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阵列及操作方法

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阵列及操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P型半导体衬底,其具有深N阱;在深N阱中形成的第一P型注入区和第二P型注入区,所述第一P型注入区和第二P型注入区构成源极区和漏极区;位于所述第一P阱和第二P型注入区之间的衬底上方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和位于栅介质层上的多晶硅层,其中,所述多晶硅层构成控制栅极,所述栅介质层为ONO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氧化层、氮化层、第二氧化层,所述ONO结构的氮化层中包括第一和第二存储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阵列以及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阵列的操作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106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93526.X

  • 发明设计人 张博;莘海维;

    申请日2012-03-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玮

  •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8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1: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4

    授权

    授权

  • 2014-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7/115 申请日:201203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7/115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425 申请日:201203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7-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 和阵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闪存(flash memory)存储器的发展非常迅速,闪存以其便捷、存储 密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成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研究的热点。随着技术的发展 和各类电子产品对存储的需求,闪存被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和U 盘等移动和通讯设备中,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晶体管或存储单元的临界电压来控 制门极通道的开关以达到存储数据的目的,使得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不会因 为电源中断而消失。每个闪存单元以一个场效应晶体管制成,包含一控制栅极 (CG,control gate)和一浮动栅极(FG,floating gate),浮动栅极可保持电荷, 由于浮动栅极的存在使得闪存可以完成三种基本操作模式,即读、写、擦除。

图1为现有的闪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半导体衬底100,所述半导体 衬底100内形成有p型掺杂阱;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源极102和漏极101,所述 源极102和漏极101的掺杂类型为n型;位于半导体衬底100表面的隧穿氧化 层110;位于隧穿氧化层110表面的浮动栅极120;位于浮动栅极表面的隔离氧 化层130;位于隔离氧化层130表面的控制栅极140。

在编程阶段,在漏极101施加一个漏极电压,在所述漏极电压的作用下, 热电子从源极102向漏极101迁移;又在施加在控制栅极140的栅极电压的作 用下,热电子从漏极101或者沟道区靠近漏极101的部分经过隧穿氧化层110 注入浮动栅极120;在擦除节点,在源极102上施加一个源极电压,在源极电压 的作用下,电子从浮动栅极120靠近源极102的部分经过隧穿氧化层110FN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隧穿到源极102。一般而言,当浮动栅极120被 注入电子时,该位就由数字“1”被改写成“0”,这一过程为写入,也可称为编 程模式;相对的,当负电子从浮动栅极120中移走后,该位就由数字“0”变成 “1”,此过程称为擦除,每个闪存单元能够存储1比特。但是,随着存储器件 尺寸的进一步微缩,需要提供一种多比特的闪存单元,以提高闪存的存储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和阵列,以提高 SONOS闪存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包括:N型半导体衬底,其具 有深N阱;在深N阱中形成的第一P型注入区和第二P型注入区,所述第一P 型注入区和第二P型注入区构成源极区和漏极区;位于所述第一P型注入区和 第二P型注入区之间的衬底上方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和位 于栅介质层上的多晶硅层,其中,所述多晶硅层构成控制栅极,所述栅介质层 为ONO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氧化层、氮化层、第二氧化层,所述ONO 结构的氮化层中包括第一存储位和第二存储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P型注入区和第二P型注入区分别连接第一位线和第 二位线,所述控制栅极连接控制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操作方法,包括:通过分别 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第一存储位写入电压,实现对第 一存储位的写入;通过分别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第二 存储位写入电压,实现对第二存储位的写入;通过分别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 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擦除电压,实现对第一和第二存储位的擦除;通过分别对 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第一存储位读取电压,实现对第一 存储位的读取;通过分别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第二存 储位读取电压,实现对第二存储位的读取。

作为优选,对所述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的第一存储 位写入电压分别为-6V、0V、-3V和0V,实现对第一存储位的写入。

作为优选,对所述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的第二存储 位写入电压分别为0V、-6V、-3V和0V,实现对第二存储位的写入。

作为优选,对所述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的擦除电压 分别为6V、6V、-6V和6V,实现对第一和第二存储位的擦除。

作为优选,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的第一存储位读 取电压分别为0V、-2V、0V和0V,实现对第一存储位的读取。

作为优选,对第一位线、第二位线、控制线和深N阱施加的第二存储位读 取电压分别为-2V、0V、0V和0V,实现对第一存储位的读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阵列,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本发明 所述的多比特SONON存储单元按照虚拟接地阵列排列而成。

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和阵列与现有的SONOS闪存单元和 阵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SONOS结构的ONO层能够束缚区域电子的特征,使得ONO 层的左右两侧分别存储电荷,从而使一个SONOS闪存单元具有2比特的存储位, 有效地提高了SONOS闪存的存储密度;

2.本发明采用P沟道晶体管,有效降低了SONOS闪存单元的工作电流,从 而降低了整个芯片的功耗;

3.本发明采用虚拟接地阵列,省去了固定的源极区,极大减少了整个阵列 的面积;

4.本发明的SONOS闪存单元和阵列结构与标准的CMOS工艺相兼容,能 够在不改变工艺制程技术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改变SONOS闪存的内部结构,减 少闪存的体积,容易微缩到45纳米节点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闪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左侧存储位写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右侧存储位写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左侧和右侧存储位擦除的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左侧存储位读取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单元的右侧存储位读取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阵列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多比特SONOS闪存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 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 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 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从图可知,本发明的 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包括:半导体衬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为N型,具 有深N阱203;在半导体衬底200中形成的第一P型注入区201和第二P型注 入区202,第一P型注入区201和第二P型注入区202根据分别施加在其上的电 压的不同,可以分别为源极区和漏极区,也可以分别为漏极区和源极区,形成P 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之上、第一P型注入区201和第二P 型注入区202之间形成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和在栅介质层 表面形成的多晶硅层240。其中,所述栅介质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氧化层 210、氮化层220、第二氧化层230,即为ONO层,所述ONO层在闪存单元中 作为电荷陷阱以存储电荷;所述多晶硅层240为控制栅极。因此,上述结构组 成了SONOS闪存单元,且本发明的每个SONOS闪存单元具有两个存储位。所 述第一P型注入区201和第二P型注入区202分别连接第一位线BL1和第二位 线BL2,所述控制栅极连接控制线。

实际操作时,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多比特闪存单元的左侧存储位 写入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达到从左侧写入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热电子方式进行 写入,可以分别在第一位线BL1、第二位线BL2、控制线和深N阱上施加0V 到-15V的电压,以实现左侧存储位的写入。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位线BL1 (此时P阱201暂为漏极区D)上加-6V的电压,在第二位线BL2(此时P阱 202暂为源极区S)上加0V电压,在控制线上加-3V电压,在深N阱203上加 0V电压。源极区S和漏极区D之间的电压差使得整个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导通, 空穴(hole,多子载流子)10从源极区S流向漏极区D,空穴在漏极区D的PN结处 由于高速碰撞产生电子11,并且电子11进入ONO层230的左侧,即热电子效 应(Hot Carrier Effect),从而在ONO层左侧形成一左侧存储单元,而ONO层具 有区域电子束缚的特征,所以ONO层左侧的电子不会迁移到右侧去,实现了多 比特闪存单元的左侧存储位写入。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的右侧存储位写入的结构示意图。为 了达到从右侧写入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热电子方式进行写入,分别在第一位线 BL1、第二位线BL2、控制线和深N阱上施加0V到-15V的电压,以实现右侧 存储位的写入。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位线BL1(此时P阱201暂为源极 区S)上加0V的电压,在第二位线BL2(此时P阱202暂为漏极区D)上加-6V 电压,在控制线上加-3V电压,在深N阱203上加0V电压。源极区和漏极区之 间的电压差使得整个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导通,空穴(hole,多子载流子)从源极区 S流向漏极区D,空穴在漏极区的PN结处由于高速碰撞产生电子并进入ONO 层230的右侧,即热电子效应(hot carrier effect),从而在ONO层右侧形成一右 侧存储单元,而ONO层具有区域电子束缚的特征,所以ONO层右侧的电子不 会迁移到左侧去,实现了多比特闪存单元的右侧存储位写入。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的电子擦除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达到 擦除的目的,本发明采用FN(Fowler-Nordheim)隧穿方式进行电子擦除,发明 分别在第一位线BL1、第二位线BL2、控制线和深N阱上施加-6V到15V的电 压(电压极性根据位线和控制线而不同),以实现左侧和右侧存储位的擦除。在 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位线BL1和第二位线BL2上施加6V电压,在控制线 施加-6V电压,在深N阱203上加6V电压。在第一字线BL1与控制线240、第 二字线BL2与控制线240之间的强电场作用下,ONO层左右两侧的电子被驱逐 出ONO层,通过FN隧穿的方式分别从第一字线BL1和第二字线BL2流走。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的从左侧存储位读取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达到从左侧读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热电子方式进行写入,分别在第一位 线BL1、第二位线BL2、控制线和深N阱上施加0V到-5V的电压,以实现左侧 存储位的读取。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位线BL1(此时P阱201暂为源极 区S)上加0V的电压,在第二位线BL2(此时P阱202暂为漏极区D)上加-2V 电压,在控制线和深N阱203上加0V电压。注意,漏极区D的PN结由于第 二字线BL2上的-2V电压的存在,PN结扩展至ONO右侧的存储位下方的沟道 区域(PN结与ONO存储区是通过第一氧化层210绝缘的),所以不管ONO右 侧的存储位中有无电子,对沟道电流都没有影响,从源极区S流向漏极区D的 空穴被立马被吸引到漏极区D的PN结中。只有ONO左侧的存储单位中的电子 有无会对沟道电流大小有影响。ONO的左侧存储位存储有电子11时,沟道电流 大,将其定义为左侧存储位写入状态“1”;ONO的左侧存储位没有电子时,沟 道电流小,将其定义为左侧存储位擦除状态“0”。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多比特闪存单元的从右侧存储位读取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达到从右侧读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热电子方式进行写入,分别在第一位 线BL1、第二位线BL2、控制线和深N阱上施加0V到-5V的电压,以实现右侧 存储位的读取。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位线BL1(此时P阱201暂为漏极 区D)上加-2V的电压,在第二位线BL2(此时P阱202暂为源极区S)上加0V 电压,在控制线和深N阱203上加0V电压。同上述左侧存储位的读取类似, 由于第二字线BL2上的-2V电压的存在,ONO左侧的存储位有无电子对沟道电 流大小没有影响。当ONO右侧的存储位存储有电子11时,沟道电流大,将其 定义为右侧存储位写入状态“1”;ONO右侧的存储位中没有电子,沟道电流小, 将其定义为右侧存储位擦除状态“0”。

本发明的存储器阵列采用虚拟接地阵列(Virtual Ground cell array),该存储 器阵列包括多个多比特闪存单元,如图8所示,其中BL1、BL2、BL3为所述存 储器阵列的存储单元的位线,CG1、CG2、CG3和CG4为所述存储器阵列的存 储单元的控制线。由于采用虚拟接地阵列排列,沿纵向排列的闪存单元串联且 共用源极区和漏极区,这样可以节约源极区和漏极区占用的面积。同一列中的 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极共同连接到同一位线,且相邻两列闪存单元中的两根位线 中的一根位线是共用的。以第一列闪存和第二列闪存单元为例,第一列闪存单 元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极共同连接到位线BL1,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极共同连 接到位线BL2;第二列闪存单元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极共同连接到位线BL2, 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极共同连接到位线BL3,其中,第一列和第二列共用位线 BL2,第二列和第三列共用位线BL3。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多比特闪存单元 所构成的存储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L1、BL2、BL3为所述存储器阵列的 存储单元的位线,CG1、CG2、CG3和CG4为所述存储器阵列的存储单元的控 制线,表示接触孔,本发明的每个接触孔连接其周围的四个存储单元的源极 和漏极中的同一极(如虚线框中所示)。因此对于一个接触孔,可以有4个SONOS 闪存单元相连,每个SONOS闪存单元具有两个存储位,这样可以有8个存储位, 即一个接触孔对应8个存储位,进一步极大地减小接触孔占的面积。本实施例 以4*4的阵列作为示例并非加以限制,还可以扩展至各种不同数量的行和列的 阵列,以及还可以在该层存储器阵列上做更多层存储器阵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