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脂肪肝或其相关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浓度为0~95%(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提取胡黄连,除去提取液中的C1-C5脂肪醇后过滤;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并以浓度为0~30%(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弃去;以浓度为40~100%(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洗脱,除去洗脱液中的溶剂。本发明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可以制成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急性脂肪肝或慢性脂肪肝,进而防止肝纤维化的形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627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药物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43645.1

  • 申请日2010-11-15

  • 分类号A61K36/80(20060101);A61P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80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广迅

  • 地址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25: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2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7048 合同备案号:X2020120000002 让与人: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受让人: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申请公布日:20120523 授权公告日:20140312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200203 申请日:2010111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07-3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1/704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1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3-12

    授权

    授权

  • 2012-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 申请日:20101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胡黄连总苷提取物的用途,具体涉及一种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脂肪重量占肝脏总重量的3%~5%,正常人每100g肝湿重含4~5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其余为胆固醇脂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可见1/3以上肝实质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分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不平衡是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脂肪肝是破坏肝功能的头号杀手,至今仍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肝病致残和死亡的首要病因,也已成为第一大肝病,患者多达约一亿两千万,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影响人们发挥工作效率。

临床根据发病的缓急程度将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脂肪肝见于药物中毒、妊娠晚期、Reye综合症等,其临床表现及预后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若治疗及时一般不留后遗症;慢性脂肪肝的形成一般与酒精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等)有关,因此又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既往认为脂肪肝仅为良性病变,进展缓慢或不进展。但近年的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为约40%,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病率达50%以上;另外,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进而恶化为肝硬化,其中30%~40%的患者死于这些肝相关性疾病,部分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

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多采用降脂类药物与保肝类药物联合用药。这些药物多是针对脂肪肝的某个环节或部分的发病机理起作用,缺乏治疗脂肪肝的特异性。有些调血脂药虽然对脂肪肝有短期疗效,但影响肝功能,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增加肝脏负担,长期服用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反而会加重脂肪肝的病情。鉴于缺乏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脂肪肝治疗药物已经成为近年来中药新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药胡黄连是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对胡黄连的化学研究发现,胡黄连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酚苷类、有机芳香酸类成分。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胡黄连以环烯醚萜类为主的苷类成分具有明确的保肝、抗肝损伤作用。近年的研究还表明,胡黄连苷II可通过改善肝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下调TGF-β1和I型胶原mRNA以及蛋白表达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中药胡黄连总苷提取物来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脂肪肝的新型药物。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脂肪肝或其相关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浓度为0~95%(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提取胡黄连,除去提取液中的C1-C5脂肪醇后过滤;

(2)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并以浓度为0~30%(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弃去;

(3)以浓度为40~100%(体积/体积)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洗脱,除去洗脱液中的溶剂。

在上述用途中,优选地,步骤(1)中采用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30%(体积/体积)。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为0~20%(体积/体积)。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的C1-C5脂肪醇水溶液为40~60%(体积/体积)。

在上述用途中,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选自苯乙烯、二乙烯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型极性或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用途中,提取的方法可以选自渗漉、回流和浸泡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渗漉。

在上述用途中,按胡黄连总苷提取物的总重量计,所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中,胡黄连总苷的含量不低于60%(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的含量不低于21%(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的含量不低于13%(重量/重量)。优选地,所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还包含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IV、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

在上述用途中,药物可以为口服剂型或注射剂型。口服剂型可以为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或口服液。注射剂型可以为水针剂或粉针剂。

在上述用途中,脂肪肝可以为酒精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以为急性脂肪肝或慢性脂肪肝。脂肪肝的相关疾病具体为脂肪肝引起的肝纤维化。

本发明经研究发现经本发明的提取方法制得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中胡黄连总苷含量高达60%(重量/重量)以上,其中富含环烯醚萜类等有效成分。采用急、慢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该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具有清肝脂、降血脂、降低转氨酶、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保护肝脏的作用。因此,以本发明的提取方法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可以制成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治疗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急性脂肪肝或慢性脂肪肝,进而防止肝纤维化的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水或低醇提取,并采用大孔树脂法进行纯化,得到的总苷提取物的成分及含量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胡黄连总苷提取物中,总苷含量≥60%(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21%(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13%(重量/重量),此外,还含有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IV、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现有技术主要为胡黄连环烯醚萜总苷提取物,其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HPLC含量总计≥20%(重量/重量);

2、脂肪肝中肝脂大量堆积的成因包括肝脂输出相对不足和肝脂输出绝对不足。肝脂输出相对不足是由进入肝脏的血液中脂肪酸增多或肝脏自身合成脂肪酸增多、加速肝脏合成TG所致,药效研究中通常采用高脂饲料诱发的慢性脂肪肝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除了选择上述模型对胡黄连总苷提取物进行药效研究外,还针对脂肪肝的另一成因,即肝脂输出绝对不足,设计了乙硫氨酸诱发的急性脂肪肝模型和CCl4诱发的脂肪肝/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反映了肝脏VLDL合成、分泌障碍及脂肪肝氧化抑制。根据脂肪肝发病的多种成因,设计了多种动物模型,从而综合考察了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3、本发明在乙硫氨酸诱发的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中,连续3次灌胃给予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5、30、60mg/kg;其他试验给药剂量20、40、80mg/kg,胡黄连总苷提取物治疗脂肪肝的大鼠的起效剂量为20mg/kg/天,有效剂量范围为40~80mg/kg/天。

4、尽管现有技术中有将胡黄连提取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肝病的报道,但是其中胡黄连提取物的成分和含量与本发明不同,而且由于肝病的种类很多,不同肝病的形成机理差别很大,对于不同形成机理的肝病需要针对性使用不同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本发明制备的特定组成的胡黄连提取物在治疗脂肪肝中效果尤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20公斤胡黄连药材粉碎成粗粉,以60L水浸泡2小时,装入渗漉筒,以水渗漉,收集240L渗漉液,浓缩至相当于1g药材/mL的浓缩液。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以水洗去杂质,再以6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脱,浓缩洗脱液,减压干燥制得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8公斤,其中总苷含量达70%(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为22.5%(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为13.9%(重量/重量),此外,还含有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

取上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2公斤,加淀粉1.6公斤,微晶纤维素400g,制粒,装胶囊,每粒含总苷30mg。

实施例2

将20公斤胡黄连药材粉碎成粗粉,以60L的3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浸泡12小时,装入渗漉筒,以3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渗漉,收集240L渗漉液,浓缩至相当于1g药材/mL的浓缩液。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以水洗去杂质,再以5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脱,浓缩洗脱液,减压干燥制得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6公斤,其中总苷含量达75%(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为22.8%(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为14.6%(重量/重量),此外,还含有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

取上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1公斤,加淀粉1.6公斤,微晶纤维素400g,制粒,压片,每片含总苷30mg。

实施例3

将20公斤胡黄连药材粉碎成粗粉,以60L的2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回流3次,每次2小时,每次80L,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当于1g药材/mL的浓缩液。通过HPD100大孔吸附树脂,以水及2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去杂质,再以4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脱,浓缩洗脱液,减压干燥制得胡黄连总苷提取物3公斤,其中总苷含量达60%(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为21.6%(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为13.5%(重量/重量),此外,还含有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

实施例4

将20公斤胡黄连药材粉碎成粗粉,以240L的1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浸泡24小时,减压浓缩浸泡液,至1g药材/mL。通过NKA大孔吸附树脂,以1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去杂质,再以50%(体积/体积)乙醇水溶液洗脱,浓缩洗脱液,减压干燥制得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公斤,其中总苷含量达65%(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Ⅱ为21.9%(重量/重量),胡黄连苷Ⅰ为13.7%(重量/重量),此外,还含有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和6-异阿魏酰梓醇。

试验例

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在预防和/或治疗脂肪肝中的效果。为了证明本发明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其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一、主要药效学试验

1.对乙硫氨酸诱发的急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

ICR小鼠70只,雄性,体重20.3±1.2(18.2~22.5)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采用乙硫氨酸制备急性脂肪肝模型,乙硫氨酸能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从而使脂质代谢中甘油三酯(TG)运出肝脏出现障碍,导致TG蓄积于肝脏而形成脂肪肝。小鼠禁食过夜后,除正常对照组灌服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灌服DL-乙硫氨酸(250mg/kg,20mL/kg)造模,1h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0.5%(g/ml)CMC,受试药组灌服实施例1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次,阳性药物组分别灌服强肝颗粒或凯西莱,剂量分别为1700、100mg/kg/次(均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3倍),给药体积均为10ml/kg。每日给药2次,共给药3次。于末次给药后1h处死小鼠,摘取肝脏,称取左叶边缘200mg,以2ml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研磨制备匀浆,抽提脂质,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在乙硫氨酸诱发的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中,连续3次灌胃给予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5、30、60mg/kg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肝脏TG,使肝脏升高的TG分别下降了15.7%(P>0.05)、24.7%(P<0.05)、29.6%(P<0.01)。胡黄连总苷提取物15mg/kg与强肝颗粒1700mg/kg的作用相当;胡黄连总苷提取物30mg/kg与凯西来100mg/kg的作用相当。

2.对高脂饲料诱发的慢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

SD大鼠70只,雄性,体重211±5(202~221)g。除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制备慢性脂肪肝模型。通过大量摄入外源性脂肪酸使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加,引起肝细胞缓慢脂变,最终形成与临床高脂蛋白血症所致的脂肪肝相似的脂肪肝模型。高脂饲料配方为5%(重量/重量)猪油、2%(重量/重量)胆固醇、0.5%(重量/重量)胆盐、0.2%(重量/重量)甲基硫氧嘧啶和92.3%(重量/重量)普通饲料。造型8周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随后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0.5%(g/ml)CMC;受试药组灌服实施例1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剂量分别为20、40、80mg/kg;阳性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强肝颗粒或凯西莱,剂量分别为2300、140mg/kg(均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倍),给药体积均为5ml/kg。每日给药1次,共给药30天。

给药前及末次给药后1h动物眼眶取血1ml,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处死动物,摘取肝脏,称取左叶边缘200mg,以2ml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研磨制备匀浆,抽提脂质,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比色法测定TG、TC。结果如表4所示。

表2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血清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4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结论: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慢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经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0、40、80mg/kg治疗30天能有效清除肝内及血液中的脂肪,使肝脏升高的TG分别下降了15.2%(P>0.05)、37.8%(P<0.05)、72.8%(P<0.01);使肝脏升高的TC分别下降了21.7%(P>0.05)、24.1%(P<0.05)、24.8%(P<0.05);使血清升高的TC分别下降了45.3%(P>0.05)、66.5%(P<0.05)、77.1%(P<0.01);使血清升高的LDL-C分别下降了39.5%(P<0.05)、55.4%(P<0.01)、57.3%(P<0.01);使血清下降的HDL-C/LDL-C分别上升了0.7%(P>0.05)、30.1%(P<0.05)、30.8%(P<0.01);并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胡黄连总苷提取物40mg/kg与强肝颗粒2300mg/kg的作用相当;胡黄连总苷提取物40mg/kg与凯西莱140mg/kg的作用相当。

3.对酒精+高脂诱发的慢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

SD大鼠70只,雄性,体重212±6(200~223)g。除正常对照组灌服0.5%(g/ml)CMC外,其余大鼠每天灌服造型乳液15ml/kg,用以制造与人类的饮食结构相似的慢性脂肪肝模型。乙醇具有肝毒性,可抑制脂肪酸β氧化,高脂可增强乙醇对肝脏的损伤。造型乳液比例为60%(体积/体积)乙醇10ml/kg、胆固醇1g/kg、猪油5g/kg。造型第8周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随后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0.5%(g/ml)CMC;受试药组灌服实施例1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剂量分别为20、40、80mg/kg;阳性药物组分别灌胃给予强肝颗粒或凯西莱,剂量分别为2300、140mg/kg(均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倍),给药体积均为5ml/kg。每日给药1次,共给药30天。

于给药前动物眼眶取血1ml,制备血清,测定TG、TC。末次给药后1h取血测定TG、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处死动物,摘取肝脏,称取左叶边缘200mg,以2ml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研磨制备匀浆,抽提脂质,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比色法测定TG、TC。结果如表7所示。另取肝组织,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以TBA法测定MDA,以样本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如表8所示。

表5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血清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表6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血清ALT、AST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7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8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SOD、MDA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酒精+高脂诱发的慢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经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0、40、80mg/kg治疗30天能清除肝内及血液中的脂肪,使肝脏升高的TG分别下降了13.3%(P>0.05)、40.2%(P<0.05)、76.1%(P<0.01);使肝脏升高的TC分别下降了2.3%(P>0.05、22.6%(P>0.05)、60.5%(P<0.05);使血清升高的TG分别下降了79.2%(P<0.05)、77.8%(P<0.05)、93.1%(P<0.01);使血清升高的TC分别下降了47.7%(P>0.05)、56.8%(P<0.05)、81.2%(P<0.05);能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转氨酶,使血清升高的ALT分别下降了69.4%(P>0.05)、77.6%(P<0.05)、83.6%(P<0.05);使血清升高的AST分别下降了82.9%(P<0.05)、97.9%(P<0.01)、95.7%(P<0.01);提高SOD活性,减少MDA含量。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0~40mg/kg与强肝颗粒2300mg/kg的作用相当;胡黄连总苷提取物40mg/kg与凯西莱140mg/kg的作用相当。

4.对CCl4诱发的脂肪肝/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SD大鼠70只,雄性,体重154±10(141~177)g。除正常对照组颈部皮下注射中性菜油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40%(体积/体积)CCl4中性菜油溶液。CCl4在肝内经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激活为自由基CCl3-,导致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使其对脂肪的氧化能力降低,损伤肝细胞内质网,使脂蛋白的合成减少。注射首剂量为0.5ml/kg体重,以后0.2ml/100g体重,2次/周。造型7周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随后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0.5%(g/ml)CMC;受试药物组灌服由实施例1制备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剂量分别为20、40、80mg/kg;阳性药物组分别灌胃给予强肝颗粒或凯西莱,剂量分别为2300、140mg/kg(均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倍),给药体积均为5ml/kg。每日给药1次,共给药30天。

给药前及末次给药后1h动物眼眶取血1ml,制备血清,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如表9所示。

处死动物,摘取肝脏,称取左叶边缘200mg,以2ml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研磨制备匀浆,抽提脂质,离心后,取上清液用比色法测定TG、TC。结果如表10所示。

另取肝组织,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TBA法测定丙二醛(MDA),以样本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如表11所示。

再取1cm×1cm×0.5cm肝右叶浸入福尔马林液中固定,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胶原组织(染色胶原纤维呈蓝色)沉积等变化。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胶原纤维面积/肝组织面积×100%,结果如表12所示。

表9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0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TG、TC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11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脏SOD、MDA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12 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注:1.与正常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CCl4诱发的脂肪肝/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经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0、40、80mg/kg治疗30天能清除肝内脂肪,使肝脏升高的TG分别下降了7.0%(P>0.05)、35.8%(P<0.05)、38.5%(P<0.05);能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转氨酶,使血清升高的ALT分别下降了14.0%(P>0.05)、23.4%(P<0.05)、42.0%(P<0.01);使血清升高的AST分别下降了29.6%(P>0.05)、47.0%(P<0.05)、59.1%(P<0.01);并能提高SOD活性,减少MDA含量。胡黄连总苷提取物20~40mg/kg与强肝颗粒2300mg/kg的作用相当;胡黄连总苷提取物40~80mg/kg与凯西莱140mg/kg的作用相当。

综上所述,胡黄连总苷提取物治疗脂肪肝的大鼠的起效剂量为20mg/kg/天,有效剂量范围为40~80mg/kg/天。药理作用包括清肝脂、降血脂、降低转氨酶、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等作用,能通过多个环节有效地治疗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止肝纤维化。

二、一般性药理研究

一般性药理研究未发现药物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明显毒性。也未见对动物平衡运动能力的影响,但在30、270mg/kg剂量下与戊巴比妥协同,对睡眠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后,药后部分动物出现即刻短暂的抽搐等毒性症状,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药后俯卧和活动减少等症状。除最低剂量组0.70g/kg外,其余各剂量组动物均出现死亡,并随剂量增大而增多,死亡动物分布于1小时内,且无性别差异。死亡和活杀小鼠剖检脏器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药后存活动物24h症状基本消失,毒性反应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药后存活动物在观察期内体重增长基本正常。小鼠单次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后具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并导致动物死亡,用Bliss法计算LD50为1.09g/kg(95%可信限:0.98g/kg~1.21g/kg)。

灌胃给药后,12.5g/kg剂量组动物在药后14天的观察期内,动物平均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尤其是药后1周内个别动物出现体重负增长;10.0g/kg剂量组动物在药后14天的观察期内,体重增长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小鼠灌胃给予10.0g/kg为最大无毒反应剂量。

四、长期毒性试验

大鼠连续灌胃给予50、150和450mg/kg的胡黄连总苷提取物6个月,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内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进食情况、测定动物的体重,给药3个月、6个月和恢复期1个月结束时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系统尸检、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在给药期间雄性及雌性动物的体重增长缓慢、总胆红素轻微升高;另外,高剂量组雌性动物的网织红细胞呈轻微升高及肾脏器系数出现轻微增大趋势,除上述异常指标外,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改变。中剂量组,给药期间除雄性动物的体重增长缓慢,及雌性动物的总胆红素有轻微升高外,其余检测指标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变化。低剂量组,给药期间的动物各项检测指标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停药恢复1个月后,上述有异常变化的检测指标均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主要脏器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器质性病变及延迟毒性反应。因此,可认为大鼠灌胃给予胡黄连总苷提取物50mg/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30倍),为基本安全剂量。

比格犬连续口服胡黄连总苷提取物320mg/kg、80mg/kg、20mg/kg剂量,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80天。药后每日观察动物的精神、行为、饮食、粪便,定期进行体重、粪便潜血、尿生化、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骨髓、眼科、病理组织等项检查。结果发现320mg/kg、80mg/kg剂量组动物,在给药最初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呕吐、稀便),给药后尿潜血检查均有部分动物呈现阳性,但未随给药进程而加重;病理组织学检查膀胱粘膜、胃肠粘膜轻度淤血;320mg/kg剂量组动物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这些变化在停药后能够消失。20mg/kg剂量组动物的精神、活动、饮食、粪便、体重、肛温、血液学、血液生化、尿液生化、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该剂量为未观测到毒性反应的剂量(以每kg体重计算相当于拟临床剂量的13倍,以体表面积换算相当于拟临床剂量的8.3倍,90mg/人/天,60kg/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