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出风增压•ˆ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

一种具有出风增压•ˆ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

摘要

一种具有出风增压效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薄型壳体,包括二端面部及数横侧部;一横流式导流通道,形成于薄型壳体内部,包括一环流空间及设于薄型壳体相异侧向横侧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一扇叶组,设于环流空间中呈可旋转状态,包括叶轮及数叶片;一内置式电机,定位于薄型壳体端面部内侧且与叶轮对位组合;一舌部,呈凸状形态设于出风口一侧内部;一延伸挡墙,自舌部向出风口内部斜向延伸,且与扇叶组叶片外周边缘之间呈间隔配置;一内伸弧缘,自该舌部向进风口方向弧曲延伸,其一端与延伸挡墙呈一体平顺衔接形态;借此达到足够的出风量与出风强度,以期同时符合业界所需薄型化架构要求与散热效能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8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06652.7

  • 发明设计人 饶振奇;刘建亨;张中彦;何信威;

    申请日2012-01-11

  • 分类号F04D25/08;F04D29/42;F04D29/44;F04D29/00;

  •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明渡

  • 地址 215152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华金路18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47: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1-08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4D25/08 申请日:20120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流式风扇,尤指一种具有出风增压效果的创新薄型横流式风扇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指“横流式风扇”亦称为离心式风扇,其与轴流式风扇的差异主要在于轴流式风扇的进出风流向是沿着风扇扇叶电机的轴心设向导送,而横流式风扇的进出风流向,则是沿着风扇扇叶电机轴心的径侧方向导送的风路形式;以大型横流式风扇而言,鼓风机产品即为常见的例子,且以大型或者一般小型横流式风扇结构设计而言,其电机部件通常是被组装在其壳体外部,壳体内部则仅容设扇叶组的部份。

随着目前各种计算机、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发展趋势,使得轴流式风扇无法适用于此种扁薄型态散热空间,故必须采用风路形式比较合适的横流式风扇结构;然而,随着产品的薄型化程度与要求再进一步提高,现有横流式风扇结构形态亦面临到一些瓶颈与挑战;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所示,横流式风扇若要再进一步薄型化,必须将其电机10部份移入风扇壳体11内部,如此作法能够让横流式风扇壳体高度达到仅约4 mm的薄度,但是电机10移入风扇壳体11内部之后,会造成扇叶组12中心轮毂13外径扩大而相对缩减内部环流空间14截面积的情形,此情况下,原本标准规格的出风口15宽度W1将因此而大于内部环流空间14宽度W2,然此种流道空间比例关系,会导致原本借以产生出风压缩作用的导引机制因而丧失,且原本凸设于出风口15内部一侧用以产生风压的舌部16将无法发挥其作用;再者,其舌部16面向入风口的一侧通常设成一扩开面形态,如此使得气流很容易通过舌部16而产生大量回流现象(如箭号L3所示),进而导致最终出风量及出风强度太过微弱,难以符合业界所需散热效能要求的问题与缺弊。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薄型横流式风扇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实为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出风增压效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出风增压效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包括:一薄型壳体,为中空状壳体形态而包括有二端面部以及数个横侧部,且该二端面部之间所形成的高度介于3mm至10mm之间;一横流式导流通道,形成于该薄型壳体的中空状内部,该横流式导流通道包括一环流空间以及开设于薄型壳体相异侧向横侧部的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一扇叶组,设置于该横流式导流通道的环流空间中呈可旋转状态,该扇叶组由一叶轮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叶轮外周的数个叶片所构成;一内置式电机,设置定位于该薄型壳体的一端面部内侧且与扇叶组的叶轮对位组合,以驱使该扇叶组旋转;一舌部,呈凸状形态形成于该出风口的一侧内部;一延伸挡墙,自该舌部向出风口内部斜向延伸构成,且该延伸挡墙与扇叶组的叶片外周边缘之间呈间隔配置关系;一内伸弧缘,自该舌部向进风口方向弧曲延伸,该内伸弧缘的一端与延伸挡墙呈一体平顺衔接形态,且该内伸弧缘的弧曲度与扇叶组的叶片外周弧曲度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扇叶组的叶片与叶轮之间并形成有环状凹让空间,以使薄型壳体的端面部临近延伸挡墙的一处对应该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一内侧辅助挡墙,且该内侧辅助挡墙的延伸形态为与环状凹让空间的环状曲度相配合的弧曲形态。

2.上述方案中,所述延伸挡墙内端与出风口内部一侧之间的间隔空间并构成一内缩式风压导口,该内缩式风压导口的宽度小于该环流空间的最小宽度;又该延伸挡墙内端至出风口之间为呈斜向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大宽度的形态而构成一出风增益导流面。

3.上述方案中,所述延伸挡墙的形态为与扇叶组的叶片外周边缘环状曲度相配合的弧曲形态。

4.上述方案中,所述横流式导流通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方向为互成90度角相对关系或180度角相对关系。

本发明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1、通过所述延伸挡墙及内伸弧缘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发明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的现有技术而言,使薄型横流式风扇同样能够获得宽度小于环流空间的较佳风压作用,达到足够的出风量与出风强度,以期同时符合业界所需薄型化架构要求与散热效能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2、通过所述薄型壳体的端面部临近延伸挡墙的一处,且对应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内侧辅助挡墙的技术特点,使原本要回流向进风口的部分气流,能够利用内侧辅助挡墙产生阻档作用,使气流转向内缩式风压导口流出,达到进一步增加出风强度与出风量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结构的平面与流场动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扇叶组与内置式电机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平面与流场动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方向互成180度角相对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内侧辅助挡墙的实施状态立体图;

附图7为本发明气流经过内侧辅助挡墙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内侧辅助挡墙的实施状态平面剖视图;

附图9为本发明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内侧辅助挡墙的另一实施状态平面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0.电机;11.风扇壳体;12.风扇壳体;13.中心轮毂;14.环流空间;15.出风口;16.舌部;20.薄型壳体;21.端面部;22.横侧部;30.横流式导流通道;31.环流空间;32.进风口;33.出风口;40.扇叶组;41.叶轮;42.叶片;43.舌部;44.延伸挡墙;441.内伸弧缘;45.内缩式风压导口;50.内置式电机;51.线圈;52.轴杆;60.出风增益导流面;61.环状凹让空间;62.内侧辅助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5所示,

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出风增压效果的薄型横流式风扇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风扇包括:

一薄型壳体20,为中空状壳体形态而包括有二端面部21以及数个横侧部22,且该二端面部21之间所形成的高度介于3mm至10mm之间;

一横流式导流通道30,形成于该薄型壳体20的中空状内部,如图3所示,该横流式导流通道30包括一环流空间31以及开设于薄型壳体20相异侧向横侧部22的一进风口32以及一出风口33;其中该横流式导流通道30的进风口32与出风口33设置方向可互成90度角相对关系(如图4所示)或180度角相对关系(如图5所示);

一扇叶组40,设置于该横流式导流通道30的环流空间31中呈可旋转状态,该扇叶组40由一叶轮41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叶轮41外周的数个叶片42所构成,通过所述叶片42的旋转以将进风口32导入的气流往出风口33送出(如图4的流场动作状态所示);

一内置式电机50,设置定位于该薄型壳体20的一端面部21内侧且与扇叶组40的叶轮41对位组合,以此驱使该扇叶组40旋转;其中该内置式电机50可为一电磁电机的实施形态,包括线圈51、轴杆52等相关构件;

一舌部43,呈凸状形态形成于该出风口33的一侧内部;

一延伸挡墙44,自该舌部43向出风口33内部斜向延伸所构成的形态,且该延伸挡墙44与扇叶组40的叶片42外周边缘之间呈间隔配置关系;

一内伸弧缘441,自该舌部向进风口方向弧曲延伸,该内伸弧缘441的一端与延伸挡墙44呈一体平顺衔接形态,且该内伸弧缘441的弧曲度须与扇叶组40的叶片42外周弧曲度相配合;借此内伸弧缘441主要能够增加气流进入到延伸挡墙44所属区段后的阻流效果,以减少气流再回流至出风口33的量,以相对增加出风量。

如图4、5所示,其中该延伸挡墙44的形态,可为与扇叶组40的叶片42外周边缘环状曲度相配合的弧曲形态。

如图2~4所示,其中该延伸挡墙44内端与出风口33内部一侧之间的间隔空间并可构成一内缩式风压导口45,该内缩式风压导口45的宽度(如图4中W4所示)小于该环流空间31的最小宽度(如图4中W3所示);又该延伸挡墙44内端至出风口33之间为可设呈斜向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大宽度的形态而构成一出风增益导流面60。

如图8、9所示,其中该扇叶组40的叶片42与叶轮41之间并形成有一环状凹让空间61,以使薄型壳体20的端面部21临近延伸挡墙44的一处对应该环状凹让空间61凸设有一内侧辅助挡墙62(如图6、7所示),且该内侧辅助挡墙62的延伸形态为与环状凹让空间61的环状曲度相配合的弧曲形态;其中该内侧辅助挡墙62可配合叶片42的实施形态,而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如图8所示,该扇叶组40的叶片42可呈外侧局部向下凸伸的实施形态,而与叶轮41之间形成有环状凹让空间61,以使端面部21临近延伸挡墙44的一处对应该环状凹让空间61凸设有一内侧辅助挡墙62(如图6、7所示),或如图9所示,该扇叶组40的叶片42可呈外侧局部向上、下凸伸的实施形态,而与叶轮41之间形成有上、下侧环状凹让空间61,以使上、下二端面部21皆可配置内侧辅助挡墙62。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发明的使用状态说明如下:

如图4所示,所述叶片42旋转(如箭号L1所示)以将进风口32导入的气流往出风口33送出,而通过该延伸挡墙44以及内伸弧缘441的导流与阻流形态设计,故可增加出风口33的风压作用,进而大幅增加出风强度;进一步地,并可通过所述呈斜向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大宽度形态的出风增益导流面60,使气流经增压后能够顺着该出风增益导流面60而达到增加出风量的效果,且相对入风量也会因此而增加。

内缩式风压导口45的宽度(如W4所示)小于该环流空间31最小宽度(如W3所示)的技术特点,使气流在内缩式风压导口45处由于宽度缩小而产生风压作用。

如图7所示,其中该端面部21临近延伸挡墙44一处并可再凸设有一内侧辅助挡墙62,借此可使原本要回流向进风口32的部分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内侧辅助挡墙62产生阻挡作用,使气流转向内缩式风压导口45流出(如箭号L2所示),达到能够进一步增加出风强度与出风量的实质效益。

本发明的优点:

1、通过所述延伸挡墙及内伸弧缘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发明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的现有技术而言,使薄型横流式风扇同样能够获得宽度小于环流空间的较佳风压作用,达到足够的出风量与出风强度,以期同时符合业界所需薄型化架构要求与散热效能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2、通过所述薄型壳体的端面部临近延伸挡墙的一处,且对应环状凹让空间凸设有内侧辅助挡墙的技术特点,使原本要回流向进风口的部分气流,能够利用内侧辅助挡墙产生阻档作用,使气流转向内缩式风压导口流出,达到进一步增加出风强度与出风量的实用进步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