力可以平均接触冷却表面和饮料容器壁之间 的任何差异,并可以消除可能存在于其间的任何气穴。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可打开的盖位于端 部之上,或与端部水平对齐。这允许饮料容器到内部空间的简单且重力辅 助的插入,可打开的盖优选地位于端部之上,或与端部水平对齐。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当饮料容器被接收 在内部空间中时,饮料容器的底部壁位于可打开的盖上,顶部壁位于端壁 上,该内部空间包括位于端部附近且与容器出口连通的连接器。为了避免 使用上升管,容器出口优选地位于远离可打开的盖且靠近端部的位置。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接触冷却表面的纵 向方向限定了相对于水平面成5°-85°角的斜面,优选地,该斜面相对于水 平面的角度为10°-80°,更优选地为20°-70°,例如25°、30°、35°、40°、 45°、50°、55°、60°和65°。优选地,接触冷却表面限定了斜面以允许接 触冷却表面限定大的面积,并同时允许接触冷却表面和容器出口处于低 位。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壳体还包括前壁, 前壁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枢转地操作,其中,在打开位置,可 从外部进入内部空间,在闭合位置,不可从外部进入内部空间,龙头设备 可选地容纳在前壁上。可枢转的前壁允许简单地安装配给线。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饮料配给系统还包 括分离的龙头杆,该龙头杆位于壳体外部,优选地位于壳体的前部或侧部, 龙头杆容纳龙头设备。可选地,可使用分离的龙头杆。由于本实施方式不 需要在龙头杆的任何冷却,龙头杆可制造地非常薄。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冷却元件包括珀尔 帖元件,或者可选地,冷却元件经由冷却管连接到冷却设备,该冷却设备 包括压缩机、冷却液和散热器,散热器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外部。珀尔帖 元件允许高冷却效率,同时仍然允许冷却元件相对较小。珀尔帖元件省去 了对于任何冷却液或类似物的需求。为了实现较高的冷却效率,冷却元件 可连接到包括有冷却液、散热器和压缩机的冷却设备上。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排液线和排液阀固 定地连接并且与饮料容器一起提供,排液线和排液阀被安装并随后与饮料 容器一起被置换。排液线可与饮料容器一起提供以确保排液线的定期更换 并简化安装程序。可选地,也可以独立地提供排液线,允许通过多次利用 相同的排液线来实现饮料容器的十分快速的安装。

根据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排液线和排液阀形 成饮料配给系统的部分,容器出口包括可刺穿薄膜,连接器或可选的排液 线包括刺穿元件以在饮料容器接收在所述内部空间时刺穿可刺穿薄膜。饮 料容器优选地由可刺穿薄膜密封,在饮料容器安装到内部空间时,该可刺 穿薄膜被刺穿。

从下述说明书中显而易见的上述需求和上述目的以及众多其他需求 和目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第一方面通过冷却存放在可收缩饮料 容器中的饮料的方法获得,优选地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饮料配给系 统,饮料容器在非收缩状态下限定了具有容器出口的顶部壁、相对的底部 壁以及连接顶部壁和底部壁的圆柱形壁,该方法包括提供饮料配给系统, 该饮料配给系统包括:

壳体,该壳体限定了在可打开的盖和远离可打开的盖的端部之间延伸 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适于接收饮料容器,

加压设备,用于将内部空间加压到高于内部空间外的周围压力的压 力,

龙头设备,包括用于操作排液阀的龙头手柄,该龙头设备与内部空间 连通,

排液线,以及

冷却元件,该冷却元件位于内部空间内并且包括接触冷却表面,该接 触冷却表面的曲率对应于所述饮料容器的所述圆柱形壁、所述底部壁和/ 或所述顶部壁的曲率,

并且执行下述步骤:

将饮料容器容纳在内部空间中,接触冷却表面与饮料容器的圆柱形 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并列并接触圆柱形壁、底部壁和/或顶部壁的至少 10%,优选地20%,或更多,例如50%、70%、90%或者甚至100%,

将排液线从饮料容器的容器出口连接到龙头设备,

利用加压设备将内部空间加压到高于内部空间外的周围压力的压力, 及

当排液阀由龙头手柄操作时使饮料从饮料容器排向容器出口。

设想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系 统的任意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饮料配给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饮料配给系统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3a-3c是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元件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a-4f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将新饮料容器安装在饮料配给系统中 的一系列示意图。

图5a-5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的人体工程学安装的实施方 式的一系列示意图。

图6a-6c是示出容纳在包装中的饮料容器的人体工程学安装的实施方 式的一系列示意图。

图7a-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饮料配给系统中的饮料容器的安装和 其后的排液的一系列示意图。

图8a-8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分离龙头杆的饮料配给系统的一 系列示意图。

图9a-9b是示出了除具有冷却元件之外还具有补充冷却盖的饮料配给 系统的一系列示意图。

图10a-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饮料配给系统的一系 列示意图。

图11a-1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饮料配给系统的一系 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饮料配给系统10。饮料配给系统10包括基 板12,其优选地位于平坦的水平表面上。壳部件14从基板12的尾部向上 地延伸。基板12的前部形成滴水盘20。壳部件14朝着基板12的前部在 滴水盘20之上以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盖16位于壳部件14对着基板12 的顶部。面向基板12的滴水盘20的壳部件14的前部限定了前壳部件18。 前壳部件18在滴水盘20之上延伸,滴水盘20位于基板12的前部。前壳 部件18还包括位于盖16附近的龙头22。龙头22包括从龙头的上部延伸 的龙头手柄24以及位于龙头手柄24对侧且面向基板12的滴水盘20的饮 料出口26。龙头22还包括排液阀(未示出)。排液阀(未示出)连接到龙 头手柄24和饮料出口26。龙头手柄24在正常情况下以垂直位置定向,该 垂直位置构成非饮料配给位置,在该位置排液阀(未示出)关闭。当用户 期望放出饮料时,则朝着水平位置暂时转动龙头手柄24,该水平位置构成 饮料配给位置,其中,排液阀(未示出)打开,使得饮料流出饮料出口26。

图2示出了图1的饮料配给系统10的部分截面立体图。从该视图中 可看出,在壳部件14、盖16、前壳部件18和基板12内限定了内部空间 32。填充的饮料容器28容纳在内部空间32内。饮料容器28具有大约十 升的容积并填充内部空间32的大部分。饮料容器28靠在位于内部空间32 内的冷却元件30上。冷却元件30通过冷却管36连接到组合的冷却和加 压设备34。饮料容器28包括连接法兰38,当饮料容器28安装在内部空 间32内时,该连接法兰38朝向基板12。排液线40在连接法兰38和位于 龙头22内的排液阀(未示出)之间延伸。组合冷却和加压设备34为冷却 元件30提供冷却并为内部空间32提供加压。组合的冷却和加压设备34 可以可选地冷却内部空间32,然而,内部空间32也可由冷却元件30冷却。 还可能使用分离的冷却设备和分离的加压设备来替代组合的冷却和加压 设备34。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元件30’的第一实施方式。饮料容器28 限定了与连接法兰38相对的饮料容器底部42。饮料容器28还限定了连接 饮料容器底部42和连接法兰38的圆柱形容器壁44。冷却元件30’限定了 曲率对应于饮料容器28的圆柱形容器壁44的接触冷却表面46,该接触冷 却表面46还适于通过圆柱形容器壁44的一部分的紧密配合接收圆柱形容 器壁44。冷却元件30优选地由金属制成,例如铝或任何类似的具有高热 传导性的材料。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元件30’包括珀尔帖(Peltier)元件, 其通过电线36电连接到组合冷却和加压设备34’。组合的冷却和加压设备 34’为珀尔帖元件提供电流以引起冷却效应。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元件30”的另一实施方式。冷却元件 30”具有对应于图3a的冷却元件30’的形状,然而,作为对珀尔帖元件的 取代,冷却元件30”包括冷却入口48。组合的冷却和加压设备34”包括冷 却管36”,其插入到冷却元件30”的冷却入口48之中以为冷却元件30”供 应冷却剂。组合的冷却和加压设备34因此包括压缩机(未示出)以冷却 该冷却剂。

图3c示出了冷却元件30”’的另一实施方式。图3c的冷却元件30”’类 似于图3b的冷却元件30”,然而,作为对冷却入口48的取代,冷却管36” 固定地连接到冷却元件30上并在冷却元件30内形成筛或网以实现冷却剂 在冷却元件30”’的整个接触冷却表面46上的最佳分布。

图4a示出了饮料配给系统10的侧视图。可看出壳部件14从基板12 向上地延伸并进一步在滴水盘20之上延伸,壳部件14限定了相对于基板 12的大约45度角。

图4b示出了当前壳部件18已经朝着基板12降低时饮料配给系统10 的侧视图。正常情况下,当饮料配给系统10可操作时,前壳部件18沿着 壳部件12限定了直立位置。当新的饮料容器(图中未示出)将被安装在 饮料配给系统10中时,前壳部件18可朝着基板12枢转到大体上水平的 位置,如箭头所示。当前壳部件18已经被枢转时,龙头22位于基板12 的附近。

图4c示出了前壳部件18已经被枢转朝向水平位置之后的饮料配给系 统10的侧视图。通过朝着基板12枢转前壳部件18,此后允许移除盖16。 通过卡口固定件安装盖16,为了移除盖16,将其旋转大约1/4并向外抬起。 盖16限定了内部顶腔50,其面向壳部件14。

图4d示出了当新的饮料容器28插入到壳部件14中时的饮料配给系 统10的侧视图。当盖16已经被移除时,可进入内部空间(图中未示出)。 饮料容器28的插入应该使得连接法兰38面向基板12而且饮料容器28限 定相对于基板12的大约45度的角度。

图4e示出了当饮料容器28已经被插入内部空间(图中未示出)时饮 料配给系统10的侧视图。当饮料容器安装到壳部件14内的内部空间中时, 盖16可重新连接到壳部件14,并且前壳部件18可朝着其直立位置枢转。 饮料容器底部42随后容纳在盖16的顶腔50的内部。

图4f示出了使用中的饮料配给系统10的侧视图。通过将饮料杯52放 置在基板12的滴水盘20上并从大体上垂直的位置(该位置构成非饮料配 给位置)以远离盖16且朝着大体上水平位置(该位置构成饮料配给位置) 的方向转动龙头手柄24,饮料将流出饮料出口26并进入饮料杯52。

图5a示出了包括不具有盖16的壳部件14的饮料配给系统10。如前 所述,壳部件14朝着基板12的前部在滴水盘20之上以大约45度角延伸。 现在,前壳部件18已经降低到其大体上水平的位置并限定了可选的支撑 块56。饮料容器28已经从其包装54中移去并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约 45度的方式放置在稳定的第一安装位置。饮料容器28包括饮料容器底部 42,饮料容器底部42是凸面的,从而饮料容器28可容易地枢转到第一安 装位置。在当前实施方式中,饮料容器底部42靠在支撑块56和前壳部件 18上,然而,在替代实施方式中,饮料容器底部42可靠在前壳部件18、 基板12或任何大体上水平的平面上,这取决于饮料容器和饮料配给系统 10的尺寸。利用支撑块56可能是有利的,这是由于其将防止饮料容器底 部42的下滑。

壳部件14包括向上的框62,可通过框62来进入壳部件14的内部空 间32。框62包括接触表面60,其朝向滴水盘20。饮料容器28还包括饮 料容器顶部58,其是圆形的并包括位于中心的连接法兰38。连接法兰38 包括用于存放在饮料容器28中的饮料的容器出口。饮料容器顶部58和连 接法兰38靠在壳部件14的框62的接触表面60上。接触表面60的形状 具有曲面以为饮料容器28提供稳定定位并防止饮料容器28朝着壳部件14 移动以及侧向移动。

饮料容器28是可收缩类型的并且通常可以具有大约十升的容积,以 允许在需要安装新的饮料容器28之前提供大约20份饮料。通常,用于饮 料配给系统10的饮料容器28的高度在大约0.25m和0.5m之间,优选地 为0.35米。

图5b示出了在饮料容器28的人体工程学安装期间的饮料配给系统 10。通过升起饮料容器底部42,饮料容器28可以以绕着接触表面60旋转 的方式枢转到上升位置。优选地,用户(私人用户或专门的饮料配给操作 人员,例如酒吧侍者或女招待)执行升起操作。可选地,当使用大且重的 饮料容器时,诸如起重机的提升设备可用于升起饮料容器28的饮料容器 底部42以避免人员受伤。再可选地,如果饮料容器28的定位使其接触前 壳部件18的适当成形的支撑块56,可通过简单地向上朝着其垂直朝向枢 转前壳部件18来枢转饮料容器底部42。在枢转操作期间,接触表面60保 持与饮料容器顶部58的接触。接触表面60简化了饮料容器50的旋转运 行。接触表面60的曲率以及饮料容器顶部58和饮料容器28的连接法兰 38的对应曲率防止饮料容器28的任何侧向移动。连接法兰38用于沿着接 触表面60的高角度来抓住框62的接触表面60以避免饮料容器50的滑动。

当饮料容器底部42被进一步升起并且饮料容器28被进一步枢转时, 框62的接触表面60将支撑饮料容器28的大部分重量。饮料容器28随后 主要地靠在饮料容器顶部58之上,并且如果枢转稳定性需要,可以间或 地靠在连接法兰38上。因此,饮料容器顶部58和连接法兰54必须制造 地足够坚硬以支撑施加到其上的重量。优选地,上述的两个部件可被加强 以避免任何破损的风险,例如使用双层容器。双层容器具有由外部坚硬容 器保护的内部可收缩饮料容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这种双层饮料容 器将使得盖16多余,这是由于加压液体被保持在外部容器和内部饮料袋 之间的空间中。

连接法兰38或饮料容器顶部58在如图5b所示的中间位置的破损可 能导致饮料容器28朝着地面的非受控下落,可能导致损坏设备或对用户 造成人身伤害。

有利地,饮料配给系统10在排液线40的端部包括刺穿元件64。排液 线40和刺穿元件64固定在远离框62的壳体内,并且可在需要时置换。 饮料容器28的连接法兰38处的容器出口包括对应的可刺穿薄膜(未示 出)。可选地,可在排液线40和排液阀(未示出)已经连接到连接法兰38 的容器出口处的情况下提供饮料容器28。

图5c示出了当饮料容器28安装在内部空间32内时的饮料配给系统 10。通过继续旋转移动饮料容器28并且在需要时在饮料容器28上提供朝 着框62的方向的水平平移力,圆形饮料容器顶部58将在框62的接触表 面60上开始滑动运动并滑入内部空间32中。出于安全原因,当饮料容器 28将要以朝着内部空间32的方向滑动时,用户应该避免任何与饮料配给 系统的框62、饮料容器顶部58和连接法兰38的接触,这是由于这种接触 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

应该注意,饮料容器28必须不与饮料配给系统的框62完美配准。连 接法兰54与框62配准就已经足够,这是由于饮料容器28的定位将在滑 动运动开始之后被修正,并且饮料容器28将继续其自身的进入饮料配给 系统10的内部空间32的运动。饮料容器28由接触表面60的曲率引导, 并且随着饮料容器28进入内部空间32,饮料容器28由框62和饮料容器 50的饮料容器顶部58引导以正确定位。因此,饮料容器28可略微脱离配 准而进入内部空间32。限定内部空间32和接触冷却表面46的壳部件14 的内壁将定向饮料容器28,从而连接法兰54位于刺穿元件64的前方。

在内部空间32内,饮料容器28在凹的表面46’上滑动。凹的表面46’ 应该具有曲率对应于圆柱形容器壁44的曲率的凹面形状。凹的表面46’优 选地与前述的凹的接触冷却表面46一致,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可使 用分离的接触冷却表面46’,或者接触冷却表面可以是壳部件14的内壁的 一部分。

在到达内部空间32的底端处远离框62的抵靠位置之后,饮料容器28 的连接法兰38流体密封地连接到内部空间32内的排液线40的刺穿元件 64。饮料容器28将略微突出到内部空间32之外,在饮料容器28到达抵 靠位置之后,盖16可以被置换并压力密封地锁定到饮料配给系统10的框 62之上。由此,结束安装程序,并且在加压内部空间32之后,饮料可以 通过转动龙头手柄24来从饮料配给系统10中分配饮料。

为了在饮料容器28到达其位于内部空间32的底端的抵靠位置时防止 对饮料容器28的冲击造成饮料容器28损坏,可在内部空间32内提供震 动吸收器,例如泡沫塑料垫或天然或合成橡胶垫,用于防止饮料容器28 损坏或者甚至破损或破碎。

将饮料容器28放空时,内部空间32被减压,并且移除盖16。这允许 饮料容器28被移除和替换。饮料容器28通常将完全收缩,因此可以容易 地将其移去并处理。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手柄的替代实施方式,其中,在 一部分安装程序期间,饮料容器28仍然位于包装54内。包装54具有包 装底部54’、可打开的包装顶部54”以及四个平行侧壁,这些平行侧壁不具 有附图标记但它们连接包装底部54’和包装顶部54”。包装顶部54”包括 副翼54”’,用于在存储和运输期间密封和闭合包装54。

图6a中示出的饮料配给系统10包括壳部件14,该壳部件14具有类 似于上文示出的在先实施方式的框62’。框62’与上述的框不同之处在于框 62’的接触表面60’限定了与图5a-5c中示出的配给单元的在先实施方式的 圆形接触表面不同的平坦外部接触表面。接触表面60’对应于包装顶部 54”。因此,包装54可定位于枢转朝向,在该朝向包装顶部54”靠在接触 表面60’上。包装底部54’仍然接触前壳部件18或可选地接触基板12。

图6b示出了当包装底部54’已经升起并且包括饮料容器28的包装54 已经绕着接触表面60’枢转时的根据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手柄的替代实施 方式。饮料容器28可从包装54内部滑向框62’并进一步滑入壳部件14的 内部空间32中,而包装54仍然位于其升起位置,如图6a所示。

图6c示出了当饮料容器28已经安装时的根据本发明的人体工程学手 柄的替代实施方式。在饮料容器28到达其最终位置之后,包装54可被处 理掉并且盖16可被置换。

图7a示出了饮料容器28到饮料配给系统10中的安装。在第一步中, 通过框62将饮料容器28引入内部空间32中,并且连接法兰38连接到刺 穿元件(未示出)上。在第二步中,盖16连接到壳部件14上,而饮料容 器28靠在冷却元件30的接触冷却表面46上。在第三步中,前壳部件18 枢转回到垂直朝向,由此使得能够进行饮料配给操作。

图7b示出了通过转动饮料配给系统10的龙头手柄24而进行的饮料 配给。当饮料容器28已经安装到饮料配给系统10中且内部空间32已经 被加压时,即可使用饮料配给系统10。通过将龙头手柄24从大体上垂直 的朝向(该朝向构成非饮料配给位置)转向大体上水平朝向(该朝向构成 饮料配给位置),龙头22内的排液阀(未示出)将打开,并且饮料将从饮 料容器28经由排液线40、配给阀并穿过饮料出口26排出。饮料优选地收 集在位于饮料出口26之下的啤酒杯52中。

饮料容器28由柔性聚合材料(通常是塑料,例如PET或PP)吹塑成 型。该饮料容器28具有大约0.35m的高度,并且直径大约与高度一致。 随着饮料从饮料容器28中排出,内部空间32中的压力向外地驱使饮料并 且同时将饮料容器压缩到所示的收缩状态。该图示出了已经配给了大约 50%的饮料容积的饮料容器。饮料容器42将从饮料容器底部42或圆柱形 壁44的升起位置以朝着连接法兰38的方向向下收缩。应该注意到,饮料 表面将总是大体上水平的,这是由于重力的影响,并且饮料容器28将形 成其本身以匹配饮料表面。由于饮料容器的材料强度的局部差异,随着饮 料容器28被压缩,可形成略微不平坦的表面,如图中所示。

申请人公司发现,通过将出口置于位于饮料容器28的支撑物之下的 连接法兰38处,重力将帮助排出饮料,并且可以省去上升管。此外,为 了即使在已经配给了大量饮料的情况下允许接触冷却表面46接触圆柱形 容器壁44,接触冷却表面46也应该被放置地尽可能低。在当前实施方式 中,接触冷却表面48构成了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大约45度角的斜面,以允 许至少50%的饮料容积在圆柱形容器壁44不丢失与接触冷却表面46的接 触的情况下配给,并且甚至允许配给饮料的最后一部分,这是由于容器出 口和连接法兰38位于低位置。还设想到,冷却元件30和接触冷却表面46 可以略微地向内弯曲以在饮料容器顶部58上向内地延伸,以在饮料容器 顶部58和圆柱形容器壁44的过渡段附近接触饮料容器顶部58的一部分, 从而允许更大的接触冷却表面48,并且当饮料容器28滑入壳部件14时, 冷却元件30和接触冷却表面46作为适当的停止突角(quoin)。然而,冷 却元件30不应该形成防止连接法兰38通过的限制,因此,连接法兰38 的尺寸有效地设置了冷却元件30向内延伸的限制。

图8a示出了饮料配给系统1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截面图。通过与 前述实施方式的对比,饮料配给系统10’缺少包括龙头的前壳部件,取而 代之,以包括有龙头22’、龙头手柄24’和饮料出口26的分离的龙头杆66 为特点。龙头22’位于龙头杆66的顶部。分离的龙头杆66从壳部件14’ 之前的基板12向上延伸。滴水盘20’位于饮料出口26’之下。该图示出了 新饮料容器28到壳部件14的安装,以及盖16在壳部件14之上的后续定 位。

图8b示出了当组装好且准备用于饮料配给时的饮料配给系统10’的侧 视截面图。通过操作龙头杆66的龙头手柄24’,饮料将从饮料出口26’流 出。设想到龙头杆66可位于独立的与壳部件14相隔一定距离的基板上, 例如,龙头杆66可置于吧台上,同时壳部件14位于吧台之下。

图9a示出了饮料配给系统1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截面图。饮料配 给系统10”包括盖16’,盖16’包括辅助冷却元件68,辅助冷却元件68具 有适于紧密配合到饮料容器底部42的形状并且由此为饮料容器28提供额 外的冷却。

图9b示出了当组装好且准备用于饮料配给时的饮料配给系统10”的侧 视截面图。辅助冷却元件68紧密地压在饮料容器底部42上,由此提供额 外的接触冷却表面70。还设想了,对于一些实施方式,仅使用辅助冷却元 件68也可能是足够的,同此利用冷却元件30配给。

图10a示出了构成前述饮料配给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饮料配给系 统10”’的侧视截面图,饮料配给系统10’与该饮料配给系统10”’具有大部 分相同的特征。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一样,饮料配给系统10”’的壳部件14”’ 形成弯曲,然而,现在具有大约90度的角度。位于壳部件14的内部空间 32”’的冷却元件30的朝向大体上是水平的(即,平行于基板12”’)并形成 凹的接触冷却表面46”’。

图10b示出了当组装好且准备用于饮料配给时的饮料配给系统10”’的 侧视截面图。饮料容器28应该优选地配备有上升管,从而安全地配给整 个饮料容积。本实施方式的好处在于圆柱形容器壁44将维持与接触冷却 表面46”’的实质接触,直到饮料完全地从饮料容器28中排出。内部空间 配备有可选的气垫72,以将饮料压出饮料容器28和实现圆柱形容器壁44 和接触冷却表面46”’之间的更大的接触压力。设想到这种气垫可适用于其 他实施方式以用于相同的目的,例如图7的实施方式。

图11a示出了构成前述饮料配给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饮料配给系 统10”’的侧视截面图,饮料配给系统10’与该饮料配给系统10”’具有大部 分相同的特征。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反,饮料配给系统10”’的壳部件14”” 形成了向上直立的壳部件14””。省去了冷却元件,然而,辅助冷却元件 68””位于盖16””中。

图11b示出了当组装好且准备用于饮料配给时的饮料配给系统10”” 的侧视截面图。位于盖16””中的冷却元件60的朝向大体上是水平的(即, 平行于基板12”’)并形成凹的与饮料容器底部42接触的接触冷却表面 70””。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饮料容器28的连接法兰38位于下方。冷却 元件60可以可选地由弹簧承载朝向饮料容器底部42。

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起使用的饮料可以是碳酸化的或者非碳 酸化的,并且饮料容器可具有上升管,或者可以省去上升管。然而,在本 优选实施方式中,饮料是碳酸化的并且省去了上升管。

当容纳在内部空间中时,由于饮料的重量和饮料容器的柔性,饮料容 器可能具有轻微的椭圆形状,当加压内部空间时,饮料容器可略微地改变 其形状并形成稍微更圆的形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存在根据本发明的众多替代实 施方式。

附图部件列表

10饮料配给系统

12基板

14壳部件

16盖

18前壳部件

20滴水盘

22龙头

24龙头手柄

26饮料出口

28可收缩饮料容器

30冷却元件

32内部空间

34组合的冷却和加压设备

36冷却管

38连接法兰(饮料出口)

40排液线

42饮料容器底部

44圆柱形容器壁

46接触冷却表面

48冷却入口

50顶腔

52饮料杯

54包装

56支撑块

58饮料容器顶部

60接触表面

62框

64刺穿元件

66龙头杆

68辅助冷却元件

70额外接触冷却表面

72气垫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