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

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包括:一传感器;多条第一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一方向上;多条第二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二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线交叉;一第一选择单元耦接所述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二选择单元耦接所述第二导线;其中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磁感应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分别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形成多个回路,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容感应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中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间的耦接,以进行电容感应式触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091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鸿达;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33871.9

  • 发明设计人 刘鸿达;

    申请日2011-12-16

  • 分类号G06F3/041(20060101);G06F3/046(20060101);G06F3/04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19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寿宁;张华辉

  •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竹北市仁义路16巷3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7: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 3/041 专利号:ZL2011104338719 登记生效日:2022070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佛山中达鸿创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慕宸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深海路17号瀚天科技城A区8号楼15楼I216-14单元 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纬五路4号5栋52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4-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3/041 登记生效日:2019032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21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8-12

    授权

    授权

  • 2014-10-2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3/041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923 申请日:2011121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41 申请日:2011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2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感应元件及其触控驱动方法,特别的是有关于一种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及其触控驱动方法可经由磁性笔、电磁笔来输入;和用手指或导电棒来多指式或多点式触控。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电子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 

依检测的方法,触控面板有电磁感应方式、超音波方式、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触控位置所产生的诱导电流来检测其坐标。其感应原理是以电压作用在屏幕感应区的四个角落并形成一固定电场,当手指碰触屏幕时,可使电场引发电流,借由控制器测定,依电流距四个角落比例的不同,即可计算出接触位置。而电磁式触控面板其主要包含三大项元件,(1)数字天线板(sensor board)(2)含ASIC的电路控制板(controller board)(3)压感电磁笔,技术上是利用特定电磁笔上的线圈,对感应版上的天线感应产生磁场变化,利用其所产生的微弱电流来计算出接触坐标。 

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防水、防刮、较高的透光度等优点,因此主要应用于较高阶的产品上。然而,由于其是通过屏幕表面电场变化进行触点侦测,且无法以笔式书写,尤其是细致的笔尖来书写。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感应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 动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双模式检测,一是电磁触控感应方式,可经由磁性、磁通量感应线圈或具(LC Loop)电感电容震荡器的元件的笔来书写,笔尖笔触敏锐精细度高,以电磁笔来输入。和另一是电容触控感应方式,用手指或导电棒来多指式或多点式触控。如此可以兼具笔式和手指输入方法,来更佳友善使用者的不同习惯和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分时切换不同的检测模式,电磁感应方式和电容方式,来更佳友善使用者的不同习惯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至少包括:一传感器;一第一选择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二选择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一控制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二控制单元耦接该传感器;多条第一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一方向上,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耦接该第一控制单元另一端耦接该第一选择单元;以及多条第二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二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线交叉,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耦接该第二控制单元另一端耦接该第二选择单元。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磁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导通线,该第一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以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条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一方向上形成多个回路,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导通线,该第二选择单根据一顺序,以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条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二方向上形成多个回路,并以一第一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到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回路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回路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更包括:将所述条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成多群,其中每一群包括至少两第一导线、或至少两第二导线;该第一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依照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多群的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一方向上形成多个多群回路;该第二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依照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多群的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二方向上形成多个多群回路;依序传送一检测信号给所述多群回路,其中每一多群回路中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接收或发射相同的检测回路信号、感应回路信号;以及以该第一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回路信号,并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回路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 点。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操作方法,可以是分别对该第一、第二方向上,所依序形成的回路传送一特定频率的检测信号,来检测该第一、第二方向上回路所发生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变化,其中是由该传感器传送该检测信号至该第一、第二方向回路,以检测该各回路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容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中断所述第一导线与一第一导通线间的耦接,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中断所述第二导线与一第二导通线间的耦接,并以一第二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更包括:将所述条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成多群,其中每一群包括至少两第一导线、或至少两第二导线;以及依序传送一检测信号给所述群,其中每一群中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接收或发射相同的检测信号、感应信号;以及以该第二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操作方法,可以是传感器通过分别对该第一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导线;通过该第二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导线,以进行检测每一导线所发生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变化。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操作方法,可以是该传感器通过该第一选择单元发送一刺激信号至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导线;再依序通过该第二选择单元来检测该第二导线上,每一导线所感应发生信号变化,以进检测每一导线所发生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变化。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控制线以及多个切换开关或多个串接的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条第一导线,其中该传感器可控制该控制线导通所述切换开关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该第一导通线,以及控制该控制线关闭所述切换开关,中断所述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导通线间的连接。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控制线以及多个切换开关或多个串接的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条第二导线,其中该传感器可控制该控制线导通所述切换开关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共同 连接至该第二导通线,或控制该控制线关闭所述切换开关,中断所述第二导线与该第二导通线间的连接。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选择单元更包括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第一导线,该第二选择单元更包括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第二导线,其中该传感器通过该第一或第二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一或第二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回路以进行电磁式触控应用。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选择单元、第二选择单元可整合在一显示器的一源极驱动电路或且栅极驱动电路、或是感测集成电路中。 

前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所述的该传感器具一第一感测集成电路与一第二感测集成电路,其中该第一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磁式触控数值、位置的计算,该第二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容式触控数值、位置的计算。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器,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其中更包括:一第一基版具有一数组元件;一第二基版;一显示单元位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版之间;以及一共同电极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更包括一上盖造型单元位于第二基版上方,其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可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内侧或外侧或在其内部、或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和该第二基版之间。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所述条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至少包括一显示器数组的扫瞄线、数据线、辅助线、偏压线或电源线、共电极线或信号线,或读取线,或偏压线,或控制线,或补偿电路等线路。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所述条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至少包括一导线改良设计或搭配设计自显示器数组的扫瞄线、数据线、辅助线、偏压线或电源线、共电极线或信号线,或读取线,或偏压线,或控制线,或补偿电路等线路。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显示器为主动型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电子泳动法显示器或电子湿润法(Electrode Wetting)显示器。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显示器数组可以是穿透型的、反射型的或部分穿透部分反射型的数组元件。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双模式触控元件是形成在该显示器的第二基板内侧或外侧、第二基板和共同电极间、或数组元件基板上。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共同电极层位于一数组元件的第一基板上,该显示器的数组架构可以是水平电场IPS(In Plan Switching)架 构,或是边际电场FFS(Fringe Filed Switching)架构。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共同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该显示器的数组架构可以是具狭缝隙Slit ITO的像素电极架构。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当该显示器具一背光源时,在利用背光源关闭的时间,在该时段来进行触控感测。 

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当该显示器具一背光源时,在利用背光源区域调光时,背光源所关闭的区域,对该区域来进行触控感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提供一种双模式触控元件,包括:一传感器;一第一选择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二选择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一控制单元耦接该传感器;一第二控制单元耦接该传感器;多条第一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一方向上,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耦接该第一控制单元另一端耦接该第一选择单元;以及多条第二导线平行排列于一第二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线交叉,间隔以一绝缘层,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耦接该第二控制单元另一端耦接该第二选择单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是由金属、合金线路、透明导电材、ITO、IZO或纳米碳管所形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指电性导通结构线路,可以是位于同一层或多层于同一方向导通的导电电极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磁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一第一导通线,该第一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以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条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一方向上形成多个回路,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一第二导通线,该第二选择单根据一顺序,以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条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二方向上形成多个回路,并以一第一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到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回路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回路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在一实施例中,更包括:将所述条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成多群,其中每一群包括至少两第一导线、或至少两第二导线;该第一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依照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多群的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一方向上形成多个多群回路;该第二选择单元根据一顺序,依照一定间距,依序串接所述多群的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以在该第二方向上形成多个多群回路;依序传送一检测信号给所述多群回路,其中每一多群回路中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接收或发射相同的检测回路信号、感应回路信号;以及以该第一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回路信号,并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回路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上述的第一操作方法,可以是分别对该第 一、第二方向上,所依序形成的回路传送一特定频率的检测信号,来检测该第一、第二方向上回路所发生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变化,其中是由该传感器传送该检测信号至该第一、第二方向回路,以检测该各回路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在一实施例中,当该双模式触控元件进行一电容式触控应用时,该第一控制单元中断所述第一导线与一第一导通线间的耦接,以及该第二控制单元中断所述第二导线与一第二导通线间的耦接,并以一第二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在一实施例中,更包括:将所述条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成多群,其中每一群包括至少两第一导线、或至少两第二导线;以及依序传送一检测信号给所述群,其中每一群中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接收或发射相同的检测信号、感应信号;以及以该第二操作方法来检测、感应触控的信号,以数值运算判断发生感应变化的位置、距离、触碰高度和触碰点。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上述的第二操作方法,可以是传感器通过分别对该第一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导线;通过该第二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导线,以进行检测每一导线所发生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变化。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上述的第二操作方法,可以是该传感器通过该第一选择单元发送一刺激信号至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导线;再依序通过该第二选择单元来检测该第二导线上,每一导线所感应发生信号变化,以进检测每一导线所发生的电荷量、电容感应、或电压、电流信号的变化。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线以及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条第一导线。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线以及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条第二导线。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一组以上的控制线以及多个切换开关、或多个切换串接开关分别耦接所述条导线。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可控制该控制单元的控制线导通所述切换开关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该第一导通线,以及控制该控制单元的控制线关闭所述切换开关,中断所述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导通线间的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可控制该控制线导通所述切换开关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共同连接至该第二导通线,或控制该控制线关闭所述切换开关,中断所述第二导线与该第二导通线间的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选择单元更包括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第一导线,该第二选择单元更包括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所述第二导线。在一实施例中,该传感器通过该第一或第二选择单元发送一检测信号至该第一或第二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回路以进行电磁式触控应用。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选择单元、第二选择单元可整合在一显示器的一源 极驱动电路或且栅极驱动电路、或是感测集成电路中。在一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具一第一感测集成电路与一第二感测集成电路,其中该第一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磁式触控数值、位置的计算,该第二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容式触控数值、位置的计算。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间的角度为90度、60度、45度、36度或30度。 

本发明的另一结构在提供一种显示器,具有如上述的双模式触控元件,更包括:一第一基版具有一数组元件;一第二基版;一显示单元位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版之间;以及一共同电极层。在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上盖造型(Cover Lens,或Cover Glass)单元位于第二基版上方,其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内侧、或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和该第二基版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条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至少包括一显示器数组的扫瞄线、数据线、辅助线、偏压线或电源线、共电极线或信号线,或读取线,或偏压线,或控制线,或补偿电路等线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条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至少包括一导线改良设计或搭配设计自显示器数组的扫瞄线、数据线、辅助线、偏压线或电源线、共电极线或信号线,或读取线,或偏压线,或控制线,或补偿电路等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器为主动型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器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器为电子泳动法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器为电子湿润法(Electrode Wetting)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是形成在该显示器的第二基板内侧或外侧、第二基板和共同电极间、或数组元件基板上。在一实施例中,该共同电极层位于一数组元件的第一基板上。在一实施例中,该共同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上。在一实施例中,当该显示器具一背光源时,在利用背光源关闭的时间,在该时段来进行触控感测。在一实施例中,当该显示器具一背光源时,在利用背光源区域调光时,背光源所关闭的区域,对该区域来进行触控感测。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装置,利用选择单元选择检测导线电极,和控制单元切换回路开关,可实时从电容检测方式中切换成电磁检测方式,可实时感测笔式输入和手指输入双模式触控,来更佳友善使用者的不同习惯和应用。且其电极结构可直接使用或改良设计数组基板上的数据线与扫瞄线、辅助线、偏压线、共电极线等,而不需额外的触控面板,因此可缩减显示器面板厚度。且,检测电极的选择开关可使用薄膜晶体管,其所有的工艺均为原本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上膜晶体管的标准工艺,故可以不改变数组基板的工艺步骤或良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模式触控感应装置的面板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模式触控感应装置的面板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先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时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先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时的流程图。 

图4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利用显示器面板电极作为触控电极的概略图示。 

图4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利用显示器面板电极作为触控电极的概略图示。 

图5所示为先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时的流程图。 

图6所示为先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时的流程图。 

图7所示为配合背光源的点亮时间,进行双模式触控元件的驱动的时序图。 

图8所示为一液晶显示器被区分成六个区域的概略图标。 

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点亮背光源的方法。 

图10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液晶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其中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第一基板和彩色滤波器间。 

图1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液晶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其中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第二基板和偏光片间。 

图1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其中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第二基板上。 

100:双模式触控元件 

1011-101m:第一导线 

1021-102n:第二导线 

111:感应区 

103:选择单元 

103a、103b、103c和103d:开关元件 

104:选择单元 

104a、104b、104c和104d:开关元件 

105:传感器 

106:传感器 

107、108:回路 

120:控制线 

121:导通线 

122:导通线 

123:控制单元 

124:控制单元 

126:控制线 

1231-123m:切换开关 

1241-124n:切换开关 

140:控制线 

1411-141k:导通线 

1421-142k:导通线 

143:控制单元 

144:控制单元 

146:控制线 

1431-143m:切换开关 

1441-144n:切换开关 

201-204:步骤 

301-304:步骤 

400:源极驱动电路 

401:栅极驱动电路 

402:像素 

403:薄膜晶体管 

D1-Dm:数据线 

G1-Gn:扫瞄线 

Cs:储存电容 

C1c:液晶电容 

501-504:步骤 

601-604:步骤 

1000:液晶显示器 

1001:第一基板 

1002:彩色滤波器 

1003:共同电极层 

1004:液晶分子层 

1005:像素数组层 

1006:第二基板 

1007、1011:偏光片 

1010:背光源 

1100:液晶显示器 

1101:偏光片 

1102:第一基板 

1103:像素数组层 

1104:共同电极层 

1105:液晶分子层 

1106:彩色滤波器 

1107:第二基板 

1108:偏光片 

1109:绝缘层 

1110:背光源 

1200:有机发光显示器 

1201:第一基板 

1202:第一电极 

1203:有机发光单元 

1204:第二电极 

1205:保护层 

1206: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双模式触控感应元件暨其触控显示器相关装置及其触控驱动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模式触控元件结构示意图。其中此电极结构可同时兼具电磁式触控感应功能和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元件100的电极结构是形成在一基板上,此电极结构包含有:多条彼此平行排列于一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的第一导线1011-101m,以及多条彼此平行排列于一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第二导线1021-102n。其中第一导线1011-101m横跨第二导线1021-102n形成在一基板上的不同层,交会处间隔以一绝缘层。两相邻的第一导线,例如第一导 线1011和1012,以及两相邻的第二导线,例如第二导线1021和1012,围出一感应区111。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是成90度夹角,然而,此夹角角度并不限制必需为90度,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此夹角角度亦可为60度、45度、36度或30度等。其中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指电性导通线,可以是金属、合金线路、透明导电材如ITO、IZO纳米碳管等。 

此外,第一导线1011-101m的一侧会与一选择单元103耦接,另一侧则与一控制单元123耦接。此控制单元123用以控制第一导线1011-101m的耦接。其中控制单元123具有一控制线120、多个切换开关1231-123m以及一导通线121。一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20切换切换开关1231-123m的开启与关闭,而第一导线1011-101m通过所述切换开关1231-123m与导通线121耦接,使得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可通过导通线121连接在一起。其中切换开关1231-123m,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20,当控制线12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第一导线1011-101m与导通线121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2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则选择单元103选择的部分第一导线1011-101m(详下述)可通过控制单元123中的导通线121与传感器105形成一回路。 

另一方面,第二导线1021-102n的一侧与选择单元104耦接,另一侧则与一控制单元124耦接。相似的,此控制单元124用以控制第二导线1021-102n的耦接。其中控制单元124具有一控制线126、多个切换开关1241-124n以及一导通线122,一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26切换切换开关1241-124n的开启与关闭,而第二导线1021-102n通过所述切换开关1241-124n与导通线122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241-124n,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26。当控制线12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第二导线1021-102n与导通线122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2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则选择单元104选择的部分第二导线1021-102n(详下述)可通过控制单元124中的导通线122与传感器105形成一回路。其中传感器105可整合于选择单元103或选择单元104中,或如本实施例,形成于选择单元103以及选择单元104之外。 

其中,传感器105具双模功能,可进行电容式触控数值、位置、高度距离的计算以及电磁式触控数值、位置、高度距离的计算。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105具第一与第二感测集成电路,其中第一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容式触控数值、位置、高度距离的计算,第二感测集成电路负责电磁式数值、触控位置、高度距离的计算。其中传感器105用以刺激、侦测或感应,选择单元103选择的部分第一导线1011-101m中的信号,以及刺激、侦测或感应,选择单元104选择的部分第一导线1021-102n中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选择单元103中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线1011-101m耦接,所述开关元件可被选择导通来将对应的部分第一导线1011-101m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例如,选择单元103可借由导通与第一导线1011耦接的开关元件103a以及与第一导线1012耦接的开关元件103b,来将对应的第一导线1011与1012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107。此时,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可通过选择单元103由开关元件103a处发射信号到回路107中,而在开关元件103b处接收信号,来判断回路107是否为触控位置。 

相似的,选择单元104中也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线1021-102nm耦接,所述开关元件可被选择导通来将对应的部分第二导线1021-102nm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例如:选择单元104借由导通与第二导线1021耦接的开关元件104a以及与第二导线1022耦接的开关元件104b,来将对应的第二导线1021与1022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108。此时,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可通过选择单元104由开关元件104a处发射信号到回路108中,而在开关元件104b处接收信号,来判断回路108是否为触控位置。其中上述的开关元件103a、103b、104a和104b,例如为一薄膜晶体管元件,或其它具相同功能的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是以耦接两相邻的第一导线1011与1021以及耦接相邻的第二导线1021和1022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也可应用于耦接非相邻的导线,例如两非相邻的第一导线1011与1013或两非相邻的第二导线1021与1022。再者,上述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先将数条导线并联耦接一起作为一回路的第一支线,依一定间距,再将其它的数条导线并联耦接一起作为一回路的第二支线,再将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耦接一起成为一回路,例如,选择单元103将耦接第一导线1011、1012和1013的开关元件导通,使得第一导线1011、1012和1013通过选择单元103和导通线121并联耦接在一起作为第一支线,同时选择单元103,依一定间距将耦接第一导线1017、1018和1019的开关元件导通,使得第一导线1017、1018和1019通过选择单元103和导通线121并联耦接在一起作为第二支线,接着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耦接一起成为一较大回路。在此实施例中,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可通过选择单元103同时对第一导线1011、1012和1013发射信号,并接收从第一导线1017、1018和1019回传的信号,来判断所形成的回路是否为触控位置。再者,所形成的各回路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且所形成的回路间可互相交叠,来避免侦测″死角″。例如:依序形成的两回路,A回路和B回路,其中A回路涵盖的区域和B回路涵盖的区域可部分重叠。依此,本发明双模式触控元件在进行电磁式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 会控制控制单元123和124,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同时传感器105也控制选择单元103和104切换内部开关元件,以分别在第一导线1011-101m间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间形成不同的回路,借以侦测触控位置。例如:若一使用者触控位置是在感应区111,此时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单元123使得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连接在一起,同时控制控制单元124使得所述第二导线1021-102n连接在一起,再控制选择单元103和104依一定义方式对内部开关元件进行切换,以在第一导线1011-101m间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间形成不同的回路,来让传感器105检测各回路间的磁通量、电磁感应、电流或频率等是否有发生变化。例如,传感器105会通过控制线120与控制线126将第一导线1011-101m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分别耦接至导通线121与122,并经由选择单元103和104单元形成一回路。此时,传感器105会对形成的回路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此回路回收此感测信号,以检测此感测信号是否发生变化来确认回路中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等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以是方波、三角波、类三角波或多个方波的线性叠加组合,而感测信号的改变量可为波形失真程度、信号均值或峰值的改变、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量或上述物理参数的相对值、积分值、累加或累计数值等。 

例如,电磁触控感应方式,当一使用者经由磁性或具(LC Loop)电感电容震荡器的元件的笔来书写,笔触,当一使用者接触到感应区111时,回路107与回路108内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会发生变化,而此变化量会改变回路107与回路108内的感测信号而由传感器105检测出来,即可确定两回路107和108的重叠区域,亦即感测区111,为使用者的触控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在进行电磁式触控位置检测时,是先由选择单元103和104在第一导线1011-101m间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间形成回路,再由传感器105检测触控位置。而由于所形成的回路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因此,本发明的传感器105亦可依序或同时进行数个回路的检测。 

而当本发明双模式触控元件在进行电容式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单元123中断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第二导线1021-102n间连接。接着,根据采用的电容式感测方式,自容式感测方式或互容式感测方式,来进行扫描。例如,当采用自容式感测方式时,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间分别与地构成电容,亦即自电容,也就是电极对地的电容。当手指触摸到触控屏幕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第一导线1011-101m或第二导线1021-102n分别与地构成的电容上,造成电容量改变,而借以侦测触摸位置。依此,在 进行自容式感测检测时,检测信号会分别传送至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上,并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另一方面,若采用互容式感测方式,它与自容式感测检测的差异在于,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上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亦即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上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触控屏幕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而检测出触摸位置。因此,在进行互容式感测检测时,可从第一导线1011-101m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第二导线1021-102n同时接收信号;或由第二导线1021-102n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第一导线1011-101m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叉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幕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幕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图1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双模式触控元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05是与导通线耦接,而选择单元103与104受传感器105的控制,借以导通对应的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根据本实施例,控制单元143具有一控制线140、多个切换开关1431-143m以及多条导通线1411-141k。传感器105连接所述导通线1411-141k。第一导线1011-101m通过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导通线1411-141k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11-141k连接传感器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011和1012通过切换开关1431和1432与导通线1411耦接,并通过导通线1411连接传感器105。第一导线1013和1014通过切换开关1433和1434与对应的导通线1412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12连接传感器105。值得注意的是,耦接每一导通线的第一导线数目或顺序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例如可以跳接的方式,第一导线1011和1014通过切换开关1431和1434与对应的导通线1411耦接,而第一导线1012和1013通过切换开关1432和1433与对应的导通线1412耦接。 

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40来控制切换开关1431-143m的开启与关闭,使得第一导线1011-101m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431-143m与对应导通线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431-143m,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40,当控制线14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第一导线1011-101m与导通线1411-141k间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2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传感器105也会控制选择单元103选择导通对应的第一导线来形成一回路。 

例如,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40将所 述薄膜晶体管1431-143m开启时,同时控制选择单元103导通开关元件103a、103b、103c和103d,连接第一导线1011和1012,以及第一导线1013和1014。依此,传感器105经由导通线1411发射信号到第一导线1011和1012,并经由第一导线1013和1014,由导通线1412收信号,来判断回路107是否为触控位置。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44具有一控制线146、多个切换开关1441-144n以及多条导通线1421-142k。传感器106连接所述导通线1421-142k。第二导线1021-102n通过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导通线1421-142k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21-142k连接传感器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021和1022通过切换开关1441和1442与导通线1421耦接,并通过导通线1421连接传感器106。第二导线1023和1024通过切换开关1443和1444与对应的导通线1422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22连接传感器106。值得注意的是,耦接每一导通线的第一导线数目或顺序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例如可以跳接的方式,第二导线1021和1024通过切换开关1441和1444与对应的导通线1421耦接,而第二导线1022和1023通过切换开关1422和1423与对应的导通线1422耦接。 

传感器106控制控制线146来控制切换开关1441-144n的开启与关闭,使得第二导线1021-102n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441-144n与对应导通线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441-144n,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46,当控制线14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第二导线1021-102n与导通线1421-142k间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4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传感器106也会控制选择单元104选择导通对应的第二导线来形成一回路。例如,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6控制控制线146将所述薄膜晶体管1441-144n开启时,同时控制选择单元104导通开关元件104a、104b、104c和104d,连接第二导线1021和1022,以及第二导线1023和1024。依此,传感器106经由导通线1421发射信号到第二导线1021和1022,并经由第二导线1023和1024,由导通线1422收信号,来判断回路108是否为触控位置。而当进行电容式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单元143中断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间的连接,传感器106控制控制单元144中断所述第二导线1021-102n间连接。接着,根据采用的电容式感测方式,自容式感测方式或互容式感测方式,来进行扫描。例如,当采用自容式感测方式时,在进行自容式感测检测时,检测信号会分别传送至第一导线1011-101m和第二导线1021-102n上,并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另一方面,若采用互容式感测方式,可从第一导线1011-101m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第二导线1021-102n同时接收信号;或 由第二导线1021-102n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第一导线1011-101m同时接收信号,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另一方面,当本发明双模式触控元件在进行电容式触控感测时,以图1A为例,不论传感器105经由选择单元103是从第一导线1011-101m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第一导线1011-101m检测该感测信号变化量,再换由传感器105经由选择单元104从第二导线1021-102n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第二导线1021-102n检测该感测信号变化量的自容式检测方式;或是传感器105经由选择单元103从第一导线1011-101m发出一感测信号而经由经由选择单元104由第二导线1021-102n检测该感测信号变化量的互容式检测方式。传感器105会先控制控制单元123中断所述第一导线1011-101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第二导线1021-102n间连接,接着再进行电容式感测检测。以互容式检测方式为例,由于人与触控面板没有接触时,因此,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各跨接处的电容值并不会发生变化。而当一使用者接触到面板时,部分电荷会经由使用者人体接地而重新分布,而导至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跨接处其中的一电容值发生变化,借此传感器105会分别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来确认哪一交会处之间电容值、或电压、电流等信号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经由数值运算,可以得知其大小和相距高度。 

此外,相似的,本发明在进行电容式触控感测时并不限于需依序检测,也就是说,可将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分成多个群组,而对每一群组同时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如此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 

依此,当一使用者碰触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元件的一位置时,可使用两种方法,一是电磁感应触控方式,可经由磁性、磁通量感应线圈或具(LC Loop)电感电容震荡器的元件的笔来书写,笔触敏锐精细度高。另一是电容触控感应方式,用手指或导电棒来多指式或多点式触控。如此兼具笔式和手指的多点式多笔式的双重输入方法,来更佳友善使用者的不同习惯和应用。且上述的电磁式触控检测以及电容式触控检测,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位置检测或仅选择其中之一方法来进行检测。而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位置检测时,使用者可选择先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或是先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若是先进行电磁感应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时,请同时参阅图1A与图2。首先在步骤201,由选择单元依据使用者的设定形成检测回路。其中所形成的回路可由相邻的两导线构成,或以跳线的方式形成,或是由多条导线同时形成一回路。再者,所形成的各回路 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 

接着在步骤202,传感器检测各回路是否发生磁通量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改变,其中在检测各回路的磁通量信号时,是根据步骤101各回路形成的顺序进行检测,由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与104对形成的回路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此回路回收此感测信号,以检测此感测信号是否发生变化来确认回路中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以是方波、三角波、类三角波或多个方波的线性叠加组合,而感测信号的改变量可为波形失真程度、信号均值或峰值的改变、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量或上述物理参数的相对值、累加或累计数值等,依此而完成电磁式触控检测。 

接着本发明会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步骤203,控制单元中断第一导线1011-101m间的连接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间的连接。接着步骤204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各跨接处的电容值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一使用者接触到面板时,使用者人体内的静电会流入地面,造成部分电荷会经由使用者人体接地而重新分布,而导至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跨接处其中之一电容值发生变化,借此传感器105会分别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来确认哪一交会处之间电容值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感应数值和相距高度。 

反之,若是先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时,请同时参阅图1A与图3。首先步骤301,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各跨接处的电容值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一使用者接触到面板时,使用者人体内的静电会流入地面,造成部分电荷会经由使用者人体接地而重新分布,而导至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跨接处其中之一电容值发生变化,借此传感器105会分别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来确认哪一交会处之间电容值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 

接着步骤302,控制单元将第一导线1011-101m进行连接以及将第二导线1021-102n进行连接。接着于步骤303,由选择单元依据使用者的设定形成检测回路。其中所形成的回路可由相邻的两导线构成,或以跳线的方式形成,或是由多条导线同时形成一回路。再者,所形成的各回路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步骤304,传感器检测各回路是否发生磁通量改变,其中在检测各回路的磁通量时,是根据步骤102各回路形成的顺序进行检测,由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与104对形成的回路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此回路回收此感测信号,以检测此感测信号是否发生变化来 确认回路中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以是方波、三角波、类三角波或多个方波的线性叠加组合,而感测信号的改变量可为波形失真程度、信号均值或峰值的改变、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量或上述物理参数的相对值、累加或累计数值等,依此而完成电磁式触控检测。最后于步骤305,控制单元中断第一导线1011-101m间的连接以及第二导线1021-102n间的连接,以进行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图2的检测流程,或是图3的检测流程,电容式触控检测与电磁式触控检测是分时进行的。若依图2的流程,在第一时段中,仅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可分别以一种或两种以上频率去侦测电磁感应触控功能,如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亦即在此时段中再区分两个时间分别以两种频率,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侦测电磁感应触控功能,选择单元103与104,例如,在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变化的检测。 

到第二时段后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传感器105,例如会依一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来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哪一跨接处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图2的流程可分成三个时段,其中在第一时段中,进行显示区像素扫描,显示显示器画面;在第二时段,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以一种或两种以上频率去侦测电磁感应触控功能,如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此时选择单元103,例如,会在第一导线1011-101m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信号变化的检测。接着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此时,选择单元104,例如,会依一在第二导线1021-102n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变化的检测。 

最后到第三时段后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传感器105,例如会依扫描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来检测第一导线1011-101m与第二导线1021-102n间哪一跨接处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 

此外,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传导电极结构可与一显示器数组电极结合,亦即可直接使用显示器的面板数组电极做为本发明双模式触控元件的电极。参阅图4A所示为一显示器面板数组电极的概略图标,其中此显示器面板,例如为一液晶显示器面板。其中该液晶显示器面板是由交叉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所组成,每一对数据线和扫瞄线可控制一像素区域,例如,数据线D1和扫瞄线G1可用以控制一像素。每一像素,例如像素402,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一控制用的薄膜晶体管403,储存电容Cs和一由像素电极和共同电极结构而成的液晶电容C1c。其中栅极 驱动电路401会依序送出扫描信号至扫描线G1-Gn上,当其中一扫描线被扫描信号扫描到后,连接于此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会被导通,而未被扫描到的薄膜晶体管会被关闭,当此列的薄膜晶体管被导通后,源极驱动电路400会送出影像信号到数据线D1-Dn上,以显示影像。当栅极驱动电路401完成所有扫描线的扫描后,一单一影像的图场(frame)的显示即告完成,其中扫描线的扫描会重复进行,因此后续的影像图场会连续显示。 

而本案的双模式触控元件的导线电极结构即可利用液晶显示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组成。且由于电极结构是利用原本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均为原本数组基板上标准工艺,故可以不改变数组基板的工艺步骤或良率。 

依此,本案双模式触控元件的第一导线1011-101m可直接使用液晶显示的扫瞄线G1-Gn来组成。而第二导线1021-102n可直接使用液晶显示的数据线D1-Dm来组成。在此架构下,为避免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图场时的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和进行触控检测时的检测信号发生冲突,因此一控制单元123形成在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21间,用以控制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21的耦接,且利用分时的方法,在两连续图场显示时间中插入触控位置检测时段,避免影像单一图场的显示。其中控制单元123具有一控制线120、多个切换开关1231-123m以及导通线121,控制线120可控制切换开关1231-123m的开启与关闭,而数据线D1-Dm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231-123m与导通线121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231-123m,例如为薄膜晶体管。依此,当数据线D1-Dm在传送数据信号时,控制线120控制所述切换开关1231-123m关闭时,中断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21的耦接。反之当传感器105在电磁检测时段中进行感测时,控制线120控制所述切换开关1231-123m开启,让数据线D1-Dm耦接至导通线121借以形成回路以进行位置的感测。 

另一方面,一控制单元124形成在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22间,用以控制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22的耦接。其中控制单元124具有一控制线126、多个切换开关1241-124n以及导通线122,控制线126可控制切换开关1241-124n的开启与关闭,而扫瞄线G1-Gn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241-124n与导通线122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241-124n,例如为薄膜晶体管。依此,当扫瞄线G1-Gn在传送数据信号时,控制线126控制所述切换开关1241-124n关闭时,中断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22的耦接。反之当传感器在检测时段中进行电磁感应感测时,控制线126控制所述切换开关1241-124n开启,让扫瞄线G1-Gn耦接至导通线122借以形成回路来进行位置的感测。 

当传感器于检测时段中进行电容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 单元123中断所述数据线D1-D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扫瞄线G1-Gn间连接。接着,根据采用的电容式感测方式,自容式感测方式或互容式感测方式,来进行扫描。例如,当采用自容式感测方式时,检测信号会分别传送至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上,并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另一方面,若采用互容式感测方式,可从数据线D1-Dm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扫瞄线G1-Gn同时接收信号;或由扫瞄线G1-Gn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数据线D1-Dm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叉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幕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幕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此外,由于液晶显示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布线相当密集,如用以当作触控面板电极,当一使用者处碰面板时,会同时造成多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的跨接触电容值改变,且信号改变数值太低,不易检测。因此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可以相邻的数条数据线为一组,以及以相邻的数条扫瞄线为一组。如图4A所示,以相邻的三十条数据线作为同一组,例如:D1-D30为一组、D31-D60为一组,依此类推,同时以相邻的三十条扫瞄线作为同一组,例如:G1-G30为一组、G31-G60为一组,依此类推。将相同组别的数据线和扫瞄线视为同一条,并输入相同感测信号以进行检测。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组的方式,亦可以对应一般手指宽度1/2-1/3,约2-5mm大小为基础进行分组。 

再者,为了于进行电磁感应式触控检测时分别在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选择单元103和104会被形成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上。其中选择单元103中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线D1-Dm耦接,所述开关元件可被选择导通来将对应的部分数据线D1-Dm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而选择单元104中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扫瞄线G1-Gn耦接,所述开关元件可被选择导通来将对应的部分扫瞄线G1-Gn串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回路。同样的,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的回路可由相邻的两组数据线或相邻的两组扫瞄线构成,或以跳组的方式形成。如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可借由导通与D1-D30耦接的开关元件,依一定间距周期,以及与D61-D90耦接的开关元件,形成一大区域的回路。又例如,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可借由导通与D1-D20耦接的开关元件,20条导线形成一支线,依一定间距周期,如100个线距,以及与D121-D140耦接的开关元件,20条导线形成另一支线,形成一大区域的回路。当进行电磁感应触控时,传感器105即可通过选择单元103发射感测信号到回路进行检测。且所形成的回路间可互相交叠,来避免侦测″死角″。例如:依序形成的两回路,A回路和B回路,其中A回路是由数据线 D1-D10为一支线,间隔100条线,再以数据线D111-D120为另一支线形成的一回路。而B回路是由数据线D100-D110为一支线,间隔100条线,再以数据线D211-D220为另一支线所形成。依此,A回路和B回路间具有D100-D120的交叠区域,来避免侦测″死角″。 

其中所述开关元件可由薄膜晶体管形成或其它具相同功能的元件,而若由薄膜晶体管来形成,则所述薄膜晶体管可形成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的周边上,且与液晶显示器像素数组中的薄膜晶体管一起形成。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选择单元103中的多个开关元件可直接建置在源极驱动电路400中,而择单元104中的多个开关元件亦可直接建置在栅极驱动电路401中。 

图4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显示器面板数组电极的概略图标。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05是与导通线耦接,而选择单元103与104受传感器105的控制,借以导通对应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根据本实施例,控制单元143具有一控制线140、多个切换开关1431-143m以及多条导通线1411-141k。传感器105连接所述导通线1411-141k。数据线D1-Dm通过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导通线1411-141k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11-141k连接传感器105。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D1,D2通过切换开关1431和1432与导通线1411耦接,并通过导通线1411连接传感器105。数据线D3和D4通过切换开关1433和1434与对应的导通线1412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12连接传感器105。值得注意的是,耦接每一导通线的第一导线数目或顺序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 

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40来控制切换开关1431-143m的开启与关闭,使得第数据线D1-Dm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431-143m与对应导通线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431-143m,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40,当控制线14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411-141k间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20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传感器105会控制选择单元103选择导通对应的数据线D1-Dm来形成一回路。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44具有一控制线146、多个切换开关1441-144n以及多条导通线1421-142k。传感器106连接所述导通线1421-142k。扫瞄线G1-Gn通过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导通线1421-142k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21-142k连接传感器106。在本实施例中,扫瞄线G1和G2通过切换开关1441和1442与导通线1421耦接,并通过导通线1421连接传感器105。扫瞄线G3和G4通过切换开关1443和1444与对应的导通线1422耦接,并通过对应的导通线1422连接传感器105。值得注意的是,耦接每一 导通线的第一导线数目或顺序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 

传感器105控制控制线146来控制切换开关1441-144n的开启与关闭,使得扫瞄线G1-Gn通过所述个切换开关1441-144n与对应导通线耦接。其中切换开关1441-144n,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该控制线146,当控制线14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关闭时,则中断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421-142k间的耦接。反之当控制线146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启时,传感器105会控制选择单元104选择导通对应的扫瞄线来形成一回路,以进行电磁感应检测。 

而当传感器进行电容触控感测时,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单元123中断所述数据线D1-D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扫瞄线G1-Gn间连接。接着,根据采用的电容式感测方式,自容式感测方式或互容式感测方式,来进行扫描。依此,在进行触控检测时,若是先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时,请同时参阅图4A与图5。首先步骤501,连接数据线和连接扫瞄线。为避免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图场时的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和进行触控检测时的检测信号发生冲突,因此,在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21间具有一控制单元123,以及在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22间具有一控制单元124,用以分别控制数据线D1-Dm与控制线120和传感器105的耦接,以及控制扫瞄线G1-Gn与控制线121的耦接。因此在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前,要先建立传感器与数据线和扫瞄线间的连接关系。此外传感器同时接连控制着选择单元103,选择单元104,用以判断选择其所要感应、侦测的区域和方式。 

接着步骤502,选择单元依据使用者的设定形成检测回路。在一实施例中,选择单元103和104分别在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其中所形成的回路可由相邻的两数据线或相邻的两扫瞄线构成,或以跳线的方式形成。再者,所形成的各回路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接着步骤503传感器检测各回路是否发生磁通量改变或电流、频率等信号发生变化。其中在检测各回路的磁通量信号时,是根据步骤502各回路形成的顺序进行检测,---由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与104对于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此回路回收此感测信号,以检测此感测信号是否发生变化来确认回路中的磁通量、电磁感应、或电压、电流、频率的触控感应回路信号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以是方波、三角波、类三角波或多个方波的线性叠加组合,而感测信号的改变量可为波形失真程度、信号均值或峰值的改变、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量或上述物理参数的相对值、累加或累计数值等,依此而完成电磁式触控检测。 

接着本发明会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步骤504,传感器105会 控制控制单元123中断所述数据线D1-D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扫瞄线G1-Gn间连接。借着步骤505,检测电容值是否发生变化,例如,当采用自容式感测方式时,检测信号会分别传送至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上,并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另一方面,若采用互容式感测方式,可从数据线D1-Dm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扫瞄线G1-Gn同时接收信号;或由扫瞄线G1-Gn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而由数据线D1-Dm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叉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幕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幕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计算出触摸点的坐标。 

反之,若是先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时,请同时参阅图4A与图6。首先步骤601,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会检测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各跨接处的电容值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一使用者接触到面板时,使用者人体内的静电会流入地面,而导至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其中的一跨接处电容值发生变化,借此传感器105会分别检测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确认哪一交会处之间电容值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 

接着步骤602,控制单元会连接数据线和连接扫瞄线。为避免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图场时的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和进行触控检测时的检测信号发生冲突,因此,在数据线D1-Dm与导通线121间具有一控制单元123,以及在扫瞄线G1-Gn与导通线122间具有一控制单元124,用以分别控制数据线D1-Dm与控制线120和传感器105的耦接,以及控制扫瞄线G1-Gn与控制线121的耦接。因此在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前,要先建立传感器与数据线和扫瞄线间的连接关系。此外传感器同时接连控制着选择单元103,选择单元104,用以判断选择其所要感应、侦测的区域和方式。 

接着步骤603,选择单元依据使用者的设定形成检测回路。在一实施例中,选择单元103和104分别于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其中所形成的回路可由相邻的两数据线或相邻的两扫瞄线构成,或以跳线的方式形成。再者,所形成的各回路可依序形成,或同时形成数个回路。如,以20条导线形成一支线,依一定间距周期,如100个线距,以及与另一20条导线形成的另一支线,形成一大区域的回路。 

接着步骤604传感器检测各回路是否发生磁通量改变或电流、频率等信号发生变化。其中在检测各回路的磁通量时,是根据步骤502各回路形成的顺序进行检测,由传感器105通过选择单元103与104对于数据线D1-Dm间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发出一感测信号,并经由此回路回收此感测信号,以检测此感测信号是否发生变化来确认回路中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 化。其中,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以是方波、三角波、类三角波或多个方波的线性叠加组合,而感测信号的改变量可为波形失真程度、信号均值或峰值的改变、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量或上述物理参数的相对值、累加或累计数值等,依此而完成电磁式触控检测。 

最后步骤605,传感器105会控制控制单元123中断所述数据线D1-Dm间的连接,以及控制控制单元124中断所述扫瞄线G1-Gn间连接,以进行显示。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检测与电磁式触控检测是分时进行的。若依图5的流程,在第一时段中,仅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可分别以一种或两种以上频率去侦测电磁感应触控功能,如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不同。亦即在此时段中,选择单元103与104,例如,在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信号变化的检测,到第二时段后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传感器105,扫描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检测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哪一跨接处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其中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可不同。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图5的流程可分成三个时段,在第一时段中,显示器显示扫描画面区域,而选择单元、控制单元、传感器均不作用。 

其中在第二时段中,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此时选择单元103例如,在数据线D1-Dm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变化的检测。接着选择单元104,例如,会在扫瞄线G1-Gn间形成回路,并由传感器105进行磁通量变化的检测。最后到第三时段后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此时,传感器105,例如会依序扫描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检测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间哪一跨接处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而依此判定触控处。此外为避免当双模式触控元件对位置检测时产生的噪声影响显示画面,因此配合背光源的点亮时间和区域,进行双模式触控元件的驱动。在一实施例中,当背光源为全区域调光,此时可将一图框时间分成三个时段,其中在第一时段中,进行背光源点亮,以进行显示区像素扫描,显示显示器画面;在第二时段,背光源点灭同时进行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最后到第三时段后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如图7所示,一图框时间T分成三个时段T1、T2和T3,其中在第一时段T1中,背光源被点亮,以进行显示区像素扫描,显示显示器画面;在第二时段T2中,点灭背光源同时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最后到第三时段T3再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依此,电磁式触控检测和电容式触控检测均是在背光源被点灭的情形下进行,因此可大幅降低检测感应信号时,对液晶显示画面质量的影响。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二时段T2中,点灭背光源同时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最后到第三时段T3再进行电磁式触控检测。 

另一方面,若背光源是采区域调光的方式,如图8所示,一液晶显示器被区分成六个区域,区域A1-区域A6,背光源依序点亮所述区域,如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点亮背光源的方法,在时段T1中,点亮区域A1,并进行该区域像素扫描,显示该区域画面,其余的区域则保持点灭状态。接着在时段T2中,点亮区域A2,并进行该区域像素扫描,显示该区域画面,其余的区域则保持点灭状态,依此类推。依此在进行触控检测时,当区域A1在T1时间被点亮时,此时即可选择对区域A2-区域A6其中之一,进行电容式触控检测或电磁式触控检测。总之,在区域调光的方式下,各区域的检测时机可选择该区域未被点亮的时机进行检测。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可依点亮顺序进行各该区域的触碰检测,点亮顺序为A1-A2-A3-A4-A5-A6,检测顺序可为A3-A4-A5-A6-A1-A2,A4-A5-A6-A1-A2-A3。然并不以此实施例为限。 

本发明双模式触控感应装置可形成在一显示器结构的不同位置上。参阅图10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液晶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此液晶显示器1000的剖面结构至少包含:一第一基板1001、一彩色滤波器1002、一共同电极层(common electrode layer)1003、一液晶分子层(LC molecule layer)1004、一像素数组层(pixel layer)1005、以及一第二基板1006和一偏光片1007在第二基板外侧方。液晶分子层1004是夹在互相面对的第一基板1001与第二基板1006之间,共同电极层1003与像素电极层1005在相对两侧。该显示器的数组架构可以是具狭缝隙Slit ITO的像素电极架构。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位于第二基板1006和偏光片1007间,或位于第二基板1006内侧,或位在彩色滤光片结构1002中,或是位在共同电极层1003的上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包含另一偏光片1011在第一基板1001外侧,背光源1010位于第一基板1001的下方。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共同电极层1003与第一基板1001同侧,而像素电极层1005与第二基板1006同侧,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共同电极层1003可与第二基板1006同侧,像素电极层1005与第一基板1001同侧。然而在另一的实施例中,共同电极层1003可与像素电极层1005与第一基板1001同侧,该显示器的数组架构可以是水平电场IPS(In Plan Switching)架构,或是边际电场FFS(Fringe Filed Switching)架构。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可以是与像素数组层1005共构,亦即,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利用至少包括液晶显示器数组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组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器更包括一上盖造型(Cover Lens)单元位于第二基版上方,其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内侧、或位于上 盖造型单元和第二基版之间。 

参阅图1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液晶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此液晶显示器1100的剖面结构包含:一第一基板1102、一像素数组层(pixel layer)1103、一共同电极层(common electrode layer)1104、一液晶分子层(LC molecule layer)1105、一彩色滤波器1106、一第二基板1107和一在最上方外侧偏光片1108。以及液晶分子层1104是夹在互相面对的第一基板1102与第二基板1107之间,共同电极层1104和像素电极层1103均与第一基板1102同侧,该显示器的数组架构可以是水平电场IPS(In Plan Switching)架构,或是边际电场FFS(Fringe Filed Switching)架构。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位于第二基板1107和偏光片1108间、或位于第二基板1107下方、或位于彩色滤波器1106中、位于共同电极层1105上方。 

在此实施例中可包含另一偏光片1101在第一基板外侧,一背光源1110位于第一基板1102的下方。 

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可以是与像素数组层1103共构,亦即,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利用至少包括液晶显示器数组的数据线D1-Dm和扫瞄线G1-Gn来组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器更包括一上盖造型(Cover Lens)单元位于第二基版上方,其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内侧或外侧或或在其内部、或位于上盖造型单元和第二基版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液晶显示器600和800可为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或反射-穿透式液晶显示器。 

此外,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元件100可应用在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图1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位于一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剖视概略图。此有机发光显示器1200至少包含:一第一基板1201、一第一电极1202、一有机发光单元1203、一第二电极1204、一保护层1205、一第二基板1206。其中第一电极也可以是包括主动驱动数组元件,或是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数组等,或是更包含辅助电路和元件等等。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位于第二基板1206外侧、或位于第二基板1206的内侧、或位于保护层1205和第二基板1206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器更包括一上盖造型(Cover Lens)单元位于第二基版上方,其中该双模式触控元件位于该上盖造型单元内侧、或位于上盖造型单元和第二基版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面板100至少包括显示器数组的数据线、扫瞄线或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或其辅助线路、偏压线等数组的导线共构。 

综合上述所言,本发明的双模式触控感应装置,利用选择单元选择检测导线电极,可实时从电容检测方式中切换成电磁检测方式,来更佳友善使用者的不同习惯和应用。且其导线电极结构可改良设计或搭配设计自使用数组基板上的数据线与扫瞄线、辅助线、偏压线或电源线、共电极线或信号线,或读取线,或偏压线,或控制线,或补偿电路等线路。 

而可不需额外的触控面板,因此可缩减显示器面板厚度。且,检测电极的选择开关可使用薄膜晶体管,其所有的工艺均为原本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上膜晶体管的标准工艺,故可以不改变数组基板的工艺步骤或良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