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热硫化条件下制取黄铁矿晶体的方法

一种在热硫化条件下制取黄铁矿晶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热硫化条件下制取黄铁矿晶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是以FeS与S为主要原料,将FeS粉末与S粉末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研磨,然后进行反应;在负压及加热条件下,得到结晶好,成分单一的黄铁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FeS与S能够更加容易反应,且反应充分,进而提高人工制取黄铁矿的纯度,简化工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856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87575.8

  • 申请日2009-09-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宋铁军

  • 地址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1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2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1G49/12 授权公告日:20141105 终止日期:20150923 申请日:200909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1-05

    授权

    授权

  • 2012-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G49/12 申请日:2009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物晶体的制取方法,尤指一种 黄铁矿晶体的制取方法。

二、背景技术:黄铁矿是地壳中常见的硫化物之一,在多种地质 条件下都有形成。随着矿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黄铁矿在环 境评价与治理、矿物材料等领域均有应用。但天然黄铁矿杂质含量很 高,因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人工制取高纯度的黄铁矿就成为解 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重点关注的 是水热条件下黄铁矿晶体的生长情况,一些学者通过水热实验发现, 温度、过饱和度、氧逸度和硫逸度对黄铁矿晶体的形貌均有深刻影响, 因而造成黄铁矿晶体的制取过程复杂且纯度难以控制。通过现代实验 方法,开展不同条件下黄铁矿晶体的生长研究,系统考察不同条件下 黄铁矿形成的基本条件、结晶生长过程,在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 地质条件分析与判定、黄铁矿晶体材料制备研究等方面均有理论实际 意义,但在之前的报道中,对于在热硫化条件下黄铁矿的生长机制方 面没有研究及实践先例。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铁矿晶体的制取方法,其目的在 于使FeS与S反应更加容易、充分,避免原料的浪费,便于生成纯度 较高且结晶良好的黄铁矿。

2、技术方案:

一种在热硫化条件下制取黄铁矿晶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 法是以FeS与S为主要原料,采取如下步骤:

(1)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 比为0.5~1.5∶1.5~2.5;

(2)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炉内加 热区,抽成真空;

(3)将混合物加热,加热温度范围200~600℃,时间30~70h;升温 速度3~7℃/min;

(4)自然降温冷却至室温,得到黄铁矿晶体。

上述第(1)步的混合粉末较佳值选取FeS与S物质的量比为1∶2。

上述第(2)步的真空度为0~-0.1Mpa。

上述第(3)步的加热范围较佳值选取410℃,时间较佳值选取50h, 升温速度较佳值选取5℃/min。

3、优点及效果: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避免传统工艺 的复杂过程,使FeS与S可以更加容易并充分的反应,减少原料的浪 费,同时很好的控制黄铁矿结晶形貌及纯度,降低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温度条件黄铁矿的SEM图;

图2为采用X′Pert Pro多晶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测试的XRD图 谱。

图3为采用X′Pert Pro多晶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测试的XRD图 谱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实施例1: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1∶2,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炉 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250℃~280℃,时间50h;升温速度5 ℃/min,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晶体样品。用SSX-550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黄铁矿颗粒无固定形貌。

实施例2: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0.5∶1.6,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 炉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310℃,时间40h;升温速度6℃/min, 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结晶样品。用SSX-55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黄铁矿颗粒具有了颗粒雏形。

实施例3: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0.7∶1.9,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 炉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340℃,时间60h;升温速度6℃/min, 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晶体样品。用SSX-55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黄铁矿颗粒晶形显现,可见到部分颗 粒已经生长出晶面。

实施例4: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1.1∶2.3,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 炉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360℃,时间60h;升温速度5℃/min, 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晶体样品。用SSX-55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黄铁矿普遍生长成较为完好的晶体, 晶体密集分布,粒度均匀。

实施例5: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1.4∶2.5,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 炉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380℃,时间50h;升温速度6℃/min, 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晶体样品。用SSX-55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黄铁矿已经生长成完好的晶体,可见 立方体、八面体等自形晶,且晶面光洁完好。

实施例6:

将FeS磨成粉末,与S粉末混合均匀后研磨,FeS与S物质的量比 为1.1∶2.4,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装入坩埚内并加盖,放到真空管式 炉内加热区,抽成真空。加热到410℃,时间70h;升温速度6℃/min, 实验结束自然降温冷却,得到黄铁矿晶体样品。用SSX-550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测实验样品形貌,此时形成结晶好,成分单一的黄铁矿。

热硫化法是在天然黄铁矿生长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实验方法, 采用反应物固体粉末混合加热,通过气—固反应,实现黄铁矿的结晶 生长。

实验反应原理:

                  Fe+S→FeS

                 FeS+S→FeS2

依据化学热力学数据计算:

                    FeS     +    S      =    FeS2

ΔH298θ(kJ/mol):  -95.06       0            -177.9

ΔS298θ(J/mol·K):67.36        31.88        53.14

所以,反应的ΔH298θ=-177.9-(-95.06)=82.84kJ/molΔS298θ=53.14-(67.36+31.88)=-46.1J/mol·K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FeS与S反应是焓减,熵减过程,在加热到 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生成黄铁矿。

在制取过程中,将FeS粉末与S粉末混合研磨是为了产生更大接 触面积,有利于反应,避免浪费。传统工艺中,将FeS粉末与S粉末 分开放置进行反应,由于S的气化温度低于FeS,导致当FeS达到反应 温度时,S粉末已经挥发,造成反应的不充分以及原料的浪费。

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制取是防止产生氧化物,保证所取得的黄铁矿 的纯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1-1为250℃时黄铁矿的SEM图,1-2为280℃时黄铁矿的 SEM图,1-3为310℃时黄铁矿的SEM图,1-4为340℃时黄铁矿的SEM 图,1-5为360℃时黄铁矿的SEM图,1-6为380℃时黄铁矿的SEM图, 分析图1可以看出,在热硫化条件下,温度对黄铁矿结晶生长有重要 影响,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的结晶生长程度有明显差异;低温条件 下,形成黄铁矿的同时,伴有其他杂质成分,在250℃~410℃时均可 形成黄铁矿,但250℃~280℃时黄铁矿结晶程度较差;310℃~340℃ 时,黄铁矿结晶能力加强,可生长出部分晶面;360℃时,黄铁矿生长 成较为完好的晶体;380℃时,黄铁矿结晶成立方体、八面体等自形晶 体,410℃时形成结晶好,成分单一的黄铁矿。实验总体表现出随着温 度升高,黄铁矿晶体形貌越来越完善的变化规律。

附图2、3为采用X′Pert Pro多晶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测试的 XRD图谱。分析解读附图2、3的XRD图谱可以看出,热硫化条件下, 温度对黄铁矿形成的影响比较明显。250℃~340℃硫化时,样品中黄 铁矿的(200)、(210)和(311)衍射峰已经开始出现,但是样品的结晶状 况较差,衍射峰的强度较弱,峰形宽化严重,并伴有其它杂相存在; 当硫化温度升高到360℃时,样品中出现了黄铁矿的所有特征衍射峰 (111)、(200)、(210)、(211)、(220)和(311),这说明已明显转变成 黄铁矿;410℃时,杂相已经消失,黄铁矿特征衍射峰强度增加。可 以看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黄铁矿相的(222)、(320)、(321)等衍射 峰也相继出现,并且所有衍射峰相对强度都有所升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