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固定支座、活动支座和测量锥体;固定支座由底座及两根平行竖杆A组成,一根竖杆A上设置有光栅尺A,另一根竖杆A上固定有弹簧座,弹簧座内设置有斜圈弹簧;活动支座由呈“工”字型的两根横杆和一根竖杆B组成,测量锥体通过弹簧与两根横杆连接,斜圈弹簧的轴心位于测量锥体的中轴线上。活动支座向下移动,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前,测量锥体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后,测量锥体相对于斜圈弹簧产生相对位移,再求出斜圈弹簧的径向位移,又由上下弹簧的变形量、刚度,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即可计算出斜圈弹簧的刚度。本发明不仅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计算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7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98609.5

  • 发明设计人 王建平;刘成龙;张新荣;王军;

    申请日2011-12-05

  • 分类号G01N3/14;

  • 代理机构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娜

  • 地址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2-04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14 申请日:2011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工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及 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斜圈弹簧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密封系统等 众多领域。其材料、参数设计、生产制造均系国外的专利技术,通过调研发现, 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的生产制造工艺。由于其独特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相当 一部分企业应用的斜圈弹簧完全依靠进口,其进口价格相当昂贵。因此,对于 斜圈弹簧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及实用价值。斜圈弹簧性能的优劣,会 对其应用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精确的测量方法及装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 重要条件。目前,对弹簧刚度的检测一般是采用杠杆式弹簧拉压载荷试验机或 者采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配合适当的放大显示电子仪器进行载荷测量,再在 载荷测量的基础上测出弹簧的特性线,然后进行分析。这些检测方法中普遍存 在测量精度低、操作麻烦、计算繁琐等弊端,而且更是不适用于斜圈弹簧等一 些特殊形状弹簧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以克服现 有的方法测量斜圈弹簧的刚度存在测量精度低、操作麻烦、计算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固 定支座、活动支座和测量锥体;固定支座由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两根平行竖 杆A组成,其中一根竖杆A上设置有光栅尺A,另一根竖杆A上固定有弹簧座, 弹簧座内设置有斜圈弹簧;活动支座由呈“工”字型的两根横杆和一根竖杆B 组成,竖杆B与两根竖杆A平行,竖杆B上设置有光栅尺B,两根横杆通过轮 子设置在带有光栅尺A的竖杆A上;测量锥体位于两根横杆之间,测量锥体的 上端通过上弹簧与一根横杆连接,下端通过下弹簧与另一根横杆连接;斜圈弹 簧的轴心位于测量锥体的中轴线上,测量锥体为圆台或圆锥形状,斜圈弹簧的 内孔直径值在测量锥体两个端面直径值之间。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

利用上述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向斜圈弹簧方向运动,测量锥体的小端面 朝向斜圈弹簧,在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前,测量锥体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 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后,测量锥体进入斜圈弹簧的位移x为:

x=x1-x2        (1)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2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变形距离;

则斜圈弹簧在径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2)

其中,α为测量锥体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λ是测量锥体的锥度,也就 是1/tanα;

步骤2,

若忽略测量锥体与斜圈弹簧之间的摩擦力,则上弹簧和下弹簧作用于测量 锥体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3)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测量锥 体的弹性力;k1、k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的力为N,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锥体的侧 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                         (4)

N=Fsinα=(k1+k2)x2sinα---(5)

测量锥体压紧斜圈弹簧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sinαcosα=(k1+k2)x2tanα=λ(k1+k2)x2---(6)

步骤4,

由式(2)和式(6),得到斜圈弹簧的刚度为:

k=Py=λ2x2x1-x2(k1+k2)---(7).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

利用上述的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向斜圈弹簧方向运动,测量锥体的小端面 朝向斜圈弹簧,在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前,测量锥体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 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后,测量锥体进入斜圈弹簧的位移x为:

x=x1-x2                               (8)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2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变形距离;

则斜圈弹簧在径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9)

其中,α为圆台形测量锥体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λ是测量锥体的锥度, 也就是1/tanα;

步骤2,

若考虑测量锥体与斜圈弹簧之间的摩擦力,则上弹簧和下弹簧作用于测量 锥体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10)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测量锥 体的弹性力;k1、k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的力为N,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锥体的侧 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f1                           (11)

其中,斜圈弹簧与测量锥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N,μ为二者之间的摩擦 系数,f1是斜圈弹簧与测量锥体之间摩擦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

f1=μNcosα                           (12)

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13)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14)

测量锥体压紧斜圈弹簧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15)

步骤4,

由式(9)和式(15),得到斜圈弹簧的刚度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16).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

利用上述的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向斜圈弹簧方向运动,测量锥体的小端面 朝向斜圈弹簧,在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前,测量锥体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 测量锥体接触斜圈弹簧后,测量锥体进入斜圈弹簧的位移x为:

x=x1-x2                (19)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2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变形距离;

则斜圈弹簧(8)在径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20)

其中,α为圆台形测量锥体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λ是测量锥体(6)的 锥度,也就是1/tanα;

步骤2,

若考虑测量锥体与斜圈弹簧之间的摩擦力,则上弹簧和下弹簧作用于测量 锥体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21)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测量锥 体的弹性力;k1、k2分别为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的力为N,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锥体的侧 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f1                          (22)

其中,斜圈弹簧与测量锥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N,μ为二者之间的摩擦 系数,f1是斜圈弹簧与测量锥体之间摩擦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

f1=μNcosα                          (23)

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24)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25)

测量锥体压紧斜圈弹簧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26)

步骤4,

由式(20)和式(26),得到斜圈弹簧的刚度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27);

步骤5,

再将活动支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恢复到活动支座的初始位置;

步骤6,

那么,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30)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31)

测量锥体压紧斜圈弹簧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32)

由式(20)和式(32),斜圈弹簧的刚度应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33)

得到斜圈弹簧的刚度k′和k″后,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上的两个光栅尺独特的组 合方式,可以有效地计算出斜圈弹簧的位移变化值,而根据这个变化值以及装 置的独特设置可以容易计算出斜圈弹簧的刚度。这种装置不仅结构紧凑、操作 方便、计算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对于了解和评价斜圈弹簧机械性能 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测量锥体刚接触到斜圈弹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测量锥体刚压在斜圈弹簧上,并使斜圈弹簧产生变形时的结 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测量锥体的受力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和3中测量锥体向下运动的受力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测量锥体向上运动的受力图。

图中,1-1.底座,1-2.竖杆A,2-1.横杆,2-2.竖杆B,3.光栅尺A,4.光栅 尺B,5-1.上弹簧,5-2.下弹簧,6.测量锥体,7.弹簧座,8.斜圈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斜圈弹簧刚度的测量装置,包括固定支座、 活动支座和测量锥体6;固定支座由底座1-1及固定在底座1-1上的两根平行竖 杆A1-2组成,其中一根竖杆A1-2上设置有光栅尺A3,另一根竖杆A1-2上固 定有弹簧座7,弹簧座7内设置有斜圈弹簧8;活动支座由呈“工”字型设置的 两根横杆2-1和一根竖杆B2-2组成,竖杆B2-2与两根竖杆A1-2平行,竖杆B2-2 上设置有光栅尺B4,两根横杆2-1通过轮子9设置在带有光栅尺A3的竖杆A1-2 上;测量锥体6位于两根横杆2-1之间,测量锥体6的上端通过上弹簧5-1与一 根横杆2-1连接,下端通过下弹簧5-2与另一根横杆2-1连接;斜圈弹簧8的轴 心位于测量锥体6的中轴线上。

测量锥体6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当然也可以是圆锥,斜圈弹簧8的内孔直 径值在测量锥体6两个端面直径值之间,测量锥体6位于斜圈弹簧8的上方。

实施例1

测量锥体6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测量锥体6位于斜圈弹簧8的上方。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 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在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 8前,测量锥体6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8后,测量 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

x=x1-x2        (1)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由光栅尺A3记录,x2为上弹簧5-1或下 弹簧5-2的变形距离,由光栅尺B4记录;

如图1所示,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刚接触到斜 圈弹簧8时,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到光栅尺A3和光栅尺B4分别为a点和 b点;如图2所示,当活动支座继续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的侧 面挤压斜圈弹簧8,使斜圈弹簧8变形,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到光栅尺B4 成为c点;光栅尺A3上的a点对应到光栅尺B4上的点成为b1点,光栅尺B4 上的b点随着活动支座的下滑,已经移到a点的下方;那么,如图2所示,活 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1为ab,上弹簧5-1或下弹簧5-2的变形距离x2为bc,则测 量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b1c;

斜圈弹簧8在径向(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2)

其中,α为测量锥体6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如图3所示),λ是测量锥 体6的锥度,也就是1/tanα;

步骤2,

若忽略测量锥体6与斜圈弹簧8之间的摩擦力,测量锥体6的受力如图3 所示(由于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已与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弹簧力平衡, 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故图3中未画出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则上弹簧5-1和 下弹簧5-2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3)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 测量锥体6的弹性力(力方向朝下);k1、k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 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8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N,则每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6 上的力为N/n,n是斜圈弹簧8的圈数;如图3所示,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 锥体6的侧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力方向朝上);根据力的平衡 关系有:

F=Nsinα                             (4)

N=Fsinα=(k1+k2)x2sinα---(5)

测量锥体6压紧斜圈弹簧8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sinαcosα=(k1+k2)x2tanα=λ(k1+k2)x2---(6)

步骤4,

由式(2)和式(6),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为:

k=Py=λ2x2x1-x2(k1+k2)---(7).

实施例2

测量锥体6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测量锥体6位于斜圈弹簧8的上方。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 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在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8 前,测量锥体6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8后,测量 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

x=x1-x2        (8)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由光栅尺A3记录,x2为上弹簧5-1和下 弹簧5-2的变形距离,由光栅尺B4记录;

如图1所示,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刚接触到斜 圈弹簧8时,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到光栅尺A3和光栅尺B4分别为a点和 b点;如图2所示,当活动支座继续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的侧 面挤压斜圈弹簧8,使斜圈弹簧8变形,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的光栅尺B4 成为c点;光栅尺A3上的a点对应到光栅尺B4上的点成为b1点,光栅尺B4 上的b点随着活动支座的下滑,已经移到a点的下方;那么,如图2所示,活 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1为ab,上弹簧5-1或下弹簧5-2的变形距离x2为bc,则测 量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b1c;

斜圈弹簧8在径向(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9)

其中,α为圆台形测量锥体6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如图4所示),λ是 测量锥体6的锥度,也就是1/tanα;

步骤2,

若考虑测量锥体6与斜圈弹簧8之间的摩擦力,测量锥体6的受力如图4 所示(由于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已与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弹簧力平衡, 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故图4中未画出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则上弹簧5-1和 下弹簧5-2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10)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 测量锥体6的弹性力(力方向朝下);k1、k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 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8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N,则每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6 上的力为N/n,n是斜圈弹簧8的圈数;如图4所示,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 锥体6的侧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力方向朝上);根据力的平衡 关系有:

F=Nsinα+f1                          (11)

其中,斜圈弹簧8与测量锥体6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N,μ为二者之间的 摩擦系数,f1是斜圈弹簧8与测量锥体6之间摩擦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力方 向朝上);

f1=μNcosα                          (12)

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13)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14)

测量锥体6压紧斜圈弹簧8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15)

步骤4,

由式(9)和式(15),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16).

比较实施例1中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k(式7)和实施例2中得到斜圈弹 簧8的刚度k′(式16),不考虑摩擦力时引入的绝对误差为:

δ=k-k=(k1+k2)λ2x2x1-x2λμ1+λμ---(17)

相对误差为

e=k-kk=λμ---(18).

实施例3

测量锥体6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测量锥体6位于斜圈弹簧8的上方。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对斜圈弹簧刚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操 作步骤:

步骤1,

测量时,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在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8 前,测量锥体6相对于活动支座无位移,测量锥体6接触斜圈弹簧8后,测量 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

x=x1-x2    (19)

其中,x1为活动支座滑动的距离,由光栅尺A3记录,x2为上弹簧5-1和下 弹簧5-2的变形距离,由光栅尺B4记录;

如图1所示,活动支座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刚接触到斜 圈弹簧8时,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到光栅尺A3和光栅尺B4分别为a点和 b点;如图2所示,当活动支座继续带动测量锥体6向下运动,测量锥体6的侧 面挤压斜圈弹簧8,使斜圈弹簧8变形,测量锥体6的上端面对应的光栅尺B4 成为c点;光栅尺A3上的a点对应到光栅尺B4上的点成为b1点,光栅尺B4 上的b点随着活动支座的下滑,已经移到a点的下方;那么,如图2所示,活 动支座滑动的距离x1为ab,上弹簧5-1或下弹簧5-2的变形距离x2为bc,则测 量锥体6进入斜圈弹簧8的位移x为b1c;

斜圈弹簧8在径向(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为:

y=xtanα=x1-x2λ---(20)

其中,α为圆台形测量锥体6的母线与高之间的夹角(如图4所示),λ是 测量锥体6的锥度,也就是1/tanα;

步骤2,

若考虑测量锥体6与斜圈弹簧8之间的摩擦力,测量锥体6的受力如图4 所示(由于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已与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弹簧力平衡, 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故图4中未画出测量锥体6自身的重力),则上弹簧5-1和 下弹簧5-2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

F=F1+F2=k1x2+k2x2=(k1+k2)x2    (21)

其中,F1、F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相对于活动支座的位移作用于 测量锥体6的弹性力(力方向朝下);k1、k2分别为上弹簧5-1和下弹簧5-2的 刚度;

步骤3,

设斜圈弹簧8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为N,则每圈弹簧作用于测量锥体6 上的力为N/n,n是斜圈弹簧8的圈数;如图4所示,作用力N的方向垂直测量 锥体6的侧面,N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Nsinα(力方向朝上);根据力的平衡 关系有:

F=Nsinα+f1                            (22)

其中,斜圈弹簧8与测量锥体6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N,μ为二者之间的 摩擦系数,f1是斜圈弹簧8与测量锥体6之间摩擦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力方 向朝上);

f1=μNcosα                            (23)

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有:

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24)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25)

测量锥体6压紧斜圈弹簧8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26)

步骤4,

由式(20)和式(26),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27);

比较实施例1中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k(式7)和实施例3中得到斜圈弹 簧8的刚度k′(式27),不考虑摩擦力时引入的绝对误差为:

δ1=k-k=(k1+k2)λ2x2x1-x2λμ1+λμ---(28)

相对误差为

e1=k-kk=λμ---(29);

步骤5,

再将活动支座向上移动,活动支座也就带动测量锥体6向上运动,使图2 中光栅尺B4上的b点与光栅尺A3上的a点平齐,也就是活动支座和测量锥体 6恢复到图1所示的位置;

步骤6,

当测量锥体6向上移动时,如图5所示,弹簧的弹性力F1、F2方向都朝下, 斜圈弹簧8作用于测量锥体6的力N方向不变,斜圈弹簧8与测量锥体6之间 的摩擦力大小为-μN,摩擦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为f1=-μNcosα(力方向朝下); 那么,

F=Nsinα-μNcosα=N(sinα-μcosα)    (30)

N=Fsinα-μcosα=(k1+k2)x2sinα-μcosα---(31)

测量锥体6压紧斜圈弹簧8的力为力N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为:

P=Ncosα=(k1+k2)x2tanα-μ=λ(k1+k2)x21-λμ---(32)

由式(20)和式(32),斜圈弹簧8的刚度应为:

k=Py=λ2x2(1-λμ)(x1-x2)(k1+k2)---(33).

比较实施例1中得到斜圈弹簧8的刚度k(式7)和实施例3中得到斜圈弹 簧8的刚度k″(式33),不考虑摩擦力而引入的绝对误差为:

δ2=k-k=(k1+k2)λ2x2x1-x2-λμ1-λμ---(34)

相对误差为

e2=k-kk=-λμ---(35).

比较式(29)和式(35)可以发现,测量锥体分别向下移动和向上移动时,测量 相对误差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异。为了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本 实施例将测量锥体6分别向上和向下各移一次,分别测得的斜圈弹簧8的刚度 为k′(式27)和k″(式33),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通过必要的手段减小摩擦系数μ并取较小的λ值,可以有效降低误差,但λ 也不能太小,否则斜圈弹簧的受力状况与实际不符,因此建议取λ=3~10,这样 在测量锥体表面光滑且润滑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测量误差<3%~1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