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该工具包括: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器和鞘管,穿刺针、扩张器和鞘管都具有贯通的内腔,其中,扩张器包括无尾扩张器和有尾扩张器,无尾扩张器为柔性管状结构,无尾扩张器的内腔能够容纳导引钢丝且能够使导引钢丝在其内相对运动,无尾扩张器具有逐渐变细的端部;有尾扩张器包括柔性管体和尾端,有尾扩张器的内腔能够容纳无尾扩张器,柔性管体的前端具有逐渐变细的平滑斜面;鞘管的内腔能够容纳有尾扩张器的柔性管体,导引钢丝、无尾扩张器、有尾扩张器和鞘管的长度依次减小。利用本发明,能够便捷地应用21Gauge至24Gauge的穿刺针送入大尺码鞘管或导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7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延辉;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24140.0

  • 发明设计人 李延辉;李剑明;

    申请日2011-10-21

  • 分类号A61B17/00;A61B17/34;

  • 代理机构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奎书

  • 地址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一街坊6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B17/00 专利号:ZL2011103241400 登记生效日:2022042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李延辉 变更后权利人:苏州市弋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一街坊6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变更后权利人: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马涧路168号1幢2层东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9-02

    授权

    授权

  • 2012-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0 申请日:2011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929年,Werner Forssmann完成了第一例人类导管术;1953年,seldinger建立了经皮 血管穿刺技术,首先应用了带针芯的血管穿刺针,需要穿透血管的前壁和后壁,拔除针芯, 缓慢回撤穿刺针使针尖进入血管腔,后来使用了不带针芯的薄壁穿刺针,这样可以不穿透血 管后壁,减少了并发症。

当前较为规范的血管穿刺置管技术是:采用改良的不带针芯的薄壁穿刺针穿刺,使针尖 进入血管腔(见图1A),通过穿刺针尾端内腔送入导引钢丝至血管内腔适当位置(见图1B), 撤除穿刺针,保留导引钢丝(见图1C),通过扩张器的内腔将导引钢丝的尾端送入扩张器, 然后将扩张器沿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对自皮肤入口至血管入口的通道进行扩张,然后撤 除扩张器,将扩张器和鞘管组合后重复上述步骤(见图1D),在导引钢丝的指引下将扩张器 和鞘管远端送入血管内适宜部位(见图1E),撤除导引钢丝和扩张器,保留鞘管(见图1F) 从而建立自皮肤入口至血管内的通道,可以经此通道送入需要的导管。在上述操作过程中, 也可以不用扩张器进行预扩张,而直接将扩张器和鞘管一起沿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

上述方法沿用了数十年,至今有了不同尺码的血管穿刺套装(一般包括穿刺针、导引钢 丝、扩张管和鞘管或导管),较小尺码的穿刺针可以达到21Gauge至22Gauge,这样细的穿 刺针一般仅能使用0.014英寸至0.018英寸的导引钢丝,由于这样细的导引钢丝的支撑力所限, 一般只能送入3Fr至6Fr的鞘管或导管。但这样的穿刺套装损伤小,并发症少,受临床医生青 睐。

一般送入7Fr至12Fr的鞘管或导管需要18Gauge的穿刺针(与其适应的导引钢丝直 径常为0.032英寸)。然而18Gauge的穿刺针存在较大的损伤和较多的并发症,尤其是穿刺 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时,发生气胸、血胸、纵隔血肿、误穿锁骨下动脉造成的出血等并发症 较多见。目前临床医生也常组合使用小尺码的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和大尺码的血管穿刺置管工 具,从而可以减少一些并发症。其操作步骤为:以21Gauge薄壁穿刺针经皮穿刺使针尖进 入血管腔内适宜部位;经针尾内腔送入0.018英寸导引钢丝;撤除穿刺针,保留导引钢丝; 沿导引钢丝送入大约3Fr扩张管和鞘管;撤除扩张管和导引钢丝,保留鞘管;经鞘管送入 0.032英寸的导引钢丝;撤除鞘管,保留导引钢丝;经导引钢丝送入所需尺码的扩张管和鞘 管(一般7Fr至9Fr);撤除扩张器和导引钢丝,保留鞘管。但这种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所 以,有必要提供能够便捷地应用21Gauge至24Gauge的穿刺针送入大尺码鞘管或导管的 血管穿刺置管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组新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包括: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器和鞘管, 所述穿刺针具有贯通内腔,所述导引钢丝能够穿过所述穿刺针的贯通内腔,所述扩张器和鞘 管都具有贯通的内腔,其中,所述扩张器包括无尾扩张器和有尾扩张器,所述无尾扩张器为 柔性管状结构,所述无尾扩张器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导引钢丝且能够使所述导引钢丝在其内 相对运动,所述无尾扩张器具有便于进入血管内的逐渐变细的端部;所述有尾扩张器包括柔 性管体和尾端,所述有尾扩张器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无尾扩张器,所述柔性管体的前端具有 逐渐变细的平滑斜面;所述鞘管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有尾扩张器的柔性管体,所述导引钢丝 的长度大于所述无尾扩张器的长度,所述无尾扩张器的长度大于所述有尾扩张器的长度,所 述有尾扩张器的长度大于所述鞘管的长度。

较佳地,所述导引钢丝的一端为J形端,该J形端具有能够伸直且能够自行恢复的回折 弯曲结构。

较佳地,所述导引钢丝由体部、J形端和直端构成,体部由钢丝制成,J形端和直端均 有缠绕的钢丝,缠绕的钢丝中央有一根或多根安全钢丝,安全钢丝连接导引钢丝体部和导引 钢丝末端,J形端有一个能够伸直且能够自行恢复的J形弯曲。

较佳地,该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还包括用于伸直所述导引钢丝的J形端的伸直 器,该伸直器为具有伸直通道的柱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无尾扩张器为具有光滑的聚氨酯表层的塑料管。

较佳地,所述有尾扩张器的管体为具有光滑的聚氨酯表层的塑料管,所述有尾扩张器的 尾端具有能够连接注射器的标准接口并且具有能够和所述鞘管的尾端锁定的构造。

较佳地,所述鞘管由前端、体部、尾部和侧臂构成,由塑料制成,内腔刚好能够容纳有 尾扩张器,前端呈逐渐变细的平滑斜面,尾部有止血阀和与有尾扩张器尾部锁定的构造,尾 部与侧臂相连接,侧臂的内腔与尾部的内腔、体部的内腔相延续,侧臂的远端具有能够与注 射器标准接口相连接的三通接口。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管的用途,该柔性管为上述任一种微创伤经 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的所述无尾扩张器,所述用途为该柔性管用于组配所述微创伤经皮血管 穿刺置管工具。

本发明提供的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穿刺针针尖送入血管腔内适宜位置;

(B)通过穿刺针尾端内腔送入导引钢丝至血管内腔适当位置;

(C)撤除穿刺针;

(D)保留导引钢丝;

(E)通过无尾扩张器的内腔将导引钢丝的尾端送入无尾扩张器,然后将无尾扩张器沿 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适宜位置;

(F)将有尾扩张器插入鞘管的内腔,然后将二者沿无尾扩张器的尾端送入,使鞘管的前 端在血管内适宜的位置;

(G)撤除导引钢丝、无尾扩张器和有尾扩张器;

(H)保留鞘管。

利用本发明,能够便捷地应用21Gauge至24Gauge的穿刺针送入大尺码鞘管或导管。

附图说明

图1A到1F为当前的血管穿刺置管技术的各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2A为薄壁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J形导引钢丝套上伸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无尾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有尾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E为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导引钢丝的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导引钢丝的J形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引钢丝、无尾扩张器、有尾扩张器和鞘管组合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图;

图5A到5H为本发明的血管穿刺置管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各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中:11-穿刺针,12-针体的前端,13-针体的前端的斜面,14-穿刺针的内腔,15针体, 16-针柄,17-针柄的标准接口,20-导引钢丝,21-导引钢丝的体部,22-J形端,23-J形弯 曲,24-直端,25-安全钢丝,26-伸直器,30-无尾扩张器,40-外鞘管,41-有尾扩张器,42- 有尾扩张器的尾端,43-有尾扩张器的前端,44-有尾扩张器的前端的平滑斜面,45-有尾扩张 器的内腔,46-鞘管的尾部,47-鞘管的前端,48-鞘管的侧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组新的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包括:薄壁穿刺针11(图2A)、J 形导引钢丝20和伸直器26(图2B)、无尾扩张器30(图2C)、有尾扩张器41(图2D)和 外鞘管40(图2E)。

如图2A所示,该薄壁穿刺针为21Gauge至24Gauge的穿刺针,由针体15和针柄16连接 而成,针体用钢制成,针体的前端12有一锐利的斜面13,便于刺破组织和血管壁,针柄由 塑料制成,针柄有可以连接注射器的标准接口17,针体与针柄连接,内腔14贯通,针柄的内 腔不小于针体的内腔。

如图2B、3A和3B所示,导引钢丝20由3部分构成,体部21、J形端22和直端24,体部 21由钢丝制成,J形端22和直端24均由缠绕的钢丝构成,缠绕的钢丝中央有一根安全钢丝25 (也可以是多根),安全钢丝连接导引钢丝体部和导引钢丝末端。由钢丝制成的导引钢丝体 部具有较强的支持力,便于扩张器的插入,由缠绕钢丝结构设计的导引钢丝端部增加了柔顺 度,不易穿破血管壁,更加安全,J形端22有一个塑形的J形弯曲23,可以被伸直器26伸直, 也可以自行恢复J形形状,使导引钢丝不易进入细小的血管分支,在熟练的操作者遇到特殊 情况也可以使用导引钢丝的直端进入血管,增加操作的成功率。

无尾扩张器的外径约0.032-0.050英寸左右(无尾扩张器30的外径与鞘管40的内径相协 调,鞘管40内径大时,无尾扩张器30外径也相应大些,见图3),如图2C所示,无尾扩张器 30由体部和端部构成,采用塑料构成,表面为摩擦系数小的聚氨酯,减小摩擦力,内腔刚好 容纳导引钢丝,且可以使导引钢丝在腔内自由的相对运动,无尾扩张器的端部形成逐渐变细 的平滑斜面(一定的锥度),便于进入血管内,减少损伤。无尾扩张器体部的外径与有尾扩 张器的内径相适应,有尾扩张器的内径刚好容纳无尾扩张器,二者可以密合且能自由进行相 对运动。

如图2D所示,有尾扩张器41由3部分构成,体部、前端43和尾端42,由塑料构成,表面 为聚氨酯,体部为管状,内腔45刚好容纳无尾扩张器30,前端43形成逐渐变细的平滑斜面44 (一定的锥度),便于插入,减少损伤。体部外径与鞘管内径相吻合,刚好密合且可以自由 相对运动。尾端有可以连接注射器的标准接口,其内腔不小于体部内腔。尾端还有可以和鞘 管尾端锁定的构造。

如图2E所示,鞘管40由前端47、体部、尾部46和侧臂48构成,由塑料制成,内腔刚好 容纳有尾扩张器,且与有尾扩张器密合,二者可以自由相对运动。前端呈逐渐变细的平滑斜 面,尾部有止血阀和与有尾扩张器尾部锁定的构造,尾部与侧臂相连接,侧臂的内腔与尾部 的内腔、体部的内腔相延续,侧臂的远端有三通接口,可以与注射器标准接口相连接。

图4表示了以上各主要组件的主体部位套设在一起的情况,从内向外依次为导引钢丝20、 无尾扩张器30、有尾扩张器41和鞘管40。

这组微创伤经皮血管穿刺置管工具的使用方法:将穿刺针11针尖送入血管腔内适宜位置 (图5A),通过穿刺针尾端16内腔送入导引钢丝20至血管内腔适当位置(使用伸直器26将J 形弯曲伸直,见图5B),撤除穿刺针11(图5C),保留导引钢丝20(图5D),通过无尾 扩张器30的内腔将导引钢丝20的尾端送入无尾扩张器30,然后将无尾扩张器30沿导引钢丝20 送入血管腔内适宜位置(图5E),将有尾扩张器41插入鞘管40的内腔,并锁定,然后将二 者沿无尾扩张器30的尾端送入,使鞘管40的前端在血管内适宜的位置(见图5F),然后撤除 导引钢丝20、无尾扩张器30和有尾扩张器41(见图5G),保留鞘管40(图5H),从而建立 自皮肤至血管腔的通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