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用于偶联两个皮带末端的连接铰链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具有用于偶联两个皮带末端的连接铰链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平行延伸的钢丝绳构成的强度支持层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在每个末端处具有铰链状构形用于偶联到另一个皮带末端上。为了还提供一种铰链连接用于具有相对大绳索直径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每个皮带末端(1,2)具有一个对应的部分铰链(6,7)。每个部分铰链(6和7)具有一个铰链栓(12和13),在该铰链栓上一体地形成一个对应的整合的夹板(14和15)。这个整合的夹板(14和15)被嵌入该输送带的这一个皮带外表面(18)中。在该相反的皮带外表面(22)上,一个相应的单独的夹板(24和27)在各自情况下在那里被嵌入橡胶覆盖层中。每个部分铰链的这些对应的夹板牢固地夹紧它们之间的这个具体的厚度减小的皮带末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757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康蒂泰克传送带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42312.9

  • 申请日2010-09-22

  • 分类号F16G3/02(20060101);F16G3/08(20060101);F16G3/0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12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天舒

  • 地址 德国汉诺威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00: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06

    授权

    授权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G3/02 申请日:2010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或输送带区段,该输送带或输送带区段 具有弹性材料带有一个钢丝绳加强支持层,这些钢丝绳在输送带的纵 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平行安排,其中每个皮带或区段的末端具有一 种构形用于与另一个皮带或区段的末端铰链状地偶联在一起。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通过在橡胶覆盖层的特定最终加工之后将输送带的 这两个末端在这些末端区域中进行联接,并且通过固化来将所述末端 彼此不可拆卸地连接,来将具有弹性材料的多个输送带连续地联接。

尤其在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情况下这是标准的实践并且这甚至被 使用于损伤后以及随后的钢丝绳芯输送带修理。在这些皮带末端重叠 并且这些暴露的钢丝绳末端区段一个放置在另一个的内部之后,并且 在其上放置了橡胶覆盖板之后,通过固化产生了一种钢丝绳芯皮带连 接。用于生产此类型钢丝绳芯皮带连接的在装置和时间上的花费是高 的。而在这段时间中生产过程或输送过程被中断。

为了实现输送系统的至少一种应急操作,从EP 0 483 630 B1 已知的是在皮带的两个断开的末端处暴露一些钢丝绳的末端,并且将 所述末端摩擦地偶联到一个牢固材料的单独偶联件上。然而,所述连 接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短期连接而用于在具有减小的承载能力的应 急连接情况下紧急要求的输送系统。在这个输送系统的一个可能的停 机之后,输送带通过将其两端固化而按照惯例被再次闭合成连续的。

对于某些输送带,还已知通过机械连接装置的无末端连接或有 末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皮带末端具有一个机械连接部件, 该机械连接部件在各自情况下被可释放地偶联到另一个皮带末端的 连接部件上。一种这样的可释放连接形式是铰链形式。在这种情况中, 这些皮带末端各自具有一个部分铰链,该部分铰链在各自情况下通过 一种互补的方式与上面的皮带末端的部分铰链联接在一起,并且通过 引导穿过多个锯齿式的、啮合的铰链孔的偶联杆以一种耐拉伸的方式 连接到其上。

这些可释放的连接尤其被用于只能通过大花费来装配的或者在 操作过程中必须更频繁地更换、缩短或加长的输送带。所述铰链连接 被主要使用在纤维加强的输送带的情况中。在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情况 中,这些铰链状连接已经不能得到认同,因为这些铰链部件到皮带末 端上的这种耐拉伸的连接构成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从GB 902 300已知的是提供具有由钢丝制成的绳索插入件的输 送带区段。这种线绳插入件由一个窄的橡胶带条构成,这种窄的橡胶 带条被螺旋形地放置在皮带的宽度上并且在其可固化的橡胶混合物 中接收一些线丝,这种混合物被展开(roll out)以便形成这种带条 处于一个水平的平面上彼此相邻地平行。在每个区段的末端,这种橡 胶带条是通过在各自情况下侧向地偏置两次以便形成多个环来成形 的。当从每个环返回时,橡胶带条再次经历一次侧向偏置并且与同一 个水平的平面中提供的带条相邻而侧向地延伸。橡胶带条由此在输送 带区段的两端处形成了处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间隔开的、用橡胶处理 的环。这些钢丝从其在皮带区段中延伸的方向被偏转到这个环区域并 且从后者偏转。形成的这些环以多个锯齿的形式彼此相距一个距离来 放置。互补的,另一个输送带区段皮带末端的这些用橡胶处理的环能 够接合在以此方式形成的这些中间间隔中。这两排环是通过一个偶联 杆以一种铰链状的方式彼此偶联的。

被成形以便形成这种环的这些钢丝必须被非常剧烈地偏转。这 导致可允许的拉伸载荷的显著减小并且导致了这些钢丝折断的危险。 清楚的是,即使能够的话,也只有非常细的钢丝才能够以此方式发生 变形。这种构造不适合于传输大的力且具有相对刚性的钢丝绳的钢丝 绳芯输送带。另外,由于这种构造,整个皮带截面的厚度不可避免地 在皮带末端区域中增大,这在整条输送带循环在输送系统中时是不利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连接,它甚至用于具有平 均的和更大的绳索直径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或钢丝绳芯输送带区段,这 种铰链连接是耐拉伸的并且能够通过很小的花费来生产。

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被实现在于每个皮带或区段的末端在末端 的区域中的厚度被减小,而这是通过输送带的两个侧面上的这些橡胶 覆盖层被部分地腐蚀或去除或者通过该皮带的橡胶层暴露出这些钢 丝绳来实现的;其中具体皮带末端厚度减小的末端区域被夹在两个夹 板之间,这些夹板被嵌入输送带的这些相反的皮带外表面中;并且其 中这两个夹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其由多个锯齿式伸出部构成的自由端 处具有一个部分铰链,该部分铰链能够联接到安排在另一个皮带末端 处的另一个部分铰链上。

每个夹紧单元的这两个夹板是彼此连接或者通过适合的紧固装 置而关于彼此支撑。这种紧固装置在末端区域中穿透这个减小的皮带 本体。多个螺钉或铆钉是适合作为紧固装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中,每个皮带末端被紧固到一个部分 铰链(该部分铰链能够联接到紧固在另一个皮带末端上的另一部分铰 链上)上;其中该部分铰链具有一个铰链栓相对于皮带的纵向方向被 横向地安排;其中该铰链栓在其自由端处具有多个锯齿式开口的突起 部;其中一个整合的夹板被一体地形成在与这些开口的突起部相反的 铰链栓上并且形成了一个停止台阶,该整合的夹板的基底表面与铰链 栓的下外表面在一个平面中延伸;其中,整合的夹板通过减小该橡胶 覆盖板的厚度而嵌入该输送带的这一个橡胶覆盖板中;其中在皮带的 另一侧上,一个相应的单独的夹板被在那里嵌入橡胶覆盖板中,所述 橡胶覆盖板在末端侧抵靠支撑在铰链栓的停止台阶上;其中这两个夹 板以一种将厚度减小的皮带末端压在其间的方式而彼此连接。

每个铰链侧的由这两个夹板形成的夹紧单元的这种两部分设计 允许具体的厚度减小皮带末端的厚度公差得到补偿。

这些夹板优选地是由金属制造并且配备有多个通道孔以便通过多个 螺钉、铆钉或其他紧固元件而连接到钢丝绳芯输送带的对应的覆盖层 减小的皮带末端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中,至少一个夹板的夹紧表面配备有 多个横向肋。这就通过一种互锁部件增强了皮带末端的摩擦夹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中,这些相对的夹板均配备有多个锯齿 式伸出部,这些伸出部在各自情况下一起形成一个部分铰链。如果夹 板是不对称地设计的,这种改进使之有可能补偿可能导致这些夹板变 形的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另外的有利改进中,这些夹板的内侧配备有多 个纵向凹槽,这些纵向凹槽是以与这些钢丝绳相同的距离间隔而彼此 相对安排。这种设计增加了皮带末端的拉伸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另外的有利改进中,靠近每个纵向凹槽以一个 小的距离安排了处于其紧密相邻处的一个另外的纵向凹槽。以小的距 离来提供两个平行的纵向凹槽使之有可能在安装过程中补偿变化的 绳索距离或由制造技术引起的平行偏置。

本发明使安排在皮带的纵向方向中的这个钢丝绳层能够无偏转 地延伸。不再必需将这些皮带末端复杂地固化到彼此上。铰链状连接 装置可重复使用这一事实应该认为是一个另外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输送带或多个输送带区段的这些皮带末端的一种 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确保了允许用于具体的钢丝绳芯皮带的拉伸力的 传输,并且这种连接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具来闭合和释放。这种具体的 部分铰链的这些构造部件基本上位于皮带的截面内。

附图说明

以下参见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两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 附图中:

图1示出了钢丝绳芯输送带两端的一个闭合的铰链连接;

图2示出了图1所展示的铰链连接处于释放状态;

图3通过一个透明示图示出了铰链连接以便说明这些嵌入的平 行的钢丝绳;

图4示出了钢丝绳芯输送带两端的闭合的、修改的铰链连接;

图5示出了图4所展示的铰链连接处于释放状态;

图6通过一个透明示图示出了根据图4的铰链连接的侧视图以 便说明这些平行的钢丝绳的夹紧。

参考符号列表

1输送带末端

2输送带末端

3钢丝绳芯输送带

4铰链

5钢缆;钢丝绳

6部分铰链

7部分铰链

8锯齿式伸出部

9锯齿式伸出部

10横向孔

11偶联杆

12铰链栓

13铰链栓

14整合的夹板

15整合的夹板

16停止台阶

17停止台阶

18皮带上侧

19橡胶覆盖层,顶部

20螺纹孔

21腐蚀

22皮带下侧

23橡胶覆盖层,底部

24单独的夹板

25通道孔

26螺钉连接

27单独的夹板

28夹板

29夹板

28、29成对的夹板

31夹板

32夹板

31、32成对的夹板

33锯齿式伸出部

34锯齿式伸出部

33,34部分铰链

35锯齿式伸出部

36锯齿式伸出部

35、36部分铰链

37纵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钢丝绳芯输送带3的两个末端1和2通过一个铰链4(图1) 以一种耐拉伸的方式彼此连接。钢丝绳芯输送带3通过一种本身已知 的方式由弹性材料构造并且具有一个嵌入的加强支持层,该加强支持 层具有平行安排的多个钢缆或钢丝绳5。为了展示所述嵌入,在图3 中以透明截面展示了这些皮带末端1、2。

铰链4由两个部分铰链6和7构成,这两个部分铰链的锯齿式 伸出部8和9互相啮合的方式为使得安排在这些伸出部8和9中的这 些横向孔10彼此对齐,并且因此可以将一个偶联杆11引导穿过这些 横向孔10以便完成这个铰链4。每个部分铰链6或7由支承这些锯 齿式伸出部8、9的一个铰链栓12或13构成,面向远离这些铰链的 所述铰链栓具有对应的多个整合的夹板14和15,这些整合的夹板是 带有一个竖直偏置地整合地形成在这些对应的铰链栓12和13上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停止台阶16或17。

以下仅说明一个窄侧。这些说明还类似地应用于另一个铰链侧。 这些部分铰链6和7在结构上具有相同的设计。

整合的夹板14以一种片状的方式停放在皮带末端1的上侧18 上(图1),其中,上侧18的橡胶覆盖层19在所述区域中受到腐蚀。 腐蚀21的量对应于这个整合的夹板14的厚度。整合的夹板14因此 被几乎对齐地插入皮带的上侧18之中。相反的皮带下侧22同样通过 部分去除一定厚度的下部橡胶覆盖层23而在皮带末端1的区域中受 到腐蚀,并且在这个区域中接收一个单独的夹板24,这个单独的夹 板的尺寸对应于上侧的这个整合的夹板14。

这些整合的夹板14和15各自具有相对于皮带的宽度(图2)而 言在横向上的三排通道孔25。而这些单独的夹板24和27各自具有 相对于皮带的宽度而言在横向上的三排螺纹孔20,所述螺纹孔迭合 地处在这些通道孔25之下。

一个铰链侧的这两个夹板14和24形成一个夹紧单元,其中包 括有减小厚度的这个输送带的末端1,并且通过多个螺钉连接26而 彼此固定地联接在一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各自情况中压紧这个位 于中间的皮带区域。输送带的末端1被夹在夹板14与24之间。输送 带的末端2被夹在这些夹板15与27之间。拉伸力由橡胶中的剪切应 力从这些钢丝绳5经过这些夹板14和24以及15和27传递到铰链4。

以下参考图4至图6说明一个输送带的或两个输送带区段的两 个末端的一种修改的铰链连接。

钢丝绳芯输送带3的这些末端1和2通过一个铰链4(图4)以 一种耐拉伸的方式彼此连接。钢丝绳芯输送带3通过一种本身已知的 方式由弹性材料构造并且具有一个嵌入的加强支持层,该加强支持层 具有平行安排的多个钢缆或钢丝绳5(图5)。

在皮带末端1和2的末端区域中去除了这些橡胶覆盖层以及其 中嵌入了钢丝绳5的橡胶芯层。这些钢丝绳5的末端因此在末端区域 中是未被覆盖的,即暴露的。皮带或区段的末端1和2在与这些钢丝 绳5单独的末端区域中都厚度减小。

对应的皮带末端1和2的这些钢丝绳5的这些未被覆盖的末端 被对应地夹在两个相对的夹板28与29以及31与32之间。每个皮带 末端1和2的这两个相对的夹板28和29以及31和32各自形成了一 对夹板28、29以及31、32。

橡胶远及这些钢丝绳5的腐蚀量大致与对应的夹板28;29;31 和32的厚度相对应。这些夹板28;29;31和32因此被插入而几乎 与皮带的上侧18以及皮带的下侧22对齐。

一对夹板28、29以及31、32的两个夹板中的每个夹板的自由 末端具有多个锯齿式伸出部33、34以及35、36,这些伸出部各自具 有一个横向孔10。这些横向孔10具有竖直的狭长槽形状并且因此允 许皮带末端的厚度公差得以补偿。这一对夹板28、29的两个夹板28 和29的这些锯齿式伸出部33和34相对于彼此偏置并且一起形成一 个部分铰链33、34。另一对夹板31、32的两个夹板31和32的这些 锯齿式伸出部35和36同样形成一个部分铰链35、36,并且相对于 第一对夹板28、29的那些锯齿式伸出部33、34一起偏置。其结果是, 这两个部分铰链33、34以及35、36能够被联接在一起以便形成铰链 4。

铰链4因此由这两个部分铰链33、34和35、36构成,这些部 分铰链的锯齿式伸出部33、34和35、36相啮合的方式为使得安排在 伸出部33、34和35、36中的这些横向孔10彼此对齐,这样使得可 以将一个偶联杆11引导穿过这些横向孔10以便完成这个铰链4。

以下仅说明一个铰链侧。这些说明还类似地应用于另一个铰链 侧。这些部分铰链33、34和35、36在结构上具有相同的设计。

一对夹板28、29的上夹板28在各自情况下具有相对于皮带的 宽度而言在横向上的三排通道孔25。这对夹板28、29的下夹板29 在各自情况下具有相对于皮带的宽度而言在横向上的三排螺纹孔 20,这些螺纹孔迭合地处在这些通道孔25之下。

一个铰链侧的这两个夹板28和29形成一个夹紧单元,其中包 括有这些钢丝绳5的末端,并且通过多个螺钉连接26而彼此固定地 联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压紧位于中间的并且处于对应的夹板28和 29的内表面的多个纵向凹槽37中的这些钢丝绳5。这些纵向凹槽37 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小于这些钢丝绳5直径的一半。其结果是,这些 钢丝绳5的末端被夹在这些夹板28与29之间。输送带的末端1和2 的拉伸力通过这些钢丝绳5经过这些夹板28和29传递到铰链4。

另一个纵向凹槽被安排为与每个纵向凹槽37相邻并且以小的距 离处于与其紧密相邻。以小的距离来提供两个平行的纵向凹槽使之有 可能在安装过程中补偿变化的绳索距离或由制造技术引起的平行偏 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