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连接车身底部的装置、组装套件以及混合装配车身底部的方法

连接车身底部的装置、组装套件以及混合装配车身底部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的后车身底部与前车身底部(11)的连接装置(1),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区域(3)和第二连接区域(4)的车身附件(2),其中,当所述连接装置(1)与前车身底部(11)和后车身底部装配到车辆上时,所述第一连接区域(3)和第二连接区域(4)预期定位成分别与所述前车身底部(11)和后车身底部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区域(3)和第二连接区域(4)分别具有与所述前车身底部(11)的外围轮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的形状,以及与所述后车身底部的外围轮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的形状。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连接装置(1)车身套件(9)和使用所述车身套件(9)的装配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16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20958.7

  • 发明设计人 F·塔莱;V·布莱兹;

    申请日2010-04-13

  • 分类号B62D25/20(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琼

  • 地址 法国韦利济-维拉库布莱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9: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4-09

    授权

    授权

  • 2012-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25/20 申请日:2010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车辆的车身底部的装置、包括所述连接装置的车 身套件以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方式中,车辆的车厢底板具有允许在车辆下面容纳某些元件 的突出的传输通道,所述某些元件尤其是传动轴和排气管。在组装车辆时, 底部由两个车身元件装配,后车身底部和前车身底部,在其中布置传输通 道。两车身底部具有具体地彼此适配以允许其正确地组装的至少部分外围 轮廓。这样,选择的前车身底部只能组装确定数量的后车身底部,即那些 具有合适的互补形状的后车身底部。而且,对于每种型号和每种系列的车 辆,需要提供不同的前或者后车身底部。

同一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的多样性能够涉及大量不同的车身元件的 生产,尤其是不同的前车身底部和后车身底部。车身元件的这种多样性能 够导致高的生产、研发和物流成本。汽车制造商因此不断地考虑寻求降低 他们所生产的车辆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全部或者部分地补救上面提到的差异缺点。在此技术 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汽车制造商必须生产的车身元件的多样性以便 装配不同型号或者不同系列的车辆。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的前车身底部和后车身底部 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的车身附件,当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前车身底部与后车身底部组装在车辆上时,所述第一 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预期定位成分别与所述前车身底部和后车身底部 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分别具有与所述前车身底部的外 围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后车身底部的外围轮廓的至少一部分相匹配的 形状。

根据本发明应该理解,术语“前部”和“后部”是对于车辆而言。

根据本发明,前车身底部包括两块前部底板、传输通道以及,如果可 应用,侧面轨道,并且构成车辆底板的前半部分。

根据本发明,后车身底部包括至少一块脚踏板和后部底板,并且构成 车辆底板的后半部分。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使汽车制造商必须生产的所述前车身底 部和后车身底部的多样性降低。事实上,由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 的水平面上,所述连接装置都能够适配所述前车身底部和所述后车身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连接装置允许给每个车身底部(前车身底部或者后车身 底部)分配的具体形状,这意味着在预定系列的后车身底部对应于前车身 底部。因而,由于有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连接装置,即使形状不互补的两前 和后车身底部也能够装配在一起。

本发明还涉及由一种车身套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和预期与 两前部底板装配以形成前车身底部的传输通道。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所述 车身套件允许减少前车身底部的多样性:事实上,从单一的传输通道和不 同的前部底板能够获得多种前车身底部,这些多种前车身底部由于使用了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连接装置而能够与不同的后车身底部装配,所述装置的 第二连接区域适配所选择的后车身底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连接装置和车 身套件允许通过重新利用相同的传输通道而混合装配所述前车身底部和后 车身底部以构成几种前车身底部,进而因此构成几种车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具有与前车身底部传输通道 大致互补的轮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截面,所述第一连接 区域具有大致U形轮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区域 和前车身底部之间的接触能够通过所述前车身底部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连接 装置搭接而得到。因此,所述前车身底部和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装配, 通过搭接确保所述装配具有良好的噪声绝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与后车身底部的后跟板 (heel board)的一部分大致互补的形状。同样,该互补的形状保证所述装 配的良好的绝缘,尤其是噪声绝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块固定板,所述固 定板的目的在于确保将其固定在至少一个前和/或后车身底部中。所述固定 板使所述连接装置装配和固定在所述前和/或后车身底部上。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装配方法,包括下面连续的步骤:

a)选择后车身底部;

b)选择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使得它具有适配到步骤a)中所选择的 后车身底部的第二连接区域;

c)装配前车身底部、步骤b)的所述连接装置以及步骤a)的所述后 车身底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下面连续步骤:

d)选择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套件,包括在步骤b)中选择的连接装置;

e)通过固定在步骤d)中选择的包括在车身套件中的所述传输通道与两 个前部底板,装配所述前车身底部。

附图说明

下面在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说明的帮助下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 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底部装配的车身套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纵向”和“横向”是指参考车辆的框架,其 中,术语“纵向”是指大致指向沿着所述车辆的长度的方向,“横向”是指 大致指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区域1和第二连接区域4 的车身附件2。这个连接装置1具有例如两个大致U形形式的部分,第一部 段5和第二部段6,每一部段(5、6)都具有不同的深度。所述第一部段和 第二部段(5、6)然后通过倾斜部分7彼此连接,使得所述两部段(5、6) 的轴线合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连接区域3由第一连接部段5的 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二连接区域4至少由第二连接部段6的至少一部分构 成。

车身附件2还可包括固定板8,以试图允许固定连接装置1。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套件9,例如,通过传输通道10和通 过连接装置1构成,并且允许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施车辆底部的装配。

为了装配车辆的底板,首先,第一前车身底部11与包括在车身套件9 中的传输通道10和与两底板12装配。

有利地,传输通道10具有用于同一汽车制造商的几种类型的前车身底 部的共同形状。为此,传输通道10能够具有用于适配底板12的多个固定 孔13。这些固定孔13在装配前车身底部前在传输通道10上冲孔时冲压制 成或者以后用其它方式制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允许减少同 一汽车制造商所必需的车身元件的多样性,并且因此使所述制造商降低生 产成本。

其次,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定位成与前车身底部11接触,使得第一连 接区域3与传输通道1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接触。在图2中,部段5的一部 分的内部表面预期与传输通道10的一部分的外部表面形成接触。

当连接装置1装配到车辆上时,连接装置1因此搭接传输通道10并且, 例如,搁置在后车身底部(未在图2中完全显示)的后跟板14上。因此, 当所述底板装配时,由第一部段部分5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第一连接区域3 与前车身底部11在它的后部轮廓水平面上形成接触,并且搭接传输通道 10。为此,第一连接区域3具有与传输通道10互补的轮廓。

由第二部段6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第二连接区域4与所述后车身底部 的后跟板14形成接触。为了确保正确地装配,第二连接区域4与后跟板14 的所述部段的一部分互补。

因此,如果选择合适形状的连接装置1,无论前车身底部11与后车身 底部各自的形状如何,上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允许前车身底 部11与后车身底部装配。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和车身套件9允许通过 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减少汽车制造商必须生产的所述前车身底部的多 样性,因此允许降低其生产成本。

当然,上面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代表任何限制特性,并且能够在 脱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条件下,对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和车身套件9进 行其它细化和改进,能够以其它形式实现连接装置1或者车身套件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