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饮料瓶、特别是酒精饮料瓶的分配器帽装置

用于饮料瓶、特别是酒精饮料瓶的分配器帽装置

摘要

一种用于饮料瓶、特别是酒精饮料瓶的分配器帽装置(1),该分配器帽装置(1)基本上沿轴线(A)延伸并且包括:基体(3),该基体(3)可连接至瓶子的颈部(7);致动器元件(4),该致动器元件(4)可旋转地联接至基体(3)并且轴向地固定至基体;以及喷口元件(5),该喷口元件(5)设置有倾倒通道(51)并成角度地连接至基体(3)且能够在基体(3)的导引部(8)上轴向地滑动以选择性地打开/闭合与通道(51)连通的通路(63);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装置(65),该分离装置(65)在喷口元件(5)到达预定位置时将喷口元件(5)从基体(3)上成角度地释放,并且该分离装置(65)使喷口元件(5)能够相对于基体(3)旋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7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捷飞特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43936.2

  • 发明设计人 毛里齐奥·索尔泽;

    申请日2010-08-10

  • 分类号B65D47/24;B65D49/04;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寇英杰

  • 地址 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08: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3-25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47/24 申请日:2010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器帽装置,就是说,一种用于饮料瓶、特别是 酒精饮料瓶的闭合及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饮料瓶的闭合及分配装置,这种闭合及分配装置适于既调整所 倾倒的液体的量,又防止进行可能的瓶子的欺诈性再填充或者至少使得 这种欺诈性再填充难于进行。

这种装置的示例示于国际专利申请WO2008/104507中,并且它基 本上由以下部分构成:基体,该基体固定在瓶颈上;致动器元件,该致 动器元件与基体可旋转地联接并且轴向地连接于该基体;以及喷口元 件,该喷口元件可伸缩地联接至致动器元件,并且能够因致动器元件的 旋转而相对于基体轴向地滑动;在喷口元件成角度地堵塞基体并由此堵 塞瓶子的情况下,该致动器元件的旋转使得喷口元件相对于基体滑动, 并且选择性地使喷口元件从缩进的闭合位置移动至拔出的打开位置。

尽管该装置是有效的,但似乎能够对其进一步改善;特别地,所述 装置以及其它已知装置的缺点在于,如果使用者持续旋转该致动器元 件,甚至在将喷口元件完全拔出时亦是如此,则这会导致该装置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的前述问题的装置;特别 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配器帽装置,该分配器帽装置不仅使用 起来容易且可靠并且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且便宜,在其闭合功能以及防止 瓶子被欺诈性地再填充方面是完全有效的,而且防止或至少减小了该装 置本身的意外损坏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在所附权利要求1中的基本措辞所限定的 以及对于优选的辅助特征而言,如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的基本措辞所限定 的用于瓶子的分配器帽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帽装置使用起来容易且可靠并且实现起来相 对较容易且便宜,其在闭合功能以及防止瓶子被欺诈性地再填充方面是 完全有效的,并且同时防止了或至少减小了装置本身意外损坏的风险。 实际上,如果使用者甚至在喷口元件被完全拔出之后人就持续旋转致动 器元件,则喷口元件将自由转动而不再钩挂住基体;然后,通过颠倒旋 转方向,喷口元件将回到基体中。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在下列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瓶子的分配器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和图3是图1的在相应的操作位置中组装好且示出的该装置 的纵向截面图;

-图4和图5分别是图1的组装好的装置的立体图和截面图,其中, 为了更为清楚而移除了一些部件;

-图6-图7是图1的装置的两个部分剖切的立体图,其中,移除的 一些部件,并且图8-图9是图1的在相应的操作位置中组装好并示出的 装置的两个立体截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图10-图11是本发明的装置的相应变型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用于诸如烈性酒/白酒或其它 酒精饮料的瓶子之类的瓶子2的分配器帽装置。

优选地、但非必需地,装置1与国际专利申请WO2008/104507中 所述的装置是同一种,由于该国际专利申请W2008/104507是理解本发 明所需要的,因此,将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总之,所理解的是, 本发明也能够利用不同的分配器帽装置来实施。

装置1基本上沿轴线A延伸并且包括基体3、致动器元件4以及喷 口元件5,从而优选地包括相应的塑性材料的整体式本体。

基体3包括:联接部6,该联接部6用于固定至瓶子2的颈部7; 以及导引部8,该导引部8从联接部6轴向地伸出,用于与喷口元件5 协作;联接部6和引导部8设置有围绕轴线A设置的相应的轴向相对的 大致环形的座部10、12,座部10、12由通过环形凸缘13彼此接合的相 应对的同轴的大致圆筒形的侧壁定界。

基体3基本上是管状的并且设置有内腔20,该内腔20沿轴线A延 伸通过基体3并且由侧壁21定界。

腔20具有入口25,该入口25例如基本上是环形的并且设置在联接 部6内,并且容置有诸如球体之类的可移动的关闭器构件27,该关闭器 构件27与入口25的边缘协作以选择性地闭合/打开入口25。

同样参照图4-图5,座12由侧壁101径向内部定界并由于侧壁102 径向外部定界,侧壁101和侧壁102围绕轴线A是基本上同轴的并且从 凸缘13的上表面103垂直地伸出。

内侧壁101优选地为环形闭合的且连续的壁,并且具有基本上平滑 的外表面。

外侧壁102形成导引壁104,该导引壁104与喷口元件5协作并由 多个壁部105形成,这些壁部105沿周向方向并排设置并且通过大致平 行于轴线A的纵向切口106彼此分离开。各个壁部105具有叶板107, 叶板107从凸缘13上并且特别是(但非必需地)从由凸缘13保持的套 圈108伸出。

每个叶板107具有连接于凸缘13的根部端和终止于轮缘109且与 根部端相对的自由端。

主要由于叶板107和壁部105的形状,并且其次由于制成叶板107 和壁部105的材料(塑料),因此,叶板107和壁部105是柔性的并且 特别是能够在大致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轴线A弹性变形。因此,叶板107 和壁部105是相对于轴线A并相对于彼此径向柔性的。

每个壁部105或叶板107由朝向轴线A伸出的径向内表面111定界, 并由彼此大致平行和/或彼此同轴的径向外表面112定界。

表面112是基本上平滑的;内表面111具有相应的纵向沟槽113, 该纵向沟槽113朝向轴线A径向向内伸出,并且为多个成角度地间隔开 并且通过肋部彼此分离开的纵向沟槽114定界。

每个肋部(113)都由一对相对的侧部(115、116)定界:第一侧部 (115)成形为使得限定朝向相邻沟槽114和切口106(即面对侧部115) 的倒角或斜面;与第一侧部115相对的第二侧部116成形为使得限定朝 向沟槽114并面对侧部116的周向肩部。

例如,第一侧部115朝向面对它的沟槽114是弯曲的并且特别是凸 起的和/或倒棱的或倾斜的;并且第二侧部116大致正交于叶板107。

同样参照图1-图3,致动器元件4包括:大致圆筒形的可选择地为 外部滚花的管状本体30,该管状本体30以留有径向间隙的方式径向外 部地装配在基体3的联接部6上;以及盖31,该盖31闭合管状本体30 的上端部;致动器元件4与基体3可旋转地相联并且借助于相对的轴向 肩部32、33轴向地连接于基体3,相对的轴向肩部32、33从管状本体 30的内侧表面上径向向内伸出。

喷口元件5包括中空本体40,该中空本体40沿轴线A延伸并且由 大致圆筒形的侧壁41定界并由大致正交于轴线A的上端壁45定界,其 中,侧壁41设置有接合形成在管状本体30的内表面上的螺纹部44的 外部螺纹部43。螺纹部43、44在喷口元件5与致动器元件4之间提供 了螺纹联接46。

中空本体40在内部设置有侧口通道51;该通道51是大致平行于轴 线A延伸的大致为环形的通道,并且具有相对于轴线A为大致径向的 出口52。

该通道51由径向内壁55定界并由径向外壁56定界,该径向内壁 55和径向外壁56关于轴线A是大致同轴的,并且彼此面对,且朝向出 口52弯曲。

座部12限定了一种用于喷口元件5的滑动座:壁56以轴向地滑动 的方式被容置到座部12中并且设置有纵向的径向外脊部60(图5),该 径向外脊部60接合基体3的相应的沟槽114,以形成角连接64,从而 将喷口元件5成角度地堵塞于基体3。

根据本发明,分配器帽装置1包括分离装置65,该分离装置65主 要包括壁部105或柔性叶板107,如下文中详细说明的那样,该分离装 置65在喷口元件5到达预定位置时从基体3成角度地释放该喷口元件5 并且该分离装置65使得喷口元件5能够与致动器元件4一起相对于基 体3旋转,从而使该角连接64失效。

在使用中,基体3被稳固地钩挂于瓶子2并且是相对于瓶子2无法 移动的,并且致动器元件4可旋转地联接但轴向地连结于基体3,并由 此连结于瓶子2(图5)。喷口元件5通过由相应的螺纹部43、44形成 的螺纹连接46可伸缩地联接至致动器元件4,并且喷口元件5可由于致 动器元件4相对于基体3的旋转而沿轴线A相对于基体3滑动,用于选 择性地打开/闭合位于通道51与腔20之间的通路63。实际上,在喷口 元件5(通过由接合相应的沟槽114的脊部60限定的角连接64)成角 度地堵塞于基体3并由此堵塞于瓶子2的情况下,致动器元件4的旋转 使得喷口元件5相对于基体3沿轴线A滑动,并且选择性地使喷口元件 5从缩进的闭合位置(图2)移动至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图3),在闭 合位置中,喷口元件5与基体3协作并且位于腔20与通道51之间的通 路63被插置在通道51中的壁56所闭合,在最大打开位置中,喷口元 件5被设定于与基体3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并且通路63是打开的。

在打开期间,借助于位于致动器元件4与喷口元件5之间的螺纹连 接46,将力施加于喷口元件5,该力具有:轴向分力,该轴向分力使喷 口元件5离开;以及周向分力或力矩,该周向分力或力矩施加 (discharge)在位于基体3与喷口元件5之间的角连接64上。对于所 提到的力矩的反作用力来自位于喷口元件5的脊部60与沟槽114之间 的接合,并且在喷口元件5的离开运动期间逐渐减小,这是因为从脊部 60传递至肋部的力矩在接触侧部115时变成周向分力和径向分力;当壁 部105的抗弯强度变得小于所施加的径向分力时,壁部105与脊部60 瞬间分离,该分离是可能的,同样是因为位于喷口元件5的壁41与基 体3的侧壁102之间的径向间隙。壁部105的弯曲度决定了位于喷口元 件5与基体3之间的旋转分离以及随之发生的“喀嚓声”效果。

当喷口元件5处于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中时,如果使用者持续(例 如如图5中所示的逆时针地)旋转致动器元件4以进一步拔出喷口元件 5(由此保持将喷口元件5从致动器元件4上旋开),则该分离装置65 将喷口元件5从基体3上成角度地释放:脊部60继续拉动叶板107的 侧部,并且同样由于侧部115的倒棱的或倾斜的形状,脊部60使叶板 107(即壁部105)径向向外地弯曲;最后,叶板107径向弯曲,由此使 得喷口元件5能够与致动器元件4一起旋转。

此外,通过听到由于叶板107在拉动它们的脊部60的作用下的弹 性变形而引起的声音(一种“卡搭声”)来警告使用者:他已经达到了 拔出的最大开口位置(或行程终止位置);每个叶板107都被与肋部113 或叶板107协作的脊部60弯曲,并因此,一旦脊部60已经超过肋部113 并且已经进入后面的沟槽114,它就回到未变形的位置,从而产生卡搭 声或“喀嚓声”。

参照图6-图9,有利地但非必需的是,装置1还包括用于使喷口元 件5返回到座部12中的行程限制装置120:装置120成形为使得当使用 者旋转致动器元件4以闭合该装置1并且特别地闭合通路63时,装置 120限制了喷口元件5从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至第二闭合位置的返回, 在该第二闭合位置中,通路63被壁56堵塞住,但喷口元件5并未如在 缩回的初始闭合位置中那样被完全缩回;并且保持被相对于基体3提升 预定尺寸且优选地轴向伸出超过该致动器元件4。

特别地,该装置120包括止挡构件121,该止挡构件121由基体3 承载并且选择性地与喷口元件5的相应的抵接部122协作,并且该止挡 构件121仅在该装置1的第一次打开之后、即在已使喷口元件5第一次 从缩进的初始闭合位置达到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或者无论如何达到中 间打开位置之后起作用。

这样,装置120给出如下视觉上的直接指示:装置1以及由此瓶子 2已经至少被打开过一次。

根据图中所示的示例,止挡构件121包括多个台阶123,这些台阶 123定位在滑动座12中并且特别是定位在相应的沟槽114内,并沿周向 方向邻近于相应的肋部113定位;特别地,每个台阶123从肋部113的 侧部116侧向地伸出并且从座部12的环形端面124垂直地伸出。

当组装该装置1时,喷口元件5处于缩进的初始打开位置(图6和 图8)中并且脊部60设置在相应的沟槽114中以限定角连接64;每个 脊部60设置在位于两个肋部113之间的沟槽114中并且相对于容置在 同一沟槽114中的台阶123侧向设置;脊部60具有限定了抵接部122 的下边缘,该抵接部122靠置在端面124上或无论如何均处于台阶123 的上边缘的较低位置中,并且在该抵接部122靠置在相邻的肋部113的 侧部115上或与其非常接近时,该抵接部122与肋部113具有台阶123 的侧部116略微分离开;因此,每个脊部60与将其插置其间的肋部113 之间具有一定的(周向)角形间隙。

在装置1被第一次打开(并且由此该装置1施加其上的瓶子2被第 一次打开)之后,在使喷口元件5达到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或无论如何 达到普通的中间打开位置中的同时,脊部60在相应的沟槽114中向上 滑动并且提升超过台阶123。在该打开运动期间,脊部60成角度地靠置 在相应的侧部115上并且喷口元件5(在致动器元件4仍在旋转的同时) 在角连接64的作用下轴向地滑动。

在装置1的闭合期间,由于脊部60进入到沟槽114中存在角形间隙, 因此,致动器元件4的旋转首先迫使喷口元件5旋转;该间隙足以使脊 部60移动到沟槽114中位于相应的台阶123的上方。脊部60成角度地 移动到相应的沟槽114中,直到它们靠置在侧壁116上,然后,喷口元 件5(在致动器元件4继续旋转的同时)在角连接64的作用下轴向地滑 动。脊部60向下滑动,直到它们通过限定抵接部122的相应的下边缘 而靠置到台阶123上(图7、图9);台阶123防止脊部60到沟槽114 中的进一步的轴向行程,从而由此阻止喷口元件5重新插入到座部12 中;该喷口元件5以看得见的方式相对于缩进的初始闭合位置保持凸起。

根据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变型,止挡构件121包括柔性元件125, 该柔性元件125由基体3承载并且选择性地与喷口元件5的相应的抵接 部122协作。特别地,柔性元件125适于选择性地占用如下位置:

-当喷口元件5处于缩进的初始闭合位置中时,占用静止位置(图 10、图11的左侧),在该位置中,将柔性元件125容置到相应的通道中 或喷口元件5的共用通道126中且并不限制喷口元件5的轴向移动;和

-当使喷口元件5达到拔出的最大打开位置中或普通的中间打开位 置时,占用堵塞位置(图10、图11的右侧),在该堵塞位置中,柔性元 件125与喷口元件5的相应的抵接部122协作并且限制其至第二闭合位 置的轴向移动。

特别地,参照图10,柔性元件125由叶板107形成、或由叶板107 的上边缘或至少一部分的相应的部分127形成;在静止位置中,柔性元 件125容置在共用通道126中,该共用通道126由在壁41与壁56之间 获得的环形间隙形成并且由壁56的弯曲部从上侧封闭。

参照图11,柔性元件125包括折片128,该折片128从凸缘13的表 面103垂直地或倾斜地向上伸出并且在静止位置中被容置于共用通道 126中,该共用通道126同样由通过壁41、56定界的环形间隙形成。

在这两种情况下,柔性元件125以弯曲的或变形的形状容置到通道 126中;在装置1被第一次打开之后,当将柔性元件125从通道126上 拔出时,柔性元件125呈延长的或基本未变形的形状并且接合喷口元件 5的由环形抵接壁128形成的相应的抵接部122;根据图10,该抵接壁 128由壁41的径向内部环形突起所限定,根据图11,该抵接壁128由 壁41的下边缘形成。

为了避免在使用者坚持试图闭合该装置1并使喷口元件5达到缩进 的初始闭合位置中而对装置1造成损坏,致动器元件4的螺纹部44具 有中间螺纹段130(图10),该螺纹段130向下倒角并相对于端部螺纹 段131具有减小的(较小的)厚度;这样,一旦喷口元件已经到达第二 闭合位置并且被该装置120堵挡住时,如果使用者坚持旋转致动器元件 4,则中间螺纹段130就会在喷口元件5的螺纹部43上滑动并且弹性地 向外弯曲致动器元件4,该致动器元件4因此自由地转动。

有利地,致动器元件4的螺纹部44具有相对于喷口元件5的螺纹 部43为两倍的多个螺纹,使得螺纹段130甚至在滑动之后亦保持被钩 挂住。

有利地,为了有助于中间螺纹部130的撕裂,该中间螺纹部130已 经具有相对高的台阶和斜坡。

最后将会理解的是,于此所述的以及所说明的装置可以进行不超出 所附权利要求的多种修改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